APP下载

观赏地被竹类引种选育及其园林应用

2010-04-12陈天国

世界竹藤通讯 2010年1期
关键词:箬竹竹类竹种

陈天国

(江苏常州市特种竹繁育场 213119)

观赏地被竹类引种选育及其园林应用

陈天国

(江苏常州市特种竹繁育场 213119)

本文针对江苏地区的气候条件,对观赏地被竹类进行了引种选育与应用研究。经10多年的引种选育试验,从引种原则、引种驯化、引种试验、园林应用推广等方面,形成一套成功的地被观赏竹引种选育栽培技术。总结探讨了大力发展规模化观赏地被竹容器育苗作为观赏竹类应用推广重要技术思路。筛选出适合江苏引种栽培的地被竹类植物,分析了观赏地被竹园林的应用与推广。

观赏地被竹类;引种;选育;栽培技术;园林应用

观赏地被竹类是指一些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能迅速覆盖地面的低矮灌木型竹类植物,具有观秆、观叶、观丛等多种观赏价值。地被观赏特点是易繁殖、覆盖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养护管理粗放,能保持连年不衰,种植后无须经常更换。高度在1m以下的观赏竹类适宜作地被植物或在树木下层配置,与自然散置的观赏石相结合,极富自然雅致的情趣,部分花叶种类还可作配色之用。观赏地被竹主要有铺地竹、箬竹、菲白竹、鹅毛竹、倭竹、黄条金刚竹、菲黄竹、翠竹、倭竹等[1]。

本人自1997年开始进行观赏竹类植物引种驯化及栽培、推广、应用方面的研究,先后从全国及国外引进各种观赏竹类植物25属220种(及栽培变型),从中筛选出在北亚热带过渡区经济性状表现优良的各类用途竹种175种[1]。

经10多年栽培试验,其中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地被观赏竹13属45种。引种成功的种类较多,但真正推广应用的却只有1/3,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引种基数太少或繁殖较慢而没有推广,如无毛翠竹、油竹等地被竹,有的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而没有推出,如白纹阴阳竹、板桥竹等,还有部分虽然生长较好,但观赏价值得不到园林工作者的认可,如银丝竹、五叶世竹、大明竹等[1]。依据多年选育应用实践,将低矮密生葡匐型、混生型及矮丛型竹类植物归纳为地被竹,可系统地应用于竹类植物园林配置[1]。

1 观赏地被竹类植物的引种

1.1 引种地的自然条件

江苏常州市特种竹繁育场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库位于常州市横山风景区西山坡,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4℃,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绝对最低温-15.5℃(1955年1月7日),绝对高温39.4℃(1978年7月10日)。无霜期227d,年平均日照2047.5h,年均降水量1166.0mm。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寒流、霜冻、台风和热带风暴、雷暴雨、冰雹等。竹种基地位于低山丘陵地,黄棕壤土,海拔6~18m。

1.2 引种原则

(1)引种的种类其生长习性一定要适应引种地(江苏地区)的环境条件,特别是耐寒及耐湿热能力。

(2)从与引种地气候条件相似的种源地引种,如四川、浙江、安徽等。

(3)根据以往经验,同属的种类有相对接近的特性,引种时,注意同属植物的收集,如从国外引进的阴阳竹属、东根竹属等。

(4)从种源、繁殖、应用(覆盖地面的能力)及观赏性能等方面综合考虑,引进有推广价值的种,并充分考虑在江苏地区发展的可能性。

1.3 引种技术方法

(1)为缩短从引种到应用的时间,采取以引进母株为主、小苗及极少种子为辅的引种手段。通过引进母株,逐步进行栽培、繁殖、扩大数量、推广应用。

(2)引种时间以春秋季为最宜。引种回来后,应及时修剪、定植。如秋季引进,地被观赏竹对被引种地的环境因子不能完全适应,应考虑冬季的防寒措施。

(3)远距离的引种,应以带土较大分株竹丛或盆栽的容器苗为主,注意保湿与通风,并尽可能的缩短从起挖到栽植之间的时间,以防干枝与霉烂。多年来,先后从四川、福建、云南、广西、浙江、安徽、江西、日本、智利等地引进100余种新优观赏地被竹类植物。从近距离引进的种类由于起苗、运输时间短,基本都能成活且生长良好,而从远距离引进的带盆来的竹苗浇上水后能很快恢复生长,而裸根来的竹苗不是失水严重成为干枝就是通风不良而发霉,使引种成功率大大降低。

1.4 主要栽培技术

地被观赏竹类植物引进后,依照优良观赏竹苗高效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栽培管理[2]。为保证其成活,首先对植株地上、地下部分进行修剪,失水严重或上部干枯的还要重剪,以协调上、下平衡,然后按一定的株行距进行定植(定植前土壤要施足基肥,整畦)。定植时注意,以观秆、观叶、观丛态为主的竹类植物一般均较耐荫,如黄条金刚竹、阔叶箬竹等。定植后根据竹苗大小浇2~3次透水,以后进入正常管理。

江苏常州地区夏高温冬低温,应对引种竹苗进行夏遮荫冬防冻保护,也可先把引种竹上盆设施栽培,待竹苗正常生长后再定植于圃地。观赏地被竹应具备以下特点:株丛低矮,优良的园林地被竹植物,其自然生长高度应为30~100cm,或其株丛高度容易人为控制在此范围内,否则,不适于作园林地被竹使用;延展迅速,地下茎水平延伸能力强,扩张迅速,短期内就能覆盖地面,并且自成群落,生态效果好,普遍具有竹鞭纵横、覆盖性好、护坡固土能力强等优良表现;适应性强,较抗污染及病虫害,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繁殖,繁殖技术简单、速度快。枝叶柔韧、浓密,分枝能力强,不易折断,耐修剪,适宜粗放管理,后期维护成本低;观赏性好,园林地被竹必须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应常绿、色靓;自然成型规整。

2 引种试验与结果分析

对所引种观赏地被竹类植物主要进行了耐寒性、耐湿热、耐荫等试验。

2.1 耐寒性试验与结果

对种源地在南方或国外的种类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保护,如油竹、香竹、银丝竹等,在越冬前采取了特殊防寒措施,包括用草苫子或锯末覆盖畦床表面(小苗),设风障、搭弓棚或包扎主干等,每种防寒措施都设对照,分别对温度进行记录。以后年份根据第一年的越冬情况来决定是否采取防寒措施。

根据多年的引种栽培及观察,江苏现有栽培的观赏地被竹类植物耐寒性可分为2类:

第一类:耐寒性强,不需任何保护措施可安全越冬。如阔叶箬竹、铺地竹等。第二类:在特冷的年份有轻微冻害,略加防寒措施可安全越冬,如银丝竹等。

2.2 耐湿热试验与结果

对大部分地被竹种进行排水防涝,少部分地被观赏竹作为对照(不排水、但不积水),任其自然生长,还有部分地被观赏竹进行高床与平畦栽植,然后观察其对高温、多湿的反应。

经多年观测发现,引进的大部分地被观赏竹都能耐江苏夏季的湿热气候,目前选育了13属45种[1];只有极少数种类引种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生长不良的竹种有些是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个别枝叶死亡,但没有失去观赏价值,如银丝竹、小佛肚竹等;有些是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如黄金间碧玉竹、大佛肚竹等丛生竹,这些竹种在江苏露地不适宜栽植。

2.3 耐荫试验与结果

引种的竹种大多都为喜阳的竹类,但以观叶为主的种类(彩叶的除外)大部分耐荫。耐荫竹种在5-10月份分别用遮荫率50%及70%的遮荫网进行遮光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观赏地被竹类植物,耐荫性强。在70%遮荫网下生长良好的竹种,适用于楼后背阴面、林下及立交桥下的绿地种植,在50%遮荫网下能够正常生长竹种,可于疏林或全光照下栽植。

2.4 繁殖方法与结果

根据各品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不同的繁殖方法。根据多年的繁殖试验认为:大多数观赏地被竹类植物以分株繁殖为主,也可埋鞭繁殖,如赤竹属的竹类等。极少数竹种可以枝条扦插育苗。

2.5 覆盖地面速度的试验与结果

我们针对不同竹种进行了相同株行距的试验与观测,以了解竹类植物覆盖地面的速度,各竹种按株行距30cm×30cm进行栽植,栽前施基肥(复合肥),栽后视天气情况多次浇水,发新叶后施氮肥1~2次。每隔半月观察1次,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类。

覆盖地面速度(郁闭速度)最快的葡径型地被竹类,如赤竹属铺地竹、箬竹属阔叶箬竹等,仅用2个生长期即可达到郁闭(郁闭度90%以上);其次是合混生类,如茶秆竹等,需2~3生长期的时间达到郁闭;第三是生长速度较快、萌蘖力较强的矮小型散生类,如板桥竹等,郁闭时间为3~5生长期不等。试验表明:同属的地被竹类,覆盖地面速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 观赏地被竹种的推广应用

在千姿百态的竹类植物资源中,少数低矮竹种已应用到绿地假山园、岩石园中作地被植物,亦可作为景前装饰或陪衬景观,如纪念物、喷泉、广场雕像周围,可作为花坛的填充材料(色块)或镶被或绿地。主要是赤竹属、箬竹属、倭竹属及白纹阴阳竹属等的竹种,如鹅毛竹、菲白竹、菲黄竹、无毛翠竹、箬竹、锦竹、白纹椎谷笹竹等。

3.1 观赏地被竹的配置应用

观赏地被竹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配置应用时并无固定的模式。配置适宜,可起到丰富园林色彩、改善园林景观的作用;而配置不当,则显得杂乱无章,起不到观赏地被竹类的美化作用。因此,在配置应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因景制宜。不同类型的绿地因其性质和功能不同,对竹种的要求不一样。公园及庭院内绿地主要是美化环境,可以用低矮整齐的彩叶和季相变化的地被竹进行配置,如铺地竹、菲黄竹;林下空地主要以覆盖地面、绿化环境为主,可选用耐荫地被进行配置,如黄条金刚竹、阔叶箬竹等;路旁及绿化带内,可根据周围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及抗性强、生长比较整齐、绿期长的观叶地被竹,在减少扬尘的同时可以观赏到艳丽的色彩,如菲白竹等。

(2)合理配置,注意色彩的变化。观赏地被竹的配置要处理好与园林布局的关系,充分利用竹类植物不同的叶彩、叶色、绿期、丛态等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花镜,与周围环境和其它植物相协调,以体现不同的园林竹文化风格与特色。

(3)植物配置材料主次分明。无论是花带、花坛,还是花镜都有自己的主调与配调,一般主调体量大,可用观叶或观秆竹类;配调体量小,用比较艳丽的彩叶或观丛态地被竹类配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观赏竹配置时,还应将景观与生态综合考虑,建设生态园林。配置成复层结构,即乔、灌、地被相结合,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延长观赏期,扩大单位绿地叶面积系数,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

3.2 观赏地被竹的应用形式

根据园艺观赏的要求,对具有观赏价值的竹类植物归类,其意在于为园林设计、规划者提供决策辅助支持。观赏地被竹的特点是易繁殖、覆盖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养护管理粗放,能保持连年不衰,种植后无须经常更换。

(1)代替草坪群植绿化。用地被竹代替草坪搞大面积集群绿化,绿化效率更高,更耐寒冷,病虫危害更少,养护成本也更低。

(2)代替草花片植绿化。用地被竹代替草花搞成片地被绿化,观赏时间更长,对温度、土壤、水分等生长限制因子适应范围更广。菲白竹、黄条金刚竹在北京及华北地区栽培观赏时间达8-10个月,在南方地区则全年表现良好;箬竹在郑州,洛阳等地作地被竹使用,可一年四季翠绿如新。

(3)代替灌木条植绿篱。用观赏地被竹代替灌木成形绿篱,其覆盖速度更快,不需高强度修剪,管理也相对粗放,但色彩更加葱郁靓丽,观赏效果更佳。园林地被竹对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将生态效益较低的以草坪为主的平面绿化,导向多层次、多季相、多色彩的立体绿化,对形成更加丰富的园林生态景观系统,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4)容器栽培孤植绿化。观赏地被竹类地下茎丰富且柔韧,带土移植不方便施工,以容器栽培,质量、规格都比较容易统一。

3.3 推广应用结果与前景

观赏竹容器苗具有根系发达、移植成活率高、不受季节限制、株形保持完整、一次成景、绿化效果好、便于运输等优点,竹苗销售不受季节限制,便于运输和推广,可快速看到植株景观效果。因此,容器竹苗大受园林造景及绿化工程的欢迎。

自1997年开展示范应用以来,主要采用了容器苗的栽培方式,共推广各类观赏地被竹类植物约100万株(丛),取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地被观赏竹应用数量最多的为菲白竹、铺地竹,其次为黄条金刚竹、翠竹、鹅毛竹、菲黄竹、锦竹、五叶笹竹、倭竹、白纹椎谷笹等。

随着社会的城市化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提高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生态效益已提到了日程。群落化的种植,乔灌木的结合成为绿地环境保护发展的方向。草坪由于养护严格,人工、水、肥、药投入太大而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对于全球气温升高,水资源不平衡的恶劣气候条件来说,寻求一类能替代部分草坪的低矮植物势在必行。观赏地被竹类植物耐旱、耐寒且养护成本低、观赏价值及生态效益高,应用潜力大,前景非常乐观。

1 陈天国 张志成 吕晓雪.江苏地被观赏竹的选育与应用 世界竹藤通讯,2009,7(2):13-17.

2 陈天国 陆秋萍.优良观赏竹苗高效丰产栽培技术规程[J]世界竹藤通讯,2007,5(1):16-19.

3 张新萍.竹林生态旅游的功能与效益[J].世界竹藤通讯,2007,5(3):1-3.

Study on Introduction and Breeding of Ornamental Dwarf Bamboo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Gardening

Chen Tianguo
(Special Bamboo Breeding Farm, Changzhou 213119)

In view of the climate condition in Jiangsu area, the paper studied the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ornamental dwarf bamboo. After 10 years screening test, the dwarf bamboos suitable for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in Jiangsu have been summarized.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ploy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bamboos in gardening and presented a set of successful introduction,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ornamental dwarf bamboos in terms of introduction principles,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and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in gardening. Finally, large-scale container culture for ornamental dwarf bamboos is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a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apply and extend these ornamental bamboos.

ornamental dwarf bamboo, introduction, bree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gardening application

陈天国(1968-)男,江苏扬州,助理工程师,中国农业大学园林系本科生,现主要从事观赏竹类植物选育与开发技术的研究。

猜你喜欢

箬竹竹类竹种
振兴浙西南遂昌县箬竹叶产业的对策
箬竹林下栽培试验初报
不同品种箬竹叶生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聚类算法在竹种造纸适应性判定中的应用1)
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河南淅川竹博园竹种引种试验初报
牡竹属3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特性研究
ICP-MS法分析10种箬竹属竹叶中矿质元素质量分数1)
竹类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中国竹类研究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