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游口译的特色及策略探析

2010-04-07匡晓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口译导游词汇

匡晓文

(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导游口译的特色及策略探析

匡晓文

(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导游口译属于联络陪同口译的一种类型,目的是推介中国文化及协助外国游客解决旅游过程出现的交流问题,形式以交替传译及视译为主,策略包括掌握旅游业百科知识、建立“主题词汇”对译库、提高无笔记交传及视译能力、适应各类英语变体等方面。

导游口译;特色;策略

过去十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的推动下,中国入境游人数及收入再创新高。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前超过法国、西班牙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游目的地国[1]。要为入境游客留下美好的中国印象,作为旅游活动“灵魂人物”的导游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除开常规的景点讲解,导游还要能帮助外国游客解决旅游过程中与当地人交流的问题,即担任现场口译。本文结合个人经历及对其他外语导游的访谈,就导游口译的特色与策略进行探讨。

1 导游口译的定义

口译按岗位类别可分为导游口译、商务口译、法庭翻译及会议口译。导游口译属于联络陪同口译的一种类型,即导游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了解到的有关旅游景点的信息和听到的其他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交际行为[2]。导游口译是导游在涉外旅游活动中有效介绍旅游知识、传播旅游文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根据口译专家杨承淑的观点,导游口译是以业务为主,口译为辅,属于将基础口译技能应用于其他业务的技能形态[3]。近年来流行的《上海市联络陪同口译(英汉互译)水平认证考试》,已将导游口译列入考察范围,另在各省的《外语导游资格证考试》面试环节中,除景点讲解也设置了口译测试。可见导游口译作为一种口译类型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实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导游招聘广告中,已将外语导游直接说成是guide-interpreter(导游口译),可见良好的口译能力已被视为是外语导游的必备技能。

2 导游口译的特色

外语导游被喻为“民间大使”,在旅游活动中扮演宣传中国、增进中外交流的重要角色。外语导游为游客服务的方式包括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直接交流指互动式地用英文对话或介绍景点。间接交流即通过口译的方式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游客。外国游客在众多场合需要导游的口译服务,如参观中接待方只能用汉语介绍时;购物、餐饮、住宿、出行、观看演出时; 外宾碰到意外,如看医生、质量投诉或丢失财物报案时。另外,导游也有可能要讲解不太熟悉的景点或事物,而现场有汉语介绍,这时导游可边阅读汉语边译成英文,帮助游客理解。导游口译与其他形式的口译有共性,都包括“接收(receiving)、 解码(decoding)、记录(recording)、编码(encoding)、表达(expressing)”五个步骤,但导游口译也有自己的特色。

2.1 以旅游六要素为主线的百科知识

导游口译的内容涉及旅游“食、住、行、娱、购、游”六个要素。一是专题内容口译,如要对景点、文物或节庆、风俗、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这涉及历史、地理、生态、文学、艺术、民俗等多方面知识。二是游客吃、住、购、行等日常生活的口译,这一部分较简单,大都属于常识性的,但也要对相关事物的准确译法、操作惯例、应急对策等有所了解。如在海南就应对海南省情,海口、三亚等城市的市情,天涯海角、博鳌亚洲论坛、南海观音等重点景区了如指掌,同时还要明确出入境管理、涉外法规及如何处理外宾投诉和突发事件的程序。总之,与旅游业各要素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导游出色完成口译工作的重要条件。

2.2 应对众多文化负荷词汇

世界旅游已进入文化旅游时期,旅游者的动机不仅是为了物质享受,更多是追求知识、获得信息,受到教益,得到文化享受[4]。来中国的游客肯定希望了解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因此文化性是导游口译的主要特点之一。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等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导游作为文化传播者在口译过程中要触及相当多的文化负荷词汇(culture-loaded words),如时常碰到如“经络、太极、风水、麒麟、摇钱树、武旦、衣冠冢”等文化含蕴很高的词汇,如何将这些富含文化元素的概念译成英文是导游口译的难点及重点。

2.3 经常面对使用非标准英语的游客

英语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除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五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英语还在欧洲、南亚、中东、大洋洲、非洲等众多国家与地区作为官方语言或主要外语使用。目前,国内小语种导游的数量很有限,所以旅行社在游客略懂英文的情况下,往往也给以上五国之外的旅游团队配置英语导游,如笔者及很多英文导游就曾多次接待来自北欧、非洲、南亚、太平洋岛国的团队。有些游客说英语时,尽管表达流畅,但口音很重,尤其是阿拉伯及南亚地区的游客;有些游客讲英语时常出现用词不当、语法不通的问题,因此应对非标准英语是导游口译面临的巨大挑战。

2.4 进行无笔记的交替传译

商务口译和会议口译通常在室内进行,译员可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中以笔记的方式将关键信息记录下来,而导游口译却难能如此。导游在口译时,常是边走边译。不管在室内还是户外,导游通常保持站姿,所以难得有机会拿纸和笔进行速记,并且经常要克服景点内噪音的干扰。导游往往只能凭大脑将内容记录下来,编码(encoding)后即刻口译,因此脱离笔记、培养“心记”能力是导游口译必备技巧。

2.5 常使用视译法

旅游过程中,游客碰到的材料不可能每份都是汉英对照。许多菜单、告示牌、宣传册、产品说明书只有汉语版本,此时就需要导游边看边译,将信息传达给游客。此外,导游在讲解景点时常会潜意识地根据景点的中文介绍来调整自己的英文表述,尤其是在讲解接续不上时。这种以阅读的方式接收源语信息,以口头传出目的语的方式即视译(sight interpretation),在导游口译过程中使用相当普遍。

2.6 译文应通俗风趣

《韦伯斯特大学词典》中对旅游的定义是“以娱乐为目的的旅行(travel for pleasure)”。游客们来中国旅游是为了放松身心,希望在休闲中增加见识以求“寓学于游”,所以导游口译所用词汇应通俗易懂。有些刚毕业的导游在口译时仍受到大学八级、考研词汇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用些过于正式、文学化或生僻的词汇以体现其词汇量丰富、知识广博,如把“商场”译成emporium、“怪石”译成 grotesque boulders、“种类繁多”译成 multifarious、“邻近地区”译成 precinct等,让游客听起来既别扭又费力,感觉在听学术报告。游客的目的是娱乐休闲,所以导游应多用通俗的词汇并且最好是短句,以便译起来顺口,听起来轻松。

3 提高导游口译能力的策略

鉴于导游口译以上特色,为了能与说不同腔调英语的游客顺畅交流,同时让译文生动有趣,在轻松的氛围中传播中国文化及有效地协助游客解决中国之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外语导游应勤学多练、厚积薄发。口译学者徐海铭认为,提高口译技能应把重点应放在四个方面,即提高加工记忆能力(working memory capacity)、建立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积累预制板块(chunks of expressions)及强调文本样式(genre awareness)[5]。他的观点对于导游口译的培养很有指导意义。结合导游口译的特色,作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3.1 掌握旅游业百科知识

专家对优秀导游的评价标准是“知识像个研究员,态度像个服务员,遇到问题像个消防员”[6]。导游除良好的服务态度,还应有丰富的百科知识,特别是相关的文史知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常识。文化性是导游口译的最大特色,导游作为与外国游客面对面的最直接的文化宣传者,应多读文化、艺术、历史、外事及跨文化交际等相关领域的书籍,同时要勤听新闻了解时事,特别是旅游业界动态,如各类节庆赛事活动及政策法规。 “To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是导游做好口译工作的基础。了解旅游业百科知识,就相当于建立导游口译的所需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即个人的知识库。

3.2 建立“主题词汇”对译库

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应建立“主题词汇”对译词库,即积累导游口译的“预制板块(chunks of expressions)”。“主题词汇”翻译库包括:1)中英文共有的表达法,如清真寺mosque,椰雕 coconut shell carving,保修卡 warranty,步行街 pedestrian mall;2)英文中无对应概念的词汇,翻译时可增补解释, 最大化地传递相关中国文化信息,如牌坊(paifang, an arch built as a memorial to a chaste woman or a person with great achievement in feudal times)。这部分词汇的翻译涉及到归化、异化等多类译法,导游口译应注重现场效果、以让游客了解中国文化为最终目的[7];3)时尚并口语化的词汇及短语,如价格上涨 (除increase,可用hike),取消(除cancel, 可用call off, scrap),影响(除influence,可用take a toll on),特别是do , make, take, come等表达力词汇及其短语。可多看英文网站及报刊杂志了解时尚流行的表达法;4) 谚语、成语、俚语等,如一口干(down the hatch),AA 制(go Dutch),中国的威尼斯(China’s answer to Venice)。通过看欧美的影视作品,可了解更多通俗译法。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口语化的词汇可让译文生动幽默、通俗易懂,准确到位的表达可充分展示中国文化。掌握“主题词汇”的对应译法,拥有大量的“预制板块”,可让口译更得心应手。

3.3 强化短时记忆能力

鉴于站立或走动的工作状态,导游应训练良好的“心记”能力即短时记忆以尽量摆脱对笔记的依赖。信息视觉化训练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是口译记忆训练最常见的方法。信息视觉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是指边听边将听到的内容视觉化,用视觉跟踪事态的发展,借助形象来记忆听到的内容,这样可避免只听字句,还可在表达时实现畅通和清晰[8]。信息视觉化可帮助译者摆脱语言形式,将信息意义提炼出来。另外,逻辑分层记忆即听到一段话后对其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加以记忆,其出发点是大脑更容易记住逻辑层次清晰的篇章。口译前将源语分层并厘清逻辑关系,就能延长记忆时间,尽量减少信息丢失。在进行这两种训练时,导游们可采用“复述法”并逐步减低待识记信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同时整个过程中不做笔记。

3.4 灵活使用视译技巧

视译是基于书面文字的口译,输入的是视觉信息,产出的是忠实于源语意思的句子。视译的原则是“顺句驱动”,重点是掌握断句和句间衔接技巧,即先将句子断成适当的意群,再采用重复、增补、省略、反说、词类转换等技巧,边看边译。尽管为了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调整某些词的先后顺序,但也能做到语意上的“动态等值 (dynamic equivalence )”[9]。导游在训练时可从“有准备视译”逐步过渡到“无准备视译”。

3.5 适应英语的不同变体

目前教学中通常选用美式或英式英语的音像材料,所以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已收到较多关注,而对其他变体,如澳大利亚英语、南亚英语、中东英语却听得很少。面对不同英语的变体,导游应总结其规律,特别是语音规律,如澳大利亚英语中的/ei/听上去像/ai/,南亚英语中/t/、/k/ 被念成 /d/、/g/,/θ/和/ð/像/d/,阿拉伯人发/r/ 时喜欢颤音。适应练习是听懂不同口音的英语的关键。可通过网络找些含有南亚、中东及非洲英语音像资料,特别是访谈类节目。译员不能苛求对方的发音或语法,应以“能听懂”为第一目标,在语音部分畸变的条件下,通过上下文理解,顺利完成口译[10]。

4 结语

外语导游常常是来华游客接触最多的中国人,可谓是“国家的形象、城市的名片”。外语导游的工作绝不只是背好导游词,拥有优秀的口译能力应是每个外语导游的必备技能。只有这样,导游才能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为游客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让他们留下一段美好的中国记忆。

[1]联合国官员.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新华网[EB/ OL]. 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08-09/28/content_10121912.htm. 2010-7-15.

[2]李星.导游口译中克服文化障碍的途径与策略.职业时空[J].2009.6.158-159.

[3]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4]周明德.中国文化导游初探 [A].肖潜辉. 特技导游论文点评[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9:23-37.

[5]徐海铭.“探索有效的口译训练法:记忆,思维模型,预制语块和文本样式”[Z]. 海南大学“语言•翻译•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周系列讲座. 2010. 4. 16.

[6]专家献策提升导游素质.搜狐网 [ EB/ OL] http://news.sohu.com/20061105/n246204392.shtml 2010-7-25.

[7]陈刚.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色及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2002,(3) 67-73.

[8]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9]叶子南.英汉翻译对话录[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H059

A

1673-2219(2010)12-0165-03

2010-10-12

匡晓文(1976-),男,湖南邵阳人,英语语言学硕士,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讲师,英语导游。研究方向为旅游英语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口译导游词汇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网约导游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