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桃花三大转变

2010-03-09汪名旵

决策 2010年4期
关键词:肥西肥西县科技园

■本刊记者 汪名旵

桃花镇凭借自身力量建设柏堰科技园至少需要5到10年,但通过高新区与肥西县的合作开发,我们3年就建成。当然,没有我们的成批拆迁,柏堰科技园也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建成,我们拆迁半年就完成了。

嘉宾

肥东县店埠镇镇长(原肥西县桃花镇党委书记) 卫 中

肥西县桃花镇党委书记 洪从贵

肥西县桃花镇镇长 郭 威

近年来,桃花镇以“工业强镇”为中心,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强招商引资、抓农民安置、优投资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那么,从传统的农业乡镇到现在的工业强镇,桃花镇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发生了哪些变化?支撑其发展的不竭动力何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桃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

合作开发的秘笈

《决策》:桃花镇在2005年正式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您觉得这个拐点是怎么形成的呢,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个拐点的形成?

卫中:2004年的背景是肥西县委县政府在思考桃花工业园大发展之后,肥西下一个工业板块在哪里。事实上,肥西是在2004年起步,2004年肥西动态指数居全省第一,当时肥西提出全省争一流,全国创百强,那么肥西的下一个增长极在哪里,县委县政府在寻找新的工业板块。原来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桃花镇设立长安科技园,作为下一个工业板块,这也是上报市委市政府批过的,但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把这个长安科技园撤了。园区这条路就走不通了,下一个增长极就交给桃花镇,作为镇域经济来发展。

还有一个内在的动力就是桃花镇的群众处在一个特殊的区位,一路之隔,一边是现代化工业园区,另一边是一片破烂,有的房子刮风下雨就要倒的“原生态”桃花,强烈的反差促使和刺激我们思考。我们当时就有一种灯下黑的感觉,而且这样的区位,我们不可能走农业发展,其他路又走不通,只有走工业园区工业开发这条道路,通过大拆迁、大建设、大招商,走现代工业发展之路。

《决策》:桃花镇的区位优势是非常独特的,但只有把区位优势利用好了才能做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桃花镇具体是怎么利用这种区位优势的呢?卫中:2005年之前桃花镇同样有这个区位,为什么没有发展,为什么2005年能够抓住机遇大发展,主要是肥西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的结果,就是合作开发,把合作开发作为推进城市近郊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加快了我们的发展。肥西县在桃花镇内与高新区合作开发的柏堰科技园,利用高新区招商和建设资金的优势,我们区位和土地的优势,大气规划,强力推进,通力合作,成果显著。省政府、商务部将柏堰科技园作为合作开发的一个成功典范。

我们从被动辐射到主动融入,后来我们提出“融入大合肥,建设新长安”,在规划上、在基础设施上主动的与他们对接。

《决策》:柏堰科技园是肥西县和高新区合作的成果,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模式呢?

卫中:合作开发确实也很难,毕竟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不同的政策。有一方要有迁就、妥协、让步的过程,真正做到合作开发,利用相互优势,借船下海。但合作开发的前提是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招商、统一建设,四个统一真正做到位了,也就实现了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是一个城市不断的向农村延伸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近郊肯定优先。城乡统筹是一个大趋势,但这个过程可以加速,合作开发我们就借助了高新区的资金优势,当时没有高新区的10个亿我们建不起来,我们把6000人一次性的安置到现代化的小区,我们没钱,没这个能力。格力在全国那么多大城市考察,但最后落户到我们合肥,这跟我们的大环境有关系。桃花镇凭借自身力量建设柏堰科技园至少需要5到10年,但通过高新区与肥西县的合作开发,我们3年就建成。当然,没有我们的成批拆迁,柏堰科技园也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建成,我们拆迁半年就完成了。所以,合作开发的直接意义就是优势互补。

这种合作开发的模式把桃花镇一步带到了城市化,跳过了城镇化阶段。如果走传统的城镇化、工业化道路,可能要走很长的时间。可以说是和高新区的合作直接把我们拉进了城市化。

有了合作开发的成功尝试,肥西县又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了新港工业园。

一步到位的三大转变

《决策》:从传统的农业乡镇一跃发展到现在的工业强镇,2008年成为三县的榜首,确实反映了桃花镇的巨变。您作为新任的党委书记,如何看待桃花镇这几年的发展?

洪从贵:桃花镇这几年的发展确实非常快,2005年桃花镇在肥西县只能算一个中等偏下的乡镇,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还整个是一片荒田。到了2009年经过5年的变化,我想主要有两个指标反映桃花的巨变,我们的财政收入2005年是770万,2009年将近2个亿,规上工业产值2005年是5300万,2009年达到了180亿。桃花巨变主要体现在三大转变上,就是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

《决策》:能不能具体谈谈这三大转变?

洪从贵:这几年桃花镇的农民已经变成了实质意义上的市民。参照合肥市民的生活质量标准,桃花镇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顺和家园是全省一次性投入最大的农村社区,我们在顺和家园建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卫生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我们参照合肥市标准,农民每月享受260元的社会养老保障;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全部政府买单,每人30块钱全部镇里出,让农民在转变成市民过程中享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桃花镇是跨过城镇化道路,直接迈入城市化,一步到位。桃花镇的城乡统筹,不像合肥市五里庙、十里庙过去的沿路开发,所以他们现在要二次拆迁。我们的核心经验就是成批开发,直接按照城市化标准来开发,目前桃花镇应该是规划最好的乡镇之一。

为此,桃花镇请来杭州雅客做规划,专门到杭州滨江去学习,把杭州滨江的副区长请来给我们指导,繁华西路就是按照打造合肥最高标准的市区道来打造的。桃花镇未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园区,而是一个城区,我们着力把园区和城市化如何衔接的文章做好。

三个转变的背后

《决策》:当时桃花镇主要是个农业乡镇,干部主要是面对农民做工作,当时确定工业强镇以后,特别是搞开发区以后,主要面对的是一些企业,跟企业家打交道,这可能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肯定需要不同的方式和服务意识,镇里面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这种转变的呢?

郭威:在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同时,我们的干部也在向园区干部转变。把乡镇干部送出去培训,到县直部门挂职学习,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学习,转变他们的企业服务意识,把园区项目作为桃花镇发展的生命线,这几年的路走过来以后,大家从不自觉的到自觉的服务企业,真正做到了亲商、爱商和扶商。

为了强化企业服务意识,桃花镇2009年甚至派干部到企业挂职,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做到更好的贴近服务,从原来的保姆式服务,帮企业全程代办、全程服务、跟踪服务到现在贴近服务、一线服务。要提高服务企业的本领,就必须懂企业,熟悉家电企业的生产流程,渗透到每一个环节进行服务。这是对桃花人思想观念的一大撞击,撞击出成果,撞击让转变成为现实。

《决策》:作为一个郊区的镇,拆迁工作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应该是非常大的,桃花镇在“三个转变”过程中,拆迁工作实现了零上访、零障碍、零事故和违章建筑零补偿这“四个零”的目标,很不容易,镇里是怎么实现这样的目标的呢?

郭威:由于一开始思想工作就做得比较细,整个开发得到了群众的拥护,群众都要主动拆迁,基本没有强制拆迁的,群众都尝到了开发的甜头。

在发展过程中,桃花人始终坚持民生至上、安置优先,把安置就业作为头号工程,这几年在安置上投入了10多个亿,按照现代化的小区标准,学校、医院等等都配套完善。在就业方面,进行培训、优先就业,2005年就提出每户至少一人就业,围绕项目用工进行定向培训,桃花镇已经不存在外出打工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就近就业。特别是保障问题也解决了,县委县政府给特殊政策,在全县范围内率先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把组织的意图与群众的要求相结合,得到了群众的拥护。细节决定成败,思路决定走向,桃花人的步伐是坚定有力的。■

猜你喜欢

肥西肥西县科技园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安徽肥西:扶持经果产业助农奔小康
肥西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把住点线面,执法显威严——安徽省肥西县创新环境监察执法守护碧水蓝天
安徽肥西:乡镇环保贵在主动作为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
安徽省肥西县凌士彬名师工作室
浅谈肥西县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