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2010-04-08臧建立翟文继台战强田慧平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白蛾成虫幼虫

张 磊,臧建立,翟文继,台战强,田慧平,



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张 磊1,臧建立2,翟文继2,台战强3,田慧平4,

(1.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郑州 450045;2.南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3.孟州市林业局;4.陕县张湾乡林站)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通过对美国白蛾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进行总结,针对性地提出各种人工、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措施,为科学防治美国白蛾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依据。

森林病虫害;美国白蛾;防治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的危害严重。2008年9月濮阳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首次在河南省境内发现。根据美国白蛾越冬代虫情调查和对气象条件的综合分析,预测未来美国白蛾将在濮阳市全境发生,危害将进一步加重。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体白色。雄蛾体长9.0~12.0 mm,翅展25.0~36.5 mm,触角羽毛状,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其中内侧栉齿长度约为外侧栉齿的2/3,复眼稍大于雌蛾,多数前翅有黑褐色斑点,后翅斑点少。雌蛾体长9.0~12.0 mm,翅展30.0~42.0 mm,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前、后翅白色无斑点,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有黑色环纹。前足胫节端有1对短齿,一个长而弯,另一个短而直,后足胫节缺中距,仅有1对端距。

1.2 卵

圆球形,直径约0.5 mm左右,卵块紧密排列,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顶部呈黑褐色,卵产在叶背面,卵块表面常覆盖有雌蛾腹部脱落的体毛和鳞片,呈白色。

1.3 幼虫

初孵化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体长28.0~35.0 mm,细长,圆筒形,体色黄绿至灰黑色,背部有1条黑色宽纵带,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白色长刚毛的毛丛,体侧毛瘤多为橘黄色;气门白色,长椭圆形,边缘黑褐色;腹面黄褐色或浅灰色;胸足黑色,臀足发达,腹足外侧黑色,基部和端部黄褐色,腹足趾钩单序,异形中带,中间趾钩10~14根,等长,两侧各具10~12根。

1.4 蛹

体长8.0~15.0 mm,直径3.0~4.5 mm。初淡黄色,后变橙色、褐色、暗红褐色。臀棘8~17根,每根棘的端部膨大,末端凹入,长度几乎相等。蛹外包裹着稀松的混以幼虫体毛的薄茧,呈灰白色,椭圆形。

2 生物学特性

美国白蛾呈蔓延速度快、点多、面广、基数大、为害重的特点,危害由过去四旁、城镇小区、街道、公园转向公路两侧的绿化带、速生丰产林等集中连片林地。美国白蛾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而温暖的地方,在交通线两旁、公园、果园及村落周围和庭院的树上尤为集中。其规律为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4月中下旬是越冬蛹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是第1代幼虫危害和网幕盛发期,6月中旬老熟幼虫从树上向下爬行至隐蔽场所化蛹,越夏蛹则多集中在寄主树干老皮下的缝隙内,部分在树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石块下或土壤表层内,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第1代成虫危害期。第2代成虫蛹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危害和网幕盛发期在于7月中下旬,8月中旬第2代老熟幼虫开始化蛹,成虫危害期发生在8月上旬至下旬;8月份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第3代成虫蛹羽化高峰期在8月上旬至下旬,幼虫危害和网幕盛发期在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老熟幼虫逐渐化蛹越冬。越冬蛹多在树皮下、土石块下,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蛹期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

3 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是杂食性害虫,危害植物多达300多种,食量大,耐饥饿能力强,对农林业生产造成危害严重。通过调查发现,其危害范围包括用材树种杨、柳、榆、椿、泡桐、法桐、枫杨、白蜡、水曲柳和经济树种苹果、桃、李、杏、梨、桑、樱桃、葡萄、山楂、板栗等,以及农作物高粱、玉米、大豆、花生、南瓜、葫芦、黄瓜、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薯、向日葵等。

美国白蛾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不强,产卵量500~800粒,最多的达近2 000粒,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惯,并开始吐丝结网,营群居生活,开始吐丝缀叶1~3片,以后将越来越多的叶片包进网幕中,使之不断扩大,1~2龄幼虫群居取食寄主植物的叶肉组织,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呈网状枯黄, 3龄时咬透叶片,幼虫边取食,边吐丝结网,将被害叶缀成网幕,网幕随龄期的增大而扩展,可长达1米以上,4龄开始啃食叶缘,5龄以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食量大增,被食后的叶片仅剩主脉和叶柄。幼虫的耐饥性很强,5龄以上的幼虫耐饥力达8~12天,有趋臭味、腥味、异味特性。

4 防治方法

4.1 人工物理防治

4.1.1灯光诱杀

利用诱虫灯在成虫发生期诱杀成虫。诱虫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每天傍晚5点开灯,翌晨6电关灯,在距设灯中心点50~100 m的范围内进行喷药毒杀灯诱成虫,并及时处理诱到的成虫。

4.1.2剪除网幕

美国白蛾成虫一般将卵产在叶的背部,特别是越冬代成虫的产卵部位大多处于树冠下部外围,虫期整齐,最便于剪除。第4龄前的幼虫主要是以吐丝结网集中危害,可以在幼虫孵化到幼虫破网分散前的这段时间,每隔2~3天仔细查找一遍幼虫网幕。发现网幕后,在树下铺一块塑料布,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的幼虫要喷药杀死。

4.1.3围草诱蛹

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1.5 m处,用麦秸或稻草围绕树干,长度不小于40 cm,厚度不小于5 cm,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化蛹期间每隔7~9 d换一次草把,在老熟幼虫下树结束后,及时将草把解下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清理树干上残存的蛹。此方法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

4.1.4扑杀成虫

在各代成虫羽化期,抓住成虫蛰伏在树干下部,飞翔能力不强有利时机,可采取人工直接捕杀的方法扑杀成虫。要特别注意臭水坑、牲口圈、猪圈、养殖场、卫生条件差的厕所等周边的树木。

4.2 药物防治

4.2.1仿生制剂防治

仿生制剂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优点。其杀虫机理主要是药物与虫体内分解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对四龄前幼虫常用的仿生制剂主要有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灭幼脲Ⅰ、25%灭幼脲Ⅲ胶悬剂1 500倍、24%米满胶悬剂8 000倍、卡死克乳油8 000~10 000倍、20%杀铃脲悬浮剂8 000倍等进行喷雾防治。以上药剂均为低毒产品,对人畜家禽安全,适合在靠近村庄及水源地使用。喷洒使用的药剂时要求必须均匀周到,不能漏喷,不留死角。

4.2.2喷雾防治

利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弥雾机,在幼虫期进行喷雾防治,常用药剂有1.2%苦•烟乳油、1.8%阿维菌素、25%灭幼脲Ⅲ胶悬剂3~5倍、3份高效氯氰菊脂+1份敌敌畏+1份乳化剂+8份柴油+10份水等。在选用常量喷雾时,药剂稀释比例要按药品说明书要求进行稀释,戒用高毒农药,有条件的可选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等。

4.2.3喷烟防治

主要使用烟雾机。对郁闭度较好的片林和3行以上的道路林,可以在幼虫4龄前,即幼虫还没有破网之前喷烟防治,防治应选在早上或者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常用药液有:15份柴油+3份高效氯氰菊脂+1份敌敌畏,1份1.2%苦•烟乳油+8份柴油等。

4.2.4打孔注药

在各代幼虫孵化末期,用打孔注药机在树干基部每隔15 cm打1孔,深度应达木质部内3~5 cm,每孔注入2 ml 5%吡虫啉乳油或30%氯胺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原液,注药后用泥将孔堵死。一般2~3 d可以见到效果。

4.2.5树干涂毒环防治

利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在老熟幼虫下树前,刮除树干老皮,形成10~15cm宽环,然后将菊脂类药剂、废机油和柴油按1︰5︰5的比例混匀,将药液刷在刮好的环上,毒杀下树幼虫。具体实施时,要特别注意将老树皮刮净,使涂药面光滑,毒环一定要闭合。

4.3 生物防治

4.3.1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

当虫口密度降低到每亩20个幕网以下、且虫情较稳定时,可以进行林间放蜂,放蜂时应注意不能施用任何农药。在美国白蛾幼虫老熟期,选择无风天气,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进行放蜂。放蜂的方法:一是直接释放羽化小蜂,二是把寄生的蜂蛹放入草把中或挂在树枝、树干上,按美国白蛾幼虫和周氏啮小蜂1︰4的比例,连续放2代,每代间隔5~7 d各放2次。每年放蜂4次,连续放2~3 a,可持续控制6~7 a。

4.3.2性信息素引诱

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在成虫发生期轻微区诱杀雄性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春季世代诱捕器设置高度以树冠下层枝条2.0~2.5 m处为宜,在夏季世代以树冠中上层5~6 m处设置最好。每100 m设一个诱捕器,诱集半径为50 m。在使用期间诱捕器内放置的敌敌畏棉球每3~5 d换一次,以保证熏杀效果。诱芯可以使用2代,第1代用后,将诱芯用胶片封好,低温保存,第2代可以继续使用。该措施由于专化性强,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生态效果好,但成本较高,适用于景区、生态区等小范围防控。

[1]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2]孙益知.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3]方承莱.中国经济昆虫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4]韩振芹,石进朝.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6):10-13.

2010-05-25

张磊(1965-),男,工程师,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长期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和评估工作。

S763.42

B

1003-2630(2010)03-0101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白蛾成虫幼虫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天牛,就在树上趴着
飞舞吧,凤蝶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其性诱集监测预报
白带锯蛱蝶幼虫和蛹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