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析论

2010-04-07夏伟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体育专业

李 莉 夏伟峰 刘 洋

(湖南理工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体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析论

李 莉 夏伟峰 刘 洋

(湖南理工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现代社会劳动分工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和岗位职业的变更性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综合性的发展趋势是凸显基础性的社会基础和知识基础。高等教育体育专业应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专业适应面广,具有“错位竞争”能力,能在广泛领域中活动的人才。因此,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应重视的问题。

基础理论知识;体育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

人们对人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知识和能力固然是人才素质结构中十分重要的元素,但全面发展加特长才是一个人在快速变化的学习化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门学科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常常需要运用多种学科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研究和认识某一事物。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在逐步加快,任何新的知识和技术都将被更新的知识和技术所替代,试图以一种知识技能享用终生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而现代社会对职业岗位的变更,要求劳动者要具备跨越分工的能力,而劳动者跨越分工的前提条件是他们要掌握相对稳定、智力厚度大、理论硬度强的基础性知识,形成可通约的基本能力,掌 握解决各类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基本工具,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因为这些知识、能力、方法、工具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广泛的迁移性,能够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此,要达到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应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充分发挥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要的作用,给学生以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能够在广泛领域中活动的人才。

一 目前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门类多而杂

虽然各校都根据国家和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修订了新的培养方案,但仍然存在着课程体系比较混乱的现象,通识教育课程、综合性课程偏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时内容重复的课程没有进行整合,导致多而杂,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的选用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教材经过多次修改并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很难满足社会发展、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所用教材,大多数落后发展现状,一些观念和方法很难运用于教学实践;也有些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多,教师难以选择;更有一些学校在征订教材时,一次性订购大量同类教材,导致积压而延用多年,既使有新教材出版,教师也无法及时用于教学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选修课程的增加,导致原有基础理论课时的减少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选修课,课程数量大大增加,原有必修课的时数相对减少。一些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大大削减了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而课程内容并没有减少,形成了课时与内容的矛盾,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四)学生对理论课程缺乏兴趣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专业的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就可以了;而且入学时,部分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低,这部分学生对技能学习积极性很高,而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入学时虽然文化成绩相对较高,但是因为他们是迫于无赖而选择的本专业,这部分学生对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兴趣也不高,因此。在理论课堂讲小话、看课外书籍、打瞌睡、缺席,考试舞弊、不及格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五)教师满足于现状,缺乏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自身观念和知识的更新,不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有争议的问题介绍给学生,而且照搬陈旧的、过时的课本内容,教学观念、方法落后,导致理论课教学枯燥乏味,教学缺乏学术性,很难满足学生需要,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无法提高。

(六)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学生理论课学习情况的考核只注重结果,往往只是通过最后的卷面考试评价学生,而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方面考虑不够。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平时学不学关系不大,考试前突击一下即可过关。另一方面,由于在考核评价体系中没有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对教材教法钻研不够,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完成教学计划,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考虑不够。

二 基础理论知识对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一)基础理论知识是培养具有创新、开发、组织等特殊能力以及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财富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学校体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除完成运动知识技能传授、增强学生体质任务外,还肩负着学生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由此看来,现代社会所需体育专业人才已不是仅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单一知识结构的人能够胜任的。只有那些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体育专业人才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让体育专业人才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更有知识和能力深刻升华的素质即创新精神与意识,才能使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起来,为他们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基础理论知识是培养“两高一广”人才的基础

“两高一广”即高层次、高素质;专业适应面广。过去,人们的工作大多是“从一而终”,相对固定,因此,在传统的教育中所进行的是准备性的教育,或者说是职业教育,即为将来所从事的某个工作而接受的教育。在准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常重视的是为工作所需要的体力,技能。而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职业岗位变更加大,要求劳动者要具备跨越分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育要向基础性教育和能力教育转变,不但能为某个职业做准备,更能为人的一生工作和生活做准备。资料显示,很多单位或公司在人才招聘中并没有明细的专业要求,而是更注重个人适应和变革能力。因此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重点。

三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措施

(一)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体育专业学生基础素养的形成

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必备的基本素养,既包括要掌握相对高深的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事实,也包括形成相对高级的可通约的基本能力;既包括基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基本工具的掌握,也包括基本态度的养成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实既包含在基础性学科中,也包含在专业性学科中,主要是指学科的一般原理、概念、基础性实验和具有永恒价值的事实材料。可通约的基本能力是个体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和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基本科学方法是由哲学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各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组成。基本工具是指一些基本的工具性知识和技能。而基本态度主要是指做人的态度和做学问的态度,而这些基础素养,既可通过学习通识教育课程获得,也可通过专业教育课程获得。只有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才能使学生的基础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

(二)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不同类型的课程在提升学生基础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我们不仅要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更要重视专业教育课程的建设,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建设,这些课程中既包含相对高深的基本理论和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事实,也是学生形成基本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和基本工具,养成基本态度的途径。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不仅让学生在本专业中做到专精深,也要做到广博通达,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融通,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达到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

(三)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1)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要落“实”:“实”是指实用的、基础的。实用的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基础的则是根本的或起点的。因此,在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的钻研教材,应将那些最具有使用价值的、最根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将教材中最具代表性、适用性及迁移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它们是各学科课程教材中相对稳定的知识,同时也是新的科学知识得以存在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推“广”:新时期的体育专门人才,不仅仅要完成学校内的教学、课余运动训练、竞赛和锻炼工作,还需要从事校园外的社会体育的组织和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知识信息时代,要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因此,在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在落实最实用、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每个学生在获取广泛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应出“新”:首先,教学观念新;教师应注重“继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更新观念。教师应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能够将科学的新观念运用于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学策略新;教师应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教会学生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去学习各学科知识,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于实践中。同时教师应加强学术性研究与教学,将各学科中尚待研究并有争议的问题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思考,以促进他们的学习。第三,考核体系新;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针对各学科特点和教学的实际,在新的观念的指导下,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既强调学习知识,更注重能力和个性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

总之,我们应该以社会对体育学科的新要求,体育学科内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及教育对象——学生的自身成长规律去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拓展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1]李硕豪.论本科教育的基础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2]李春霞,陈良.中等职业教育弱文化课的反思[J].现代教育论丛,2009,(10).

[3]匡永进,张恒波.中国普通高校体育学教育态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9).

(责任编校:张京华)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eaching PE Majors Basic Theories fo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LI Li , XIA Wei-feng, LIU Yang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414006,China)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basic to college student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modern society over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e modificability of occup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i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need social basis and basic knowled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raise PE majors of high level and quality, with great adaptability and dislocation competitiveness, who can work in many different fields. Thus, it is importa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eaching PE majors basic theories.

basic theories; tal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G819

A

1673-2219(2010)12-0211-03

2010-09-01

李莉(1963-),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夏伟峰(1973-),男,湖南岳阳人,湖南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刘洋(1979-),男,黑龙江大庆人,湖南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体育专业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