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市赫山区楠竹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破解途径

2010-04-08谢建军

湖南林业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楠竹赫山区立地条件

谢建军

(益阳市赫山区林业局,湖南 益阳 413002)

益阳市赫山区楠竹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破解途径

谢建军

(益阳市赫山区林业局,湖南 益阳 413002)

本文简述了益阳市赫山区竹林经营现状及竹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对策。

竹林经营;现状;问题;对策

楠竹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结合最好的竹种。做好竹业开发,对于增加森林资源,壮大林业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区经济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益阳市赫山区位于湘中偏北,洞庭湖南滨,属长江——南岭竹区的中心地带。全区土地总面积12.80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26万hm2,占总面积的33.4%。自1994年益阳市举办第一届国际竹文化节以来,赫山区竹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海利宏竹业有限公司、天意竹胶板厂、聚宝园竹制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竹业加工企业和数百户竹筷、竹凉席加工户。目前年产值近5亿元,年消耗楠竹1000多万根。虽然我区楠竹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长期以来粗放经营和不合理采伐,导致林分质量下降、竹材产量减少、竹林效益低下。当前,我区竹加工业生产所需原竹80%以上依赖外地购进,增加了生产成本,阻碍了产业发展。为此,我们总结了赫山区竹林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赫山区竹林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赫山区竹林的丰产经营和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竹林现状

1.1分布现状

赫山区共有竹林面积1.33万hm2,占林地面积的21%。其中泥江口镇4903hm2,占竹林总面积的36.8%,新市渡镇2711hm2,占20.3%,龙光桥镇2112hm2,占15.8%,沧水铺镇1657hm2,占12.4%,岳家桥镇622hm2,占4.7%,其它各乡镇及区林科所1328hm2,占10%。全区立竹总株数2690万株,平均立竹度为135株/667m2。大部分竹林平均胸径在9cm以下,年平均产值在150~200元/667m2之间,低产竹林居多。

1.2经营现状

赫山区气候、土壤适宜楠竹生长。20世纪70年代,新市渡镇金猫山村楠竹胸径达到30cm号称“楠竹之王”。从90年代初开始,由于楠竹价格不断上涨,到2006年最高价格已达到了45元/50kg。刺激林农持续不合理采伐,多取少予,造成竹林林分质量不断下降,立竹度降低,大径竹稀缺。调查表明,当前我区竹林经营状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经营较集约型,其代表包括省、区楠竹丰产林培育示范基地,如泥江口镇南坝村省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龙光桥镇石笋村赫山区毛竹低改示范基地等,连片面积较大,连年采取了劈山除杂,垦复施肥等经营措施,林相相对较好,立竹度较大,平均胸径达到10cm,年平均产值约300~500元/667m2。另外,还有小部分农户房前屋后的小片竹林,如笔架山乡上新村何乐强、陈国群等村民,长期采取培土施肥、砍小留大等经营措施,竹林立竹度达到了250株/667m2以上,平均胸径也达到了10cm以上,年平均产值400~600元/667m2,基本达到了丰产标准。二是经营粗放型。全区大部分竹林属于这种类型。竹林立地条件较好,经营户每隔几年搞一次简单的修山去杂和病虫害防治,多取少予,砍大留小,粗放经营,竹林林分质量持续下降,大径竹不断减少,年平均产值一般在150~200元/667m2。三是荒芜型。主要是指立地条件差的竹林,由于长期砍大留小,只取不予,使竹林整体营养严重缺乏,地下竹鞭系统退化,竹笋越生越小,最后整个竹林退化成了杂竹林。

1.2.1 建立楠竹丰产示范林效果显著 从2004年开始,湖南省林业厅在我区泥江口镇南坝村建设楠竹丰产林示范基地67hm2,通过连年采取劈山除草,削山松土,坡度平缓处全垦深翻,科学施肥,留笋养竹、合理采伐等低改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竹林土壤土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楠竹出笋率得到明显提高,由低改前的每667m2每度28株增加到122株。三是立竹度明显增大。由低改前的每667m297株,增加到160株。四是立竹胸径明显增大,由低改前的平均9.5cm增加到11.5cm。五是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林分趋向健康。六是林分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七是亩产值明显提高,由低改前的400元/(667m2·度)提高到了1000元/(667m2·度)。

1.2.2 竹林增产潜力巨大 根据湖南省《毛竹丰产林基地建设规范》,竹林通过持续低改、集约经营,Ⅰ类立地条件材用丰产林每667m2每度可产竹材1800kg,产值1260元;Ⅱ类立地条件材用林每667m2每度可产竹材1300kg,产值910元;Ⅲ类立地条件材用林每667m2每度可产竹材1100kg,产值770元。赫山区3333hm2竹林,Ⅰ类立地条件竹林约4000hm2,Ⅱ类立地条件竹林约6666hm2,Ⅲ类立地条件竹林约2666hm2,若全部达到丰产林标准,全区每度能产竹材28.2万t,产值1.974亿元,比目前增加1.5亿余元,能有效缓解我区竹材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竹林竹连鞭、鞭生笋、笋长竹、竹又养鞭,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统一体,通过丰产培育、集约经营,能使竹林地上地下产生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由于我区楠竹经营方式落后、水平低下,导致竹林产量低、质量差,因此传统的操作方式、管理方法严重制约了我区竹林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楠竹低改,开发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成为目前竹林增产的重要措施。因此,进行楠竹低产林改造,建立笋用林、丰产林是竹区致富之根本出路,也是迅速提高竹林产量的主要措施。

2 存在问题

2.1竹林培育技术推广难

由于竹林增产潜力巨大,各级政府从保护生态,发展产业的角度出发,大力宣传,发动竹林培育,可效果并不显著。

这其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林农群众由于思想观念落后,热情不高。由于湖南竹林传统经营方式落后,竹农对竹林的经营方式多采用代代相传的老方法,竹林经营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另外,当地竹农不相信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对竹林丰产及其效果的宣传,思想观念难以转变。第二,竹林低改劳动强度大、有一定技术要求。由于竹林丰产经营要采取劈山垦复、松土施肥、号笋号竹、除蔸除杂、合理挖笋砍竹等技术措施,对于竹农来说任务繁重、措施繁琐,竹农不愿实施。第三,由于农村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增加,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收益并不少于传统竹林经营方式下的竹林收益。

2.2投资高而相对收益低

实践证明,对竹林采取劈山除杂、削山松土、科学施肥、适度钩梢、养笋养竹、合理采伐、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集约经营每667m2每度需投入700元左右。Ⅰ类立地条件丰产竹林每667m2每度毛利收益约400~500元,Ⅱ类立地条件丰产竹林每667m2每度毛利收益约200~300元,投资收益率较低。同时由于低改过程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恶劣、户平均竹林面积小等原因导致林农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经营竹林,大多采取少予多取,有取则取的态度来经营自家竹林。

2.3机械化作业程度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愿意进山进行修山垦复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工价越来越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低是制约竹林集约经营的根本原因之一。相对于农业集约化经营,竹林的集约化经营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要高的多。一方面,竹林多分布在10~40度坡度的丘陵、山地上,复杂的地形环境和土壤环境导致竹林集约经营的作业环境恶劣且无法使用机械作业,竹农在垦覆、施肥、号竹、伐竹、挖笋等工作中要付出巨大的劳动成本。另一方面,竹林中杂灌木众多、生长旺盛,这给清山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传统的除草剂等药剂根本无法发挥作用,竹林中密集的立竹和复杂的地形使得机械无法进山,只能人为除杂、除蔸、除桩,劳动强度极大。第三,竹林面积大,竹林中交通环境普遍较差,如此大面积的竹林在没有较好的林中作业道的情况下,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笋、竹产出等全部采用人工运输,需要巨大的劳工投入。

2.4经营主体小而分散

赫山区竹林绝大多数都是以户为单位小面积经营,不能形成规模效应,竹林经营好坏对农户生活不能产生影响。我区竹农平均每户仅有竹林1300~2000m2,在目前的经营状态下,每年的收入仅有400~500元,这主要来自对竹子的砍伐。这其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农户分散,大部分农户没有科学的经营观念和技术指导,乱砍乱伐现象严重,加上竹林长期缺乏抚育,壮年竹大量遭到砍伐而流失,幼龄竹逐渐衰弱,老龄竹又无人砍伐,竹林衰败现象严重。第二,即使竹农掌握了科学的经营技术并合理实施,每户需要投入1名壮年劳力,而竹林面积小导致竹林收益相对较低,每户按2001m2竹林计算,即使竹林收入达到1000元/(667m2·年),每户的收入也仅有3000元/年,而一名壮年劳工外出务工,每年收入不低于15000元,强烈反差导致竹林经营并不被竹农接受。

2.5竹业加工与资源培育脱节

竹产业加工者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而过度利用资源,本地资源不足则从外地购进。同时加工利润没有向资源培育回流,导致资源培育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区竹加工企业多为竹凉席、竹筷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在加工中一方面原材料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对竹材要求较高,壮年竹才是加工的理想原材料。而壮年竹在竹林中扮演着养分积累主力军的角色。这样的矛盾导致在没有合理经营的竹区,竹加工企业越多、效益越好,则竹林衰败的越快、质量越差。长此以往,竹加工与竹资源培育之间将形成恶性循环,竹产业也将随之破产。

3 关于竹林经营的几点建议

与农业集约化经营相似,竹林集约经营是指在同一面积竹林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技术措施和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4]。竹林集约经营和结构调整是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竹农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5-6]。

(1) 加大科研力度,研制专用垦复机械,提高竹林作业的机械化程度。

(2) 加快林地流转。将竹林经营权向懂技术、有设备、会经营的主体特别是竹业加工龙头企业集中,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密切竹产业加工者与资源培育者之间的联系,以产业利润来支撑资源培育。

(3) 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将楠竹低改工作纳入退耕还林、长防林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增大项目支撑力度。二是要继续加大丰产林培育示范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基地示范带动面上低改。三是要加大信贷力度,增加信贷资金投入量。

[1] 覃正亚,苏立刚,麻秀鸿,等.湖南竹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湖南林业科技,2003,30(2):43-45.

[2] 谢朝柱,谢立虹.湖南竹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J]. 世界竹藤通讯, 2008,6(5) :37-39.

[3] 黄能超,周翎一,田建华,等.关于益阳发展竹产业的思考[J].竹子研究汇刊,1999,18(4):58-60.

[4] 宁向东.论农业的集约化经营[J].开发研究,1995(3):31-33.

[5] 詹昭宁.现代林业集约化森林经营的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5):472-479.

[6] 郭亨孝,孟宏伟,吴宝珍,等.集约经营综合利用提升效益进一步推进四川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四川林业科技,2006,27(2):1-4.

(责任编辑:谭著明)

欢迎试用在线投稿系统

为了提高编审效率,完善采编流程,《湖南林业科技》杂志在线投稿系统现开始试用。读者可登陆网址,按照系统引导,在线注册、登录,向杂志社投稿。欢迎作者和审稿专家积极使用,使用中有任何问题请与杂志社联系。

联系电话: 0731-85578724

电子邮件: linkeyuanzz@gmail.com

《湖南林业科技》杂志社

S 795.706

B

1003-5710(2010)04-0114-03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0. 04. 037

2010-06-10

2010-08-20

猜你喜欢

楠竹赫山区立地条件
楠竹全冠栽植技术及养护管理
楠竹丰产措施探讨
益阳市赫山区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控
阳光薄荷糖
赫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益阳市赫山区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
提高材用楠竹林生产力的技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