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2010-02-17尚延联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克莱特史铁生课外

尚延联(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倾听: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尚延联(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问题教学和讨论法经常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角色,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学会倾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一、走向作者:仔细倾听文本的心声

新课程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标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备课的任务相对来说加重了。教师要对教授的内容进行更为充分的准备,因为探究性课堂上随时都有出乎意料的问题。教师在课前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倾听埋藏在他心底的感受。笔者曾经观摩一堂省级优秀课,一位教师执教《我与地坛》。她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有何联系,一个是地坛到底对史铁生有多大影响。但课堂上学生似乎没有走进文本,气氛很沉闷。我在听课也感受到了这种尴尬,我在思索,到底什么原因使学生一直在文本外徘徊。其实这就是没有深入研究文本,没有完全走进史铁生的内心世界。当时我在听课簿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人遭受苦难时需要一个人静下来独自治疗受伤的灵魂。人大怒后需要静下来喝一杯茶,人大喜之后需要一个人静下来呷一口酒,人大悲之后需要一个人静下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绪。地坛是一个理想的休息地,避免了人世的喧嚣,使史铁生忘却了自己的不幸,寻求到了一个心灵的疗伤地。其实,史铁生还是要回到现实中去,他还是摆脱不了亲情的羁绊,他还有亲情,疗伤之后史铁生还要成长,他还能接受现实划定的一个人生的基点。”史铁生在他的访谈录中也提到,他想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如果我们能够感受到在史铁生内心流淌的情感,应该讨论的问题是史铁生内心到底在想什么。学生就会从这个点入手,坚强的他到底是求生,还是求死,这样的讨论肯定会很热烈。事实上,史铁生骨子里要坚强地活下去,但这个信念要有一个理由,一个支柱。这个理由不是由别人强加的,而要他本人去领悟。在地坛中,他找到了这个支柱,但如果没有他自己要坚强活下去这个前提,不要说一个地坛让他看到生的美好,就是大片森林也不会给他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因此,认真倾听作者的心语,是实现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走近学生:认真倾听课堂的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认真听讲。那么,教师首先要做倾听的榜样。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课文,不少教师在这个时候没有听学生读课文,而是低头看自己的教案。学生读错了,老师没有发现,学生停顿出了问题,老师也不加以纠正。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明显的语病,老师也不指出,学生问题回答不到点子上,老师就打断学生的发言。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阵地,师生的交流与对话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环节。作为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笔者有幸听了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的一节课《七颗钻石》。他是借班上课,和学生事先没有沟通。但在课堂上,余老师一直在讲台下,走到学生面前,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发言,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不滥用表扬词语,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并不是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说到点子上,但是余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他们思想的火花集聚在一起,最终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当然,余老师渊博的知识和超强的驾驭能力是课堂取得成功的前提,但是倾听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养成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习惯,为学生养成倾听习惯、形成倾听技巧树立可感的榜样。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一种真诚的平等和信任,并通过这种信任建立起更深一层的信赖和乐于交往的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强调不仅要让“教师倾听学生”,还要教师在倾听学生课堂上的声音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倾听,注意倾听老师的声音,倾听同学的声音,从倾听中获得知识、能力。《听的艺术》一文讲述了这么一件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去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想到孩子激动地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主持人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然亲切、平和、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回答,倾听到孩子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去倾听他们的呼喊和需求,才能真正达到课堂对话交流的效果。

三、走进学生,倾听课堂延伸的探究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想深入研究文本,将合作探究更进一个层次,恐怕就要将很多问题留到课外。课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更能培养学生的深入探究能力。作为教师,在完成了课堂教学以后,还要在课外和学生共同研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给课堂上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同学发展的机会。在课外,再次倾听学生的感受,要比在课堂上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笔者在教小说《项链》时,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后,我抓住文中饶有趣味的一句话设问:“很小的一件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那么这件小事,到底是成全了玛蒂尔德,还是败坏了她?通过这句话进一步研究文本,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事实上,莫泊桑一贯善于设圈套,他常常使我们对主人公的命运和文本的内涵把握得不准确。学生在课外有充足的时间,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比课堂教学更为丰富。他们的发言将文本解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过不上自己满意的生活,难道想想也不可以吗?玛蒂尔德只是想想而已,并没有不择手段去追求,她恪守着做人的基本道德,维护着做人的起码尊严。”“生活中有很多无奈,尤其是对于玛蒂尔德这样一个小人物来说,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漂亮的衣服和首饰,特别是在丢失项链以后,还要面对一笔巨大的债务,但她始终没有用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去换取物欲的满足。在沉重的打击面前,她终于丢掉幻想,面对现实,用自己艰辛和诚实的劳动顽强地生活下去。”“经过长时间的劳动,女主人公战胜了命运对她的嘲弄,战胜了性格中的弱点,应该是成全了她。”“路瓦栽夫人是个不幸的人,她的不幸在于她不该去企盼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白白地增加烦恼;同时她又是一个幸运的人,她丢了项链,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了:生活不只是云里雾里的遐想,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

猜你喜欢

克莱特史铁生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学会聆听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善于倾听
史铁生:心魂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