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刍议

2010-04-04崔成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隐性成人新课程

崔成前

(徐州师范大学 高教研究所,江苏 徐州 221116)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成人教育工作的优劣对社会影响尤为重要,因为其主要教育对象为中小学教师,高师院校的成人教育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经济也日益走向成熟,高师院校的成人教育课程如何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院校成人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专门的成人教育院校不多,层次与规模偏低,专门化的成人教育院校的师资力量、社会美誉度等都有待提高。这就直接形成了我国的成人教育几乎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全日制院校之下的现状,大学下设的成人教育机构有二级学院的性质。这种情况似乎既有师资保障,又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效果应该很好,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从高师院校的成人教育课程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对成人教育的特点体现不够

成人学员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而言,成人学员都有社会经历,具有一定的生活、工作经验,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感悟,有比较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使命意识。这种与全日制学生不同的经历,使得他们对于课程体系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一般而言,成人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成人教育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社会性,表现为社会组织,全民参加,即成人教育深入到成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与成人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二是非正规性,指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及行为方式超越了普通教育常规,采取‘按需施教’,依据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需求及社会成年人教育需求的变化而变化。”[1]77但现行的课程体系,由于任课教师是普通本专科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导致教学内容的二者几乎完全一致的情况,根本体现不了成人学员的需求,其针对性往往缺乏。

(二)与社会变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结合不够

就传统的成人教育课程管理体制而言,课程的决策机构单一,难以反映、体现各地的具体情况,难以加强针对性并适应不同的需求。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情况纷繁复杂,以完全一致的一套模式,体现不出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差异,难以反映经济发展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不同要求,体现不出同一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对接受教育的学员而言,有时就存在接受的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根本原因是成人教育的课程脱离了生活实际。而学员接受了脱离实际生活的课程,即使得到了相关教育,其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就师范类的成人教育而言,现在,新课程的改革在中小学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高师院校的成人教育却很难有所反映,学员对某些问题的疑惑或期待根本不能在成人教育的学习中得到解答,这就削弱了成人教育的效果。

(三)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的革新不够

在现行的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上,主要仍然是“以教为主”,很少进行“对象化思维”,对成人学员的自身需求考虑很少;所教知识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任课教师往往按部就班,成人学员不会的要讲,他们已经感悟或者清楚明白的知识点也在讲。学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员的问题意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体现,极大地影响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人教育中可以广泛运用的启发式、诱导式、研讨式、对话式等方法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影响了学员潜能的发挥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新的教学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成人教育中运用不够,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

(四)教材建设与专业建设脱节,与社会发展衔接不够

目前,高师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仍然以全日制教材为蓝本,甚至完全照搬全日制教材。有些是全日制教材的“缩略版”,真正面向成人学员的高质量教材少之又少。有些任课教师有投机取巧心理,习惯于使用全日制教材,忽略了成人教育对教材的特殊要求,无法体现教育的地域化特征和文化差异。“一些教师对传统的教材与课程系统已经驾轻就熟,对创新开发新课程或讲授新课程没有投入热情。按理说课程建设的发展要有与之配套的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教材作后盾,但目前的情况却是教材建设不能同步于专业课程建设,一些专业选修课苦于教材缺少针对性而不能有效实施,这已是制约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2]86有专业无教材、重专业轻教材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五)只重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发挥不够

从隐性课程的影响看,它是弥漫于学习整个过程的,是散布于整个学生生存与发展过程的,是一种普遍的存在,而不是独立的个体的事物。由此,我们可以说隐性课程几乎是无处不在。只要教育存在,隐性课程的影响就必然存在。但成人教育环节却往往忽视了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实际上,从育人的途径看,隐性课程使育人的途径大大增加。具体而言:一是校风育人。良好的校风直接给学员以熏陶,使学员产生内聚力、自豪感,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使自我的目标与集体的目标紧密相联。毋庸置疑,好的校风是代代相传的,也是一所学校最好的课程。二是特色文化活动育人。成人教育毫无疑问地要抓好显性课程教育,同时也要组织大量的有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锻炼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在特色文化活动中,还可以使学员生活充实,有成就感和归依感。三是社会实践和校园建设育人。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校园建筑并不在壮观和高大,而在于其中蕴涵的育人意义。如一座雕像,可以引发学生的想像;一个景点,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但在成人教育的过程中,这些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往往被忽视或轻视,导致成人教育学员缺少集体荣誉感,而专注于考试过关、顺利拿到文凭等功利性的目的,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院校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举措

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眼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中小学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方式、评价体系、管理权力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是一场回归教育本质、真正实现教育价值的深刻变革。新课程改革既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之相适应的高师院校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理顺管理体制是基础

成人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加强领导、搞好保障、理顺机制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基础。

1.建立专家咨询和督导制度。要成立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专家指导和督导小组,指导小组要对成人教育的课程、教材、教学进行总体把关。小组主要由教研人员、任课教师、部分行政领导组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咨询和服务。要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特别是离退休教师的示范与传、帮、带作用,在交流学习中解决困难和问题,通过强有力的督导促进工作的规范。

2.建章立制,有序开展课程改革工作。要制订成人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推广方案,成立领导机构,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教学突出的中心工作来抓,落实议事制度和行事安排。特别是对专业建设、课程的安排、教材的编用进行细致地部署安排,使相关工作进入有序发展的轨道。

3.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加大投入。一般而言,成人教育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弱,要增加对办学条件、配套设施等硬件的投入,为学员创造一流学习条件。要突出加大对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开发、教研活动等成人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等工作的投入,这是成人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

(二)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全方位、立体式培养学员

1.以学分制为抓手,增加个性化课程和活动课程。针对成人学员的特点,要追求一流的教学效果,学分制必须提上日程。学分制的益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间上的弹性。适应学员在学习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有效避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出现,让学员在自己能够真正安心学习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确保学习效果。二是培养优势,促进特长。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发挥学员的特长,力争专业或研究方向上的优势突破。三是实践引领。适应学员实践机会多的特点,通过活动课程以引导学员获取他们认识现实世界所必须的直接经验和当代社会的最新信息,学员大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检验知识、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习。

2.提供选修课程。高师成人教育应该考虑不同学员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学员在知识基础、知识素养、工作环境与要求等方面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套餐。学员可以在学分制的政策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兴奋点进行选修。通过选修,或者补充自己的薄弱点,或者是加强自己的优势点,这样可以从本质上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率,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3.强化隐性课程。“首先,从事成人教育的每一位同志,要高度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在思想上要全面渗透隐性课程的思想,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将对成人学习者产生影响,从而重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成人教育工作者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深入研究隐性课程的内涵与功能,探索和寻找把隐性课程渗透到成人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成人教育的整体目标。”[3]18隐性课程的发展要求教育者要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避免成人教育没有校园文化活动的尴尬局面;要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广泛进行师生互动式的教学,实现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育人的效果。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根柢在人,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较高的政治素质的基础上,面对很大一部分有过实践经验和独特思考的成人学员,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具备驾驭成人教育工作的能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4]33:

1.校内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协调。高师院校有良好的教师队伍,如何把这支队伍用好,让大家乐于从事成人教育,舍得在成人教育方面出力,是一项具有难度的工作。必须加大各种精神与物质激励导向;加强优秀教师,特别是高学历教师、高职称教师参与成人教育的刚性制度要求。

2.善于利用社会课程资源。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不懂得利用社会资源的教育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需求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在课程领导模式中,社区和家长作为社会资源的有效组成部分,地位十分重要。从课程领导模式的构成来看,理想的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需要教师、课程实施者、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反馈等,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学生的教育“共同体”。

3.重视培训工作,提高施教者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成人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进行培训,“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创新意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成人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面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也就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较大范围和规模的中小学课程改革,高师院校在成人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关注,给广大师范类的成人教育学员以切实的指导与帮助。而其前提是施教者,即成人教育的师资应该进行新课程的培训,应该有新课程方面的知识储备。”[4]33

(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注重互动学习。面对成人教育的学员,高师院校要善于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学员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责任是扮演一个中介者的角色,把学生为事物所建立的个人意义,与社会文化所建立的意义加以协调。”[5]15学员和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来经历课程的建构意义。“在高师成人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摒弃过去那种唯课程论的观点,强化课程理念的学习,采纳一种动态的观点来看待课程和课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阐明的课程、体现的课程和经历的课程来达到知识的学习。”[5]15

2.强化教学实践。分析目前成人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实践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被忽视。任课教师有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全日制学生没有实践经验,需要强化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而成人学员大都已经具备了实践经验,不需要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对成人教育学员的成才与成长不利。学员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如何得到巩固、内化为自我的知识,实践环节必不可少。“从国外许多师范学校的教学运作模式来看,教学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学习全过程,从观摩教学、微格教学、教育实习诸环节来加强和落实这个实践过程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5]15

3.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员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无论是探究性学习,还是自主学习,基本上都是以问题为主,以学员独立或合作研究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应该说,较之于全日制学生,成人教育的学员更具研究性学习的可能性。“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有一些新教材贯穿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时时注意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学生学过这些教材后,会受到深深的感染,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6]83

(五)要重视建设一流的学校环境

环境育人也是课程育人的体现。教育者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布置。楼可以不高,但不能没有意蕴;景点不求很多,但要有意义。校园布局、校内建筑、室内装璜、室外陈设等等,一草一木,一墙一亭,要给人以安谧、宁静、温馨、舒适的感觉,要把人文关怀放在第一位。当然,校园环境的基础性要求是整洁与美观,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清新的享受,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使学生成为爱清洁、注意卫生的人,使学生养成秩序意识,环境意识。在整洁卫生的基础上,才能追求校园环境的意义蕴涵,也就是潜移默化育人的深层次效果。要把校园美化工作当作一件大事给予重视,建设洋溢着文化氛围的校园,为学生创造尽量高品位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每一景点,每一事物,都能够成为无声的教育者,让学生置身期间,受到美的熏陶。

大力推进高师院校的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全社会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成人教育的质量一定会逐步提高,成人教育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也一定会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李劲松,李岚.论我国成人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5(6).

[2]梁建军.质量:成人教育发展的根本[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5(3).

[3]姚成建,曾诚.重视隐性课程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J].成人教育,2005(5).

[4]陈学雷.论成人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14).

[5]陈海红.新时期高师成人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陕西师大继续教育学报,2005(3).

[6]刘助满,吴昌桂.浅谈新课程所体现的几个新理念[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猜你喜欢

隐性成人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成人不自在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Un rite de passage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