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以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实践为例

2010-04-07史海威秦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政权民主中国共产党

史海威,秦娟

(1.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 273165)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
——以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实践为例

史海威1,秦娟2

(1.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 273165)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过程中始终不渝的工作中心。回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对民主政治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主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民主是党的生命”。

中国共产党;民主;生命

“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一再表明,中国共产党胜利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推进党的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不断发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加强民主的理论建设和制度创新。回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民主实践和对局部民主执政的探索,到建国前民主政治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形成,反思、总结这一历史进程,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民主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

一 初步认识和实践阶段

从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 1937年 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党对民主政治的初步认识和实践阶段。此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并初步实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以及“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此时尽管没有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时充分借鉴了列宁的建党原则,规定党的各级机构必须由选举产生,强调党的集中统一。1922年 7月,中共二大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和原则,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和“民主主义联合战线”的目标,迈出了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第一大步。“真正民主共和国”及“民主联合战线”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符合实际的思路。到中共四大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强调要加强和完善党的组织建设,并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巩固党的建设。五大后不久,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出现,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国内外环境的日益险恶和复杂使得中国共产党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问题,开始走上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武装反抗道路。

1927年 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辟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乡、区、县临时的政权机构——革命委员会,开始了共产党领导民主政权建设的尝试。1928年 6、7月间召开的中共六大,对工农民主专政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构想。1931年 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通过和公布了革命根据地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备的政权体制。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伟大构想,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试图彻底推翻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而且还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其目标是要充分实现民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监督政府。尽管在实践中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无产阶级政权模式,与中国的国情和当时中国民主革命性质不相适应,但它为中国共产党以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了不可或缺的前期准备。

1931年“9·18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开始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的对外关系和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在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针对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政治路线做了进一步调整。1935年 8月 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并提出“人民共和国”和“民主共和国”的方案,这显然是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的萌芽。

二 逐步完善阶段

1937年到 1945年 8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思想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逐步完善,陕甘宁边区政府逐渐成为真正的民主政府,中国共产党从理论上对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思想做了详细而深入地阐述。

首先,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概念。“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我们现在要的民主政治,是什么民主政治呢?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呢?就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反对派的专政”[1]732-733。接着,毛泽东对如何实行民主政治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他明确指出实行民主政治的前提是政治民主的实现。中国“现在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1]735。1937年 5月,在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争取民主,是目前发展阶段中革命任务的中心一环”[1]255。并强调,中国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民主改革,一是将国民党独裁政体,改变为各党各阶级的民主政体;二是实现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同期,周恩来也著文指出:“召集国民大会实施宪政的先决条件是开放党禁,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信仰的完全自由,从而保障人民及各政党及团体真能获得选举之自由及提出议案和宣传讨论之自由”[2]207。周恩来认为没有这些条件,所谓宪政根本无法实现。1945年 7月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提出历史周期律问题的故事广为人知,其中也深刻反映出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认识。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3]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提出系统的民主政治思想的同时,也进行着可喜的民主政治实践。一是建立了具有广泛民主基础的抗日民主政权。这得益于“三三制”原则的提出和实践。1940年 3月,毛泽东撰写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三三制”的政权思想。“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1]7411941年 5月,“三三制”原则被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随后,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议上,《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实际上成为边区宪法,这标志着边区宪政的实现。在参议会和政府组成上,采取“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最大限度地保证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意志和愿望得到充分的反映和表达。参议会是政权中享有创制、复决、选举、罢免、监督和弹劾等权力的最高权力机关,其成员采取普遍、直接、平等和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产生,并允许竞选,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具体施政纲领由各方协商产生,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只能通过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实现。在政府日常工作中,大力提倡民主作风,毛泽东要求全党必须“克服不愿和不惯同党内外人士合作的狭隘性,提倡民主作风,遇事先和党外人士商量,取得多数同意然后去做。同时尽量地鼓励党外人士对各种问题提出意见,并倾听他们的意见。”[1]742-743

二是明确规定人民享有广泛民主的自由权利。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并将能否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和积极性作为衡量民主建设开展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这几项自由是最重要的。”[1]1050毛泽东认为一切权力应交给人民,在普选基础上产生人民代表,然后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机构的职能,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并制定国家法律。对此,《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切实保障抗日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迁徙等自由权。同时,各抗日根据地,也大都根据边区施政纲领制定并公布了相应的保护人权条例,对人权概念的法律内涵,保障人权的具体措施和对侵犯人权行为的处罚作了具体规定。

三是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随着革命形势进入新的阶段,对党内民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共产党人“学习与创造新的斗争方式”,使得“党的内部生活,亦应依照各地的不同环境采取具体方法,使之活跃起来,党内民主性扩大,自我批评的建立,都成为活跃党内生活的主要条件”[2]203。而党内民主最好的实现形式就是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实行民主。党内民主搞得好,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巩固党的纪律和统一,而且可以带动和促进社会其他方面的民主。

三 成熟阶段

抗日战争即将结束之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由抗战逐渐向建国转变,基于各种政治势力在建国主张上存在的巨大分歧,并考虑到中国当时的国情和实际形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把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团结一起,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构想。这一主张是抗日战争战胜利之后,内战爆发之前,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纲领。毛泽东倡议迅速在延安召开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以促进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联合政府的成立。

1945年 9月 17日,解放区纲领起草委员会提出了《解放区纲领草案》,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规定:实行真正普遍平等自由的选举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各解放区成立区域 (边区专署县)的民主联合政府或者政府,任何党派不得在各级政权机构的人员中占三分之一以上;实行地方自治,即凡属地方性质之事务,在不违背上级民主政权规定的原则下,各区域政府或省政府要制定施政纲领和单行法规;等等。这个纲领草案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民主政体问题,为后来制定《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奠定了基础。

为争取实现上述主张,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不懈努力。重庆谈判后,1946年 4月 23日,中共在延安召开了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根据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决议的基本精神,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独裁统治,推动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保障解放区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提出了建设“模范自治省区”的口号。会议还重点制订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作为建设“模范省区”的基本法规。法规规定了边区的民主政治体制,提出了政权建设中人民代表会议制的原则,规定了人民享有行使政治上的各项自由的权利。《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的制定,为边区政府由参议会制向人民代表大会制转变准备了条件,标志着民主专政思想的确立。

正当中国共产党积极落实《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开展边区民主政治建设之际,1946年 6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基于国内形势发生的急剧变化,中国共产党决定从“三三制”为特征的抗日民主政府向人民民主政府转变,参议会制逐渐被人民代表会议制所替代;在政权的结构上,由形式上的议行分离,过渡到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政治的本质最终转变为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爱国民主人士对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实行专政的民主。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继承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选举制的基础上,创立了适合新形势下的民主选举制。其内容主要有:其一,剥夺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二,在农村解放区实行普选制和在城市解放区实行推选制。其三,用群众检查政府工作和人员的办法整顿基层政权组织。为了更好地配合选举工作,政府发动群众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查,采取“有啥讲啥”的原则,通过民主开会商量的方法来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其四,设立人民监察机关,用法律的手段保证群众的民主权利。执行单位人民监察委员会有检查、检举并拟议处分各级行政、司法、公营企业等人员之违法失职、贪污浪费、违反政策、侵犯群众利益等行为等权利。为了彻底贯彻新民主主义精神,各解放区在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建政的同时,强化了政权的一元化领导。无论省级或县级代表会都采取议行合一的原则,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各该级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政府委员会为行政最高权力机关,各级代表会不另设驻委会,只设驻会代表。此外,行政与司法也进行了统一,高等法院院长由政府委员会中推举一人兼任,不另由代表大会选举。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展开,各解放区普遍召开了各乡、区、县、市各界代表会,并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政府。这样,一个全新的、对人民实行广泛民主和对反动派实行专政的、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政治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已初步形成。

1949年 6月,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科学概念的正式形成。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4]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4]4。从“三三制”到“民主联合政府”,再到“人民民主专政”,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建设民主政治的基本思路。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到建国前的大量民主实践和民主探索,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一直把追求中国人民的民主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可以看到民主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壮大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正如有些学者所言:“当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推翻国民党专制统治,就是因为它所追求的民主事业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方向,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博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具有最深厚的群众基础。”[5]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可放弃的神圣使命。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1册[M].北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黄炎培.八十年来:黄炎培自述 [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204-20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俞可平.民主是共和国的生命[J].人民论坛,2007(22).

Democracy Is the Life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HI Hai-wei1,Q IN Juan2
(1.Politics Institut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2.History Culture Institute,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273165,China)

Democracy is always the goal of Chinese communists,democracy building is always the work center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its growing and expanding process.Recalling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emocracy in the revolutionary war,we can be more deep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democracy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democracy is party’s lif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democracy;life

(责任编校:松仁)

D262.11

A

1673-0712(2010)01-0001-03

2009-12-18.

史海威 (1982-),男,河南商水人,湖南省委办公厅职员,中南大学政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秦娟 (1984-),女,山东聊城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政权民主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