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秆乌哺鸡竹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2010-04-12孙祥楼崇

世界竹藤通讯 2010年1期
关键词:竹笋丰产竹林

孙祥 楼崇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黄秆乌哺鸡竹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孙祥 楼崇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详细阐述了观赏竹种黄秆乌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 f.aureocaulisN.X.Ma)的外部形态特征以及生态分布、经济性状;并且对其生物学特性、丰产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分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观赏竹;生物学特性;经济效益;丰产栽培

黄秆乌哺鸡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散生型,是乌哺鸡竹的一种变型种。生长迅速,竹形挺拔,竹秆黄绿相间,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是园林造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在城市绿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该竹能耐-20℃低温,也适合北方城市栽培。

黄秆乌哺鸡竹不仅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而且还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竹林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其盆景、竹笋和竹材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1 黄秆乌哺鸡竹的形态特征

黄秆乌哺鸡竹秆高6~1 5 m,径可达8~10cm,竹秆呈独特的金黄色间有粗细不等的深绿色条纹,色泽鲜艳,光彩夺目。箨鞘密被稠密的烟色云斑;无箨耳及鞘口遂毛;箨舌短而中部强拱起,两侧显著下延,箨叶细长,前半部强烈皱折。地下茎为单轴散生,偶可复轴混生。花3~4朵,颖1~2片背具纤毛;小穗轴、内外稃均具纤毛,内稃具2齿状,鳞被3枚,卵形有缘毛,花药灰白色,子房圆锥形,无毛有光泽,柱头3裂。竹叶带状披针性,长9~10cm,宽1~2cm,呈簇状下垂,外观醒目。竹叶浓密青翠,竹子姿态婀娜多姿; 发笋旺盛,竹笋产量高,笋质鲜美,集绿化、美化、食用于一身,是极有发展前途的观赏、经济竹种。

2 黄秆乌哺鸡竹的生态分布

黄秆乌哺鸡竹主要分布于江南各地,有野生分布,成片竹林少,以“四旁”和零星分布为主,南北各地常见栽培,中国分布以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陕西、贵州、广东、河南等地比较多,国外如日本、朝鲜、印度、欧美等有少量分布及引种栽培。江苏省主分布于丘陵山区的“四旁”,散生于平原地区的“四旁”及一些场圃科研单位、寺庙、宾馆、楼台亭阁、庭院(园)景观的绿化点缀。江苏的扬州,宜兴和浙江的安吉有成片黄秆乌哺鸡竹林生产栽培基地。这种观赏竹适应范围较广,生长较快,抗寒性较强,能耐-20℃低温,对土壤、气温、降水、海拔等要求不高。最适宜生长区一般平均气温10~18℃,降雨量800~1800mm,海拔500m以下,无霜期200~260 d,土壤pH值5~8,喜酸性、粘性、肥沃多湿的黄壤、红壤、沙壤、棕壤等土壤,稻田土也能生长。适应丘陵岗地平原和“四旁”,而山区和高海拔地区分布较少(寺庙等局部小气候小环境除外)。耐水湿、耐荫凉,但在水渍条件下生长不良或死亡,不耐旱、怕大风、怕雪压、怕藤蔓缠枝,易倒伏。

3 黄秆乌哺鸡竹生物学特性

3.1 出笋生长规律

出笋始期与气温高低有很大关系,黄秆乌哺鸡竹一般在4月10日-15日开始发笋,要求平均气温在12~15℃左右(气温偏低则发笋期推迟7-10d),5月10日-15日出笋终止,出笋期25-30d,分初、盛、末期3个阶段,盛期出现出笋高峰期,最多1d可发笋750株/hm2,发笋数量随时间分布呈正态分布。出笋数随母竹株数增多而增加,平均每株母竹出笋0.83~1.81株,成竹0.68~1.22株。一般立竹度1.2~2.5万株/hm2,出笋数2~3万支/hm2,留新竹量0.6~1.5万株/hm2。出笋数与母竹关系很密切,竹林立竹度低,竹株整齐度、均匀度差,发笋就少,其新竹质量也差,分布不均匀,而丰产竹林结构保持均匀、整齐合理则出笋多而大,抗性强,成竹质量也好,分布较均匀。一般初栽母竹当年发笋率为40%,次年为100%,第3年为300%,第4-5年即为母竹数的5~6倍,且满园成林可供采伐利用。

3.2 高生长规律

竹笋出土后全高一次性生长定形,没有次生生长。新竹生长遵循慢-快-慢生长节律,分初期、上升期、盛期、末期4个阶段,高生长期24d左右。高生长最大值与气温、降水量密切相关,日生长量大于平均日生长量的天数只有10d,在5月16日-25日左右。高生长曲线呈“S”形,日生长节律符合数学模型H=110.294/1+e4.0172-0.2397t(t—时间,R=0.9871),由此可绘制高生长曲线图。

3.3 枝条生长规律

出笋成竹后侧芽分化生长较早,初期较慢,后渐加快至高峰期,最大日生长量达8.8cm,同秆期高生长规律(S形)相似。展叶过程上下枝条较相似,几乎同时展开,而枝条顶端叶片最先展开。

3.4 退笋规律

退笋原因主要有弱退(营养退)、虫退、病退、伤退、干退等,以弱退和虫退为主,约占总数的70%。退笋高度平均为10~30cm。竹笋≥31cm时生长旺盛,抵抗力强,不易衰退,以此作为打退笋和科学疏笋的参考依据。平均退笋率约26.4%,末期出土笋由于营养不足而败退的更多,必须加强肥培管理和防治病虫害。及时科学地挖除退笋和疏笋,可保证竹笋质量和新鲜度,调节竹林养分分配,促进其它竹笋集中养分正常生长发育,并保持均匀分布。一般高度在30cm以下的生长不良或迟缓的竹笋全部及时挖除,对出土初期、盛期的竹笋应选粗大、旺盛、无病虫的定向保留使之均匀分布。

4 黄秆乌哺鸡竹丰产栽培技术

根据周芳纯等对竹林丰产栽培的研究,结合扬州大禹竹种园自2003年以来对黄秆乌哺鸡竹观察研究,总结其丰产栽培技术如下。

4.1 新造林栽培技术

(1)清理林地。特别是其它小杂竹、白茅草、树蔸等应及时清除,坡地应留护土带并设防风林障(带)。

(2)深翻改土。一般全垦50cm,增加有机质,将草被杂灌枝叶翻入土中,挖好排水沟。

(3)选优良竹母。选取1-2年生健壮无病虫母竹(丛),每丛1~3株,来去鞭各20~30cm,多带宿土,去梢留5~8盘枝,刷去20%~50%竹叶。

(4)科学栽植。挖好栽植槽,规格为40cm×70cm×40cm,有条件的施入有机肥,按常规方法栽植即下紧上松、深挖浅栽。风景观赏林密度为1500~2250丛/hm2或3000~7500株/hm2。采用“密集种植法”可2-3年满园成林见效。

(5)抚育管理。随运随栽,及时浇定根水,竹基部盖杂草,有大风处应打桩支撑固定,坡地应挖半圆护土带,开地沟打围抗旱。作观赏林时有条件的可用塑料网、夹竹篱、盖草、多次喷灌等管护。及时除草松土施肥,加强抚育,及时排灌。

4.2成林丰产栽培技术

(1)保持良好竹林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是高产稳产的关键。一般丰产林结构应是立竹度1.2~2.1万株/hm2、新竹数0.75~1.2万株/hm2,保持大小适中的1-3年生竹比例为4:4:2的丰产优质竹林结构(1-5年生竹比例达到3:3:2:1:1的竹林结构)。

(2)垦覆施肥。及时垦覆除草,用青草沤肥。 在8-10月追施复合肥等孕鞭芽肥1500kg/hm2,春季施尿素等催笋肥450kg/hm2,沟施、穴施、撒施、竹蔸笋穴内施肥均可。培养特大级别竹材林,应增施有机肥、客土埋青、开沟垫土。

(3)科学疏笋。及时多次疏笋和打退笋,调节竹林养分分配,把长势不良或缓慢的高度30cm以下的竹笋及时疏挖,在初盛期选留粗大、无病虫、健壮、分布均匀整齐和空档的竹笋成为新竹。

(4)防治病虫害,及时整枝。以防治丛枝病、枯梢病、竹笋夜蛾为主,喷多菌灵、波尔多液、菊酯类等,及时钩除病弱枯梢枝。及时摇雪,风大雪压严重时应钩梢10%~30%,及时剪(打)去下部3~6盘枝,以利于通风、透光、通直、防雪压。

(5)疏伐与定向培育。合理疏伐老母竹,挖去细小病弱枯梢、断梢、不良倒伏竹子,保持大小分布整齐均匀,形成4-5年满园、7-8年丰产,黄秆乌哺鸡竹秆高10~15m,径可达8~10cm,年产竹材1.2~1.8万株/h,产值1.5万元/hm2以上的定向培育模式。疏伐强度为1年生竹占60%~80%,2年生、3年生占20%~40%,3年以上生竹占10%,保留密度1.2~1.5万株/hm2。

5 黄秆乌哺鸡竹投资效益分析

一般当年造林(栽植),1-2年后即可发笋成竹,3-4年满园(密植法2-3年满园),单株可达10~15倍扩展,6-7年丰产,8-15年为稳产丰产期,利用期20-30年左右。常规栽植管理法投资成本为(4年计)9000元/hm2(竹母3000元,栽植750元、施肥2250元,管护3000元),第1-2年可间作创收,第3-4年有部分笋竹和买竹苗、盆景收入,第5-6年可收回成本,第7-15年年均毛收入为1.2~1.5万元/hm2,除去施肥、垦复管护开支3000~4500元/hm2,净纯收入7500~12000元/hm2,是其它林业种植产值的3~5倍,是红壳竹、毛竹栽培经营产值的2~3倍。如按超常规密植丛栽丰产培育法则投资成本为(3年计)1.2万元/hm2(竹母4500元、栽植1500元、施肥3000元、管护3000元),第4年收回全部成本,第5-7年年净纯收入0.75~1.2万元/hm2,第8-15年年净纯收入1.1~1.8万元/hm2。黄秆乌哺鸡竹竹材砍伐利用方便,可连枝叶全竹砍伐打捆,操作简单,轮伐期短(择伐1-3年生竹材),投资回收期短(3-5年),管护方便,价格高(50~110元/50kg),用途广(笋、竹、枝、鞭均可开发利用),产地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尤其适宜“四旁”、零星、庭园、“四荒”、丘陵岗地等小规模发展和建成大面积“公司+农场+农户”型商品材、生态观光林基地等。

1 江泽慧主编.世界竹藤[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4-398.

2 朱石麟主编.中国竹类植物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35-137.

3 张遵强.紫竹生物学特性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7,(1): 6.

4 周芳纯主编.竹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2.

5 曹福亮,楼崇.毛竹出笋与幼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1,10(l):64-69.

6 胡超宗.关于竹笋研究的现状[J].竹类研究,1998,7(3):36-45.

A Study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Phyllostachys vivax f. aureocaulisN. X. Ma and Its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un Xiang, Lou Chong
(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Phyllostachys vivax f.aureocaulisN.X.Ma, which is an ornamental bamboo, was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erms of extern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its. Then the paper mad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igh- 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economic bene fi t analysis.

ornamental bamboo,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 bene fi ts,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竹笋丰产竹林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寻访竹林隐士
板栗丰产栽培技术
竹笋
竹笋
小竹笋的梦
竹林奇俊
挖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