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发展战略研究*

2010-03-23程勤辉钟伟玲

图书馆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区域性图书馆资源

赵 晖,程勤辉,钟伟玲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佛山 528041)

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着眼于特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共存与发展,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国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深入探讨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发展问题,是图书情报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形成条件的总结,分析目前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联盟发展目标和管理体系。

1 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形成的条件

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是经济与文化协同共进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1 用户全方位和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是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形成的客观要求

当前,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于职业工作的需求和知识积累与更新的需要,用户迫切需要通过图书情报机构提供的服务,获得从事创新活动所需的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知识信息,以满足他们多方面、系统化和综合化的业务要求。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学科、专业领域的交叉使得单一专业化和系统化的信息整合平台愈来愈难满足其要求,因此必然求助于各专业机构的协同合作[1]。在这一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条块分割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成立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开放服务为特征的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就成为必然趋势。

1.2 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是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形成的内在动力

区域内各系统图书馆具有不同的特色信息资源,不一样的比较优势。联盟各成员馆通过合作与协调,将各具特色的信息资源充分整合、重构,促进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联盟通过降低办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发挥1+1>2的联盟效应,使图书馆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最大提升。这些正是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成立的动力和目标。

1.3 发达的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网络是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内部联结纽带

信息组织和处理的数字化,基于标准化的数据库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与实物传递、服务的现代化是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的联结纽带和有效保障。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内部空间特征主要由线路(交通运输线路、通信线路等)、结点(各种线路的中继站)、枢纽(信息交换枢纽、物流集散中心)等构成。不同类型图书馆网络相互重合、关联与叠加,形成整合网络。这些内部空间特征通过发达的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网络表现出来,并维持和促进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各部分的正常运行和创新发展,使成立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成为可能。

1.4 共同的地理空间是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最基本的依托

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首先应该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自然地域范畴,联盟各成员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邻近性。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各成员馆往往具有相同的政治、文化背景,具有相同的发展要求,面临共同的发展问题。共同的地理空间有利于建立跨系统的协调组织,有利于联盟的知识流动与集体学习,能减少传统意义上的物流运输成本,提高区域内图书馆之间信息的对称性,克服短期效应的机会主义行为,节省用户搜寻信息的时间和成本等等。

2 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发展瓶颈

有效的制度设计是解决图书馆联盟中“多元结构”问题、促进联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发展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

2.1 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总体政策安排尚缺乏

从总体上看,国家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方面均有十分清晰的指导意见和战略部署。但是,文化发展涉及发改委、财政、工商、税务、人事等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且缺乏总体政策安排[2]。在我国,由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属不同的部门和系统,每个相关部门或者基于财政的考虑,或者基于主管权限的考虑,或者基于自身权益的考虑,往往是各自为政,造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由于缺乏权威性、指导性的总体政策安排,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谈判难度较大,跨系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难度更是举步维艰。

2.2 联盟成员馆合作的利益平衡机制尚不健全

联盟各方的利益平衡问题一直是制约图书馆联盟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各成员馆发展不平衡,利益诉求不同,如果联盟合作的成本和利益分配不均衡,就很难调动所有成员馆的积极性,甚至使有些合作伙伴失去合作动力。联盟能否在各成员馆之间合理整合资源、分配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关键在于能否建立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

3 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发展战略目标

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目标是:一是联盟携手合作,构建区域性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优化服务功能,为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是建立联盟现代化服务网络,使联盟的现代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社会全方位、多样性、综合化的信息需求;三是培养一批与现代化图书馆联盟相适应的联盟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四是联盟的管理和运作要与国际接轨,建立现代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使服务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发展战略措施

依照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科学、有效的图书馆联盟管理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整体化、社会化和全方位配置,推进图书馆联盟向前发展。

4.1 建立跨越行政边界的“合作体制”

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的合作,都必须构建一个“特殊体制”,从而模糊地理上的界限和传统行政边界。这种“特殊体制”是联盟成员之间形成的自治组织,其权力来自于各合作伙伴自愿出让的权利,它的行为方式主要是协调,而非统治和控制。笔者认为,跨行政边界的“合作体制”的建立,包括“联盟委员会”和“联盟事务协调会”两个层面的建设和运行。联盟委员会由选举产生的著名科学家、情报信息专家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图书馆的馆长组成,没有独立的行政权,但享有凭借各成员图书馆经谈判而自愿出让的权利,从而具有实际的行为能力。其主要职能是制定联盟发展目标和发展政策,审批事务协调会的项目提案,并监督项目的执行。联盟事务协调会则是一个政策执行机构,具体负责联盟政策的执行及联盟政策工具的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合作体制的建立必须要有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不同类型的图书情报机构从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散化的行政管理使得信息资源跨系统整合受到限制。由地方政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就能打破一些壁垒,更有效地推进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二是经济人的理性不可避免地使各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关系,如对发展基金使用的明争暗夺。尽管所有行为主体都明白结果是非效率的,但每个人的独立行动都无力协调其他行为主体的活动以达到帕累托优等均衡(罗素·W.库珀,2001)[3]。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由博弈主体代表组成的联盟委员会有时难免为“守土有责”而产生偏向。因此,一种外在的约束力是非常必要的,而由地方政府施行约束力是恰当的。

4.2 建立旨在保证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基金

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信息资源的发展比一般生产性资源的发展更需要以原始资本积累为基础。没有原始资本积累为先决条件,信息资源的发展是不可靠的、脆弱的,甚至可能是畸形的[4]。因此,图书馆联盟尤其是跨系统的联盟的运行更需要连续和稳定的发展基金支持,基金的筹措和管理是联盟的重要问题。比较目前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的资金来源,主要的共同点是,来自政府的资金投入是图书馆联盟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如美国的OhioL K,其运营资金基本上都来自州政府立法机构批准的拨款。中国的CALIS,仅“九五”期间,中央专项投资5000万元。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国外的图书馆联盟还有一部分资金来自社会捐助,而在国内这种形式的来源较少。对于区域性跨系统的信息共建共享项目,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项经费,统筹安排。政府长期而稳定的财政投入是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资金保障。但从发展方向来看,联盟建设的资金来源应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政府投入外,联盟还应努力开拓其他渠道,争取发展基金来源途径的多元化,如:成员单位的会费、开展有偿信息服务的收入、对外培训的收入、吸收民间资本或企业资本、接受社会捐赠等等。为强化合作的根基、增强成员间的凝聚力,联盟还可增设具有特殊功能的专项基金,以资助有关图书馆解决面临的特殊问题。当然,专项基金资助应有附加条件,即接受基金资助者应该按照联盟的整体规划做出相应的政策配合,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就会降低发展较好的图书馆的积极性。

4.3 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

任何一个国家整合服务发展都离不开政策导向和法律支撑,如美国的基于政府导向、多元投入、法规保障的组织模式,法国的集中管理政策与法律支撑体系,英国的分部管理、集中推进的政策框架等,都是针对各自具体问题而形成的政策、法规体系[5]。他们的共同点是,将资源建设纳入国家信息管理的总体战略和法律体系。近年来,我国制定的信息工作方面的法规、出版方面的法规、标准化方面的法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规等,都包含了有关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内容;有些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已相继出台了地方性的图书馆事业管理法规,其中包括了有关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立法方面还较薄弱,尚缺乏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保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顺利进行。目前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联盟所需要的法律支持有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对跨系统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法律规范支持;二是地方性法律、法规支持。因此,联盟的各成员馆可以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呼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联合提案以推动有关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法律的制定。

[1]胡潜.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跨系统建设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8(6):81-84.

[2]巫志南.当前推动我国文化政策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2009(1):52-55.

[3]卓凯,殷存毅.区域合作的制度基础:跨界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J].财经研究,2007(1):55-64.

[4]丁鲁宁.我国图书馆联盟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5):51-52.

[5]胡潜.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跨系统建设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8(3):81-84.

猜你喜欢

区域性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