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自律修身精神与青少年人生境界教育

2010-04-11傅红冬

关键词:青年人自律青少年

傅红冬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周恩来自律修身精神与青少年人生境界教育

傅红冬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习周恩来自律精神,主要应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要谦虚,不要骄傲;注重自我改造,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周恩来;廉洁自律精神 ;青少年; 人生境界教育

严于自律是周恩来精神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周恩来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断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改造;他公私分明、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用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尤其应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习周恩来的自律精神,不断进行自我努力、自我改造、自我约束,以锤炼自己的精神品质,锻炼自己的才干,提升人生的境界。

一、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

周恩来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他是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结合的典范。周恩来从小就表现了崇高的志向,早在少年时代,周恩来就牢固地树立了报国之志。他在十三岁那年,回答老师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时就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为了中华之崛起!”这句名言至今仍广泛流传,也给广大青少年以极大的勉励和鼓舞。在天津南开学校,他强调立大志,鄙视那些汲汲于名利之徒,他写道:“彼志在金钱者,其终身恒乐为富翁者;志在得官者,百计钻营不以为耻,此志卑之害也。故立志者,当计其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也。”(《尚志论》,作文手稿)“不私于个人”,可谓周恩来一生的座右铭。他正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去寻求济世救民的真理。经过“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周恩来逐渐由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和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南开时期,周恩来对西方思潮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广泛阅读了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多种著作。在日本,周恩来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阅读了《新青年》和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犹如“一线穿云而出的阳光”,使年轻的周恩来有豁然开朗之感,他想通过认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真相,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用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周恩来在旅欧期间,终于找到了救世良方——共产主义,用他的话来说:“我认的主义是一定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为它宣传奔走。”[1]一旦确立了崇高的政治信仰,周恩来便矢志不渝,彻底地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贡献一生。周恩来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民的事业,中国人民怀着最真挚最深厚的感情,赞美和怀念他的伟大业绩和崇高精神。他是真正的爱国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立志改造中国,改造世界,同时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强烈,如何选择理想、规划人生,并达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人生重大课题。应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既应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立志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又应脚踏实地、刻苦努力,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而做好准备。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早在建国前夕,他就谆谆教诲青年“一定要非常谦虚,不要骄傲,应该觉得自己差得很,事情还做得很少”[2]328。建国初,周恩来及时告诫青年:“青年人骄傲自大是非常危险的事,这会阻碍自己进步。”1953年7月,他在欢送出国留学生晚会上严肃而又恳切地提出:“青年人容易骄傲,不要骄傲,应该虚心,应该承认自己的不足。”[3]831959年4月,他在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强调,要教育年轻的知识分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自满”[4]。青年人如何克服骄傲自满的思想呢?周恩来提出,青年人应当向年纪大的人学习,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有新旧对比,走过错路的也不会再走了。青年人的成长是老一辈亲手培养的,要教育青年知识分子尊重老年知识分子[3]193。青少年要学习周恩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态度、作风上,也就应该老实,不要沾染浮泛与骄傲急躁的风气。青年人不是要空谈,而是要实行,要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2]336。

凡是见过周恩来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觉得他非常谦虚谨慎。在接见干部和群众的时候,他总是走到每个同志面前,一一亲切握手。对第一次接见的人,总要询问每个人的情况,使你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光怀,当你聆听了他的讲话,表示要贯彻他的重要指示时,他总是谦虚地说:“不是什么指示”、“只是提一点意见”、“做一点促进工作”、“请你们考虑”。周恩来的谦逊美德,还表现为从善如流。他遇事多同群众商量,从不自以为是,而是虚心听取各种意见,服从真理,他召开政务会议、讨论工作时,总是启发大家发表意见,共商国家大事。

三、注重自我改造,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倡导“本‘革心’、‘革新’的精神,求大家的‘自觉’、‘自决’”。强调“做学生方面的‘思想改造’事业”[5]472,“觉悟”,“必须自己去‘觉悟’”[5]473。他认为,要改造社会,固应对社会上一切事理持研究同批评的态度,但这种研究同批评,“连自己也要包括在内”,“能够研究批评自己透彻的人,没有不能研究批评身以外的事理的,研究批评自己实是研究批评的第一步工夫”[5]457。在“五四”一代青年中,能够如此注重自身的“思想改造”,“注重研究批评自己”,把改造社会同改造自己结合起来,周恩来是非常突出的。周恩来是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的典范。他十分注重把改造社会同改造自己结合起来,在立志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勇于开展自我批评,不断追求精神品格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周恩来是对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其他各界人士讲思想改造问题最多的领导人。1972年6月,周恩来在一次报告中说:这几年,我常说,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思想,做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但做起来也并不容易。他说,把读好马列主义和毛主席的书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改造我的思想,提高我的工作能力,改正我的工作作风,发挥集体领导能力,这对我永远是一个改不完的任务[6]。这是他的肺腑之言。1949年4月,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直言不讳地说:“我虽然有二十七八年的党龄了,还不是犯过许多错误?每次谈起来,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欠缺,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很好,不能满意。”[7]1951年9月29日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所做《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报告中,专有一节讲“批评和自我批评”问题,其中重点讲自我批评,他说,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重要的武器”中,“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从自我批评开始”。因为“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应该反过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能使自己进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为了团结起见,为了进步起见,应该以身作则,先从自我批评开始。”[8]799周恩来认为:“人总是有缺点的。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但从我们个人来说,还是不成熟、不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9]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不断的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自我矫正,以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自觉进行自我改造,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总之,在我们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在平常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都应当渗透周恩来自律修身精神教育,使其成为青少年成人成才的重要动力源泉、重要的精神支柱,加强周恩来精神的育人功能。

[1] 周恩来书信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46.

[2]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 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 革命领袖论青年工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45.

[5]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6]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529.

[7] 钟修文.周恩来精神与风范研究文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333

[8] 周恩来文化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9]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33.

A849

A

1007-8444(2010)02-0157-02

2010-01-07

傅红冬(1968-),女,江苏淮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周恩来思想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青年人自律青少年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青少年发明家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以他律促自律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