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0-03-20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200082潘红星

地理教学 2010年23期
关键词:教案导图太阳

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200082) 潘红星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200082) 潘红星

一、思维导图产生的背景及定义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

Tony Buzan大学时代经历了学生典型的“朝圣历程”:在遇到信息吸收、整理及记忆的困难及问题后,前往图书馆寻求协助,却惊讶地发现没有教导如何正确有效使用大脑的相关书籍资料。经历这些挫折后,也让Tony Buzan开始思索可不可能发展新的思想或方法来解决这些普遍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于是,Tony Buzan开始研究心理学、头脑的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信息论、记忆技巧、理解力、创意思考及一般科学,渐渐地Tony Buzan发现人类头脑的每一个脑细胞及大脑的各种技巧如果能被和谐而巧妙地运用,将比彼此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率。这个看似微小的发现,却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的满意发展。Tony Buzan试着将脑皮层关于文字与颜色的技巧合用,发现因作笔记的方法改变而大大地增加了至少超过百分之百的记忆力。逐渐地整个架构慢慢形成,Tony Buzan也开始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的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分成为同年级中的佼佼者。1971年Tony Buzan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维导图(Mind Mapping®)的概念。

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每一个挂勾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这些挂勾连结可以视作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

近年来,由于思维导图强大的功能受到了中学教师的青睐,许多老师都在自己的课堂里进行了尝试,笔者以《高一地理》“地球公转”这部分内容的思维导图设计为例,说明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 作为板书设计,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思维导图把这部分内容的要点一一呈现:掌握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轨道形状(近似于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一月初位于近日点,七月初位于远日点);周期(真正的周期是一个恒星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常用回归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速度(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平均角速度约1°/每天,平均线速度30千米/每秒);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思维导图作为板书还可以和板图、表格等结合使用。如地球公转部分可以画上地球公转近日点、远日点图,黄赤交角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图,二分二至日的日照图,北纬40°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图等,使板书设计图文并茂。

2、 插入电子教案,操作方便,美化教案

如果用Word画上面一幅结构图,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不是人人能画好的。如果改用Mindmanger或Freemind 软件来画,只要有Word的基本操作知识,自学便可学会,简单易上手。思维导图画好后以GIF格式保存,插入电子教案中可大大美化教案;也可插入PPT中作为电子板书呈现。现在,我的每一个电子教案的总结部分都配一幅思维导图。

3、作为课堂小结,梳理知识,理清关系

图中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建立在公转存在一个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的基础上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引起了地表获得的热量会随时间而变化,天文夏季就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季为过度季节,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图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还存在纬度变化,使地球表面不同的纬度带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产生了地球上的五带。经过这样的整理,一方面把初中所学的内容自然地串了进来,另一方面,像这样一类题学生也会从容应答:假如黄赤交角变小,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划分?变大,又如何划分?

4、 作为记忆方法,快速储存,提高效率

我常和我的学生打这样一个比方,家里的衣物如果是分类存放的,那么,在你需要时,你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同理,知识在各人的大脑中也要有序地储存,唯有这样,在你需要时可以做到快速提取。如果学生在每一个专题学完后都能在脑海里留下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必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每个专题复习时,学生可以凭思维导图的提示在脑海里快速回忆,像过电影一般,大大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思维导图也可以作为校本练习的第一模块,帮学生快速地回忆和梳理知识,再配上本专题的典型例题和一定量的练习,这样的设计既简单又实用,是很好的练习设计模式。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在思维导图使用的第一阶段,主要是教师使用,教师用来设计板书,进行专题小结,美化教案等。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而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位学生自然地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因此,在思维导图使用的第二阶段,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每学完一个专题后试着画这个专题的思维导图。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新知识。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发: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教学过程从面向课程转向了面向学生;从重视学生的行为表现转向学生内部知识建构。

笔者认为,让学生动手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是知识的内化过程,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从中可以帮助学生习得一种学习方式,对今后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有帮助。

每幅思维导图都有一个中心词,在中心词的基础上发散建构,其范围可大可小,可以以“篇(章)”为单位设计导图,也可以以“专题(节)”为单位设计导图,还可以以“某一个地理事物”为单位设计导图,收放自如,构建不同等级的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教案导图太阳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太阳几点睡觉
第6章 一次函数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