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优化

2010-04-10佟贵锋

航海教育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研究生体育专业

,佟贵锋,韩 飞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一、引 言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目前在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过于简单、重复,一些硕士学位课程与本科期间课程交叉过多;体育学科前沿知识、热点问题、难点重点问题没有很好地体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和公共专业课以及某些选修课开设不尽合理,没能注重各门课程知识的衔接性、启发性和延续性;理论性教学内容与专项技术技能教学内容没有紧密结合,出现严重脱节现象,与本专业需求相背,与国家和社会需求也不相符等。本文就优化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系作初步探讨。

二、构建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结构新体系

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能否培养出高质量体育精英人才,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合理地设置与社会所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吻合的科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体系。因此,当务之急是更新和完善课程设置观和结构理念,建立新的体育研究生课程结构新体系。

1.注重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有机融合

体育专业研究生,作为我国体育教育结构中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杰出体育人才的重任。近几年,随着体育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人文知识、文化素养、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暴露出了培养模式和教育体制的弊端。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地加强体育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对于精英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除了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熟练的专项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外,更要注重全面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人文素质是体育研究生培养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渗透人文教育并使之有机融合,增加体育专业研究生的人文内涵。在学位课程开设上,适当增加培养研究生人文素质、加强人文教育能力的课程范畴,从而使体育专业研究生的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推进,综合素质、综合技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课程设置必须贯彻和落实创新教育理念

把握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倡导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履行的教学观念和追求的教学目标。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要遵循时代的要求,把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主体教育等新理念贯彻于教育体制过程中。课程体系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前提,教师既要站在师者的立场上,又要站在生者的角度上反思自己;既要站在课程教育者的角度上设计和组织教学,又要站在教练的高度上去训练和塑造学生,同时也要从教学评价者的角度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使体育真正与德、智、美教育完美结合,发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安排上,首先要做到本科期间所学的课程能够紧密衔接,同时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有充分的延续性和持续性,也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和交叉。新设课程在内容上必须要具有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更要准确把握本学科前沿的动态信息,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始终处于较新状态或处于随时更新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本课程和本学科内容常新,行为思维和观点理念保持创新性和前瞻性,使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上符合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科研、教学训练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要求。

3.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增设选修课

根据“少而精” 的原则设置必修课程,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专项技能要求及未来选择职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修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构建学、研、训一体的课程结构体系,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参照硕士生培养方案,在研究生培养中推行新的学位课程设置。比如,将相关专业及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以专题讲座或专题讨论的形式开设,使研究生接触到不同学科、不同导师的授课,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研究方向继续开展自主学习,为后期的学位论文写作开拓思路,使选题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科学研究工作更加严谨。

三、建立新的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

1.创新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诱导→自学→提示、发现问题→专题讨论、专题讲座→辅助指导的教学手段。以本课程、本学科的核心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前沿问题为主线,导师指定相关的阅读资料,包括中文及外文文献,让研究生以自学的形式为主进行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并进行统计推理和逻辑分析,进行比较归类,然后讨论发言,各抒己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根据课程纲要,首先提出问题,抛出关键点,简单阐述相关学术动态和前知识,同时要求学生以自由自主、开放互动、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式继续深入探讨,并将汇总结果和发现、心得以专题的形式作现场陈述。这种授课方式能注重在过程教学中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把过程教学与终极目标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2.重构教学体系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高校和科研单位、训练实践基地合作的基础是人才的共享,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实验、训练和相关实践环节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和辅助。对于培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应反思本校的培养途径,从而进一步优化其教育过程,及时把基础知识学习、专业学习以及科研训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让硕士研究生到运动队、训练基地、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地方去历练,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和积累经验,同时也促使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高校体育研究生的培养应突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框架,注重拓宽知识面,培养体育研究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要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课程,使他们结合个体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在课程选择上,要建立课程选择的新机制,允许并鼓励研究生跨学校、跨系、跨专业选课,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此外,要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实现课程教材多样、知识前沿。

3.优化教师梯队

一流的师资队伍、较强的导师梯队建设是培养优秀复合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必然条件。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是大学办学的中坚力量,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

拥有优秀的教师是大学不断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直接条件。各校都认识到,能够聘用和留住最优秀的教师,是决定大学生存与否的关键。要组建一支创新型“一专多能”“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把握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大胆启用体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和年轻骨干教师,组建强强联合的导师组,营造良好的体育科研氛围,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完成具有创造性的教学科研活动。导师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钻研和掌握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主动参与前沿课题研究工作,及时了解学科前沿最新动态;同时,指导教师要结合目前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就业和社会需求,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以满足学生学位论文和科研训练的需要,并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和完善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

[1]杨玉良.漫谈研究生教育中的相关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

[2]孙庆祝.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建立多维系统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5).

[3]蹇兴东.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4]严新平,谢峻林,李志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09(1).

[5]景俊青.论优化体育专业研究生教学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9(6):15.

猜你喜欢

研究生体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