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2010-04-03范琪娟

重庆医学 2010年8期
关键词:股骨颈患肢置换术

范琪娟

(重庆市中山医院骨三科 400013)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范琪娟

(重庆市中山医院骨三科 400013)

随着社会的老年化,发生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技术越来越成熟。用人工关节替换病变关节,能尽快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7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只要身体条件好行Ⅰ期人工髋关节置换仍为首选[1]。但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别重要,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2008年1~10月,共收治 75岁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其中男 10例,女 70例,年龄75~9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78例,髋关节翻修再置换2例。

2 护理方法与结果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突然外伤所致,患者突然从行动自如或生活能自理,到卧床不起,从健康人到患者的转变,毫无思想准备,一时难以接受,容易产生焦虑恐慌的心理。因为骨折疼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而对治疗失去信心,所以,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医务人员必须用亲切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沟通,让患者说出心中的想法和希望。另外,医务人员还应给予耐心解答,给患者讲解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和家属心中的焦虑和担忧,给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心情愉快配合治疗。

2.1.2 饮食、大小便护理 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易消化的食物,供机体需要。鼓励患者多饮水。训练患者床上使用便器,防止术后尿潴留和便秘。嘱患者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及含粗纤维食物。每日稍用力按摩腹部2次,每次10 min,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2.1.3 预防并发症发生 入院时,教会患者进行抬臀练习,方法是用双手或用双肘部和健肢屈曲支撑床面,形成3个支点,抬起臀部10~15 s,能减轻局部受压,还可锻炼背部肌群。保持皮肤清洁,床单平整干燥,可以用气垫床分散体质量,防止压疮的发生。本组无1例压疮发生。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扩胸等动作,防止肺部感染。高血压患者每日监测血压,必要时服降压药。糖尿病患者要每日监测血糖,必要时皮下注射胰岛素加以控制。

2.1.4 早期功能锻炼 入院后,指导患者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或踝关节、趾屈背伸锻炼。每次锻炼5~10 min,上下午各完成3次。

2.1.5 术前准备 手术前1 d常规备皮,注意保持手术区域皮肤的完整性和清洁。手术前1 d晚上清洁灌肠,术前12 h禁止饮食和喝水。常规备血与术前各项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抗生素皮试等。

2.2 术后护理

2.2.1 正确体位 正确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早期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30°的外展中立位,双腿之间夹一橡皮枕。术后6周内,不能侧卧。侧卧时双腿间夹一厚枕。防止患肢内收内旋,导致人工假体脱位。

2.2.2 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床旁心电监测,直到血压、脉搏、呼吸正常。切口及引流管观察: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与量出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7.1%[2]。深静脉血栓形成有3个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受损伤和高凝状态。因患者年龄大,3个因素都存在。受伤后,下肢活动减少,再加上手术创伤,深静脉血栓危险加大。故在手术后,患者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7 d。严密观察双下肢的肿胀、疼痛、肢端血液循环情况。由于相关护理贯穿整个病程,本组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

2.2.4 术后功能锻炼 髋关节置换的功能锻炼,在保持正确体位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当天可进行下肢向心性按摩,重复早期锻炼方法。第2天在陪伴的辅助下,进行屈髋、屈膝锻炼,要求屈髋屈膝角度达到10°以上。第3天,患者自主完成屈髋屈膝的锻炼,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防止过度锻炼,屈髋屈膝的角度逐天递增。第4天可在床上半坐完成以上动作,同时进行抬臀练习。第5天可端坐床上进行以上锻炼,并根据手术情况进行髋关节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和臀大肌的锻炼。术后7~8 d,在坐起头不晕的情况下,进行屈髋屈膝的锻炼,要求角度达到90°。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适量减少度数,但不能超过90°,并进行主动直腿抬高练习,术后10 d可在助行器的帮助下,下地进行床边站立行走。

2.2.5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在出院后继续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患肢不能过早负重,做到不盘腿,不坐矮凳子,不弯腰或下蹲拾东西,端坐时上半身不能前倾,髋关节不能超过 90°,3个月内不侧卧,如要侧卧,只能向患侧卧,两膝间放一大软枕。术后1个月,在骨折线模糊后,逐渐增加患肢负重。保持体质量。如有不适门诊随访。

2.3 结果 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深静脉血栓和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切口全部Ⅰ期愈合。住院时间平均15~20 d。出院时均能在医务人员帮助下,下床站立行走。

3 讨 论

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很重要的,但是患者因为术后伤口疼痛,担忧内固定松动,断裂,人工假体脱落,不愿意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护士要与患者沟通,讲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早期锻炼能消除患肢的肿胀,防止深部血栓的形成,促进髋关节尽早恢复功能,消除患者的担忧,更重要的是每日督促和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 李忠泽,杨惠光.7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2):140.

[2] 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49(3):155.

R473.6

B

1671-8348(2010)08-1019-01

2009-09-10

2009-10-10)

◦基层园地◦

猜你喜欢

股骨颈患肢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