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舆论建设中的作用★

2010-04-11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1期
关键词:舆论信息文化

韩 英

郑州大学工学院软件学院信息资料室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1〕

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以往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无所不言、畅所欲言,形成了言论的“自由市场”。大学生由于具备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信息素质较高和较为情绪化等特点,更是成为传播和接受网络舆论的生力军之一。21世纪的图书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光存储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图书馆在信息存储、管理、检索、利用及网络建设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新的特征,高校图书馆在网络舆论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关于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

(一)网络舆论客体的分散性和主体的复杂性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反映、扩大和变形,网络舆论的客体实际上大都是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覆盖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所以网络舆论的客体比较分散,再加上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不同群体的利益也更加多样化,客观上增加了舆论客体的分散性。因为舆论主体受其利益的影响,所以关注的问题不一样。网络舆论自身的双重性,网络舆论本身也就是网民在网络空间所表达的各种意见、观点和情绪的总和,基本上都是潜舆论和显舆论,但是也有部分发展成为行为舆论。由于网络本身所固有的匿名性和虚拟性,所以网民在网络空间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大都无所顾忌。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自由表达,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引导网络舆论来说是利弊并存。有利是指能听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民意可以直达上层。弊端是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机会,他们在网上大肆发布错误、虚假的言论,误导网民,不利于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网络舆论主体具有复杂性,网络空间形形色色的网络群体就是各种网络舆论的主体。不同的网络群体是由不同的网民通过持续的网络交往而形成的。在网络发展的初期,我国网民的同质性比较高,即都是高学历的年轻人。但是,随着进入网络空间的技术门槛和经济条件的降低,网络空间的主体越来越多样化,网络舆论主体的构成也就呈现出复杂的态势。

(二)言论的匿名性和交流的平等性

言论的匿名性也导致了意见交流的平等性。由于参与网络舆论的公众,在理论上都不知道与其持相同意见的是什么人,持反对意见的又是什么人,因而任何一位舆论人都处在一种理论上平等的地位。这样一种平等性的意义,不仅在于使网络舆论能够在更加公平、更加开放的平台上形成,更重要的是,自从有人类以来,我们就在孜孜以求的“天下大同”、“人人平等”的最高境界,有可能在网络中得以实现。网络舆论不同于其他舆论的匿名性传播是其重要特点,每一个网络用户在互联网上均可以自己所设计的任何一种身份出现。这正应验了网络上流传的那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络舆论参与者的匿名性直接导致了发表言论和意见的匿名性。如此一来,舆论人可以在完全公开、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不会担心因为发表了某些言论而另生事端。

(三)网络舆论影响的难控化和内容的复杂化

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和互动,当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上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时,就会很快引发形成舆论。如果一则有代表性的帖子得到大家的认同、引起共鸣,就会很快扩散开来,反复转帖或被跟帖,形成一个主导性意见,从而产生雪崩式的效果,一片舆论哗然声。事实证明,网上舆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信息传播者往往可以想方设法绕开各种障碍来发布消息,网络管理者也不可能对因特网上的言论逐一进行检查评价,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对网络舆论的调控。同时,大学生群体大都各有主张,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这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网络舆论形成的难控性。互联网上内容无所不包、五彩纷呈,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服务功能确实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实惠和便利,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因特网在制造网络文明和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目前,高校网络舆论主要存在色情内容屡见不鲜、情绪化言论较为普遍、发布网络谣言增多、擅自披露他人隐私等问题,导致一些调侃、低俗、虚假、色情、暴力、迷信、反动的信息大量充斥其间,以致于网络舆论内容千姿百态。仅以色情内容蔓延为例,据一组近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 000名大中学生中,46%的学生承认自己主动或意外浏览过色情网站。专家认为,学生染上互联网色情癖的可能性较高,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加好奇,而且不具备抵抗网上色情的自制力。青少年有自动自觉向外部世界探索的心理倾向,对一些东西抱着好奇心去看,结果很容易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因此,全国各地也多次出现因沉迷于网络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同时,由于大学生网民可以在网上对任何事情畅所欲言,目的性不强、导向不明,而且往往感性多于理性,带有很强的从众心理,难免使网络舆论内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既有积极建设性的观点意见,又有消极偏激性的谩骂攻击。

(四)网络舆论数量增长的快速性和影响的交互性

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更加迅速。网络传播的高容量、交互特征,以及分层分组的能力,使得网络舆论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聚积起相当数量的人群。网络舆论是由于信息的大量、快速、广泛传播而形成的,依托网络的固有优势,网络舆论的数量能在短时间内骤升。网民们迅速在网上发表议论,并且达到非常高的一致性,迫使有关方面不得不改变对事件的态度。2004年,甘德怀一在网上公布其“北大考博经历”,立刻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在网络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其他媒体也开始介入,一直持续到开学,网络上还有人在跟踪这件事情的走向。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女生陪舞事件也是先在网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攻势,然后引起了其他媒体的介入和关注,给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带来一定的压力。

相对于传统的新闻媒体的舆论来说,网络舆论持续的时间比较短。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把整个世界联成一个地球村。即使足不出户,你也可以随时随地与整个世界对话。网络媒体不受截稿时间限制,新闻更新速度快。一旦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的灾害事件或重大新闻,网络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及时追踪、滚动报道,捕捉最新动态,迅速吸引受众眼球。由于网络具备这样的特点,所以网络舆论的形成也较为迅速。近几年来,只要国内外的任何一次重大事件的出现,几乎都会在网络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一般网络舆论会快速地形成“三派”,即赞成派、反对派、中立派,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和压力。网络舆论影响的交互性,为专业新闻机构在新的形势下进行舆论的引导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网络被称为是“虚拟的社区”。既是社区,就要有“议事”的公共区域,网上聊天室、BBS论坛就是这样的地方。以BBS论坛为例,网上舆论最初始的状态是个人意见,一般以网友的帖子表现,它是个人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如果一张帖子能引起网友激烈的讨论,就会有网友跟帖,跟帖的过程是意见的聚合。

二、图书馆在网络舆论建设和发展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环境,因特网作为数字化的第四类媒体,已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传播媒体,并日益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交流习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营造和谐的网络舆论氛围,是我们图书馆网络媒体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河南省是资源大省,也是人口大省,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多,由于高校学生处于思维活跃、喜欢新奇的年龄段,同时又掌握较高的计算机水平,使之高校在线读者多,相应地网络管理也较为复杂。因此,图书馆的现代化教育应该重视,提升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功能,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进一步开展阅读文化经典活动,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提高在校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用主流的声音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阵地建设,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鉴于当代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首先应特别重视建立自己的主流网站,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校园主流媒体,如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新闻网、信息网,这既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也弘扬了主旋律。其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免费开放校外一些主流网络媒体的资源,让主流媒体扩大网络的覆盖面。如河南大学免费向学生开放了人民网、新华网等校外主流网站,利用这些网站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作为崭新的舆论阵地,应充分发挥和管理好互联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的娱乐功能、服务功能及其特殊吸引力等,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己任,开展多媒体阅览、网上咨询等服务,向读者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在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领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努力把互动平台,如论坛、BBS、内容跟贴、即时短信等,办成社会沟通的桥梁,更可在网上加强新书、好书推荐等阅读指导的宣传工作,鼓励读者在网上开展读书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学习体会,让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下的互联网成为读者健康精神的塑造者、社会健康文化的弘扬者、人民大众满意的精神乐园,而不能成为传播色情、凶杀、诈骗的场所,罪恶扩散的宣传地、个人不满情绪的发泄地。

(二)过滤不良信息,用技术手段引导网络舆论

在网络时代,要想避免或减少有害信息的扩散,除了过去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控制方式外,还应加大技术控制的力度,通过抢占网络制高点防止和剔除有害信息,促进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光明网的“光明讲坛”与新华网的“发展论坛”等网站实行的定时开放版主全职管理模式等,就使一些垃圾信息与不适合发表的言论没有了存身之地。几年来,通过不断摸索,人民网“强国论坛”为网络论坛的舆论引导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比如,将论坛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以适应不同的网民,利用深水区的“紧”与浅水区的“松”对论坛进行张驰有道的管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图书馆有条件、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数字图书馆,将馆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使之转变为网络资源,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去网上获取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并进行整序、加工、重组,建立丰富而有序的数据库,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目的就是要使先进的、优秀的、健康的科技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并早日进入千家万户,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信息的传播者。

(三)积极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性

一提到网络素养教育,人们都会自然想到是网络技术教育。其实这是对网络素养教育内涵的片面理解,网络技术教育只是网络素养教育的一部分。网络素养教育更重要的是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信息的获取、处理、创新教育。在网络空间,网民对特定社会问题、事件的认识是通过网络信息获得的。所以,信息的准确、全面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网络舆论方向的对错。网络素养教育,媒介发达国家已经在进行,即培养社会成员,尤其是未成年人正确使用、评价网络媒体的能力。通过网络素养教育来增强人们使用网络过程中的责任意识,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当前,媒介素养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所以网络素养教育几乎是空白,与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不相适应。

由于网络空间的相对自由,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靠广大网民的自律,所以网民一定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较强的责任意识,不要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和言论。一定要认识到,虽然网络上发表的意见和街头巷尾的议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然而它们产生的社会效果却不一样。前者的时效性很强,引起的连锁反应也很快,如果发表意见带有煽动性或非常极端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性。网民作为信息的浏览者,也要有自己的理性分析。当前网络上的讨论经常是激情多于理性,非理性的话语网络上被放大,由此所塑造的舆论往往无助于人们积极地寻求社会问题的恰当解决方案。网民—定要认识到并非舆论都是正确的,有的时候舆论反映的情绪可能是不正确的,对社会来说是消极的,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上网浏览者要有自己的理性,能够分辨是非,不要跟风,让错误的网络舆论、消极的网络舆论情绪消失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校园网的有效管理

校园网络管理要制度化。校园网络管理中心要制定师生网络行为准则,强化网络管理,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结合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用户守则(试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安全管理协议(试行)》,参照《学生上网管理规定》、《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及校规校纪,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的实时监控。网络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对网络信息实时监控,在学校网络服务器上安装必要的防火墙软件,利用技术手段对网上传播的黄色、暴力、反动、迷信、民族歧视、诽谤祖国等信息进行有效地阻止和过滤。对网上发表言过其实的言论、散布虚假信息、进行人身攻击,甚至污蔑社会等不健康的内容要及时进行清理。对于校园网上的BBS论坛,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要注重正确引导,使青年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社会,努力使网上BBS成为文明宽松的交流空间。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范机制。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校园网站登记、备案,落实用户实名登记制度、网络论坛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检测跟踪等技术防控系统的作用,建立校园网络媒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

(五)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为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方式,也促使世界各国人民更加重视本民族文化。校园文化是展示学校特色的平台,文化是体现民族精神的根基,中华民族广博深厚、多元丰富的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成为民族的骄傲。然而,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演进,西方“强势文化”已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形成巨大冲击,象牙塔里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若采取单一阻止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在此情况下,如何有机地纳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而又不丢弃民族精神,作为培养民族文化精英的民族高校,对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网络文化优劣混杂且发展不均衡,加之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的优势,以科学技术和产品输出的方式向世界传播西方文化,对世界各民族文化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和挑战。另外,网络上的污秽信息、盗版信息、虚假信息、失真信息、过时信息的影响,容易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并引起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问题。国内大多数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借此优势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知识导航、网站导航的作用,发挥图书馆对网络空间混乱无序信息的管理才能,牢牢地把握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大力推进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重视网上中文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和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用先进的民族文化抵御西方发达国家的不良文化的渗透,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数字网络融入全世界先进文化的大河之中,建设以优秀文化为主流的网络文化。

[1]敬菊华,张珂.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引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82~84.

[2]赞语林,许文贤.引导网络舆论: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导向功能的发展[J].求实,2005,(6):86~88.

[3]徐睿,胡小端.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4,(11):168~171.

[4]言靖.论网络舆论的功用[J].新闻爱好者,2007,(10):26~27.

[5]王爱玲.浅谈如何利用网络媒体加强舆论引导[J].社科纵横,2002,(4):75~76.

[6]王涪京.提升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J].青年记者,2006,(18):26~27.

[7]陈德敏.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4~87.

[8]王天珍.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09,22(5):35~37,51.

[9]卢小平.构建平衡发展的图书馆文化[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5):32~34,47.

猜你喜欢

舆论信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谁远谁近?
订阅信息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展会信息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