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鸣镝之文献资源建设学术研究综述★

2010-04-11丛全滋李春利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1期
关键词:书刊藏书图书

刘 琨 丛全滋 李春利 孙 娇

大连

〔辽工宁省业大连大市学11图603书4〕馆

于鸣镝[1](1939~2006),原名于安治,笔名于无声、AZ。男,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祖籍云南。研究馆员。生前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全国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首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该会更名后,任全国高校图工委期刊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学术组组长、顾问。辽宁省《图书馆学刊》编委,山西省《图书馆学文摘》通讯编辑。自1964年开始,共发表图书馆学方面学术论文442篇,其中文献资源建设方面56篇,占12.7%。编辑出版学术专著17部,其中文献资源建设方面3部,占17.6%。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特别是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拥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一、藏书理论研究

(一)藏书体系与结构

藏书结构是指藏书体系中各组成要素的构成状况及其相互联系,它决定了藏书体系的功能。于鸣镝先生认为,图书馆必须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和任务,把各种不同学科、不同等级、不同文种、不同时间、不同文献类型的知识情报载体,收集、整理、组成一个有主有从、有专有博、互相配合的整体[2]。在分析藏书结构即藏书质量、藏书数量、藏书布局三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藏书结构是藏书质量、藏书数量和藏书布局三者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观点。同时,还提出了最佳藏书结构的四个标志,即藏书必须要有鲜明的个性、突出的重点、精高的质量和充足的数量[3]。

(二)藏书理论与方法

藏书建设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基础。于鸣镝先生认为,藏书作为一种资源,重在被使用。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对当时馆藏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广泛调查,结果只有25%~30%被利用,其余的70%~75%却长期处于沉睡状态[4]。面对这种状况,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藏书“四化”观点——优化藏书;精化藏书;净化藏书;活化藏书[5]。“优化藏书”、“精化藏书”、“净化藏书”是前提,“活化藏书”是目的。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灵活机动地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真正做到“藏以致用”的目的。针对图书馆空间不足问题,他提倡使用密集书库来缓解空间压力等合理化建议。

二、文献采购

(一)选书的意义及方法

在《选书论》一文中,于鸣镝先生分析了出版物中存在“劣存优汰”这种反常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认为文献是一个优劣相间、良莠丛生的世界[6]。因此,图书必须经过精心挑选之后方可购买,这也是选书的意义所在。

对于选书方法,通过比较分析“适当论”、“自需论”、“价值论”等七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选书理论,他认为任何一种作为选择图书的指导思想都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要制定一种适合各种文献类型、各个学科领域、各个语言文种的书刊资料,适用于各个系统、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图书馆的藏书选择理论似乎是不存在的[7]。事实证明,由于各个图书馆的性质、职能等状况不尽相同,图书馆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量身定做”的选书方法,方能选购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

(二)集中采购

关于集中采购问题,于鸣镝先生始终是提倡和鼓励这种做法。在他看来,图书、期刊、内部资料不应该分别由图书馆的不同部门来采购,而是应该由图书馆的“采访部”进行集中采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重购现象;可以防止漏购现象;可以保证馆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可以集中而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避免浪费,提高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可以合理规划和健全藏书体系[8]。

“集中采购”的思想正逐渐被广大图书馆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经将图书、期刊、内部资料、数据库等各种资源的采购统一归口到“采访部”,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从而体现出“集中采购”的优越性。正如于鸣镝先生总结的那样:“集中采购,这是科学管理的需要,是‘精简机构’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是保证藏书质量的需要。”[9]

(三)复本量的确定

馆藏文献的复本量问题,一直是图书馆比较头疼的一个难题。大多数图书馆采用“经验复本量”[10],但问题百出。复本量大了,造成书刊资料闲置、资源浪费;复本量小了,却又无法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针对这一难题,于鸣镝先生开创性地用数学模式来确定藏书的复本量。通过对读者人数、借阅期限、自然磨损数和丢失数等影响复本数量因素的分析,他列出了一个供匡算科技出版物适当复本量的参考公式。具体公式为:D≈Lr/12E(1+C)+S+K+W[11];其中:D代表复本数,r代表现实读者人数,L代表借阅期限(以月为单位),12代表一年的月份数,E代表出版物的有效期,C代表续借概率,S代表分馆需要量,K代表保存本数,W代表自然磨损数和丢失数。

尽管通过这一公式还无法精确计算出某一出版物应收藏的复本量,但经过我们不断地调查、统计、分析,适时地对其修改,还是可以得到某一出版物复本量的近似值的,这对于当今图书馆确定某一学科、门类或专业的复本量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采购面临的问题

1.书刊涨价。随着出版业的迅猛发展,中外文书刊的数量急剧增加,价格不断上涨,给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于鸣镝先生认为:“书刊的价格今后还要继续上涨,这大概是一个必然趋势。”[12]从当前形势看,他的预言是正确的。书刊涨价往往会导致图书馆书刊经费的紧张,致使采访人员不得不舍弃一些图书,这对图书馆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些问题,他主张:“在保证品种的情况下,先降低复本。为了克服由于降低复本造成的拒借率上升的问题,必须改变现行的流通方式,即尽最大可能扩大‘内阅’的范围、品种和数量。为了弥补外借上的不足,要大力开展复印服务。”[13]

2.经费短缺。图书经费短缺、年进书量逐年减少是困扰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4]。于鸣镝先生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书刊涨价所引起的经费短缺、学校经费紧张造成的经费短缺等。经费不足,就只能压缩品种、减少复本[15]。他建议,馆长决不能坐以待毙,要学会主动出击。一方面,要向主管领导及主管部门申明稳定图书经费的重要性,以便争取做到全校经费少了,图书馆经费不能少,这是上策[16];另一方面,通过借调学校其他部门剩余经费、申请临时性专款资助、与书商协议暂缓付款等方法作为辅助,都可以大大缓解经费短缺问题。

3.突击花钱。“如果经费临近年终有剩余,就要千方百计地把它花出去,买错不要紧,上缴可不行。”[17]这是于鸣镝先生对图书馆采购存在“突击花钱”现象的总结。这种做法的严重后果是图书错购率和重购率普遍提高,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采购的质量,同时也对国家财产造成极大浪费。即使到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突击花钱”问题依然存在。如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为了顺利通过达标,学校都会给图书馆“饱餐”一顿,经费突然急剧增加,往往令图书馆措手不及,为了实现达标,增加生均册数,什么盗版书、打折书、专业对不对口等细节问题统统没有时间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势必造成图书馆资产的巨大浪费。在他看来,这的确是一种犯罪[18],必须尽快加以改正。图书馆只有对馆藏进行全面分析,认真了解读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尽量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样才能把采购工作做好。

三、文献分类与编目

图书的分类与编目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核心,科学的分类和完备的编目,是图书馆有效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对此,于鸣镝先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1981年,他与冯频同志共同翻译了B◦布坎南所著的《图书馆分类理论》一书,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图书分类理论问题,同时又对传统分类法即“列举式分类法”和“分面分类法”的结构、标记符号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都作了集中的、系统的介绍,对它们的优缺点也作了中肯的分析和全面的比较[19]。特别是分面分类法,尽管应用还不十分普遍,但在编制主题词方面却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此,“英国分类法研究小组”主张以它作为一切情报检索方法的基础。由于当时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于鸣镝先生与冯频同志共译的这部著作填补了国内关于分面分类法的空白,对于吸取国外先进的分类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20]。

此外,针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三部图书分类法——《人大法》、《科图法》、《中图法》并存现象,于鸣镝先生认为,三部图书分类法并存,这不但是正常的,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还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事业兴旺发达、学术繁荣昌盛的一个象征[21]。在编目方面,他尝试性地提出一种个人著者与集体著者通用、中文图书和外文图书同法的书次号——著者首字母法初步方案[22],力求结合著者号码法与种次号码法的优点,以实现我国图书馆的统一分编。尽管该种方法最终并未得到普及,但却为图书馆实现统一分编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文献开发与共享

(一)文献开发

所谓“文献开发”,是指对文献所含信息、知识进行分析、整合和重组使其潜在价值不但全部转化成现实价值而且大幅度放大其使用价值的过程[23]。文献开发的重要意义在于文献价值的实现与升华。如何有效地开发文献资源呢?于鸣镝先生从全馆藏开发、全读者培训、全用途开发、全方位利用和高效率利用五个方面阐述了文献开发的途径。他认为,要想有效地开发文献资源,必须紧紧围绕“文献”、“读者”和“文献开发者”展开。对“文献”而言,馆藏所有文献中的每条信息、每种知识全都能够被挖掘出来并得到利用;对“文献开发者”而言,即图书馆工作人员,是“文献”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只有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地判断文献、组织文献、开发文献,才能使文献充分被开发,才能使读者将文献知识力转化为知识生产力加以利用[24]。

(二)文献资源共享

关于文献资源共享问题,于鸣镝先生在1988年就郑重地提出“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的必由之路”[25],他的这一观点对图书馆现在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图书馆的根本属性看,其本性在于其藏书的共用性,共用即人人都可以利用,也就是共享。从当前形势来看,图书馆面临着书刊涨价、文献购置费短缺等情况,致使图书馆必须通过资源共享途径来弥补信息资源的不足。此外,图书馆藏书的有限性同读者阅读需求的无限性构成了馆读之间供需的矛盾性,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完全满足读者的所有阅读需求,必须通过文献资源共享来缓解这一矛盾,尽最大努力满足读者需求。

在图书馆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这种共享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完善。正如于鸣镝先生所提出的那样:“应该从全国图书馆事业的高度,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尽快提出全国图书资源合理布局的草案,建立事业网和检索网,真正实现资源共享。”[26]

五、文献剔除

图书馆把藏书中已经失效了的(或称失去了使用价值的)部分及时地从书库中剔除出去,这便是文献“剔除”。于鸣镝先生认为,“文化悖论”是图书馆藏书剔除的理论基础,任何新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从它产生那天开始,其内在结构和功能都存在着不合理性,都存在着自我相关的某些矛盾、错误、缺陷和不足。文化的这种自我相关的不合理性和矛盾性,我们称之文化悖论[27]。

正是在深入研究“文化悖论”的基础上,于鸣镝先生进一步考察了藏书剔除的各种情况与“文化悖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了11项藏书剔除的参考标准,并结合国内外藏书剔除经验,归纳出主观标准法、出版年代法、数学模型法等9种藏书剔除基本方法[28],这些理论观点为我国图书馆藏书剔除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结束语

通过对于鸣镝先生生前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特别是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深入研究,我们深刻体会到:于鸣镝先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乃至解决问题;他喜欢用事实说话,通过调查分析等手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从全局的高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他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将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无私奉献给图书馆事业的人,他的许多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将被永远载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史册,给图书馆人以启迪。

[1]阳光.痴心永系图书馆——记于鸣镝副研究馆员[J].河北图苑,1993,(3):18~21.

[2]于鸣镝.最佳藏书体系的四个标志[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2,(4):15~17.

[3]于鸣镝.藏书结构小识[J].云南图书馆,1984,(2):27~28.

[4]于鸣镝.藏书资源小释[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7,(6):62~63.

[5]于鸣镝.藏书四化[J].图书与情报工作,1985,(3):33~37.

[6]于鸣镝.选书论[J].图书情报通讯,1990,(4):15~18.

[7]于鸣镝.选书方法刍议[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1,(4):31~33.

[8]于鸣镝.藏书建设是图书馆的基本建设[J].吉林省高校图书馆通讯,1982,(2):26~28,40.

[9]于鸣镝.论集中采购好[J].吉林省高校图书馆通讯,1984,(2):20~21.

[10]于鸣镝.复本数学模式补正[J].黑龙江图书馆,1984,(2):40~41,29.

[11]于鸣镝.复本数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图书馆,1983,(2):7~11.

[12]于鸣镝.从书刊的涨价想到图书馆的发展[J].津图学刊,1986,(3):43~49.

[13]于鸣镝.从书刊的涨价想到图书馆的发展[J].津图学刊,1986,(3):43~49.

[14]于鸣镝.当前高校馆采访工作的主要问题[J].高校图书馆工作,1992,(2):1~2,5.

[15]于鸣镝.采购难[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4,(1):42~44.

[16]于鸣镝.高校图书馆采购员四戒[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4,(2):47~49.

[17]于鸣镝.当前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晋图学刊,1988,(1):40~41.

[18]于鸣镝.当前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晋图学刊,1988,(1):40~41.

[19](英)B◦布坎南.图书分类理论[M].于鸣镝,冯频,译.辽宁:辽宁省图书馆学会,1981.

[20](英)B◦布坎南.图书分类理论[M].于鸣镝,冯频,译.辽宁:辽宁省图书馆学会,1981.

[21]于鸣镝.谈谈《科图法》的历史地位及发展前景[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1990,(5):13~15.

[22]于鸣镝.一种多用途的书次号[J].赣图通讯,1982,(1):35~38.

[23]于鸣镝.文献开发简论[J].河北科技图苑,2002,15(1):7~9.

[24]于鸣镝.试论文献知识力[J].重庆图情研究,2005,(3):1~4.

[25]于鸣镝.论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的必由之路[J].图书馆界,1988,(4):18~19.

[26]于鸣镝.从书刊的涨价想到图书馆的发展[J].津图学刊,1986,(3):43~49.

[27]于鸣镝.藏书剔除的理论基础——文化悖论[J].图书与情报工作,1989,(2):53~54.

[28]于鸣镝.藏书剔除论纲[J].冶金高校图书馆,1989,(1):5~8.

猜你喜欢

书刊藏书图书
2023年精品书刊订阅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多翻书刊益处大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