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检查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的临床应用

2010-03-24丁合云

中外医疗 2010年19期
关键词:就诊者胃肠道螺旋

丁合云

(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医院 湖南 湘潭 41120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临床对该病的诊断中多采用CT检查法首先确定大概的病灶位置和性质等,然后采取手术病理检查的方法确诊。本文就我院2000~2009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3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T表现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138例均系我院2000~2009年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其中男87例,女51例,年龄在3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岁,病程从1个月到18年不等,平均病程为7.8年。138例患者中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诉就诊者96例,以呕血、便血为主诉就诊者28例,以咽喉部哽咽感为主诉就诊者14例。138例病例均经CT增强扫描检查,拟诊为胃肠道间质瘤后,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方法

患者在术前均经过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前要求患者均禁食6h以上,扫描前30min口服2%泛影葡胺800mL左右或口服温开水1000mL左右,瞩患者取常规仰卧位,扫描区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确定,若患者病情不甚明确则需做全腹扫描。

采用单排和双排螺旋CT机,层厚和层距皆为10mm,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150mA,对患者先施行患部平扫后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检查

138例患者均在CT检查拟诊后施行手术病理检查,其中病变发生于胃部的98例,空肠部12例,回肠部和结肠部各14例。13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良性病变的74例,低度恶性病变的24例,恶性病变的40例。结果如表1。

患处肿瘤大小不一,自0.2~44cm不等,起源于胃肠道壁固有肌层,向腔内生长形成溃疡者67例,向腔外生长者21例,同时向腔内、腔外生长者14例。肿瘤呈膨胀生长,边界清楚,质硬易碎;切面鱼肉状,灰红色,中心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

在光镜下观察138例肿瘤切片,其中76例由梭形细胞构成,62例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混合构成,但以梭形细胞为主。肿瘤细胞的排列呈多样化,以束状和片状排列居多。

表1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例)

2.2 术前CT表现

138例患者在施行手术前均经过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其中76例患者病灶CT检查表现为均匀等密度阴影,直径范围在1~5cm之间,呈现椭圆形,边界较为清晰;肿瘤内密度不均匀,呈现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低密度或等密度阴影者62例,病灶范围在5~9cm之间,边界模糊。

增强扫描病灶处显示97例病灶呈现均匀强化,动脉期呈现较为明显或中等强化无分层表现,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剩余41例病灶增强扫描显示呈现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可呈现小囊状坏死性改变。138例病例中,其中有83例可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CT病灶检查显示病灶呈现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规则的肿物,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认多为良性肿瘤;CT病灶检查显示病灶呈现不规则或分叶状,边缘模糊的肿物,经手术病例检查确认多为恶性肿瘤。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少见的肿瘤,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它来源于胃肠道壁间质(结缔组织),以c—Kit基因突变和kit蛋白(CD117)表达为生物特征的独立的间质瘤,属于间叶肿瘤的一种。部分病人可引起胃肠道梗阻。GISTs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病人肿瘤直径超过5cm时出现症状,临床上最多见的首发症状为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隐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厌食、体重下降,或者可们及的腹部肿块,40%病人由肿瘤破裂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或者仅表现为贫血。肿瘤可出现转移,多数是腹腔内转移,腹腔种植占70%,肝转移占26%~27%,也可同时发生。极少出现淋巴系统转移(3%~4%)这一点和胃肠道癌常发生淋巴转移不同。

临床上对GISTs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超声扫描、纤维内镜、超声内镜、CT、MRI和普通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等。其中尤以CT检查为佳,尤其是螺旋CT检查,分辨率最高,可以三维重建,直接显示肿瘤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边界,对邻近组织的侵犯也能较清楚的显示,同时还可以观察其他部位的转移灶,有利于分期、鉴别与诊断。CT平扫发现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实性肿块,少数呈不规则形。良性肿瘤多小于5cm,密度均匀,边缘锐利,极少侵犯邻近器官和有钙化表现。恶性者,肿瘤多大于6cm,边界不清,与邻近器官粘连,可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中央极易出现坏死、囊性变和出血。因此,肿瘤可出现高、低密度混杂,钙化很少见。增强CT可见均匀等密度者,多呈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螺旋CT尤以静脉期显示明显。这种强化方式多见于良性瓤ST。坏死、囊变者常表现肿瘤周边实体明显强化,多提示恶性GISTs。

综上所述,CT检查对于GISTs的临床诊断十分重要,有利于判断和制定治疗措施及对疾病预后的估计。但由于缺乏精确判断分型,所以仍需要最后做病理检查确诊分型等。

[1]侯英勇,朱雄增.胃肠道间质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2]李健丁,靳宏星,武志峰.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许春苗,张建伟.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09,7.

[4]周恩平,王娟.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及MRI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9,1.

[5]郑育聪,李健丁.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

猜你喜欢

就诊者胃肠道螺旋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螺旋变变变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拉萨市2010~2014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