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他”法则

2010-03-09荣卫林

决策 2010年4期
关键词:司马职场领导

■荣卫林

“司马他”一族坚信,职场之路只有从智慧出发,坚守Smart原则,才能大获全胜。

有这样一些职场中人,他们看起来不是很努力,踩着铃上班,中午吃饭要比别人久,下班则永远冲在最前线。比起那些埋头苦干的员工来,他们有着相当差距。但你挑不出他工作上什么大缺点,该做的事都做了,和同事及领导的关系往往还要比那些只会闷头做事的人融洽。

这群人被称作职场“司马他”,也就是英文单词Smart(聪明)。其组成的每一个字母也有特殊的含义,S-Specific(具体的)、M-Measurable(可衡量)、AAchievement(可完成)、R-Realistic(现实的)、T-Timebond(时间段)。

近日,职场人以Smart为基础的另类生存法则在网络迅速蹿红,被大批职场人奉为经典,拥护者被称为“司马他”或“司马Ta”。“司马他”一族坚信,职场之路只有从智慧出发,坚守Smart原则才能大获全胜。

“司马他”一族多数年纪不大,但拥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办公室哲学,对于这群聪明人,领导们也没有统一定论。有人认为这只是耍小聪明,下属还是要有任劳任怨的态度;有人却十分欣赏这样的工作方式。

让我们通过案例来探析:究竟什么是司马他?如何在职场运用好“司马他”法则?如何在workhard和worksmart中寻求一个理性的平衡点?

连线嘉宾:

知名人力资源培训专家 荣卫林

案例1 不做无用功

姓名:李琛

职位:公务员

个人观点:不做无意义之事,当然包括无用功。

死命工作在李琛看来那是和自己过不去。五点半他会准时收拾东西回家。“我的一个同事很辛苦,每天都会加上两个小时班——在没加班费的情况下。他喜欢凡事做到他心目中最佳的程度。但对我来说,只要任务完成就行了。因为做得再好也没人会注意到。”他也不会去主动要求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哪怕做好后能有好的结果。因为一旦做这项工作,会面临双重风险,做不好,等于自己在逞能;如果自己分内事此时出了状况,那就是没有完成本职工作,这可以将额外的奖励全部抵消。

“当然这不等于说我就是工作只求不出差错不求精致,我也有用功的时候,那是在必须死命工作的场合。比如,领导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或者这次做得好对我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看来工作做得好是重要的一点,但或许和领导关系融洽的人更能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另外工作态度也很重要,不会的东西我会请教别人,这样既能补短,也能给领导留下好学印象。”现在李琛做每件事之前,都会权衡这样做以后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他认为这些并不是投机取巧或者说虚伪,只是一种让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有意义的一个方法。人的时间很有限,何必要浪费在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上呢?

嘉宾点评:

在工作中偶尔加班是正常的,如果把经常加班作为衡量workhard标准的话,那就不正常了。对组织来说,一般主要是要求职员在工作时间内把工作做完并且做好就可以了,因此所谓worksmart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worksmart并不是不用心工作,而是需要在有效时间内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在这个案例中,李琛是一个职业化成熟度很高的人,有自己的明确工作需求和目标,也有自己独有的生存哲学。“吾生有涯,学无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是我们应该倡导和追求的。

而需要关注的是,在职场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难题,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在案例中“李琛做每件事之前,都会权衡这样做以后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这种想法并不十分可取。如果个人在做每件事情时都太关注自己个人得失的话,也难免会让团队成员产生疏离感,当你遇到困难时也就只能孑然一身了。任何一个单位都是讲究团队合作的组织,只有团队强大了,得到发展了,员工个人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worksmart更多应该只是我们工作方式的方法论,而不是在办公室为人处事方式的方法论。

案例2:埋头苦干的“杯具”

姓名:张则

职务:事业单位科员

张则一毕业就考入国家事业单位,如今工作了四年,人够踏实、干活儿手也快。但一直就是在部门里做些初级工作,很难有比较好的上升空间。后来换了一个部门,结果还是一样,自己累得要死,领导还老觉得他工作不饱和。他认为自己工作了四年,切身体会到埋头苦干后成为了“杯具”。

性格内向的张则很少跟领导有工作进程中的交流。当他领到一个任务的时候,就会自己努力消化,去处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等到完成全部工作的时候就发封邮件汇报一句“已完成”,然后就万事大吉了。

而和他一同进入办公室的李维在短短几年中,已经提拔为副科长。他在工作的过程中保持与领导和同事的沟通状态,一项工作的展开及时向上级汇报进程,在汇报的过程中,李维及时争取资源和规避风险,让领导知道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

嘉宾点评:

如果说张则认为按照自己的方式蒙着头workhard就能够获得成功,那就错了。案例中张则和李维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说明了工作以结果为导向,同时注重沟通和反馈。在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有hard的工作态度,也要注重smart的工作技巧。工作既要讲实效,也要讲方法,显然,张则“闭门造车”的工作方式是行不通的。

工作的完成不仅仅意味着任务的结束,及时汇报工作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既是在展示工作成果、反映问题,同时也是争取资源的契机。在沟通中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与领导建立一致性,获得组织和领导的支持和资源。正所谓“君子善假于物也”,善于利用其他的资源和身边同事的帮助来更快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方式。

【链接】

司马他语录

第1条:扬长避短胜于取长补短。

第2条:领导是你工作中最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第3条: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更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

第4条:只有变化才能赶得上变化。

第5条:如果你最近的工作很闲,注意了,这可能是危机的先兆。

第6条:别带着情绪工作,没有人会可怜你,反而令人生厌。

第7条:你的领导越忙,你的处境越危险。

第8条:低调做员工,高调做工作。

第9条:自省和换位思考,是你职场交际的秘诀。

第10条: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因为环境永远不会来适应你。

第11条:大方一点,不会就学大方一点,再不就装大方一点。

第12条:办公室里,千万不要吝惜你的掌声。

第13条: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

第14条: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

第15条: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

第16条:好心不一定会换来感恩,但千万不要因此而灰心。

第17条:责任胜于能力。

第18条:记住,不可替代的是工作本身,而不是你。

猜你喜欢

司马职场领导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司马”原来是官名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司马”原来是官名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