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地理问答题解题三部曲

2010-03-20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464000

地理教学 2010年22期
关键词:乙地落脚点温差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464000) 陈 涛

例谈地理问答题解题三部曲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464000) 陈 涛

解题第一部曲:获取信息,确定设问的切入点

获取信息的过程,包含着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对信息的处理直接影响着答题的质量和速度。获取有效信息,重在审题,审题时对试题的情景材料要有题感,能找出关键词和关键点,挖掘题目中的显性和隐性条件。

1.审题干,圈点关键词语。

图5

3.审设问。对设问进行语法分析,找到关键词和限定词,明确答题指向。不但要清楚题目问什么,还要读出命题者为了让学生回答该题,在设置试题情景时是从哪些角度切入的,即题干、图等条件与设问是如何建立联系的,实质就是命题者提供了哪些相关的材料能得到正确答案,这是将来组织答案的思维来源。

⑴ 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试题设问对象:甲地;限定性词语:有利于、地形、气候。从题干背景材料和等高线地形图及经纬线图切入。

⑵ 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堆积的原因。(8分)

设问对象:乙地,地表鹅卵石堆积原因;从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图切入。

⑶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

两级设问:第一级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第二级气候与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从题干材料和经纬网图切入。

解题第二部曲:调动知识,选准答案的落脚点

在正确审题和确定设问切入点的基础上,调动和运用知识,思维迅速地与相应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接轨,将试题的情景与教材知识建立联系,以教材的原理、规律和自身已有的答题模式为理论基础分析试题提供的材料,找到答案的落脚点,这是将来组织答案的思维核心。无论试题情境如何变化,落脚点始终不会脱离地理知识本身。

第(1)题设问涉及到的教材知识是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落脚点是河谷的地形、光照强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第(2)题涉及的教材知识点为冲积扇的形成,落脚点为大量大块砾石在乙处的沉积;第(3)题牵涉到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农业区位条件,落脚点为气候、鹅卵石与光照、昼夜温差等农业生产条件的关系。夏季为葡萄的生长期,此时期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和大量的鹅卵石是如何影响葡萄生长的,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解题第三部曲:规范答题,穷尽评卷的得分点

答案要紧扣落脚点,确保不偏题,自圆其说,坚持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尽可能多地切中得分点,这是答题的最终目标。多写,即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搬上去,要用足、用够题目中图像条件和文字材料、直接条件和隐性条件;多分点,显得答案有条理性和层次性;多用术语,语言用词用句要多借用教材,力求与评卷时的“采分点”一致。所谓慢审题,快答题,作答时,以落脚点为核心,经分析、提炼、选择与问题紧密相连的论据,用简洁的地理术语,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证过程,一气呵成地表述出来。

回答第(1)题时要明确甲处的河谷地形对种植葡萄的有利条件: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气候对种植葡萄的有利条件。在回答此类问题时一般要写出气候类型,由经纬线可知甲最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此处不能过多地强调此气候类型,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光热不足,不能满足题干中的气候条件。为了自圆其说,在作答时一定要落在题干材料中的光照和昼夜温差上,而不是具体的气候类型,即在葡萄生长过程中要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可写成依据经纬度,该河谷处于西南风背风地带,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样既满足了材料中的要求,又与气候类型分布等理论知识不相悖。

第(2)题要紧紧围绕河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来说明砾石在乙处堆积的原因。这部分内容专业性强,术语多,可借用课本,如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相关表述为:“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把这段话稍作修改即可。

第(3)题乙地在地中海沿岸,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名称和特点易写出。夏季该地区炎热干燥,晴天多,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葡萄生长的有利条件,但降水不足。鹅卵石在葡萄生长中的作用不是太好想,但只要把它和昼夜温差、光照等联系起来就找到了思路,因岩石比热容小,会增加温差,同时石头覆盖地表还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弥补了因降水不足而带来的水源短缺。题干中已明确乙地是世界上酒精度最高的优质葡萄酒原料地,所以有利影响应是答案的主流。

图4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试题解析,很明显M地是低压,所以甲地的气流从四周流向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f)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气流为东南风(v)。M地气流下沉地表成高压,M地同纬度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很明显,陆地是个低压,所以第2题答案为C。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地理共同要素的迁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加强对地理共同要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地理学习的规律,而且也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乙地落脚点温差
室内“跑酷”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理念在工艺流程中的落脚点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用多种方法求路程
温差“催甜”等
多种方法求路程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
马钢11号高炉炉缸二层水温差升高的处理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
“区时”的时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