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宗教文化的存在与变迁
——对晋城市金村镇宗教文化的考察

2010-04-12田云刚

关键词:村镇农村文化

田云刚

(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农村宗教文化的存在与变迁
——对晋城市金村镇宗教文化的考察

田云刚

(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通过考察晋城市金村镇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宗教文化具有某些保护和激活作用,农村宗教文化中的某些思想观念对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农村科技、教育、社保和文艺的发展对农民的宗教信仰具有某些抑制作用,但农村科技、教育、社保和文艺发展中的结构性缺失,则为农民的宗教信仰留下了空间。农村家庭小型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单身族的存在,对农村宗教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金村镇;宗教文化;文化变迁

山西省晋城市的农村宗教文化,存在久远且影响巨大的当属道教和佛教。而其活动场所中存在久远且最引人瞩目的当数泽州县金村镇的珏山真武观、青莲寺和玉皇庙。它们虽然地处乡野之间和村落之中,但却对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样地处金村镇的乡野村落,也对地方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的还有神南村的东岳庙和赵庄村的村庙等。探讨这些宗教场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及其社会影响和变迁方向,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农村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金村镇宗教文化的建筑群落

(一)珏山的真武观

珏山位于金村东南十多公里的群山之中,山势险峻,草木丛生,北有悬崖,南临丹河。该山双峰凸起,峰间弧形凹下,古人传说八月十五,月亮从双峰间升起,故有珏山吐月之说。宋代有道人倚山而建月老亭、魁星阁、三重天门、四大护法 (赵公明、马天华、温琼、岳飞)、财神殿、文昌殿、三眼神殿、真武帝殿和玄武殿等,形成道教胜地。包括农民在内的地方上人,常选正月初一至十五或八月十五期间前往登山,烧香膜拜,许愿还愿。根据碑刻记载,明清时期,政府和民间多次出资修缮珏山各道观。但至文革时期,山上建筑已破败不堪。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大力改善农村交通,前往珏山已极为便利。地方上的一个煤炭企业又出资修缮山道、庙宇和塑像而发展旅游,珏山昔日道教胜地的荣观得以重现。此后游人或烧香祈福之人更是络绎不绝,山下广场上不时有大型文艺活动举办,古老的宗教文化与现代的视听文化形成了辉映之势。

(二)硖石山的青莲寺

地处硖石山的青莲寺与珏山的真武观隔河相望,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据载青莲寺由北齐名僧慧远法师于天宝年间创建,为我国弥勒净土宗的最早寺院之一,以 “文青莲,武少林”而享誉中土。寺内主要供奉有释迦牟尼、弥勒佛和四大天王,禅院上院中有一棵子母柏供人瞻仰,禅院下院中有一座舍利塔巍然屹立。禅院上院之外有一泉,取名为“乳宝”。原为山中积水,顺着多处岩石空隙下注到洞穴之中,形成潭溪,供寺院饮水之用。常有善男信女视为包治百病的神水,或即饮或取回饮用。从寺中保存完好且文字依然可辩的碑刻来看,寺院在清代乾嘉年间多有人出资修缮,2003年至2004年文物部门又出资进行修缮。寺院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由文物部门派专人在此看管守护。由于该寺与珏山毗连,游客及善男信女至珏山真武观者,亦要到青莲寺中进行瞻仰或烧香拜佛,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并行不悖。

(三)府城村的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晋城市东十公里处,由于坐落在金村镇的府城村,亦称府城庙。庙宇为道教胜地,所立主神为玉皇大帝,其他诸神有文昌帝、财神、瘟神、送子娘娘、太上老君、狱神、药王 (华佗和孙思邈)、五道将军、东岳大帝、成汤、六畜神、蚕神、十二辰神和十三曜星等,而其中最具特色和最有影响者,当数第三重院落西面偏殿的二十八宿。二重院落中有一偏殿,为地藏王菩萨殿,显示出道教对佛教文化的某些兼容。寺庙常年对外开放,全国各地尤其是当地的游客或烧香祈福者络绎不绝。农历九月十三至十五,为府城庙会之日。根据庙内保存的碑刻来看,该庙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多有增补和修缮。新中国建立后,作为文物部门亦得到政府出资和民间捐款得以不断修缮并在文革中幸免于难。每当庙会之时,入庙烧香或参观拜谒者每日可达数千人之众。

(四)神南村的东岳庙

神南庙原名天齐庙,或梁甫山东岳庙。因坐落于金村南面不远的神南村旁,地方人称之为神南庙。庙内正殿供奉主神为东岳大帝 (黄飞虎),另有偏殿侧殿供奉东岳大帝的太子、府君 (崔珏)、阎君、龙王、太上老君、五道将军、马王牛王、送子娘娘、文昌大帝、瘟君、药王 (华佗、扁鹊、孙思邈)、财神、关帝、海瑞和包公等。由此可见,神南庙同玉皇庙一样是道教庙宇。庙宇最初修建年代已不可考,但从供奉诸神以及碑刻推断,大致亦建于宋代,而金元明清时期都曾重修。文革期间,打倒牛鬼蛇神,使庙宇遭到破坏而成为一片废墟。20世纪80年代,地方上有人多方募集资金,并根据老人们的记忆,依原址原样重修了庙宇。近年来又在大院南边修建了院落,晋城市佛教协会和一从五台山学习而归的僧人居于此地。据守庙之人讲,整个庙中并无道士,主要由当地农民和僧人从事管理。佛教居士共有一百多人,遍及周围各地,其中女性居多。神南庙自重修以来,常年累月香火不断。清明节、中元节尤其是农历三月二十八金村赶集时,前来敬香者众多,捐款捐物不可胜数。如此以道养佛,把道教胜地作为佛教僧俗重要活动场所的实属罕见。

(五)赵庄村的村庙

赵庄庙原名为何以及初建年代已不可考,因坐落于金村镇的赵庄村而得名。根据村中大院以及村边其他早已破败的文昌阁、泰山庙和城门楼等建筑物来看,村中早年应出过名门望族,为保佑家族发展,在村的西北高地上修建了庙宇。赵庄庙为佛教和道教场所,正殿供奉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佛,北侧殿供奉的是龙王和财神。由于文革时期的破坏,塑像荡然无存。寺庙被用作学校,仍由一居士看管。此居士收养一子拜村中名医为师,在居士病逝后入住庙中,尽看庙和行医之职,医道享誉方圆百里。近几年来,他多方募集资金,修葺日益破败的庙舍,重塑了正殿神像。庙门的 “救死扶伤”以及正殿的 “普度众生”的两块匾额相互辉映,显示了佛道与医道的融合。村民常于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到庙中烧香供奉,常有周围村人慕名前来就医或供奉。村中另有中老年人组成的斋公会,将村庙作为道场。每逢重要节日,便在庙中诵经祈福。所诵经文,为一斋公祖上所传,有一箱之多。常诵和流传开来的是 《上香经》、 《姐妹敬香》、 《安山神经》和 《洞宾买药》等,以道兼佛,传唱方便。

二、金村镇宗教文化的精神意蕴

(一)人之生命的关怀

金村镇的宗教文化,总的说来是佛道互济。其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广泛涉及到人的生老病死以及爱情、婚姻和家庭等。就生而言,最显著者当属对玉皇庙和神南庙的送子娘娘的崇拜,善男信女多有拜祭供奉,全在渴望如愿生产;就老而言,最显著者当属对真武帝的崇拜。真武帝亦称玄武帝,由龟蛇崇拜而来,被视为司命之神,人们登山拜祭原为增寿添岁;就病而言,最显著者当属对玉皇庙和神南庙的药王崇拜以及赵庄庙的佛医结合,就医或行医者的祭拜,意在渴望脱离病痛或解救病疾;就死而言,最显著者当属对玉皇庙和神南庙的地藏王菩萨、东岳大帝、阎君的崇拜,生者以祭拜方式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和祝福;就爱情和婚姻而言,最显著者当属对珏山真武大帝和月老神的崇拜。《周易参同契》中讲: “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以明牝牡,竟当相须。”[1]善男信女到此祭拜,尽在祈求永结同心;就家庭而言,最显著者当属对青莲寺子母柏的崇拜,母生子和子抱母象征着对家的依恋和撑持。除此之外,金村镇宗教文化对人生的关注,还涉及到教育、应试和财富等。珏山的文昌殿、魁星阁、财神殿以及玉皇庙的文昌殿和财神殿,都涉及到这些方面的文化信息。其中,珏山的财神殿除主神外,另供奉的有招财、招宝、纳珍、利市四位仙官。由此可见,求富意识、功利思想和市场观念早已深深植根当地民间。

(二)社会问题的求治

金村镇处在太行山脉的山陵地区,富含矿产资源,便于发展蚕桑。但是历史上干旱少雨,交通极为不便,偶有暴雨成灾和瘟疫流行。这些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在金村镇的宗教文化中充分地显现了出来。就发展农桑而言,玉皇庙的玉皇大帝、神南庙的龙王以及珏山的真武帝、风婆、雨伯、雷公、电母等,都曾是或仍是地方民众祭拜的对象,用于祈求风调雨顺。几个宗教场所的财神以及玉皇庙独有的蚕神,则是地方民众祈求五谷丰登和发展桑织行业的祭拜对象;就发展畜牧行业而言,神南庙的三王殿以及玉皇庙的三王殿和六畜神殿,都曾是或仍是地方民众常来祭拜的场所,祈求六畜兴旺和少生疾患;就发展矿业而言,地方上的矿主和矿工常会到庙中或就地供奉神龛,祭拜太上老君以求平平安安,至今此风俗习惯依然有所保留;就发展交通行业而言,玉皇庙和神南庙的五道将军 (大道、驿站、关卡、渡口、桥梁),是经营交通业者的祭拜对象,即使现在亦常有本地或外地公司的业者前来拜祭,祈愿工程顺利开展;就防治瘟疫而言,玉皇庙的六瘟殿和神南庙的五瘟殿,曾是人们祭拜的重要场所,用以防治天花、痘疹、红痧、霍乱、痢疾等瘟疫的流行。虽然当今社会医疗发达,此类疾病已能控治或根除,但仍不时有人入庙,在瘟神殿前进行祭拜。

(三)清廉政治的向往

金村镇的宗教文化不乏对政治问题的关注,蕴含着对清廉政治的向往,具有代表性的是玉皇庙的成汤殿和神南庙的包公殿和海瑞殿。成汤殿是玉皇庙第二重院的正殿,位置仅次于第三重院的玉皇殿。由殿堂位置的排列,足见修建者对成汤的敬重。《尚书·汤誓》讲:“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2]《周易》中也赞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3]成汤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又以仁德之方治国,深得百姓敬仰,所以立像以念。神南庙西殿中供奉着两位尊神包公和海瑞,在金村镇所有宗教场所中独一无二。包拯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他嫉恶如仇、执法无私和为民请命的精神,千百年来获得了无数民众的敬仰和钦佩。海瑞亦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深得民众的尊敬和爱戴。当地百姓向往清廉政治,入庙每每焚香以敬二公,视为神明。与此相偕的是,金村镇各村每逢庙会赶集,多会演出上党梆子或河南豫剧,剧目中常有 《铡美案》和 《海瑞罢官》等,老者们对其中唱词耳熟能详,常会和唱而出。几年前,金村镇某村的前任村干部将征地款中饱私囊,全村一百多名村民到市政府上访。他们引用民众在神南庙为包公塑像和 《铡美案》的唱词,要求政府部门公正无私地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宗教文化和戏曲文化对当地民众政治理念的影响。

(四)科学技术的敬持

金村镇的宗教文化也蕴含着科学和艺术的成分。从祭拜日的选择来看,正月初一至十五到珏山和村庙的祭拜,正是人们开始为一年进行谋划的时期。金村三月二十八的赶集以及神南庙会,正是农民们开始农忙耕作的时节,需要从事农副产品交易的时期。八月十五登珏山和游青莲寺,正是中秋月圆,利于一家人观景赏月的时期;从庙中的塑像来看,玉皇庙和神南庙供奉的华佗、扁鹊和孙思邈,显示了对中国医学及医学家的肯定与尊敬。玉皇庙的二十八宿、十二辰、十三曜星、五道、三垣等,凝结和记录了古代天文、地理、纪年、节气和历算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二十八宿的塑像,全都造型生动、个性鲜明、体态自然、服饰华丽、衣纹清晰流畅,所塑人物似与依附动物亲密地交流感情,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塑艺术和惊人的创作才能,堪称我国文物宝库中的精品;从庙宇和殿堂的修建来看,珏山、青莲寺、玉皇庙等全都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避雷、防火和排水系统完备,在建筑设计上显示出高超的技术水平。殿宇和门廊,雕梁画栋、飞檐出壁、琉瓦生辉,也显示出古人智巧的匠心。

(五)伦理道德的宣扬

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伦理道德,金村镇的宗教文化自然也不例外。从各个宗教场所塑造的主神、辅神和侍从等上,虽仍可看出封建专制统治时期尊卑有序的礼制规定,但也传递出与现代性追求相衔接的伦理道德规范。如珏山真武观和月老亭象征的阴阳和合以及黑虎洞题写的道法自然,传递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文化气息。珏山最高峰塑造的降妖伏魔的三眼神以及神南庙龙王殿的壁画,显示出关爱民生和惩恶扬善的道德追求。珏山一天门处矗立的护法神之一岳飞和神南庙供奉的关公,宣扬的是爱国爱家和忠义守信的思想情怀。青莲寺塑造的释迦牟尼和弥勒佛,赵庄庙塑造的三世佛,玉皇庙塑造的分管平等王的地藏王菩萨等,体现出众生平等、乐生爱生、积德扬善的伦理观念。珏山、玉皇庙和神南庙塑造的财神,宣扬着功利主义的思想理念。玉皇庙塑造的狱神殿和神南庙塑造的东岳大帝,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思念。神南庙中的阎君殿,陈列的各种刑具,警醒世人诸善宜施而诸恶莫作。

三、金村镇宗教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地方经济发展引发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出资和民间筹资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青莲寺和玉皇庙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珏山道观、神南庙和赵庄庙也得以修复。青莲寺和玉皇庙除了继续承担文物保护的功能外,也静默地接受着佛教和道教信奉者的烧香膜拜,间或有一些学术会议在此召开。如笔者八月中旬前去青莲寺时,正有一个彩绘、泥塑和壁画的研讨会在此召开。神南庙在修复后,除了继续发挥祭奠亡灵等功能外,也由僧人为矿主、商人和其他人员提供咨询和祈福的宗教服务。其中的财神殿与玉皇庙和珏山的财神殿一样,常是企业主、商人和普通民众祭拜的对象,祭拜之后他们便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谋求富裕生活;珏山及其道观经过地方企业开发之后,演变成了一个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场所。经企业和媒体以登山赏月为主题,或兼及听风看雪、亲绿戏水、问道祈福的大力宣传,珏山崇尚道法自然的道教文化较顺畅地融入旅游文化之中,成为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一种文化符号。山下广场不时举办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更是充分利用了道教胜地的文化资源。例如笔者近期前往时,就遇到以 “珏山华夏五千年婚礼大观”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举办、协办和承办者既有当地企业,也有省外企业和某个网站。这种对宗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省内外许多宗教胜地的开发利用一样,显示出与旅游、休闲度假和文化活动相结合的共同发展趋势。

(二)科技教育发展引发的变迁

金村镇的宗教文化虽承载着古代科技和教育的内容,但与现代的科技和教育相比毕竟存在差别,现代科技教育影响着金村镇宗教文化的变迁。就煤炭企业的发展来说,近年来随着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大型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的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传入到中小型煤炭企业,中小煤矿的从业人员虽仍有供奉或敬拜太上老君者,但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技素养已经明显地增强;就游览青莲寺者来说,已不再把近旁取名为 “乳宝”的泉水视为医治百病的神水,而是视为一道景观,对山中之水的神秘崇拜演变成为一种乐山乐水的审美感受;就赵庄村庙的佛道医结合而言,庙中的医生擅长中医,且已进入耳顺之年。十年前,医生就已意识到要想持续济世扶生,就必须培养好后人。除了亲自带徒弟为周围农村培养医护人员外,他还把一个儿子送到了一所医学院学习中西医结合。在他的影响下,外孙女先后考上了山西一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的本科和研究生。由此足见,一个拥有佛道情怀的医者,对医疗事业发展的卓识远见,以及对佛道文化中重视科学和教育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三)社保事业发展引发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这对农民信仰宗教产生了某种抑制作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成效最显著,也最受民众欢迎的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村镇医疗卫生体系的基本建立。农民就医用药趋于便利,大病诊疗的经济压力有所减轻,到庙宇之中求神问药或求助于巫蛊的现象已经明显减少。但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不完善、大病诊治承担的费用比例大和疑难杂症的难以治疗等,使少数农民依然会选择入庙拜神或求助于巫蛊。其中较典型的是妇女的不孕不育,这从玉皇庙送子娘娘殿前摆放的很多布娃娃或塑料娃娃可反映出来;农村正推行的养老保险和兴建中的养老院,将对当地农民的宗教信仰发生着某些抑制作用,追求长寿和安度晚年不必寄望于对阎君和太上老君等的祈求。但目前农村养老体系的不完善、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相对低下等,仍使多数农民习惯于听天由命。间或有人通过参加宗教组织在吃斋念佛和相互济慰中安度晚年,这从赵庄村及其它一些村的斋公和居士的身上可体现出来;公共危机事件的政府救治,对于农民的宗教信仰也发挥着抑制作用,例如禽流感、非典、甲流以及八月中旬发生洪涝灾害期间,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救治,民众对政府和基层政权的救治行为表示出极大的信任和支持。但灾害的偶发性及其造成的重大损失,也强化着少数农民对龙王瘟神等的信仰,这从诸庙中龙王殿和瘟君殿前依旧焚烧的香火中可折射出来。

(四)文艺事业发展引发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金村镇在农村文艺事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对农民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抑制作用。金村镇各村除保持在赶集、庙会、婚庆、丧葬时演出戏曲或电影的习俗外,在过年时节也兴起了做灯、观灯、赏灯的习俗。村民们除自己做灯欢庆节日之外,也会到城里或晋城矿务局观看灯展,丰富节日的文化生活。近年来,一些村庄成立了秧歌队、音乐队、舞龙队等,在农闲时节进行排练,到重要的节庆时日参加演出和比赛,也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这些戏曲、电影、灯展等节目中,虽保留着关公、玄奘、包拯和海瑞等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佛道教人物,继续宣扬一些伦理道德和文化观念,但其内容已主要转向了对当今社会和世俗生活的关注。在农忙时节或打工归来,男子女子多以看电视、玩棋牌或聊天为乐,农村家庭中日益多的电脑也成为青壮年及其子女休闲娱乐的工具,孩子们也有些会在游泳、跳绳、打篮球、打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寻找快乐。这些世俗化的生活方式,对参禅悟道的宗教修行方式产生拒斥。多数农民只是在年节时分,在家中或到庙中祭拜天地爷、老君爷、财神爷、马王爷、五道老爷等神明,且只是作为一种习俗或象征性的礼节,之后便接着过世俗化的生活。但村民的内心却有宗教徒一样的虔敬,既可以为生计而从事采矿采石等危险行业,也可以在伤病或行业不景气时选择退隐和安闲。图书无疑是金村镇农村文艺事业发展中的最大欠缺,一箱子经书可以让一个宗教组织复活的现象,还未在发展地上产业时通过建立图书室而类似涌现,农民们甚至丢失了人民公社时期通过修渠挖井而抗旱保田的科学经验。

(五)人口状况变化引发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金村镇的农村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农村宗教文化的持存与变迁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学历上来说,随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及扩大高中阶段的教育,农村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各村中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考上大学甚至研究生和博士的人数也有增加。这些受过科技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农村子女,对于村里人尤其是家里人信仰宗教多持反对意见,对农村宗教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从人口流动来说,外来务工者多来自河南、安徽、福建等地,无论暂时务工或长期定居,多事于赚钱养家或顶门立户,而不以信教为业。外出务工者,在竞争压力中身心疲惫,深感科学文化知识欠缺,也无心以宗教为业。从年龄结构和家庭状况来看,老龄化是农村人口状况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丧偶寡居者也不在少数。各村中佛教或道教的笃信者,就主要是中老年的鳏寡孤独者,其中又以妇女居多。例如金村一名60岁的妇女,多年前丧夫,子女成家后艰难维持小家生计。她因难耐孤独和拮据,便到神南庙开一店卖食品和香火,从此做了居士。其他进入斋公会或神南庙、珏山道观者,多与该妇女境况类似。偶有青年加入佛门,也或为孤儿且极为个别。也有并非鳏寡孤独的中老年人加入斋公会等宗教组织,但又觉戒律太多或有退出。由此可见,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农村单身族,加入宗教组织的概率最大。加入者成为农村宗教文化的忠实守护者,也成为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急切企盼者。

四、结论

通过对晋城市金村镇道教佛教文化的考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宗教文化作为农民的视觉奇观、价值观念、神秘信仰和风俗习惯,在存留之中也经历着变迁。作为视觉奇观,它以文物古迹和特殊的建筑物走进了农民的当代视野,并部分地转化为文艺形象,融入和丰富着农民的当前生活;作为价值观念体系,其中的部分内容被转化利用,支撑并创造着农民的当前生活;作为神秘信仰体系,它正远离多数农民的精神生活,但也仍然残存在农村特殊群体的精神世界;作为风俗习惯抑或象征性礼节,它在重要节日走进农民的当代生活。这就使得农民的现代性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彰显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相互纠结。

从农村宗教文化与当代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来看,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宗教文化具有某些保护和激活作用,而农村宗教文化中的建筑资源和某些思想资源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某些促进作用;农村政治的发展状况对于农村宗教文化的抑制或激活具有重要影响,农村宗教文化中的尚廉和公正等思想资源对于农村政治的发展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农村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抑制农民信仰宗教具有抑制作用,但农村宗教文化中也承载了科技和教育的信息,并对农村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一定的影响;农村文艺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抑制农民信仰宗教具有重要作用,但农村文艺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缺失,仍为农民信仰宗教留下了空间。

从农村宗教文化与当代农村社会保障和人口状况的关系来看,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人口素质提高对于抑制农民信仰宗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缺失以及特定的弱势群体的存在,仍为农民信仰宗教留下了空间。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农村单身族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农村宗教文化的存在与变迁。难耐生活的拮据和心灵的无慰,以女性居多的部分中老年成为宗教文化的忠实守护者。而要解决当前农村的鳏寡孤独以及老有所养和幼有所抚等问题,又有必要改造利用农村宗教文化中的和谐、济世、乐生、爱生等价值观念。那早已见于 《礼记·礼运》,但至今仍未能最终实现的大同理想,依然需要全社会为之付出努力。

[1]任法融.周易参同契释义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358.

[2]孙衍星.尚书今古文注疏 [M].北京:中华书局,2004:218-219.

[3]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 [M].北京:中华书局,1994:438.

(编辑:程俐萍)

The Existence and Change of Rural Religious Culture——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Religious Culture of Jincun in Jincheng

TIAN Yun-gang
(CollegeofPublicManagement,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Shanxi030801,China)

By the ways of investigation to the Taoism and Buddhism cultures of Jincun town in Jincheng,we can fi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have some roles to protect and activate rural religious culture.Some ideas in rural religious culture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politics and culture.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education,social security and cultural have restrained the religious belief of the villagers,but the structural deficienc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education,society and culture,which left a space for the villagers to accept the religions.Miniaturization of rural families,the aging of rural population and the single villagers,also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ligion culture.

Jincun town;Religious culture;Change of culture

C912.82

A

1671-816X (2010)06-0641-06

2010-07-01

田云刚 (1970-),男 (汉),山西晋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启蒙哲学和农村文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村镇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谁远谁近?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创建文明村镇 打造幸福家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