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FTA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出口研究

2010-04-05

对外经贸 2010年4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热带水果

邱 琦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4)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欧洲最早启动了这一进程,今天,欧盟国家间的国际市场几乎与国内市场完全统一,欧盟也成为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成功的典范。美国与其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于1994年1月1日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十几年的实践表明,不论是美加这种发达国家,还是墨西哥这种发展中国家,都从自由贸易区中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早在1997年,中国政府就向东盟表示愿意加强经济上的联系。2000年,国务院总理朱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这一自由贸易区拥有19亿人口,每年的GDP总和约6万亿美元,每年的贸易总额约4.5万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二、中国与东盟十国农业的特点

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本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因此农产品贸易成为自由贸易区的最重要内容,零关税的产品中,农产品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中国幅员辽阔,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因此能够生产种类繁多的农产品。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面积比较大,分布区域比较广,粮食产量也比较高。油料、糖料、棉花、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平稳发展,蔬菜、茶、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中国国内通过整合区位优势,已经形成了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内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由于农业技术还没有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农产品的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刚起步,从国际竞争力来看,中国粮、棉、油料等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下降,与美国相比,由于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其农产品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大宗农产品不具备比较优势,并且在国内市场也受到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压力,但是由于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很高,而中国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畜产品、果蔬、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潜力。

东盟十国发展程度不同,产业结构不同,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接近,因此在农业发展水平上既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各具特点。

新加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粮食全部靠进口,80%的蔬菜依靠进口。新加坡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种植一些传统的热带经济作物等。

文莱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农业从业人员(包括林业和渔业)约占总劳动力的5%。种有小面积的水稻,还有橡胶、胡椒、椰子等热带农作物,80%食品依赖进口。大米自给率为25%,蔬菜、牛肉、蛋类、家禽都接近自给。

菲律宾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是稻谷和玉米。椰子、甘蔗、马尼拉麻和烟草是菲律宾的四大经济作物。菲律宾盛产热带水果,其中椰子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六成以上。菲律宾水产资源也很丰富,鱼类品种达两千多种。

马来西亚的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盛产热带水果,稻米自给率较高,渔业以近海捕鱼为主。

泰国也是农业大国,泰国的大米、木薯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橡胶名列世界第三,泰国的鱼、虾出口量也居世界前列,水果、蔬菜及花卉植物产业也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国之一,经济作物大都在种植园种植,咖啡、椰子、棕榈油、橡胶的出口势头也很猛。

老挝是一个农业国,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杂粮,畜牧业是传统产业,老挝是东南亚人均占有家禽最多的国家之一。

柬埔寨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0%,林业、渔业、果木资源丰富。木材种类多达200余种,盛产贵重的柚木、铁木、紫檀、黑檀、白卯等热带林木,并有多种竹类,其西南沿海多产沙丁鱼、金枪鱼、巴士鱼,主要农产品有稻米、玉米、薯类等。但是柬埔寨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工业产品基本都依靠进口。

缅甸是一个热带农业国,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豆类、甘蔗、烟草和黄麻等,森林资源丰富。

越南盛产稻米、热带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热带水果几乎一年四季都不间断,由于海域广阔,渔业也比较发达,橡胶也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东盟十国的优势主要集中于热带农业、渔业、林木资源,而中国农产品与东盟农产品既有激烈的竞争,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三、中国对东盟农业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零关税的进程比自由贸易区的进程要快得多。2002年11月,中国与除菲律宾之外的东盟9国制定了“早期收获”方案,在《框架协议》指导下提前实现部分减免关税内容,这次列入减免税对象的有500多种产品,主要是《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税率一次降低至0%~5%。2003年10月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提前实现中泰两国蔬菜和水果的零关税。2004年1月中国在履行早期收获协议的同时又对东盟经济不发达的三个国家的部分产品给予单方面的特别优惠关税(零关税)待遇,其中主要是农产品。2006年1月,中国—东盟早期收获协议下的农产品全部实现了零关税。

受早期收获协议的影响,2006年1~10月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共出口23.9亿美元,增幅高达28.4%,2006年全年对东盟农产品共出口30.54亿美元,2007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39.33亿美元,同比增长28.77%,2008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4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6.22%。与此同时,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也激增。例如缅甸,2006年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为2869.7万美元,2007年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就达到了7527万美元,增幅巨大。再如印度尼西亚,2006年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2.48亿美元,2007年对中国的出口额达到了18.8亿美元。其他东盟国家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总的来说,东盟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增幅超过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增幅。

从局部地区来讲,广西的水果产业受东盟的影响最大。由于东南亚国家气温高,日照时间长,与广西的同类水果相比,不仅早熟,而且供应期长,东盟的水果能抢在广西水果上市之前上市,获取较高的利润,同时延长了热带水果的消费时间,降低了消费者对本地水果的关注度和兴趣。而海南的天然橡胶也受到巨大的冲击。东盟的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橡胶一般不会遭受台风灾害,生长期长,产量高,成本低,海南橡胶业除了要应对自然灾害,目前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不强。就生产种植技术而言,东盟主要产胶国与海南的差距并不大,但综合成本高和加工能力弱、非生产期偏长是海南橡胶业的软肋。

面对东盟的竞争,我国政府必须积极应对,加快提升中国农业的综合实力。第一,要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抢占高端市场。由于东盟的农产品具备价格低廉的优势,如果我们用价格战与其抢夺市场,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培育农产品的品牌,建立高端优质产品的形象,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不仅能扬长避短,还能获取比较高的利润,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第二,开展农业合作,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虽然东盟国家农产品价格低廉,但是东盟有些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大量进口制成品。中国可以进口东盟的农业产品作为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后形成制成品再出口到东盟,赚取附加值,抢占价值链的高端。第三,充分发挥各种农业自治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受到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国内供应商竞相压价恶意竞争的情况已经多次出现,最终的结果是我国产业受损,让他国渔利。只有充分发挥各种自治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开展有序竞争,避免恶性竞争,才能有利于农业产业的长远发展。第四,增加对农业的“绿色补贴”。在国际贸易法体系下,只有绿色补贴才是合法的补贴。国家应该大力增加绿色补贴,发展农业科技,提升中国农业科技水平,弥补中国热带农业对东盟农业的劣势,提高中国农产品竞争力。

[1]杨武.当代东盟经济与政治[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2]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2009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R].农业出版社,2009.

[3]程士国,后藤基.中国经济走势(中国、日本和东盟联合)[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卢肖平.中国—东盟农业合作[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热带水果
热带风情
热带的鸟儿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圆滚滚的热带“龙”
中国
中国—自由贸易区贸易的贸易现状分析和发展展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
水果篇之Cherry
热带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