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学原理课程范畴体系及其逻辑关系

2010-04-11李宗楼弓联兵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政治学范畴原理

李宗楼, 弓联兵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政治学原理课程范畴体系及其逻辑关系

李宗楼, 弓联兵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政治学原理是社会科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构建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对于提高政治学原理课程的科学性和理论性有着重要意义。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由核心范畴、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等层次构成,各范畴层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系。在政治学原理教学过程中,要尝试围绕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进行课程设计和讲授,着力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教学

政治学原理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许多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基础课,更是政治学相关专业学习中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政治学原理阐述的是政治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主要培养学生政治思维素质和对政治世界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学习政治学原理课程对于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修养以及完善知识结构都有积极的作用。

自政治学恢复以来,对政治学原理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自身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对这门课程范畴体系研究不够,部分教材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仿,缺乏鲜明的学科特色。这不仅影响政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也使得政治学原理教学过程存在随意性,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探索构建适合我国政治学原理教学要求的范畴体系,以及各范畴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加强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的内容与特征

范畴是人们的思维对于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1]任何一门学科和课程都应当有自己特有的范畴体系,拥有自己的范畴体系是一个学科和课程自立于学科之林的基本依据,也是一个学科和课程成熟的标志之一。[2]

政治学原理范畴与其它所有学科的范畴一样,都具有经验的起源,它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有目的的、感性的、实在的政治实践活动。政治生活是变动不居的,范畴就在于能将变动的政治生活透过一定的逻辑形式使其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但是,如果政治学原理范畴完全是静止的,它就无法反映活生生的政治生活。政治学原理范畴还有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特性,这一特性使范畴得以活动起来。[3]

政治学原理范畴是帮助学生认识政治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和提高学生理解政治学原理课程的基本框架,而范畴的联结则是帮助学生认识政治过程的路径,范畴的体系则是帮助学生把握整个政治生活的思维工具。这就需要单个范畴与客观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相对应、范畴间的联系与政治现象的运行过程相一致外,还必须在范畴的排列上采取一种逻辑结构。这种结构应当与人类观察、理解、分析、评价、预测政治生活时所遵循的认识上的顺序相一致。[4]

从范畴的层次看,在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内部,由于各个范畴反映政治现象的深度、广度以及科学抽象化程度的差别,亦即由于范畴所包容的知识量和结构量的差别,可以划分为核心范畴、基本范畴、一般范畴等不同层次。确立中国政治学原理课程各层次范畴的具体内容,需要将古今中外政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适合中国政治学的教学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尝试对政治学原理的核心范畴、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分别做了如下梳理和归纳。

政治学原理的核心范畴是对政治现象总体的普遍联系、普遍本质、一般规律的高度抽象,在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中属于“元知识”。它包括政治、国家、政府、政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政治民主、政治文化等内容。

政治学原理的基本范畴是对政治学原理核心范畴的必要延伸和扩展,是以政治现象的总体为背景,对政治现象的基本环节、基本过程或初级本质的抽象,属于政治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它包括国家政权、国家形式、政府机构、政府职能、政党政治、政治社团、公民、政治革命、政治改革、政治专制、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社会化等内容。

政治学原理的一般范畴是对政治现象的某个具体侧面、某种具体联系、某一具体过程的比较简单的抽象,属于初级范畴。它包括国家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法治、人治、政党制度、政治权威、政治监督、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稳定、政治民主化等内容。

二、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的逻辑关系

在政治学原理的范畴体系和理论体系中,核心范畴规定着一般范畴和基本范畴的实质内涵和相互关系。离开核心范畴,一般范畴和基本范畴就变成了一个个孤立的概念,变成空洞无物的抽象,范畴体系也就无从构成。当然,核心范畴也离不开一般范畴和基本范畴,否则就难以形成合理的理论框架。

政治学原理是对政治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的课程。因此,对政治这个“元知识”的解释和概括就成为政治学原理首要的理论任务。可以认为,政治就是政治学原理课程的理论起点和逻辑基础,因此也是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核心范畴之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政治被认为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利益基础上,运用公共权力来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5]5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定义是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既高度的概论了政治的内涵,也清楚地表明了政治的历史规定性。

在政治现象中,国家被认为是一切政治现象中最为根本的主题,也是正确理解政治现象的基点和切入点。[5]33在政治学研究视域里,对国家的研究历来经久不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确立以来,它更是奠定了国家在政治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国家是政治学原理课程当然的核心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自阶级社会产生以后,人类最根本的政治活动就是夺取国家政权,并在此基础之上组织适合国家统治的国家形式。所以,我们认为在国家这个核心范畴基础上,国家政权和国家形式应当是认识和理解国家本质及职能的基本范畴。国家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国家的本质和职能需要通过一定的国家形式来实现。国家形式是国家权力在国家机构横向和纵向上的划分和组合,包括国家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因此,在政治学原理中,国家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应当是认识和理解国家内涵的一般范畴。

现代国家中,政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观点,政府是国家实现阶级统治的有效工具,统治阶级通过政府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借助政府的机构来执行和贯彻。[5]78在政治学原理的范畴体系中,政府应当是理解和认识政治现象的第三个核心范畴。要对政府有更为深入和清晰的理解,就必须了解政府的组织结构形态和政府的功能即政府机构和政府职能这两个基本范畴,这两个基本范畴是政府赖以存在的基础性结构和功能。政府结构是否科学和政府功能是否合理与政府运行的是否良好有着密切联系,以法律和制度作为政府运行和治理基础的政治形态我们称之为法治;反之,以人的意志随意统治的政府就是人治,所以,反映在政治学原理中,政府这个核心范畴之下又包含着法治和人治这两个一般范畴。

现代政治在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政党政治,也就是说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形式。这种说法在政党成为现代政治的主要活动主体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理解和把握政治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在政治学原理的范畴体系中,政党也应当是课程的核心范畴之一。对政党概念要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就必须通过对政党政治这一基本范畴的学习和理解来实现,特别是通过对政党政治的运行机制动态地认识政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政党的活动和政党政治的运行不是在无规则的状态下存在和作用,而是在政党政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相应理论内涵和实践规定性的政党制度。在政治学原理中,政党制度是把握政党本质和特征的一般范畴。

现代政治生活中政治社团的活动几乎发生在各个国家的各种政治领域,特别是实现民众的民主权利和对政府的治理及公共政策的制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政治体系中除政党以外一股重要的组织化政治力量。正因为政治社团在实践上的重要性,使得它成为当下国内外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由于政治社团在政治学当中并不是政治生活的普遍本质和一般抽象,所以在政治学原理中可被认为是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基本范畴之一。

政治权力是现实政治生活的核心要素,它体现在政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表现在政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以,正确认识和理解政治权力的内涵和特征是观察和掌握政治现象背后的政治规律的重要理论指引,也是政治学原理着重学习和掌握的核心范畴之一。充分理解和掌握了政治权力这个核心范畴,对于加深认识和理解政治、国家、政府、政党等其他政治学原理核心范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治权力的获得和巩固需要有合理的政治权威支撑,否则政治权力就缺乏必要的合法性,从而会发生主客体倒置。同时,政治权力的运行需要进行的必要的政治监督,否则政治权力就很容易腐化,从而导致政治权力的异化,也会最终倒置主客体倒置,给现实政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政治权威和政治监督应当是认识和理解政治权力的内涵、特征以及功能的一般范畴,对现实政治生活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鉴戒的意义。

在政治生活当中,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基于利益基础之上参与和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它是与政治权力紧密关联的一个核心范畴,两者之间保持着双向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政治权利既是社会成员和社会力量对于其利益的主张,需要政治权力的确认而得以成为法定资格,也需要政治权力的保障;[6]93另一方面,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力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紧张,政治权力往往成为政治权利的侵害者。在政治学原理中,通过对政治权利的认识和理解,不仅丰富了对政治权力的理论认识,也有助于在实践当中制约政治权力,保障政治权利。

现代政治生活中,政治参与是人类政治活动越来越普遍的政治现象。它是围绕政治权力实现政治权利的一系列政治活动,也是公民参与国家和政府管理活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7]128。在政治学理论中政治参与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在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中也应是核心范畴之一。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包括公民以及公民组成的各种团体,由于政党和政治社团在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里可以独立成为核心范畴和基本范畴,所以政治参与的主要主体公民可被认为是政治参与核心范畴之下的基本范畴。政治参与的实现是通过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等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里,这四种基本的政治参与形式应是理解和把握政治参与内涵和外延的一般范畴。

在人类政治生活中,政治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客观的趋势,是人类社会从低级政治走向高级政治、从政治的必然王国走向政治的自由王国的历史过程,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过程,是各种社会政治形态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任务。[6]295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发展是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不断进行变革和调整的发展过程。二战以来,政治发展的现象更为突出和明显,特别是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讲,政治发展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尽管政治发展理论带有一定的西方本位主义色彩,但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理应被吸收到中国政治学原理课程当中,并应当是该课程的核心范畴之一。在人类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发展主要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态和方式来实现的,即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这两种途径是认识和理解政治发展的基本范畴。

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民主已成为基本的政治共识,高度的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生活走向高度文明的标志,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政治民主。同时,政治民主既是政治发展的目标,也是政治发展的手段。[8]273所以,反映在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中,政治民主因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是毫无争议的核心范畴之一。人类政治历史上,与政治民主相对的政治形态是政治专制。从政治学原理的角度看,可以被认为是衍生于政治民主之下的基本范畴。要对政治民主有更为全面和理性的认识,就需要对政治专制做必要的了解和反思。在政治民主的研究和实践当中政治民主化是实现政治民主的途径和方式,经过人类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概括出了政治民主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将这些反映在政治学原理课程当中,政治民主化便成为理解政治民主不可或缺的一般范畴。

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主观反映。这些主观反映我们将其概括为政治文化,这种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客观的政治现象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反映在政治学原理当中,政治文化由于其对政治生活的鲜明影响而成为核心范畴之一。政治文化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这两个层次在不同程度上对政治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6]241反映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也就构成了支撑和理解政治文化的基本范畴。此外,政治文化是通过各种政治社会化媒介和途径来实现其传习和传播,从而得到不断地延续和发展。因此,在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中,政治社会化就是理解和分析政治文化特性的必要的一般范畴,它对于客观认识和理解政治文化有着重要的学理意义。

综上所述,政治学原理课程范畴体系是一系列具有相对独立性和逻辑相关性的范畴关系。它的形成既是对客观政治现象的概括和抽象,也是政治学原理课程本质和特点的体现。政治学原理课程范畴体系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于现实政治现象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但也会随着现实政治现象的变动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三、紧扣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开展教学活动

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是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的基础和纲领,只有紧扣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较为完整的掌握政治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并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在以往的政治学原理教学当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因为教师的学术背景和学术偏好而出现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针对以往课堂老师讲解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和探索。在紧扣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一)采取案例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将所讲内容形象地呈现出来。这种方法把艰涩难懂的政治学原理基本知识和生动的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政治学原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是目前政治学原理教学中常采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如讲授国家结构知识点,其中涉及到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内涵和特点,抽象的进行理论说明,学生理解相对模糊。如果选取合适的实例,并加以比较分析,学生就会形成较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课堂讨论,锻炼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

课堂讨论可以将学生从被动的受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辨析所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展课堂讨论所选取的主题应当尽量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知识结构,不能太过于学理化,应当和现实政治生活紧密相关。如关于政治权力腐败的问题,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命题,也是一个紧密结合现实政治的命题,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三)举办专题讲座,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贴近现实的课程,现实政治随时都在变动,而政治学原理课程特别是现有教材很难随时更新补充,这就需要以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来弥补教材知识点的缺陷。譬如讲授政府知识点,会涉及到政府改革的内容,政府改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教材中的内容很难紧跟现实的变动,举办相关的讲座则能及时弥补和完善相关知识。如正在进行的中国政府大部制改革,在政治学原理中就少有提及,在教学当中,适时地举办专题讲座,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些基本原理内容的掌握与运用。

(四)组织读书会,扩展学生理论视野

政治学原理中所涉及的诸多概念和理论,吸收和借鉴了众多政治学名著的精华,但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无法将浩如烟海的名著逐一介绍和讲解,这使得学生对相关概念、理论和人物只停留在简单认知的层面,对相关知识难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因此,可以在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组织学生在课余开展读书活动,并定期在课堂上对安排学生对所阅读书籍进行汇报和讨论。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展学生的理论视野,为进一步深造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学术基础。

(五)组织实地调研,培养学生学术兴趣

实地调研是政治学原理课程中最难开展的一项教学活动,但却是最有学术意义。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调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良好的学术基础。比如讲授政党知识点,可以组织安排学生深入基层党组织对其运行状况和功能发挥进行实地调研,以此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政党概念和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做好进一步学习的学术准备。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反腐败等主题展览,播放美国总统选举等影音文件,组织模拟议会和政府等教学活动。

总之,围绕政治学原理课程范畴体系进行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推动政治学原理课程不断科学化和合理化,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朱碧君.试论范畴体系及其认识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2] 陈荷夫.试论政治及政治学范畴与体系[J].政治学研究,2001,(1).

[3] 严强.政治理论范畴的性质、功能与特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3).

[4] 严强.政治理论的范畴体系[J].江海学刊,2000,(4).

[5] 李宗楼.政治学概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6] 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 列宁.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The Curr iculum Category of Princip le o f Politics and its Logic Relation

L IZong-lou, GONG Lian-bing(School of L aw and Political Science,Anhui N orm al University,W uhu 241003,China)

Princip le of Politics is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ciences,so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category system of Princip le of Politics isof great importance in imp roving the science and theo ry of this course.The curriculum catego ry of Princip le of Politics constitutes a co re catego ry,a basic category and a general category,among w hich exits necessary logic relation.In the teaching of Princip le of Politics,attemp ts surrounding the category system should bemade in order to imp rove students’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 ts and ability to put them into p ractice.

Princip le of Politics;catego ry system;mathematics

D0

A

1674-2273(2010)05-0021-05

2009-06-29

李宗楼(1951-),男,安徽全椒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弓联兵(1979-),男,陕西咸阳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操申斌)

猜你喜欢

政治学范畴原理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居住的政治学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