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常痤疮及痤疮瘢痕的物理疗法

2010-04-04李晓强陈兴平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局灶痤疮瘢痕

李晓强,陈兴平

• 综 述 •

寻常痤疮及痤疮瘢痕的物理疗法

李晓强,陈兴平

痤疮是一种有着极其复杂发病机制且十分常见的皮肤疾病。人群发病率非常高,特别是青少年。痤疮主要发生于面部,可形成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瘢痕等损害。活动性痤疮及其后遗症,特别是持久性瘢痕,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痤疮和痤疮瘢痕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物理疗法应用于临床,并取得很好的疗效。本文主要对寻常痤疮及痤疮瘢痕的物理治疗方面的有关进展做一综述。

寻常痤疮;痤疮瘢痕;光疗法;激光疗法;磨削术

痤疮是一种常见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表皮角化异常、雄激素水平异常、皮脂腺功能亢进、痤疮丙酸杆菌过度繁殖等因素相关。痤疮的发病率很高,西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5%的青少年患有痤疮,部分患者可遗留色素沉着、萎缩或增生性瘢痕,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寻常痤疮及痤疮瘢痕的积极治疗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对寻常痤疮及痤疮瘢痕在物理治疗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综述如下。

1 光疗法

光疗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痤疮的临床治疗,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已显示出很大潜力。

1.1 可见光/激光疗法

近年来,关于可见光/激光治疗痤疮的报道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主要有蓝光、红光、脉冲染料激光、红外激光、发光二极管和强脉冲光等[1]。

由于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生卟啉,主要是粪卟啉Ⅲ,其吸收峰值为320nm和415nm,蓝光照射后可发生光化学反应而杀灭细菌。其他如红光等荧光也可杀灭部分痤疮丙酸杆菌。为克服红光的频谱窄,Zane等[2]对50名中度的寻常痤疮患者用宽频红光(lambda:600~750 nm),20 J/cm2,每周两次,为期4周的治疗,结果提示红光是一种有效、耐受性好、安全简单和廉价的治疗中度痤疮的方法。

Sami等[3]对脉冲染料激光(PDL)、强脉冲光(IPL)和发光二极管(LED)三种光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做了对比研究,通过计数皮损减少的百分率判定疗效,结果发现PDL组(90%)的疗效明显高于IPL组(41%)和LED组(35.5%)。该研究结果显示激光及其他光疗法对于治疗中重度痤疮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限于样本量太少,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

国内何春峰等[4]利用420nm强脉冲激光治疗Ⅰ~Ⅲ级痤疮,结果显示强脉冲激光可以明显降低痤疮的炎性损害,有效消除粉刺、丘疹及脓疱等皮损。刘峰等利用铒激光(2094nm)微剥脱治疗痤疮后瘢痕,通过对38例痤疮后瘢痕患者进行治疗,平均2~3次,间隔时间8~10周,结果痊愈8例,显效30例,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5]。

1.2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通过局部或系统给予光敏剂后以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从而对靶组织产生选择性的治疗作用,具有疗效好、可重复应用等优点。主要用于痤疮、皮肤细菌感染、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常用的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和甲基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MAL-PDT)。二者原理基本一致。当ALA或MAL被毛囊皮脂腺单位吸收之后,选择性地作用于毛囊皮脂腺单位和痤疮丙酸杆菌,在红光的照射下,产生光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的单态氧,通过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的细胞膜而发挥作用。这种高选择性的方法使治疗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可以有效地消除包括结节、囊肿在内的皮损。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暂时性色素沉着、浅表脱屑和红斑[6]。

Hong等[7]应用ALA-PDT的方法对8例轻中度面部痤疮患者进行治疗,对同一患者左右面部的对比和总样本的研究显示,ALA-PDT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减轻轻中度痤疮皮损的炎症程度,无明显短期不良反应。Wiegell等[8]应用MAL-PDT对36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了单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MAL-PDT是治疗炎症性痤疮的有效方法。主要不良反应为治疗过程中轻微疼痛。Wiegell等[9]还通过对50名痤疮患者的对照随机研究,发现ALA-PDT和MAL-PDT在临床疗效上没有明显差异,只是前者较后者有更多的不良反应如红斑、表皮剥脱等。

1.3 光 - 气动技术

光-气动技术(photopneumatic technology,PPX)是一种结合真空装置和宽谱光源的新技术,真空吸管可以使真皮的组织更接近皮肤表面,从而有利于光能量的传输。传统的光疗法如蓝光主要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而红外激光和射频设备则作用于皮脂腺。针对这些问题,光-气动技术刚好弥补了这些方面的缺点。Omi等[10]通过观察使用光-气动技术治疗后的皮肤组织学情况,认为光-气动技术可以减低皮脂腺的活动,并可能由于其机械作用促使痤疮皮损快速好转。Shamban等[11]对56例痤疮患者的回顾性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光-气动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方法,主要的副作用是轻微的红斑。 Gold等[12]对11例痤疮患者应用光-气动技术的治疗,结果82%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但作为一种新技术,尚需更多的临床资料判断其远期效果。

1.4 局灶性光热疗法

局灶性光热疗法(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FP)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表皮重建技术,主要通过非接触微观热损害来刺激皮肤胶原纤维的产生,以达到修复表皮的作用[13]。Chrastil等[14]应用第二代的掺铒1550nm点阵光热激光对29名Fitzpatrick皮肤类型I~V的痤疮瘢痕患者用35~40mJ/MTZ的能量进行治疗。每个疗程间隔1个月,共治疗2~6个疗程。结果显示局灶性光热疗法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痤疮瘢痕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Lee等[13]对27名中重度韩国痤疮瘢痕患者(Fitzpatrick皮肤类型IV~V)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局灶性光热疗法对痤疮瘢痕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主要是短暂疼痛,红斑和水肿。

1.5 气化型局灶表皮重建术

气化型局灶表皮重建术(ablative fractional resurfacing,AFR)作为一种最新的技术,是将气化型的30WCO2激光设备和局灶光热技术结合而研制的。针对痤疮后瘢痕形成是由于在皮肤自然的伤口愈合中缺乏胶原蛋白,AFR能有效刺激胶原蛋白的产生。通过临床研究,证实这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痤疮瘢痕的方法[15]。

1.6 其他

目前可见光和激光方面的研究比较热门,新技术层出不穷。除了上述的一些新技术外,还有等离子皮肤再生技术和冷消融技术等,但目前尚处研究阶段或应用初期。

2 皮肤磨削术

该技术是德国皮肤病学家Kromayer于1905年首先使用,我国则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本疗法适合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瘢痕。副作用主要是术后皮肤色素沉着、粟丘疹和创面感染遗留新瘢痕。

2.1 砂轮/砂纸磨削术

主要用于瘢痕较大者,由于不易掌控深浅,需要熟练的操作者施术。对于较大的瘢痕,可行多次磨削。蔡国斌等[16]对110例痤疮瘢痕患者采用砂轮磨削术进行治疗,表浅者治疗一次即可,较深者可在3个月再次进行治疗,结果痊愈45例,显效40例,有效25例。术后主要副作用为色素沉着及少许粟丘疹,但均可自愈。

2.2 微晶磨削术

微晶磨削术是近年出现的新技术,微晶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利用其微晶体棱角的锋利性和微晶体的硬度,借压缩空气的弹性;通过微晶磨头高速急骤地喷打在术区瘢痕皮肤上,在造成瘢痕皮肤的蜂窝状损伤的同时推动磨头磨削瘢痕组织及瘢痕边缘的正常皮肤,形成新的创面;利用表皮再生爬行覆盖创面,使创面愈合,从而改善瘢痕的形态,缩小瘢痕的范围。由于微晶的颗粒细小,作用均匀,与瘢痕组织摩擦时,其表面与磨掉的组织碎屑及渗出液黏合,使晶体原有棱角变钝,因而损伤不会过深,易于控制,主要针对较小的瘢痕。

惠俐等[17]对1080例痤疮瘢痕患者应用微晶磨削术治疗,显效639例,有效441例,通常进行2~10次治疗。术后主要副作用为粟丘疹、色素沉着、暂时性红斑等,但大多可自行痊愈或经治疗好转 。

3 展望

随着近年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人们对痤疮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相应也出现了新的治疗方法。以上各种物理疗法具有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在治疗痤疮和痤疮瘢痕方面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技术由于目前使用的地区差异性大,投入使用的时间短,临床资料的样本数普遍偏少,甚至有的作用和疗效不是很肯定,因此不推荐一线使用[18],但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不断探索,这些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 Munavalli GS, Weiss RA. Evidence for laser and light-based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J]. Semin Cutan Med Surg, 2008, 27(3):207-211.

[2] Zane C, Capezzera R, Pedretti A, et al. Non-invasive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phototherapeutic effects of red light phototherapy of acne vulgaris [J].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08, 24(5):244-248.

[3] Sami NA, Attia AT, Badawi AM. Phot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J]. J Drugs Dermatol, 2008, 7(7): 627-632.

[4] 何春峰, 杜华, 杨桂兰, 等. 强脉冲激光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近期疗效观察 [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8, 17(4):279-281.

[5] 刘峰, 刘刚, 徐丽敏, 等. 铒激光微剥脱治疗痤疮后疤痕的疗效观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8 (1):46-47.

[6] Alexiades-Armenakas M. Laser-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J]. Clin Dermatol, 2006, 24(1):16-25.

[7] Hong SB, Lee MH. Topical 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J].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05, 21(6):322-325.

[8] Wiegell SR, Wulf HC.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acne vulgaris using methyl aminolaevulinate: a 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Br J Dermatol, 2006, 154(5):969-976.

[9] Wiegell SR, Wulf HC.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acne vulgaris using 5-aminolevulinic acid versus methyl aminolevulinate [J]. J Am Acad Dermatol, 2006, 54(4):647-651.

[10] Omi T, Munavalli GS, Kawana S, et al. Ultrastructural evidence for thermal injury to pilosebaceous unit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acne using photopneumatic (PPX) therapy [J]. J Cosmet Laser Ther, 2008, 10(1):7-11.

[11] Shamban AT, Enokibori M, Narurkar V, et al. Photopneumatic technology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J]. J Drugs Dermatol, 2008, 7(2):139-145.

[12] Gold MH, Biron J. Efficacy of a novel combination of pneumatic energy and broadband light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J]. J Drugs Dermatol, 2008, 7(7):639-642.

[13] Lee HS, Lee JH, Ahn GY, et al.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scars: a report of 27 Korean patients [J]. J Dermatolog Treat, 2008, 19(1):45-49.

[14] Chrastil B, Glaich AS, Goldberg LH, et al. Second-generation 1,550-nm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scars [J]. Dermatol Surg, 2008, 34(10):1327-1332.

[15] Chapas AM, Brightman L, Sukal S,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cneiform scarring with CO2ablative fractional resurfacing [J]. Lasers Surg Med, 2008, 40(6):381-386.

[16] 蔡国斌, 李海东, 张易, 等. 全颜面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痤疮瘢痕 [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 21(3):192-193.

[17] 惠俐, 王连唐, 杨峥, 等. 微晶磨削术修复皮肤浅表性瘢痕 [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 21(3):193-196.

[18] Haedersdal M, Togsverd-Bo K, Wulf HC.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lasers, light source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8, 22(3): 267-278.

Physical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and acne scars

LI Xiao-qiang,CHEN Xing-pi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China

Acne is a common skin disease and caused by extremely complex factors. It has a high incidence in the normal multitude, specially in the youths. Acne often appears in the face. It can form comedones, papules, pustules, nodules and scars. Active acne and its sequelae, especially permanent scars, may cause longstanding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arm to patients. So treating acne and acne scars is very important. Now, more and more physical approaches are used to treat ance patients, and show good effec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hysical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and acne scars.

Acne vulgaris;Acne scars;Phototherapy;Laser therapy;Dermabrasion [J Pract Dermatol, 2010, 3(3):152-154]

R756.9

A

1674-1293(2010)03-0152-03

李晓强

2009-08-26

2009-09-12)

(本文编辑 祝贺)

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李晓强,陈兴平)

李晓强,男,住院医师,研究方向:皮肤性病防治与研究,E-mail: lixiaoqiang84@163.com

陈兴平,E-mail: xpchenpfk@126.com

猜你喜欢

局灶痤疮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