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建筑安全投入现状

2010-03-03王永斌吴璐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6期
关键词:建筑安全决策者生产

□文/王永斌 吴璐君

我国建筑安全投入现状

□文/王永斌1吴璐君2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建筑安全投入现状,提出建立安全投入社会统筹基金、科学地安排安全投入结构等对策措施,以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安全投入;安全现状;安全效益

一、引言

长期以来,国家和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安全投入不足,历史欠账比较严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在具体的行业投入中,建筑业的投入占GDP的7.73‰,远落后于采掘业(20.15‰)、交通运输业(16.13‰)和电力煤气业(15.22‰)。由图1可以看出,与采矿业等行业一样同属于高危行业的建筑业,安全投入水平处于各行业平均水平之下,这是极不协调的。(图1)

二、建筑安全投入现状

虽然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就对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各地区、行业、部门在集中掌握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10%~20%作为安全措施经费,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措施费的组织形式与社会效能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安全投资模式和关系在政府、部门、企业之间还未完全理顺,合理开辟和稳定安全投资来源,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投资的体制,加强相关法制建设。我国一直坚持实行的“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安全管理体制,在宏观上反映了政府、企业和职工安全的分工协作关系。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四个方面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来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企业在这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同时也是安全投资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国家和建筑行业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投资的各种管理制度最终都要由建筑施工企业来实现。而影响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投资意愿是指企业决策者对待安全生产及安全投资的态度,即决策者是否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自愿合理地加大安全投入的意愿。投资能力是指企业决策者是否具备安全投资分析、策划、实施以及审核的能力。但目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表明,企业安全投资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建筑安全投入不足原因分析

(一)建筑安全投资意愿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技术装备比较差,加上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进行安全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制定安全投资决策时,决策者主观上往往都是坚持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不愿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继续投入,忽视安全风险的存在。监管部门安全执法检查的力度不够,对安全投入不达标的企业处罚轻。职工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较差,出现安全事故获得的赔偿也较少,这些都是目前安全生产工作仍面临严峻形势的重要原因。

(二)建筑安全投资结构不合理。由于安全投资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体系庞大,所以要制定正确的安全投资方向决策是比较困难的。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计算简洁的安全投资结构分析方法。这就使得安全投资的方向决策难上加难。目前所采用的安全投资方向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安全投资效益目标函数法以及生产函数法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远不能满足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安全投资方向决策的需要。决策者更多地是依赖企业或行业的历史经验以及决策者的主观愿望,这就造成安全投资的结构不合理,不能够合理、有效地分配企业有限的资源,从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生产。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何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工具,帮助提高安全投资效率,提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建筑安全投资效益差。安全投资并没有获得决策者期望的效益,结果往往表现为安全投入产出比低、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不明显。仅从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角度来看,当然安全投资的数量越多越好。但作为安全投资主体的企业同时也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这也是企业多重角色定位的基础,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壮大,它必须考虑利润。即使决策者能够认识到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长期不合理的投资而导致得不偿失的情况下,也会大大挫伤决策者的投资意愿。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广泛存在的现象是安全投资意愿普遍不够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内因是企业缺乏安全投资的原动力;外因是安全投资机制的不完善带来的约束力不足。因为安全投资并不直接增加产品价值,只起到避免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负效益”,如果没有健全、有效的安全投资保障机制进行引导和约束,靠企业自身的主动性和投资能力进行合理的安全投资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构建建筑行业安全投资的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四)建筑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经济统计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主要表现为没有一套综合的、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包括安全状况、安全系统条件、安全经济评估在内的统计指标体系。涉及建筑安全经济统计内容的各专业缺乏协调合作与管理,使相关的统计内容未形成完整的统计信息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没能及时设立新的统计指标来反映安全经济问题,特别是反映安全压力与安全成本的统计指标、反映安全投资与安全效益的指标以及安全经济评价指标等。当前我国采用的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中经济指标只有直接经济损失一项,难以对建筑安全经济系统进行有效的统计。此外,建筑安全统计人员的缺乏、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不高、建筑安全经济统计法制体系建设薄弱、建筑安全统计的调查方法不成熟、建筑安全统计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等都是制约建筑安全经济决策的原因。

四、解决建筑安全投入不足对策措施

(一)拓展建筑安全投资来源渠道。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安全投入从经济上提供可能性;其次,建立建筑安全投入统计体系,完善建筑安全投入的资金来源保障,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的足额到位。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企业,国家可采取相应的财税和金融措施,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的顺利落实。

(二)建立社会统筹性的安全投入基金。社会保险的建立对保障劳动者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只是一种被动的做法,必须要逐步建立起对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起主动作用的机制,建立独立于社会保险之外的安全生产保障基金社会统筹制度。安全生产保障基金来源可由行政处罚收入、社会、政府财政、企业共同出资构成。建立安全投入基金的社会统筹,可以借鉴社保基金社会统筹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建立基金的社会统筹专门机构、建立基金统筹和管理机制,根据不同行业、工种的特点以及企业安全工作实绩,科学制定合理的费率,安全投入基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等,以保证企业安全投入的顺利实现。

(三)科学安排安全投入结构。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安全投入资金也因此受到限制,要将有限的安全投入资金进行有效地运用,发挥其最大效益,就要科学地安排安全投入结构。通常我们要研究如下安全投入结构:安全措施费用与个人防护用品费用的结构;安全技术投入与工业卫生投入的结构;预防性投入与事后整改投入的结构;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的结构等。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逐步强化企业安全卫生投入的良好循环;在近期,安全投入水平应适当加大投资力度,逐步使安全投入达到国民收入的1.5%左右,同时改进安全生产资金的管理方式,调整目前企业安全生产投资的结构。

(四)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首先必须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这是最大的维权。《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赋予了工会组织监督企业安全生产的权利,各级工会组织要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把促进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物质投入和以人的因素为主的投入作为维权的重要职能和群众监督的重要内容,监督企业的安全措施费的使用情况,检查安全投入是否到位,并合理提出增加安全投入的建议。如果企业的安全措施费使用不合理,要通过民主渠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与企业经营者一起,共同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1]黄盛仁.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5.

[2]李小三,崔文彩,赵云胜.企业安全投资现状及其利益博弈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2006.12.

[3]李红霞,田水承等.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

[4]何学秋等.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6.

F407.9

A

1.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建筑安全决策者生产
热浪滚滚:新兴市场决策者竭力应对通胀升温 精读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建筑安全重于泰山
决策者声望寻求行为、团队努力与团队绩效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
新形势下建筑安全监督的要点分析
充耳不闻与从谏如流:建议采择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