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10-04-07谢勇军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价值体系生产力

谢勇军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谢勇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同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现实性与实践性的必然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 生产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既创造了物质,也带来了意识。正如马克思致巴·瓦·安连科夫的信中写道:“适应自己的物质生产水平而生产出社会关系的人,也生产出各种观念、范畴,即这些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观念的表现。”[1]斯大林也指出:“社会的生产方式怎样,社会本身基本上也就这样,社会的思想和理论、政治观点和也就怎样。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活方式怎样,人们的思想方式也就怎样。而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历史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社会文明的反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思维抽象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入高级阶段流动沉淀的文化现象。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变革的杠杆,人类使用的物质生产工具达到怎样的科学高度,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就达到怎样的历史高度。那么,当我们从人类社会生产史来考察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发展时,自然会得出一个总体的认识—人类的进步必然伴随着对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打破,伴随着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演变。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重新定位了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调整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反映了建筑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之上的社会生产方式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的每一个历史形态,都在人类价值观的演变上,价值体系的构建上,鲜明地打上了印记。这种作用,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地和潜在的。人类进入有阶级社会这四千年以来,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革,价值体系也几经变异。其中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单纯的人类自然进化问题,而是社会生产方式急剧变化的结果,是生产力迅速发展带来的结果。生产力作为杠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推动了人类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变革。[3]因此,核心价值体系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并不是作为‘产生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了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了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4]可见,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价值主体的现实状态。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永远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因素。它是人类社会活动力的源泉和前进的杠杆。生产力永远是新的,永远推动着价值体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变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本身不断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从各种生产关系中产生的。从历史的演变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封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扬弃。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人阶级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人类实践上所取得的伟大成果的基础上创造的,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加以考究,一切从实际(历史事实为根本论据)出发,在一定意义上说,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渗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去。换言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党的历代领导人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在全体人员中倡导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公共财产的社会公德”,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邓小平也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进入新时期,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显而易见,思想道德基础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人类历史经验和中华民族的科学总结。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与价值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帅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有学者认为:“一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必然离不开相应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巩固和完善,离不开成熟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支撑。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上比较严密,功能上比较强大,所扎根的现实土壤比较厚实,那么,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整体上和方向上就会趋于稳定和一致,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就有了有力的保障。”[5]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伟大民族。古代中华文明最让世界称奇的地方之一就是在于他的稳定结构,是一个历史没有间断、文化与文明也没有间断的国家。原因何在?李建华学者认为,根本因素在于: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以“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为主要的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适应力、整合力和实践精神,经过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能够内化为绝大多数中国人信奉和践行的价值准则。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我们不能切断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价值传统,尤其强调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了五千年历史洗礼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扬光大。[6]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性与实践性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建设最重要的方面,是内在的要求与外在的挑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需要。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各种思潮涌现,社会思想空前活跃,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我们的价值观具有了多样化的属性。21世纪以来,我们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社会问题就会相继出现,对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会产生深刻影响。韩震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鲜明的独特性和科学性,为人们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道德选择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程,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我国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7]

同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往更加密切,一方面固然为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思想认识带来了混乱:有积极的思想,也滋生弥漫着如此消极的思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另外,西方敌对势力也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输出和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中国为目的。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是势在必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提供了方向与理论指导,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历史观与价值观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二者的统一,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

[1][2]马列著作选读(哲学)[M] .人民出版社, 1988:426、494.

[3]李从军.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M].人民出版社,2008:3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60:43.

[5][6]李建华.和谐社会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3、4

[7]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11.

ConstructionofSocialistCoreValueSystemintheHorizonofHistoricalMaterialism

Xie Yongju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at the core of socialist ideolog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ovides a scientific methodolo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Meanwhile, it is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us to establish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deology

ClassNo.:D64DocumentMark:A

郭美霞 宋瑞斌)

谢勇军,硕士,助教,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邮政编码:510640

1672-6758(2010)05-0038-2

D64

A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价值体系生产力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