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问题的若干思考
——通化师范学院学生公寓特色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2010-03-22肖平徐伟东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寝室学院

肖平,徐伟东(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地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问题的若干思考
——通化师范学院学生公寓特色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肖平,徐伟东
(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管理有特点、教育有特色、模式有创新是新一轮地方高校学生公寓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通化师范学院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表明,地方高校只有发挥自身优势,着眼于区域高校特色化管理的发展需要,凝练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才能为学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地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特色

随着地方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公寓的性质和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地方高校区域化、社会化,学生公寓规模化、多元化,学生管理人性化、精细化等诸多新问题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地方高校实现学生公寓特色化管理的关键。笔者结合近几年来通化师范学院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实践,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学生思想教育、学生管理与后勤服务等方面主动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练管理特色,打造育人平台,走出一条机制协调、配置优化、模式新颖的管理路子。

一、创新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必须抓住整合要素这一重要前提

通化师范学院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脚下,是一所办学条件较为艰苦的地方性本科院校。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也带来了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近几年来,学院学生公寓改革以转变机制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管理效能,努力打造宽松和谐、文明有序、团结向上的学生公寓氛围。

1.转变学生公寓社会化管理模式,理顺学生管理与物业管理之间的关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全面实施,使得通化师范学院学生公寓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观。目前学院已陆续建成九栋学生公寓,至2010年入住学生已达一万余人。但是,学生公寓管理也暴露出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物业管理轻学生教育,重硬环境轻软环境建设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势必影响学院安全稳定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成效。为此,学院在2006年加大了学生公寓改革力度,实行了学院统一协调、部门联合管理的工作模式,工作重点也转移到以学生教育为主、物业管理为辅上来。学院将总务处、后勤服务中心合并为后勤处,并明确了后勤处为学生公寓第一责任单位的主体地位,通过后勤处统一协调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工作这一新举措,进一步了理顺学生管理和物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分工、协调合作、信息互补的良好局面。

2.整合管理要素,发挥管理效能,实现学生教育与公寓管理的有机结合。实施改革以前,通化师范学院学生公寓一直沿用“多头管理”的管理模式。在这种强调“齐抓共管”的体制下,职能部门责任不清、制度不全、管理不严,造成了教育与管理的脱节,导致管理手段无法有效运用,管理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容易形成“交叉地带”和“真空地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院着手对包括后勤处、学生工作处、保卫处、各系等部门的管理责任进行整合、调整,明确各单位的“责、权、利”,并收回通化市二建公司、学院装饰装潢中心等社会化力量办公寓的管理权,学生公寓各经营网点统一划归后勤处管理,尽量减少管理环节,力求提高工作效率。在学院统一协调指挥下,后勤处负责提供生活服务、房屋维修和卫生清扫等服务,负责抓好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学生工作处负责抓具体的学生思想教育措施落实,保卫处负责抓治安违纪案件和防火安全,各系负责协助职能部门做好日常的寝室检查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力求形成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更好地发挥制度管理约束效能。

二、创新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必须抓住保障助推这一重要保证

创新学生公寓管理模式,首先要抓好机构建设这一重要环节,把制度保障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学生公寓的管理功能;其次要将学生管理手段融入公寓服务工作中去,强调与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文化建设、物业服务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后勤保障功能。

1.以学院指导为核心,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努力构建“一把手”工程。将学生公寓纳入学院议事的重要日程,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的实施手段,是切实做好学生公寓工作的前提条件。针对实际情况,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了由主管后勤工作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和主管行政工作的副院长领导下的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各个职能部门、各系书记担任。学院管委会负责部署每个年度学生公寓全面工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跨部门的综合性问题,并按照教育目标和基本原则,建立起有效的学生公寓日常管理细则和监督机制,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科学规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此外,学院还对相关部门的权限范围和行政职责作了明确分工,明确管理目标、任务,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亲自问,亲自查,使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

2.加大管理经费投入,着力提升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经费投入,是做好学生公寓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每年学院除正常列入财政预算的办公经费、维修基金外,还拿出四万元专用于学生公寓各种奖励,极大调动了大学生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学院着手健全完善学生公寓工作人员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行其责,并实施定期考核,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育人意识。为了更好发挥学生公寓辅导员的主导作用,本着随缺随补的原则,从2009年起,学院每年配备足够数量的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工作的应届大学生进驻学生公寓。他们既是公寓的辅导员,也是公寓的管理员,他们与学生同住学生公寓,随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随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难题和生活困难。

3.创新学生量化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利益杠杆的激励作用。为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发挥学生管理效能,学院经研究决定从《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的德育总分中拿出10分,专用于学生公寓内大学生的综合表现。其实施途径是依据学生宿舍的评定结果,对各寝室的成员进行量化考评,每学期并入《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总分,并与大学生的日常奖惩、奖学金评定、评选先进和入党入团等大学生切身利益挂钩。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仅发挥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公寓管理的有机结合,更促使学生公寓各个管理要素充分发挥各自管理潜能,打造管理链条,并通过这一纽带形成链接,产生管理合力。

三、创新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必须抓住载体设计这一重要支撑

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建设优良学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使文化建设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先进的品牌文化。另一方面,学生公寓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使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得到全方位渗透。

1.以寝室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学生公寓常态化管理新平台。2009年,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以“卫生环境好、生活秩序好、学习氛围好、公共安全好”为内容的“四好寝室”创建活动,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发展,现已成为学院寝室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四好寝室”评定既是寝室内大学生德育面貌的全面体现,也是考核各系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强化了学生公寓内的学生品行考核,同时还通过“三级”常态化管理平台的量化评定,来调动各系参与公寓管理的积极性。“三级”常态化管理平台主要有:一是发挥公寓辅导员管理平台的主体作用。由公寓辅导员负责对“四好寝室”进行日常检查、抽查、联合检查,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观摩学习交流会和寝室文化研讨会等活动;二是发挥系级管理平台的主导作用。各系成立学生公寓领导小组,建立日常检查机构,制定出具体的检查与评比制度,明确了系书记、辅导员管理责任,有关学生公寓的工作情况列入年度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平台的辅助作用。由学院抽调各系学生干部组成学生宿舍自管会,赋予一定的管理职能和检查权限,在学院公寓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常态化卫生、纪律检查工作和寝室文化建设活动。

2.树立典型,推行先进的品牌文化。学生公寓先进的品牌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为此,学院在载体设计上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行“先行点”寝室挂牌示范制度,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其他寝室争当先进和赶超先进;二是创建《舍务简报》专刊,并在《通化师范学院报》上开辟“四好寝室”创建活动专栏,及时反映寝室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报道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典型事例;三是倡导品牌文化。全院以“营造温馨环境,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开展了“十佳寝室”与“十佳名言警句寝室”设计大赛,积极打造一流的寝室设计,努力构建一流的文化理念。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既丰富和充实了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又让大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四、创新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必须抓住自我参与这一重要动力

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目标,仅靠学校的强制管理是行不通的,采用学生自我管理方式是符合当代大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因此,只有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公寓管理,才可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才可以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教育目标。

1.建立一支精干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突出学生“三自”活动。首先,要抓好学生中的三支骨干力量,即学生会、学生社团、系班学生干部,突出他们的先锋带头作用,发挥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其次,要抓好学生组织中的三委会,即学生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治安委员会,按照职能分工,大胆放权,让他们主动开展工作,由他们受理学生对不道德行为、不公平事件的投诉,检查学生晚间纪律,调查学生内部纠纷以及评选先进寝室等。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有事业心,有责任感,这种建立在个人自律基础上的集体自律,不仅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上是突破,对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更是一个新的突破。

2.以寝室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拓展大学生参与管理渠道。随着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元化,学生公寓管理应由“管”向建立学生自我约束机制转化,应着力突出大学生自我管理宿舍的主体作用。学生公寓中心可以将部分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交给大学生亲自去做,学生公寓的日常行为准则、寝室公约、卫生清扫制度、文体活动等规章制度由大学生以系、班为单位自行制定,学院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舞台来展示其个性特点、生活情趣和昂扬向上的理想追求,发挥他们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发挥大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学习秩序、生活秩序。如:生物系、制药与食品科学系的寝室设计体现了专业特色,大学生用干草、花卉、药材等原生态动植物设计了一件件精美作品,不仅美观大方、温馨舒适,具有高雅的艺术品位,还让他们在参与中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观念,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五、创新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必须抓住贴心服务这一重要手段

树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关心学生,一切以服务学生为最终目的,是新时期进一步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加强队伍建设,推行“人性化”学生公寓管理。对大学生而言,学生教育并不单纯停留在人性化思想交流上,更应体现在人性化管理上。为此,学院以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为原则,着力构建“创新型、服务型”的学生公寓优质服务平台,并在全后勤系统广泛开展了“敬业爱通师,岗位添光彩”主题建设活动,力求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层次。为了树立后勤服务新形象,近四年来后勤党总支深入开展了“首问负责制”、“后勤优质服务示范岗”、“三手一星”称号评选等文化创建活动,各个服务中心也加大了职工培训和岗位练兵力度,实行服务承诺,开展“你呼我应”、“送温暖”等人性化服务,力求做到服务周到、安全快捷,让广大师生满意,切实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工会在后勤文化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2.加强环境建设,开展“亲情化”服务。对大学生而言,一个健康和谐的住宿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学院以打造长白山园林式特色校园为基础,每年加大对学生公寓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建筑布局的科学性、基建设计的实用性、家具质量的可靠性以及公共设施配套的整体性,充分体现“整洁、便利、卫生、快速”的服务特点。如: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方面,各公寓楼都安装了防火、防窃安全系统,学生寝室安装了电话、网络电视系统;在公寓服务区设有超市、邮寄点、理发店、浴池等服务设施;公寓楼设有洗衣房,并建有晒衣场,学生不出服务区,就可以完成购物自助,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学院十分重视公寓文化设施建设,在学生公寓内建立了公共阅览室、活动室,方便学生的学习和娱乐;在学生公寓走廊内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每栋楼设有宣传栏,栏内展出优秀寝室的先进做法、寝室图片、好人好事,来激发和调动学生争优、爱舍、爱校的热情,使学生公寓真正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育人场所。

总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由于办学环境、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体制的不同,地方高校与其它高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作为一种特色化的地方高校管理模式,通化师范学院的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要紧跟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努力创建切实可行、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把学生公寓的基础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1]吴铁城,吴江帆.试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创新[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5.

[2]郭玉亮,葛树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9(6):2.

[3]周超雄,邓勿.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育人平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

[4]裴保春.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J].科技信息,2008(18).

[5]梅应贤.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内容及措施探讨[J].江西教育,2009(7):8.

(责任编辑:滢桥)

C931.2

A

1008—7974(2010)11—0103—04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010—08—30

肖平(1963年-),吉林省通化市人,研究员;徐伟东(1965年-),吉林省通化市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寝室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