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党崛起及对日本政党政治走势的影响

2010-04-05李广民刘楠楠

东方论坛 2010年2期
关键词:政党政治新党社会党

李广民 刘楠楠

(青岛大学 法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民主党崛起及对日本政党政治走势的影响

李广民 刘楠楠

(青岛大学 法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随着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落下帷幕,民主党以压倒性的优势取胜,实现了其主导参众两院、取代自民党执掌日本政权的夙愿。这标志着民主党在日本政坛真正的崛起,也给战后日本政党政治转型提供了又一次机遇和条件。考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发展和民主党崛起过程,有助于理解未来日本政党政治的走向。

日本民主党;政党政治;转型;一党优位制;两党制;多党制

2009年8月31日凌晨,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结果揭晓,民主党308人当选,接近众议院议员总数的2/3,获得历史性成功,加之2007年7月在参议院成为第一大党,民主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实现了“政权交替”的夙愿。那么,民主党的崛起及其执掌政权,会对日本政党政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结合战后日本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和民主党的崛起历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战后初期日本政党的聚散离合

战后日本政党重组是在美国占领当局实施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的背景下展开的,最早组建的政党是日本社会党,稍后成立的是日本自由党、日本进步党、日本协同党及重建的日本共产党。但从1946年1月开始的解除公职对日本政党重组的冲击相当明显,进步党274名前议员中有260名被解职,自由党43名中有30名被解职,协同党23名中有21名被解职,社会党17名中有10名被解职。[1](P174)1946年4月举行的大选虽仍依据旧帝国选举法举行,却开启了让妇女行使选举权的大门,选举结果是:464名议员中,381人为新人,占81%。各党派的分布是自由党140席,进步党94席,社会党93席,协同党14席,共产党5席,其他派别38席,无所属80席。[2](P48)经过解除公职和新议会选举,日本政党政治本应再次启动,但币原以政局未稳拒不让位,社会党邀请各党派联合行动,才迫使其辞职。自由党与进步党组建了战后第一届政党内阁。此时的日本政党呈现多元竞争、保守势力混沌、革新势力拼合、保革尚未分化的状态。

1946年11月,日本新宪法颁布,1947年5月3日生效。在宪法生效前选出新国会成为占领当局和日本各政党的共识。为迎接选举,进步党改弦易辙,与无所属议员联合,吸收其他派别,成立主张中道路线的民主党,协同党也与国民党合并成立国民协同党。根据新宪法,国会将成为日本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首相将由国会议员选举产生并对国会负责。这样在国会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合将顺理成章地获得政权,日本政党政治受到宪法的保护。选举于1947年4月25日举行,结果社会党获得143席,居第一位。其后依次为:自由党131席,民主党126席,国民协同党31席,共产党4席,其他派别18席,无所属13席。[3](P22)选举后,社会党联合民主党、国民协同党组阁。此时日本政党多元竞争、保守势力混沌、保革尚未分化的格局未变,但革新势力联合的优势显露,无所属议员和小派别议员积极寻找归属。

针对革新势力联合的优势,保守势力在片山内阁倒台后,开始了战后第一次保守合流。1948年3月,自由党与脱离联合内阁的民主党成员组建了民主自由党(简称民自党)。芦田均领导的民主党部分成员坚持与社会党、国民协同党联合组阁并出任首相,但党的分裂、占领当局权力结构变迁①占领当局的权利中心由主张革新的民政局转移到支持保守势力的参谋二部。和“昭电疑案”最终还是迫使他辞职。此时日本政党开启了战后保革分离,保守派合流,社会党内部分裂的趋势。吉田利用片山、芦田接连失利和部分民主党的支持,重新夺回权力后,又趁美国将对日政策由非军事化和民主化调整为复兴经济之际,解散国会举行大选,结果民自党拿下264席,占居绝对优势。社会党仅获48席,民主党也不过69席。民自党虽单独超过半数,但吉田仍采取拉拢民主党入阁的方针,民主党也因此分为联合派和在野派。一年后联合派(23席)干脆加入民自党,随后民自党重新改名为自由党。民主党在野派也与国民协同党合并成立国民民主党,战后第二次保守合流完成。而此时社会党的分裂也越演越烈,直至最后彻底决裂,各自成立组织。

就在保守合流进展顺利之时,因撤销整肃而重新返回政坛的战前政治家给日本政党政治带来新的变数。由于权力和政见的关系,保守派中反吉田的实力逐渐聚拢到鸠山一郎身边,遗憾的是因鸠山突然病倒,组建新保守党暂时搁置。国民民主党也因松村谦三、重光葵的复归改组为改进党。为削弱反对派,吉田突然解散国会,举行大选,结果:自由党240席,改进党85席,左派社会党54席,右派社会党57席,其他派别11席,无所属19席。[2](P59)这次选举是战后日本政治重整后的选举,各种力量再次回到政治的前台,政党重组的进程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展开。吉田的突然袭击和选举后的人事安排进一步加剧了鸠山派的不满,他们打出了“党内在野党”的旗号,与在野党呼应,在众议院通过对吉田的不信任案,迫使吉田再次解散国会。鸠山派也脱离吉田的自由党,组建了以鸠山一郎为首的自由党。新的选举中,吉田自由党获得199席,鸠山自由党获得35席,改进党76席,左派社会党72席,右派社会党66席,其他派别7席,无所属11席。[2](P60)针对这种情况,吉田不得不寻求改进党的合作,随后又劝诱鸠山派复归自由党。但终因是否改宪和再军备,1954年11月,鸠山派再次脱离自由党,并与改进党及其他保守系小党派合并组建民主党,鸠山一郎担任总裁。接着民主党联合左右社会党提出内阁不信任案,吉田茂派担心新的选举会丧失更多席位,选择内阁辞职。鸠山一郎则在左右社会党的支持下组阁。战前政治家的复归虽对保守合流造成组织上的障碍,保守系政党在四五年时间内出现了反复的聚散,但经过这些反复,他们在政策和理念上逐渐统一,为下一阶段的保守派联合奠定了基础。社会党分成左右两派后,各自着力于动员群众和发展组织,他们趁保守派反复的聚散和内耗,迅速扩大了自己在国会中的实力,特别是在争取民主和平、维护宪法的群众斗争中,他们认识到联合才是维护宪法的根本保证。1955年2月,鸠山一郎解散议会,举行新的大选,改宪趋势增加。左右派社会派联合参与选举,两党合计获得156席,确保了阻止改宪的议席数。[4](P100)选举结束后,两党更积极推动合并事宜,1955年10月,最终实现统一。与社会党合并的同时,保守政党也积极策划合并事宜,并在财界的推动下,于1955年11月合并成立自由民主党。自民党成立之初,实行“党政分开”原则,鸠山一郎负责政务,担任首相,绪方竹虎负责党务。但合并后不久,绪方竹虎突然病逝,鸠山才在临时党代会上顺利当选总裁。日本保守党与革新党分别走向统一,并日渐对立,既是国内围绕是否修宪和再军备而展开的政治角逐,也是美苏冷战格局在日本政治中的投影。

二、冷战后日本政党的再次分化重组

从1955年到1993年,日本政党政治出现了习惯上称为“五五年体制”的自民党一党优位制。这期间虽也出现过被称为“朝野伯仲”时期,但以非对称性和“保革对立”为基本特征的自民党一党优位制却得以延续。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上以政治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对立让位于以经济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冷战背景下形成的日本政党政治结构已不再适应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需要,代表革新势力的社会党不可遏止地衰落和代表保守势力的自民党分化重组成为这一时期日本政党政治的主要表现。[5](P326)

自民党分化重组虽具有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但愈演愈烈的“金权政治”丑闻和派阀争斗以及由此引起的民众不满,是加剧这一过程的直接原因。1992年5月,原自民党副干事长细川护熙率先脱离自民党,成立日本新党,拉开了自民党分化组合的序幕。他提出,为打破事实上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一党支配体制,必须进行政治改革,新党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取代自民党的政权。[4](P335)而导致自民党最大分裂的是由于金丸信辞去自民党最大派系竹下派会长后围绕后继人选而产生的裂痕。经过激烈的争夺,1992年10月,小渊惠三接任会长,但拥立羽田孜失败的小泽一郎等人拒不承认,并自行结成“改革论坛21世纪”,竹下派正式分裂为小渊派和羽田・小泽派。1993年6月,在野党联合对宫泽内阁提出不信任案,羽田・小泽派在表决中投了赞成票,不信任案获得通过。宫泽被迫宣布解散国会,举行大选。自民党内改革派年轻议员出现脱离自民党,组建新党的动向。首先是武村正义等10名议员宣布退出自民党,组建“新党先驱”,接着羽田・小泽派退出自民党成立“新生党”。1993年7月,第40届大选揭晓,自民党获不足半数议席,社会党仅获70席,丧失近半数。新生党则获55席,新党35席,新党先驱13席。[3](P95)自民党为保住政权,曾积极寻求与日本新党、新党先驱组成联合政府。小泽一郎则以推举日本新党代表细川护熙做首相为条件,最终成功地组成了非自民党的八党派联合政府。[4](P334)应该说1993年选举是革新势力式微,日本政党政治进入“保保竞争”时代。

八党派联合内阁不过是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重组的开始,这么多不同政治主张的党派之所以能够联合不过是为了打倒自民党政权。所以细川内阁成立不久,八党派内部的矛盾就暴露出来,接着细川本人又卷入“金权政治”丑闻,被迫辞职。围绕组阁问题,朝野政党展开新一轮较量,最后以新生党、民社党为主勉强组阁。原来联合内阁中的社会党则遭到排挤,社会党逐渐与自民党结成政治联盟。作为少数党政权的羽田内阁在执政不到两个月时就被迫辞职。经过一番“合纵连横”,自民党、社会党、新党先驱三党推举社会党的村山富市担任首相,于1994年6月组成了联合内阁。这时社会党领导人虽被推举出任首相,但政党地位的变化迫使它大幅度修改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村山富市出任首相与其说是社会党的再次当政,不如说是社会党的保守化。而自民党通过联合执政的方式重新执政,对其自身在冷战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保保竞争”是一个新发展。

针对自民党联合社会党、新党先驱组建政权,其他保守党也以联合的姿态来对应。1994年12月,在小泽一郎的推动下,由新生党、日本新党、公明党、民社党、自由党、未来新党共同创建了新进党。其众议院议员数就达178名,仅次于自民党,1995年新进党又在参议院和地方选举中获胜,媒体普遍将自民党和新进党视为“保保竞争”的主要对手。社会党则继续式微,在议员数减少的同时,村山富市也不得不把首相之位让与自民党的桥本龙太郎,其名称也不得不改为“社会民主党”。1996年10月大选后,桥本龙太郎在社民党、新党先驱的“阁外合作”基础上组建自民党一党内阁,新进党则因内部矛盾再度分裂为自由党等六个政党。这时“保保竞争”的态势仍存在较大的流动性。1996年大选是日本实行新选举制度后的第一次选举,日本政党政治也在一个新平台上展开。为应对选举,一个革新色彩明显的保守党民主党加入了竞争的行列(关于民主党的崛起将单独阐述)。1998年初,日本国会内的政党数量达到14个之多,但1998年4月起日本政党政治出现新的变化,首先是自民党在克服经济危机和致力于景气回升的背景下积极寻求与在野党的合作;其次是民主党的扩大重组;最主要的是自由党加入自民党政权,“保保竞争”中出现了短暂的“保保合流”变异。但一年以后,自由党就发生分裂并退出自民党内阁,从2000年4月起自民党就确立了“自公保”联合模式,2003年保守党与自民党合并,自民党新一党优位制确立。其他保守政党则朝民主党那里聚合,新的“保保竞争”态势将在自民党与民主党之间展开。

三、日本民主党的崛起历程

日本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成立于1996年9月,由鸠山由纪夫、菅直人等中年政治家发起,标榜自己是有别于自民党、新进党等新老保守政党的“第三极势力”。 它借用鸠山一郎(日本前首相,由纪夫祖父) 1954 年建立的“民主党”这一称号,以“友爱精神”和“市民自由主义”为基本理念, 其政治纲领是“通过对行政进行本质性改革和实现民众主导政治的变革, 在21 世纪的日本创造出以自立的个人为基础的富裕的市民社会”。他们通过对保守政党进行的政治游说,得到一批中年实力派政治家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也迎合了部分中青年国民对开明的新型改革派政治家的企盼。鸠山由纪夫和菅直人在日本的人气迅速蹿升,大批先驱新党、社民党和新进党议员改弦易辙,加入民主党。

1996年10月,民主党迎来它成立后的第一次选举,选举结果虽实现“第三极势力”的目标(即议席数仅次于自民党和新进党,居第3位),奠定了民主党在日本政党政治中的地位,但由于其仓促上阵,所得议席(52)仅勉强保住了众议院集团行动所需的基数(50),与自民党(239)、新进党(156)存在明显的差距。1998年4月,民主党与民政党、友爱新党等4个在野党合并,在国会参议院拥有了38个席位,在众议院拥有93个席位,成为日本政坛第一大在野党。2000年众议院大选,自民党惨败,议席数减少38席,相反民主党取得突破性进展,议席数增加32席,达到127席,进一步巩固了其第一大在野党的地位[6],这是民主党成立后的第一次飞跃。2003年9月,小泽一郎领导的自由党以合并方式加入民主党,11月,第43届众议院选举落下帷幕,“神话”笼罩中的小泉纯一郎领导的自民党却在众议院失去10个议席,而刚刚完成改组的民主党则增加了40个席位。2004年参议院新选议席中,民主党新当选议员数(50)首次超过自民党(49),两党在国会中差距明显缩小:在众议院是237:177,在参议院是115:82,民主党不再是日本政坛的“第三极势力”,民主党已经具备了与自民党抗衡的实力,两大保守政党抗衡的时代初具雏形,这是民主党成立后的第二次飞跃。

2005年9月的第44届众议院选举,是小泉及其邮政改革联盟的豪赌大选,结果也大出日本内外观察家所料,小泉领导的自民党邮政联盟和“小泉宝宝”成为最大的赢家,自民党所获议席竟比众议院解散前陡增84席之多,达296席,单独超过众议院半数议席,与公明党相加则达327席,超过三分之二议席。民主党所获议席则减少到113席,退回到2000年之前的水平。[7]这虽是民主党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但更主要的是小泉挟持了民意,他以支持“改革”与否相要挟,又借“争常”和对中韩等周边国家强硬来鼓动,加上他充分利用了“剧场政治”的特点,把他本人及一批“美女”、“名人”的明星效应和当代媒体的蒙太奇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次选举只是日本选民在追星般的狂热中陷于“思考停顿”状态, 把一张张选票投给了热衷表演的小泉和他的“宝宝”们。所以当小泉将接力棒交给安倍以后,日本选民开始从“思考停顿”状态下苏醒,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结果便是最好的证明。自民党遭遇历史性惨败,64人任期届满改选,新当选的却只有37人。民主党则取得历史性突破,32人任期届满改选,新当选的却达60人之多,在参议院的议员总数第一次超过自民党,结束了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的参议院第一大党的历史。形成了自民党控制众议院,民主党控制参议院的扭曲格局[8]。因此,2005年的挫折对崛起中的民主党和日本国民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进入2009年,麻生内阁支持率不断下滑,民主党面对小泽一郎陷入政治资金丑闻及时走马换将,民主党与自民党的PK首先在地方选举中接连显出优势,导致自民党内部慌乱加剧。几乎与此同时,民主党又联合其他在野党,对自民党展开攻势,对麻生内阁提出不信任案和问责决议,在内外交困中,麻生被迫宣布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自民党第二场PK失利。而在此期间,日本多家媒体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民主党和鸠山由纪夫都占明显的优势,[9]自民党第三场PK同样失败。2009年8月31日,日本众议院大选结果正式揭晓,自民党遭遇历史性惨败,仅获得119席,而民主党则一举拿下480个议席中的308席,接近众议院总议席的2/3,实现了真正的崛起,实现了“政权交替”的夙愿,这可以说是民主党成立以来的第三次飞跃。它为战后日本政党政治转型再次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四、日本政党政治的未来走向

2009年9月16日国会选举后,鸠山由纪夫为首的民主党政权走上历史舞台,从而开启了自1955年以来另一个保守党执政的时代。日本民主党崛起及其执政将对日本政党政治走向产生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将可能出现四种主要形态:

第一种形态,多党并存下的“合纵连横”模式。假如民主党在2010年参议院选举之前不能很好地处理国内外问题,兑现选举时的承诺,则必然导致支持率下滑,党内矛盾加剧,甚至会因部分议员退党而分裂;而在自民党整合又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在3-5年内日本国会内将可能出现缺乏优势政党(单独超过半数)的局面,内阁只能是经过一番“合纵连横”后由多党联合组成。这种状态下的“保保竞争”属于动荡重组。

第二种形态,民主党一党优位模式。假如民主党能较好地应对国内国际问题,较大部分兑现竞选的承诺,民众支持率保持基本稳定,日本政坛将出现民主党或以民主党为核心的长期政权(8年以上)。这种状态下的“保保竞争”将让位于“保保合流”。

第三种形态,自民党一党优位模式。假如民主党因政策分歧、民众支持下滑、党领导层斗争激化而导致重大变故(如较大规模的大分裂),而自民党在整合顺利的情况下,将在下一次众议院大选中东山再起,它将吸取前两次一党优位制时的经验教训,再次确立自民党在日本政坛的优势地位。这种状态下的“保保竞争”将以“保守本流”化呈现。

第四种形态,日本进入真正的两党制时代。假如民主党政权运作基本顺利,自民党整合也出现较好势头,日本保守势力进一步向两党聚合,经下一次众议院选举后,其他小党明显式微,两党在国会的差距急剧缩小的情况下,日本政党政治就可能真正进入两党制时代,日本政坛也就真正进入到“保保竞争”时代。

总之,民主党的崛起及其执政给日本政党政治转型带来了机遇和条件。但是,这一过程将是漫长和曲折的,不可能在民主党第一次执政后就完成。日本保守势力将继续操控日本政坛,但不同的保守派政党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展开竞争,这

还需要看日本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1] 升味准之辅.战后政治1945-1955年(上)[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85.

[2] 徐万胜.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 徐万胜.自民党“一党优位制”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4] 王振锁.战后日本政党政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5] 张伯玉.日本政党制度政治生态分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6] 朱艳圣.日本民主党的崛起及其前景[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4).

[7] 日本众议院大选[EB/OL].http://news.sina.com.cn/z/jppmelect/.2005-9-13.

[8] 2007年日本参议院选举[EB/OL].http://news.sina.com.cn/ pc/2007-07-29/86/67/index.shtml.2007-7-29.

[9] 舆论调查显示民主党在日本大选中优势继续领先[EB/OL].日本共同网,http://china.kyodo.co.jp/modules/fsStory/index.php?sel_lan g=schinese&storyid=72691.2009-8-10.

责任编辑:侯德彤

D033

A

1005-7110(2010)02-0119-05

2010-03-28

李广民(1966-),男,博士,青岛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日本政治外交;刘楠楠(1981-),女,青岛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政党政治新党社会党
法国社会党四分五裂境遇凄凉
台湾政党政治中的“时代力量”
日在野党征名遭网民调侃
关于加强我国政党政治过程的研究和教学的思考
从中外政党比较研究的视角看中国政党政治参与的发展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政党政治思想探析
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因应社会治理需要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