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冲突背景下图书馆的目标价值取向*阿尔伯特·卡恩的“地球史料馆”给予我们的启示

2010-03-22龚文静安顺学院图书馆贵州安顺561000

图书馆建设 2010年4期
关键词:卡恩阿尔伯特屯堡

龚文静(安顺学院图书馆 贵州 安顺 561000)

孙兆霞(贵州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部 贵州 贵阳 550025)

1 阿尔伯特·卡恩的“地球史料馆”

阿尔伯特·卡恩(Albert Kahn),20世纪初法国富豪,因投资南非黄金、宝石、矿山,开设银行,发行公债聚集了大量财富。耐人寻味的是,这位本应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手及佼佼者,却对世界文化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深感科技与经济发展必将对各国文明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萌生了保留当时世界各国历史原貌的构想。1909-1931年的20余年间,阿尔伯特·卡恩出资赞助摄影家去50个国家进行摄影活动。摄影家使用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彩色摄影设备,共计拍摄了72 000多张彩色照片和长达100小时170 000米的黑白、彩色电影胶片。阿尔伯特·卡恩分国别和专题存放这些影像资料,创建起他个人的“地球史料馆”。这些影像资料记录了当时人类活动的民情风貌及各年代的代表性事件[1],其中不乏与中国有关的影像资料。20世纪初,阿尔伯特·卡恩派人实拍了越南人祭祀孔子的活动及做道场仪式的全过程,而现代人正是参考他的影像资料来还原当时的仪式场景的。其实我国也有此类事例,如早于1897年始,清朝皇家摄影师薛桐轩先生就陆续拍摄了大量承德避暑山庄景点的照片。这些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使很多景象穿越时空被保存下来,成为1981年国家为发展旅游经济,对被毁坏的承德避暑山庄建筑、景点复建和修缮的重要参考[2]。这种与阿尔伯特·卡恩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摄录的方式的偶合,便是以纪实影像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实录的成功范例。

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简称IFLA)于1975年在法国举行的图书馆职能学术研究会上,明确了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方面,人们用影像的方式记录当今社会发展的原始形态,“变动态资源为静态资源;变零星资源为整体资源;变当下的活动记录为历史性的文献资料”[3],为今人关注不同的文化记忆、历史记忆和文化存在服务,为当今和未来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文献保障。然而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目标总会发生冲突,现代经济发展更多的只是单纯追求经济方面的效应,人们往往忽视经济与传统文化保护的相互促进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此消彼长的做法已成为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减弱或消亡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冲突背景下,图书馆的目标价值取向应该是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文中所述的通过建立影像资料库保存传统文化的思路,即源于阿尔伯特·卡恩的“地球史料馆”的设立,也源于本人的些许亲身经历。

2 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因而目标价值取向趋于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为当下现实社会服务。文化保护实质上是指保护传统文化内涵,讲求长期性和持续性。二者之间目标价值取向不同,冲突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和颠覆。然而人类又不能仅仅为保护传统而放弃发展经济,若是如此,我们今天仍过着饮血茹毛的原始生活,还在沿用古老的活字印刷而摒弃先进的激光照排术,至今所能见到的文献载体仍是龟甲、简册而已。但是若舍弃了传统文化内涵,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衰败甚至消亡。当民族文化趋同于全球文化而成为一个标准模式时,这个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了。国内外学者正是看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冲突背景下正逐渐消亡,才将研究视野转向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当国人还在为传统文化是要发展还是要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而争论不休时,外国学者和收藏家已加紧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搜集,如贵州屯堡家谱文献、世代传承下来的地戏说唱本、地戏脸谱等文献和实物。他们甚至断言,今后的中国人要研究本土文化,只有到他们的私人博物馆里去找寻原始资料,就如国人现在研究敦煌文化须到日本一样。在这方面,中国是有史可鉴的。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来源于美国传教士,著名的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来源于前苏联,甚至我们要查找20世纪初中国某些重要的影像资料,都要在阿尔伯特·卡恩的“地球史料馆”中找寻。

以贵州屯堡文化资源的保护为例。贵州屯堡文化经历了从明朝初年至今的600余年历史,“屯堡以其独具特色的服饰、建筑、言语等外显特征和活跃的村庄社会公共空间、自组织机制等内生性资源,一并构成屯堡文化而成为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对象”[3]。近年来,经济发展使屯堡人有了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诉求,但在地方政府还来不及制订保护措施前,屯堡人逐渐将传承了600余年的江淮风格建筑拆除,有的将房屋改建成“小洋楼”,这与当地风土人情极不协调,如此做法无异于给长城表面贴瓷砖,有屯堡古风不再之感。当地方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待人们有了文化保护意识再投入资金时,很多传统资源却因缺乏原始资料作参考而无法复原——达不到修旧如旧的目的。再如,屯堡地戏原本是具有宗教仪式性质的一项活动,一般只在每年春节和阴历“七月半”演出。演出前要举行开箱、点香烛、行三跪九拜礼、念祝辞等系列仪式。目前在一些屯堡村寨旅游景点,屯堡地戏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一项表演项目,完全摒弃了演出前应举行的神圣仪式,且表演已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此述并非强调为求原汁原味保护传统文化便以阻止乡民追求现代生活方式为代价,而是指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方式保存传统文化资源。

3 冲突背景下图书馆的目标价值取向

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为地方文化保护与经济建设服务。在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冲突的背景下,图书馆要找到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相互促进的结合点,而这一结合点就是图书馆的目标价值取向:不仅为当下的现实社会服务,更要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服务。服务于现在:主要指利用过去的资源,为现代人们研究历史发展轨迹提供资料保障,为现实社会服务。服务于未来:主要指我们今天搜集的资料经过多年的积累后,可为后人提供正本清源的文献支撑,正如阿尔伯特·卡恩创建的“地球史料馆”为百年后的今天作历史见证一样。因此,面对传统文化的消亡、解构和变异,图书馆员应有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对原始资料的抢救性搜集工作。以笔者本人亲身经历为例:笔者30多年前曾就读于贵州省安顺市第八小学(即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的现贵州安顺文庙所在地),当时文庙的整个建筑、群雕气势何其恢宏,石雕牌坊上透雕的人物、鸟兽图案何其生动!但当笔者2008年再度造访时发现,由于短短几十年的酸雨侵蚀和风化,当年栩栩如生的浮雕早已模糊不清,令人痛心疾首。依笔者之见,如果没有足够资金保护现有的实体文物,在影像资料的功效已日益凸显的今天,至少可以通过数字影像之手段对非物质文化加以保护。

针对传统文化面临迅速消亡的局面,国内外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保护。(1)立法保护:如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4]、日本的《古都保存法》[5]、加拿大的《历史遗迹与纪念地法》[6]等。立法保护固然是一种自上而下晓之以礼的强制性规定,但功效视执行的力度而定。立法保护作为法律规范,则缺少动之以情的教化功效,孔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7]正是此意。(2)生态博物馆法:国内如1998年创建的贵州省六枝特区梭嘎生态博物馆,较好地保存了苗族人民生活的原生状态。国外如奥地利萨尔茨堡(Salzburg)的哈尔斯塔特古镇在盐矿资源枯竭后,将废矿井改建成生态博物馆,保存了原生态制盐工艺的全过程且将其发展成一个著名旅游胜地[8]。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多的文化遗产、文化遗址会不断产生,博物馆的物理空间有限,此法将难以为继。(3)文字记载法:即用文字记录人类的思想言行以形成书本式载体,这也是图书馆保存世界文化遗产的最主要方式。但文字描述具有抽象性,缺乏直观感。诸如传统仪式活动等方面,无法用文字完整地描述清楚,且会遗漏大量的活态信息。(4)影像资料法:影像作为可视媒介仅有百余年历史,因其具有直观、立体等特点和丰厚的文献价值而被人文社会科学陆续引入学术研究[9],这一方法被人类学家广泛运用于田野调查。2003年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立《中国民间文化影像档案》。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影像资料的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从央视播映的文献片《国宝档案》、《百年中国》中可见一斑。影像资料法,即采用实拍等方法将传统资源转化成动态的、立体的模式。此法具有动感、有形、可视,存储空间小,可复制拷贝,便携、便捷等优势[10],“再现的是事物的声音、形象、实物、原貌、历史过程,是其他载体和形式资料所无法比拟的非书资料”[11],影像资料法应成为图书馆文献搜集的重要辅助手段。

4 “地球史料馆”为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新视角

如前所述,贵州屯堡文化经历了600余年演变繁衍出大量传统文化资源,为今人研究过去的社会现状提供了原始依据。在屯堡文化研究中,影像作为立此存照的记录方式被大量引入学术研究以再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如2002年始,朱伟华在就国家级课题“东西文化背景下的贵州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原始屯堡地戏资料大量遗失或被改写[12]。这是因为以往的屯堡地戏缺少影像资料的记录,为今人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误读、曲解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如果图书馆有丰富的影像资料,该课题研究中所使用的原始屯堡地戏材料就不仅仅只有1994年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出版的《贵州安顺地戏调查报告集》。因此,课题组在调研中加强了屯堡地戏方面影像资料的摄录。在中国,诸如贵州屯堡文化之类需建立影像资料库加以保护的传统文化遗产不胜枚举,此类工作完全由国家牵头并独立承担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给予财力和物力的支持、专家学者给予指导、图书馆进行参与,采取各种方式共同构建影像资料库的整体框架。笔者认为,正是由于阿尔伯特·卡恩创建“地球史料馆”保护传统文化的壮举,才使后人在经历了百年变化的当今社会,还能得知20世纪初世界的世态原貌。如我们今天要想亲眼目睹北京古城墙全貌、中国最早的铁路、一百年前中国民众的生活状态等真实画面,还需在阿尔伯特·卡恩的“地球史料馆”中寻求佐证。阿尔伯特·卡恩实拍影像资料的做法,为图书馆提供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新视角,有助于为后人提供甄别真伪之历史画面,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为在中国,酸雨之类破坏性物质对露天文物的破坏日趋加剧,人们对现代物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传统文化保护在这样的夹击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囿于我国的人口、资源及经济发展现状,政府在可预见的几十年内恐无力提供足够资金对国内所有实体与非实体文物进行保护。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借鉴阿尔伯特·卡恩“地球史料馆”的做法,建立图书馆影像资料库,作为永久保存动态及静态资源和辅助传统文化保护的权宜之计。

[1] 阿尔伯特·卡恩的映像奇观·动荡世纪的胎动[EB/OL] .[2009-02-06] .http://sites google.com/site/kamonka/nhk3.

[2] 中国承德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建园三百周年纪念 [EB/OL] .[2009-02-06] .http://book.kongfz.com/11829/73024207.

[3] 龚文静, 吴 羽. 地方文化知识谱系建构的文献资源保障探析——以贵州屯堡文化研究的学术资源构成为例[J] . 图书馆论坛, 2009(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EB/OL] . [2009-08-12] . http://baike.baidu.com/view/1233960.htm?fr=ala0_1.

[5] 关于古都历史风土保存采取的特别措施的方法(古都保存法)[EB/OL] . [2009-08-12] . http://www.shonan-it.org/chinese/kotohou.html.

[6] 王连勇. 加拿大与日本国家公园相关立法制度对我国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启示[EB/OL] . [2009-08-12] . http://tourismresearch.bokee.com/4477710.html.

[7]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 北京:中华书局, 1980:210.

[8] Salzburg and Surroundings [EB/OL] .[2009-02-06] .http://www.ricksteves.com/tvr/salzburgrse410_descr.htm.

[9] 谢勤亮. 影像记录的史学操练——“影像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7(6):27-34.

[10] 丁清英. 人本与物本的价值选择——对公共图书馆发展观的哲学思考[J] . 图书馆, 2008(4):34-35.

[11] 李 新. 地方民族专家学者影像资料库建设方略[J] . 图书馆建设, 2007(2):34.

[12] 朱伟华.建构与生成——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M]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7.

猜你喜欢

卡恩阿尔伯特屯堡
维多利亚女王的婚姻
安顺屯堡地戏
心理学失落的婴儿被试“小阿尔伯特”的身份探究
屯堡人的春节
屯堡遗风
屯堡民居
谢丽尔的生日是哪天?
幽默
请你搬家
德媒称卡恩 帮中国选“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