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

2010-04-05

对外经贸 2010年4期
关键词:物流污染绿色

陈 绮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一、绿色物流产生的现实背景

(一)企业物流成本中包含巨大的环境污染成本

日本物流专家西泽修先生提出的“物流成本冰山”说,不仅揭示了整体物流经济费用中,人们所看不到的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才是物流费用的主体部分;同样也揭示企业物流结构的不合理对社会造成的成本,该成本就是环境污染。任何形式的环境污染都源于物质的不适当流动,且流动量达到了一定规模就超出了环境的负载能力。因此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时就不得不考虑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而形成的巨大的社会成本。

(二)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非绿色因素

1.运输过程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交通工具本身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震动污染等。二是输送的商品也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如石油在海运过程中发生泄漏而造成大片海域污染,这样的污染常常是致命的,并且在很长时期内都无法恢复常态。三是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和灾害会造成突发性的严重损害。近些年,超载超限运输造成运输工具、道路、桥梁、隧道的损坏和使用寿命缩短,以及危险品的燃、爆事故造成严重损害表现得特别突出。

2.储存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品保管中心必须用一些化学方法对物品进行养护,如喷洒杀虫、菌剂,对周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二是一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如装有有毒物储存仓库发生的事故,会造成有毒物大面积的扩散,从而形成严重的局部污染。

3.装卸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如装卸不当,致使商品损坏,造成资源浪费和废弃,废弃物还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如粉状物、煤炭、矿石等在装卸过程中造成的扬尘污染。

4.流通加工对环境也有非绿色影响因素。表现为加工过程中资源的浪费或过度消耗。如加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得以改变,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命。

5.包装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包装具有保护商品品质、美化商品和便利销售及运输等作用。但现在一些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如市场上流行的塑料袋、玻璃瓶、铝制易拉罐等包装会给自然界留下长久污染。

可见,现代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21世纪,人类面临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三大危机,绿色物流将备受关注。

二、绿色物流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为了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及人类福利的满足和提高,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快速有效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经济管理活动。绿色物流的内涵如下:

1.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的统一。传统物流往往以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实现物流的效率最大化。绿色物流则注重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求得环境与经济发展共存,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在追求实现企业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的目标之外,抑止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形成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共生物流系统。

2.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覆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从绿色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流通加工、绿色仓储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具体内容包括:

(1)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运输成本占了物流总成本中的40%~50%。因此,绿色运输也是绿色物流系统影响环境的最重要因素。

(2)绿色包装,是指以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的的一切包装方式。绿色包装可进一步分解为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方式的绿色化和包装作业过程的绿色化三个方面。

(3)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的集中加工减少了居民分散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逆向物流体系,是指对物品、服务及信息等从消费地到起源地的有效流动的管理体系,以满足再创造价值或适当处置的过程。逆向物流所包括的产品不仅指终端消费者所持有的产品,而且包括供应链伙伴——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持有库存。

3.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包括专业的物流企业,产品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同时还包括不同级别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等。专业物流企业对物流作业每个环节的绿色化负有责任和义务。作为供应链上的源头即制造企业,既要设计绿色产品,还需要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协同起来,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出发,制定绿色物流战略。另外,由于物流的跨地区和跨行业特性,它需要政府的法规约束和政策支持。例如,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

三、绿色物流的发展战略

(一)制定政策法规

我国关于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企业只是盯着常规物流这一块,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驱使企业实施绿色物流。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政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政策法规:

1.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物流活动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货车运输量的增加。政府应采取治理车辆的废气排放、限制城区货车行驶路线、促进低公害车的普及等措施。

2.限制交通量。通过政府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最终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

3.控制交通流。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定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二)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结合

物流企业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其绿色经营管理策略,以推动绿色物流进一步发展。

1.选择绿色运输。在政府的合理布局下,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形成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

2.提倡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还要符合4R1D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利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可再循环(Recycle)和可降解(Degradable)。

3.搜集和管理绿色信息。物流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储存的都是各种绿色信息,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三)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没有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立身之地。同样,没有先进绿色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绿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国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物流机械化方面、物流自动化方面、物流的信息化及网络化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技术相比,大概有10~20年的差距。要大力开发绿色物流技术,否则绿色物流就无从谈起。

(四)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所谓绿色营销,是以常规营销为基础,强调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及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营销。绿色营销较社会营销更重视环境保护。实施绿色营销,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在新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本身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公众的消费行为发挥着引导和强化作用,因此,利用绿色营销,可以促进绿色产品市场的开拓。

(五)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绿色理论和实务的物流人才是当务之急。各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和训练计划,努力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还可以通过调动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使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能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基础,提升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

[1]汝宜红.现代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6-104.

[2]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8,85-87,113-207.

[3]徐勇谋.现代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22-344.

[4]程红,杨荣芝,李克宁.绿色流通引论——首都绿色流通事业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0-60,124-149,180-215,301-311.

猜你喜欢

物流污染绿色
绿色低碳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