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及对策

2010-02-17卫晓娅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3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中等职业就业指导

卫晓娅

(平顶山市卫生学校,河南平顶山 467001)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及对策

卫晓娅

(平顶山市卫生学校,河南平顶山 467001)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简称中职卫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同时抱有自卑心理,加上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不清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针对当前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简称中职护生)的教育应侧重于职业理想的教育,使学生看清自己未来的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中职护生同样能够大有作为。

就业观念;就业指导;就业对策

就业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再加上目前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更是每个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人生重大课题。现在社会市场缺乏有一技之长的中职人才,虽然国家通过各种手段一再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但中职护生仍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纵观近年来中职护生就业难的问题,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定位,由此拓宽就业渠道以及通过一些其他方面的学习和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中职护生就业的热点问题,也是就业改革的重点内容。

1 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

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身就业问题的看法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往届毕业生毕业后流向的调查,笔者总结出中职护生在就业问题上所存在的三大心理误区。

1.1 缺乏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中职护生的就业方式,从就业人数和效果上看,主要渠道是通过学校推荐和亲朋好友介绍实现就业。因此,大多数学生抱有“坐、等、靠”的心理,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但找工作就是学校和父母的事情。

1.2 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心态不成熟,呈两极分化

一部分学生严重缺乏自信心,认为在当下人才爆炸的时代,高学历人才尚不能完全就业,中等职业学历者就更没有竞争力,因此丧失就业积极性。另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的价值,眼高手低,就业眼光只放在大城市、大医院,就业期望值偏高,造成 “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人才“伪过剩”的现象。

1.3 不能适应当今的就业形势改变

中职护生仍然抱定只进有编制的公立医院、端“铁饭碗”的陈旧思想,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想法。

2 中职卫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停留在“产品推销”阶段,对于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

2.1 专业心理辅导能力不足

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辅导。而事实上,就业指导工作常由一些非专业的教师兼任。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心理学常识,但毕竟隔行如隔山,且实践经验少,难免理论与现实脱节。

2.2 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及长期的就业指导能力不足

未能在学生入校之初为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而是在学生实习之前才开始“临时抱佛脚”式的讲座指导。这些就业工作的不足,从外在层面上导致了学生就业误区的产生。

3 应对中职护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 职业卫校应长期开设就业指导课

新生一入学,就把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放在等同于专业课的重要地位上开展起来,使学生能及早了解有关护理方面的情况,了解医院对护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因此,在入学教育阶段,首先向学生作详细的专业介绍,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亲身感受自己未来工作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学校的相关就业指导科室建立就业市场调查和对外就业联系,以及毕业护生流向随访制度,与时俱进地向学生通告其行业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量调查结果,使其养成随时关注本专业就业动态的习惯,时刻保持就业危机感。

3.2 就业指导应该注重择业心理辅导,树立竞争就业意识,改变学生的就业思路

一方面,引导自卑型学生在就业心理上由自卑型向自信型转变,由消极向积极转变;另一方面,引导自负型学生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为其确立人生规划,降低姿态,防止定位不准,造成高不成低不就、错失就业良机的现象。聘请有资质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担任就业指导课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能充分运用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才能为面临求职的护生提供更适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咨询和指导。因此,学校应通过对教师定期培训、鼓励参与企业的招聘活动等方法促使教师增加实践经验,更能准确地把握不同时期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录用标准。最好能经常性地聘请一些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在校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3.3 拓宽就业渠道

分流大量涌向公立医院的护生,引导并帮助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就业方向,如社区门诊、县、乡级医院、卫生院、药店,并努力培养高端护理人才,送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

3.4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专业使命感

通过“授帽传光”仪式树立护生的神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做讲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鞭策学弟、学妹,让他们近距离地真实感受自己的就业前途是光明的、广阔的,从而提高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使他们对今后的工作充满希望和期盼,为今后护生走向工作岗位实现“爱岗敬业”打好基础。

3.5 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

应结合市场办学,突出重点专业,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市场需求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进一步提高中职护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与市场接轨,与医院合作,提供模拟的招聘会和面试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实践训练,使学生们积累经验并感受到求职时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在实际求职中就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提高就业成功率。

[1]谢威士,杨晨.学校职业指导及其发展新理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1):66-70.

[2]宋烃.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职业指导[J].继续教育研究,2007,(3):35-37.

[3]杨志军.职业指导理论的历史与前瞻[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5):23.

[4]张恺.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指导[J].安徽教育,2003,(12):41-43.

[5]刘海荣.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2009,21(2):198.

[6]王海花.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32):303.

[7]聂国胜,续敏.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116-117.

[8]郑学宝,沈玉洁.广东省高等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结构调整问题调查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0):130-131.

[9]王海峰.如何安置医学生就业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41.

G473.8

B

1673-7210(2010)05(a)-146-02

卫晓娅(1982-),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助讲,本科,学士学位。

2010-02-04)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中等职业就业指导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数据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