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语文课堂的“数字化”思考——谈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语文课

2010-02-17陆其勇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语文课堂数字化

陆其勇(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关于语文课堂的“数字化”思考
——谈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语文课

陆其勇(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一、两个出发点

上好一节有效的语文课,首先应从教学的出发点去考虑:让学生对学科感兴趣;让学生喜欢我这个老师。曾经有人问过专家:“你觉得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啊?”两个专家分别回答为:“让学生对学科感兴趣。”“让学生喜欢我这个老师。”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科充满了兴趣,你想让他上课不听讲、开小差都困难。亲其师信其道讲的也就是这个理,学生喜欢某门学科,很大程度决定于这个老师。常有学生说,我的某某老师对我特别好,我特别欣赏他的幽默、他的博识,等等。正因为学生喜欢你,才会喜欢你的学科。所以要让语文课有效,先让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学科吧!

二、“两活”

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呢?最鲜活的两个标志是:活动充分,思维活跃。听一位老师教朱自清的《冬天》一文,首先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深情的氛围中,之后教师明确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读出自己,把自己放进文本中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适时地点拨、提示,遇到和学生产生共鸣的地方也会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学生的思维一打开,一发不可收拾,意犹未尽,想谈自己看法的同学达到半数以上。当然老师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给了学生一个更高的要求:读出疑问。当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后,问题也越来越多。发问的同学此起彼伏。给我印象最深的学生的三个问题是:“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为什么先写童年时亲情,最后写成年时爱情,而不倒过来写呢?”“为什么说外面都是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世界都是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呢?这两个‘空空'怎么理解?”“为什么题目为冬天,却没有多少笔墨来写冬天的景色呢?”这三个问题立刻把这堂课推向了高潮,看得出来,学生的思维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第一个问题在教师备课时都是容易被忽略的,但有同学回答得确实很好,说是按照人生的经历来写,肯定是由童年写起。第二个问题就更精彩了,空空两个字写得多好啊,外面的世界一切都是空的,都不存在,“我”心中只有妻子,妻子心中只有“我”和孩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感,把妻子的那份贤惠,对“我”的那份爱解读得多么透彻!第三个问题,学生居然能够对文章的写法进行质疑,题目是冬天,却没怎么写到冬景。老师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而且没有像《济南的冬天》那样富有温情,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答案更精彩:本文重点不是写冬景,而是用冬天的寒冷来衬托人情的温暖。全场都为这个同学喝彩!多好,这是衬托的写法,唯有冬天的冷才更衬托人情的暖啊!亲情、友情、爱情都是发生在寒冷的冬季,这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在这三个问题衬托下,课堂异常精彩!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活跃起来!

课堂活动充分,思维活跃,还离不开教师用语言艺术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语言中有“三问”:“换种说法行不行?”“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还有同学补充的吗?”相信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充分发挥提问艺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会被你掏得差不多了。

三、四个“什么”

上好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必须整体考虑好这堂课到底要解决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得什么。“是什么”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解决的是对象,要通过读后概括出来;“怎么样”即这篇课文是怎样写的,解决的是特征,要能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来;“为什么”即为了写出这个特征,文章为什么这么写,往往解决的是写作的方法,要读后思考出来;“得什么”即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解决的是目标,需要通过小结后感悟出来,并能够记录下来。举个例子来说:朱自清的《绿》首先考虑这篇优美的散文写的是什么——绿的醉人、可爱。然后可以通过有情感的朗读,让学生画出最能体现绿的醉人、可爱的句子。例如:“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等等。文中像这样的美句还有很多。画出来以后,再让学生思考:这个句子是怎样体现出可爱醉人的,用到的是什么方法?还要通过品读说出这个方法的作用。例如把梅雨潭的绿比作成荷叶,形象生动地写出绿的面积之大、形态之美;把她在微风拂动下的情态比作少妇的裙幅,形象生动地写出那种雅致、成熟之美;又把她比拟成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就更形象生动地写出那份羞涩、清纯之美。虽然少妇、处女都是女子的美,但美得又那么不一样,只有语言大师才有这样的语言魅力。第四步,就是让学生在学完以后,能够总结这堂课的收获,其中他们肯定能总结一点: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从写作的手法去思考语言的魅力,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五“步”三 “紧”

从课堂环节角度来看,有效课堂应该完成课堂主体角色的顺利变更。“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即:第一步:预习导学;第二步:整体感知;第三步:深入研读;第四步:巩固训练;第五步:拓展提高。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教师的基本动作离不开“三个紧”:书本抱得紧,教学案扣得紧,语言点贴得紧。书本抱得紧,也就是不能脱离文本作无谓的空谈,上成不姓语的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地理课等。虽然语文课上要注重情感教育,但这种情感也是从文本中来,又回归文本,不能完全脱离文本。例如曾经听过一个老师在教学《都市精灵》一文时,课文读了一遍,概括了一下有哪些精灵,并且比照了一下北京和其他城市的精灵情况,就开始大谈特谈如何来保护城市,你有哪些想法,大概一堂课有 25分钟都在谈环保,完全脱离了课文去谈,这倒是一堂不错的环保知识课,但绝不是优秀的语文课。所以要紧扣书本,紧扣语言点,通过对语言的赏析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当然教学案也要扣得紧。教学案上反映的是基本的教学流程,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知道老师上课的大致的环节,如果教师脱离教学案,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样教与学的有效载体也无意中流失了。

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以文本为中心。既不是作者中心,也不是读者中心,更不能只是学生中心或教师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宽,一个是厚。“宽和厚”表现在两个方面:宽是把栏杆拍遍,所有的语言点要引导学生走个来回,充分活动。宽要到边。厚是要有层次感,由浅入深或深入浅出。绝不能浅入浅出或深入深出。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使学生不被“陈规”所束缚,不人云亦云,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有创意的表达,思维活跃,厚要到底。

六、三问自己

有效的语文课堂,老师应该经常自我反思我究竟教给学生什么,我怎么教给学生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教。这些问题在备课时就要思考,结束后更要思考,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才会有提高。我们要做的是经验型的教师,是智慧型的教师,不能只是个教书匠。

有效的语文课堂对于教师的发问也是有讲究的,关于问题,教师要经常反思,从文本的语言之中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从哲学上说,过程比结论更为重要。从思维质量上说,问题的连贯比问题更重要。要把片面的、即兴的感觉变成系统的认识,就要进入规定语境,提出有连贯性的问题,得出有序的论断。问题越是具有连贯性越是深刻。

七、“三个走向”和“三个防止”

“由预习走向学习,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预设走向生成。”预习是为上课学习服务的,预习除了是字词的学习,还应该是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至少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有是对文章的质疑,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能有效地学习。课堂更应该是开放的,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要保留学生的这种敢于提出问题的胆量。曾经在教朱自清的《冬天》一文时,有个学生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时候生日?当时老师当头一棒:“什么问题,毫无质量,与课堂无关瞎问。”学生顿时像霜打的茄子。但我曾经看到过特级教师李镇西的课堂实录,李老师是这样说的:这个同学的问题真好,老师也没办法解答。但有个学生却大胆地站起来说是“阴历十一月十六”,全场哗然,原来课文前面有暗示。“瞧我们的学生看书多仔细,我们师生都得向他学习。”李老师适时地夸赞道。这就是开放的课堂,是由预设走向生成的课堂,这个问题在老师的备课中肯定是没有的,但却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以后同学们读书会更仔细,学会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问题!

有效的语文课堂要注意“三个防止”:要防止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防止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有的课堂看似热闹,一个问题出来,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大组交流,一讨论就是 15~20分钟,整个过程始终是优秀的学生在唱主角,其他的学生都成了配角。所以个人思考应占主导,大组交流时,好中差的学生要兼顾到,一堂课要有四分之三左右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才是活跃的课堂。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语文课堂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可怕的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数字化制胜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