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阳县油茶林高效经营探讨

2010-04-08丁源生张泉谦佘安端刘水平

湖南林业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衡阳县茶油油茶

丁源生,张泉谦,佘安端,刘水平

(1.衡阳县林业局,湖南 衡阳 421200; 2.衡阳县陈坪国有林场,湖南 衡阳 421231)

衡阳县油茶林高效经营探讨

丁源生1,张泉谦1,佘安端2,刘水平1

(1.衡阳县林业局,湖南 衡阳 421200; 2.衡阳县陈坪国有林场,湖南 衡阳 421231)

从现有油茶林面积、分布和产量等方面简述了衡阳县油茶林经营现状;分析了油茶林低产低效的原因,认为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善、产品销售流通不畅以及产品单一和加工利用滞后;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和在品种、技术与增值上下功夫,走产业化道路的高效经营策略。

油茶;高效经营;衡阳县

油茶(Camelliaoleifera)是山茶科(Theacea)山茶属(Camellia)中种子含油量高、具有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的总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油料树种[1]。其主要产品茶油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酸组成合理,不含人体难以吸收的芥酸和山榆酸,也不含会引起人体血压增高而导致血管硬化的胆固醇,是理想的食用油。茶油及油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油茶是优良的冬季蜜源植物,其花期为10月上旬至12月,正值少花季节,且花粉极其丰富。油茶还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SO2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油茶也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年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种植油茶能提高农户收入,还能满足人们对食用油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湖南省是普通油茶最适生长区。衡阳县位于南岳衡山之南,湘江中游,属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其土壤与气候条件适宜油茶生长,大规模开发利用油茶资源潜力大,前景广阔。

1 衡阳县油茶林经营现状

1.1面积

据“十五”森林资源清查,衡阳县有油茶林面积9310.1hm2,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83.5%,林地总面积的7.4%[2]。由于长期荒芜,部分油茶林演替为其它林分,而且愈演愈烈,加之连年火灾,油茶林面积近些年来急剧减少。“八五”清查时,油茶林面积为23755.0hm2[3],比“六五”清查面积的27667.5hm2[4]减少3912.5hm2,减幅为14.1%;“十五”比“八五”减少14444.9hm2,减幅为60.8%。

1.2分布

在衡阳县26个乡(镇)中,种值油茶的有23个,主要分布在集兵、樟木、岣嵝、界牌、渣江等5个乡(镇)。5个乡(镇)面积均在1000hm2以上,共有6927.1hm2,占全县油茶林总面积的74.4%。分布区主要是低山、丘陵区,海拔大多在100~500m。

1.3产量

衡阳县现有油茶品种以普通油茶为主,大面积油茶因疏于管理,产油仅45~75kg/hm2,甚至近半数油茶林无人采收。据统计,衡阳县年产茶籽将近1000t,产油220多t[5]。

2 低产低效原因分析

2.1管理不善

衡阳县9310.1hm2油茶林中,高度集约经营面积仅有17.2hm2,占0.2%;一般经营4841.5hm2,占52.0%;粗放经营4451.4hm2,占47.8%[2]。长期以来因管理不善,造成油茶林群体结构不合理、林相混乱、多代同堂、稀密不均、品种混杂、品质退化。

2.2产品销售流通不畅

经营油茶的农户集生产、销售于一身,缺乏市场信息,没有闯市场的能力。也就是说,缺乏组织销售的龙头企业和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的中间商和零售商。加之交通运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滞后,使衡阳县油茶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十分不畅,目前仅局限于本县销售。

2.3产品单一,加工利用滞后

只有通过综合利用才能有效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茶油的深加工能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其副产品茶枯饼可提取茶皂素、制刨光粉和复合饲料,茶壳可提取糠醛、鞣料和制活性碳等。但茶油的深加工及其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在衡阳县还是空白。

3 高效经营策略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走产业化的道路。

3.1在品种上下功夫

3.1.1 引进良种 全国已有260多个经过省级以上鉴定的优良品种,其中通过国家和省级林木良种审定且产油在750kg/hm2以上的良种有50多个。按现有60kg/hm2计,可增产690多kg/hm2。按9310.1hm2计,可增产茶油650 t;若新增面积20000hm2,可新增茶油15000t,两项合计15650t。可见衡阳县的油茶增产潜力非常大。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良种是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湖南省已选育出优良无性系69个,其中最佳的有17个,包括湘13、湘48、湘98、兰油7805、天观油1153、毛竹山7811、二仙210、五美43、美新1号、精冲7811、茶陵7503、天观5号、宁远7810等,这些品种平均产油可达450kg/hm2以上。衡阳县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宜油茶生长,可大量引进。

3.1.2 良种选育 在衡阳县油茶产区不同类型立地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试验,筛选出适合衡阳县各种立地类型的优良品种,并建立良种采穗圃,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

3.2在技术上下功夫

积极推广先进的适用技术,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如推广整形修剪、肥水管理、防虫治病以及利用微量元素和激素控制花期花量等丰产栽培技术,做到高产稳产、优化品质。重点从以下4方面着手。

3.2.1 老残林更新 对于坡度在25°以下,树龄过大、树势衰老、密度较稀的低产林,需选择立地条件适宜的小班,实行更新造林。整地后,用2年生优质嫁接苗选择优良农家品种(如衡东大桃)、优良无性系,按900~1800株/hm2的密度造林。

3.2.2 劣株改造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中,将生长旺盛,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幼龄或壮龄植株,采用大树换冠法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换冠嫁接方法有: ① 油茶撕皮切接法。该法适用于大树换冠,是一种先嫁接成活再断砧的技术,易于操作和恢复树势,广泛应用于采穗圃和丰产示范林建设、种质资源收集等; ② 改良拉皮切接。该法是在切接法基础上加以改进,嫁接后长势旺盛,除萌工作量少,但技术难度较高,对砧木要求也高[6]。

3.2.3 分类经营 对于坡度在25°以下,林相较好的中壮龄油茶林,可采取清理林地、全垦深挖、开沟蓄水、间密补稀、科学施肥、合理修剪、劣株换冠、防虫治病等综合技术进行改造。对于坡度在25°以上的油茶林,可采用带状松土抚育或刀抚方式,改变荒芜状态。对于树龄和密度偏大的油茶林,可采取全垦深挖,剪除枯、病、脚枝,回缩老枝等措施,使老树复壮。

3.2.4 扩大生产规模 为挖掘规模效益,根据油茶的适应性,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4.5~6.0的砂质红壤、黄红壤、黄壤造林。要求土层厚度在1m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海拔100~500m,山地造林以坡度小于25°的缓坡中下部为宜。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入侵的地段。合理规划,扩大生产规模。

3.3在增值上下功夫

3.3.1 狠抓流通 尽快建立有序的油茶产品流通体系和信息网络,培植大的中间商,发展零售商。通过各媒体应加强宣传力度,引导消费。

3.3.2 精深加工 做到合理利用、综合利用。改压榨为浸提法,将残油率降到1%左右;生产高级营养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加强茶油副产品的利用,从茶枯中提取茶皂素、制抛光粉和复合饲料,从茶壳中提取糠醛、鞣料和制活性炭等。

3.4在机制上下功夫

3.4.1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单独或合作参与油茶开发,从事油茶产业建设[7]。加速推进宜茶地林权向大户和能人转移;在林权流转中,要注意规范程序,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4.2 提高集约经营水平与规模 因分散经营面积小,劳力与资金投入也有限,经营水平与规模难以提高,不能满足现代化产业的需求。因此吸引企业投资,建立油茶基地,引导农民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改变过去传统的、封闭的“单干”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使农户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加大投入,实行集约经营,提高油茶林的经营水平和规模,使其产量和经营效益得到切实保障[8]。

[1] 陈永忠.油茶栽培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续代辉,屈胜利.衡阳县“十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2005:206.

[3] 王德仁.衡阳县“八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1995:60.

[4] 杨智甫,王德仁.衡阳县“六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1985:58.

[5] 宁海乔,王利英.衡阳县统计年鉴——2009[M]:109.

[6] 衡阳市林业局.油茶栽培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15.

[7] 国家林业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Z].2009.7.

[8] 徐林初,龚春,高璜.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3):23-24.

(责任编辑:唐效蓉)

S 794.406

B

1003-5710(2010)04-0053-02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0. 04. 016

2010-04-30

2010-07-08

猜你喜欢

衡阳县茶油油茶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衡阳县:禁毒宣传进校园
茶油飘香
衡阳县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山里茶油郎
衡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