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的亲民思想

2010-03-2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亲民群众思想

(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论毛泽东的亲民思想

董长贵

(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毛泽东有着浓重的亲民思想,这一思想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不仅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而且对于搞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亦有深刻的启示。

毛泽东;亲民思想;中国革命;影响

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有着浓重的亲民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研究毛泽东的亲民思想,无论是对总结历史,还是对研究现实和面向未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亲民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在理论上,毛泽东曾有过大量关于亲民思想的论述。如1945年,他在《两个中国之命运》一文中说到:“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1]同年,他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还说到:“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3]1944年,他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一文中又说:“我们的一切工作,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4]

从以上毛泽东有关亲民思想的论述中我们看到,这一思想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第二,我们所做的一切,必须向人民负责;第三,密切联系群众;第四,为了人民的利益,必须改正错误。

毛泽东的亲民思想不仅表现在理论上,更可贵的是,他能够身体力行,把亲民思想落实到实践当中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这是毛泽东亲民思想的根本。为了保证做到这一点,毛泽东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一事当前,总是深入到群众当中去,通过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群众的状况。知道群众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需要什么,他把这些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比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制定让群众拥护的土地革命路线,毛泽东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最为著名的是寻乌调查,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深入民间,广泛召开各种座谈会,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对寻乌的政治、经济乃至风土人情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写出了《寻乌调查》一文。此外,还进行过井冈山调查和兴国调查等等。通过这些调查研究,毛泽东了解到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真实想法,知道他们关心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提供了依据。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他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新民主主义的土地制度,体现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发现有不符合群众利益的地方,及时改正。

毛泽东不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注重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执行和落实政策的过程中,也十分注意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一旦发现政策有不符合群众利益的地方,立即改正。如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一部《井冈山土地法》,它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农民有分配土地的权利,这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条款中还有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如“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的土地”,这损害了中农和小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属于农民,这没有彻底满足几千年来农民想拥有土地的渴望。于是,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经过调查研究,又制定了一部《兴国土地法》。这个土地法改正了《井冈山土地法》的上述缺点,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承认土地私有”。这一改变,更彻底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愿望,使他们更加拥护我党的土地政策。

再如,1946年5月4日,我党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废除在抗战中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恢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这自然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但后来发现,农民群众对《五四指示》的拥护还有所保留。由于《五四指示》受抗战时期的影响,对于一般地主给予了较多的照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参加土地改革的积极性。于是,1947年9月,在总结执行《五四指示》以来经验教训得基础上,又重新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改正了《五四指示》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毛泽东在执行政策的时候,总是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及时纠正政策中存在的不足。

(三)重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毛泽东十分痛恨一些领导干部不关心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往往都与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有关,所以他反复强调要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更要反对非法乱纪,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都有相关论述。如1953年1月5日,毛泽东在《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中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其违法情形严重者必须给予法律的制裁。如是党员必须执行党纪,各级党委应有决心将为群众所痛恨的违法乱纪分子加以惩处和清除出党政组织,最严重者应处极刑。”[5]后来又指出:“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6]

在工作中,毛泽东对于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一旦发现,不管是谁,都严厉查处,绝不宽容,严重者甚至处以极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批示处死过谢步升、唐达仁和左祥云,在延安时期处死黄克功和肖玉壁,解放初期,处死刘青山和张子善。这些人都是干部,有的甚至是高级干部,还有的曾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他们的犯罪行为虽各有不同,但在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这一点上都是相同的。

总之,在毛泽东看来,任何时候,群众的利益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的,任何人不得损害。为了维护群众利益,对于那些官僚主义者和违法乱纪的干部,不管职位多高,功劳多大,必须打击和惩处。

(四)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毛泽东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他把这看成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他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7]还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8]

在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方面,毛泽东在全党堪称表率,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帮助群众种田、砍柴,看到桥坏了,就和战士们一起把桥修好。在沙洲坝期间,他发现村里没有水井,人们吃水困难,就亲自组织并动手和村民一道挖了一口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如今,那口井仍保留着,被群众称为“红井”。人们还在井台上树了一个木牌,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用来表达他们对毛泽东的感激之情。

在延安时期也是如此,毛泽东工作之余,经常和群众一边做农活一边聊天,了解他们有哪些困难并给予及时解决。出于对领袖的感激之情,农民歌手李有源用陕北民歌的曲调编了一曲《东方红》,代表了陕北人民对毛泽东的深厚感情。这首歌至今还在被人们传唱着。

二、毛泽东亲民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亲民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有两个。

第一,崇高的政治信仰。毛泽东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为人民群众求解放,谋幸福。因此,在毛泽东的心目中,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履行这一责任,就必须在政治上引导群众,在生活中关心和爱护群众,在工作中为群众排忧解难。可见,他之所以能够尊重人民,关心人民,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是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

第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毛泽东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他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他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他还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0]毛泽东还经常把人民群众比喻为上帝。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他深知,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要想战胜他们,没有人民群众参加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发动人民。而要发动人民,就必须尊重人民,关心人民,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是每一位革命者尤其是革命领袖必须做到的事情。

三、毛泽东亲民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启示

(一)毛泽东亲民思想的历史作用

毛泽东的亲民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作用。他关心人民,爱护人民,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都养成了亲民爱民的作风。因此赢得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拥护和支持。正是有了这种拥护和支持,中国革命才取得了伟大胜利。回顾中国革命的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每一个胜利的取得都是人民群众参加的结果。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他所领导的土地革命运动就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到:“江西的长冈乡,福建的才溪乡,扩大红军多得很呀!长冈乡青年壮年男子百个人中有八十个当红军去了,才溪乡百个人中有八十八个当红军去了,公债也销得很多,长冈乡全乡一千五百人,销了五千四百块钱公债,其他工作也得到了很大成绩,……才溪乡的这类工作也做得非常之好”。[11]

实际上,长冈乡和才溪乡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当时,根据地人民都拥护和支持土地革命运动,积极拥军支前,参军参战,这是很普遍的事情。正因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土地革命战争才有了很大发展。

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如此,那时条件很艰苦,斗争很残酷。面对困难,毛泽东的亲民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运用。如减租减息、精兵简政、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军队搞大生产运动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换来了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拥护和支持。抗战之初,我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只有4万5千人,在人民的支持下,抗战胜利后,我党的军队人数已达120万人,民兵200万人,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创造了三年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奇迹,这一奇迹完全是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的。战争中,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一边打仗,一边搞土地改革运动,赢得了民心。翻身解放的农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迸发了极大的参军参战的热情。比如在淮海战役中,我党之所以用60军队消灭蒋介石80万军队,没有人民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据统计,淮海战役共出动支前民兵、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向前线运送弹药730万公斤、筹运粮食4.8亿公斤,转运伤员11万余名。”[12]解放军打到哪里,支前队伍就跟到那里。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陈毅将军在总结淮海战役时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再加把劲往前推,就推出一个新中国。”[13]

总而言之,正是由于毛泽东把它的亲民思想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去,才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到革命运动中来,并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毛泽东的亲民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毛泽东的亲民思想不仅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亦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总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教训,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亲民思想,这是关系到我们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应该看到,当前,尽管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一些有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很严重。如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问题、腐败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人民群众就会有意见,就会远离我们甚至反对我们,苏联和东欧的昨天就会变成我们的今天,这是很危险的。

事实证明,人民群众是宽宏大量的,只要我们把人民放在心上,即使我们在工作中犯了些错误,人民也会原谅我们。如毛泽东尽管犯过“大跃进”、“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人民照样爱戴他和怀念他。因此,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亲民思想,大胆实践,消除各种顾虑,排除各种干扰,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牢记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好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消除腐败。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花大力气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从而取得改革开放的成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7.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8.

[4]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延安《解放日报》.

[5]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8.

[6]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13.

[7][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9]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1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1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7.

[12][13]中国民兵[EB/OL].2007-07.www.chinamil.com.cn/site1/zgmb/2007-08/15...2009-7-15.

Mao zedong's People-centered Ideas

DONG Chang-gui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Anqing Teachers College,Anqing,Anhui 246133,China)

Mao zedong's people-centered ideas had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The ideas not only have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but also have profound insights for promot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well 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o zedong;people-centered ideas;Chinese revolution;influence

A84

A

1008—7974(2010)11—0039—04

2010—06—28

董长贵(1956-),吉林省九台市人,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

卞实)

猜你喜欢

亲民群众思想
最亲民的海王 静态体验玛莎拉蒂Grecale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亲民之官 以廉为基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