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大战摆擂台 文言课堂亮起来——浅谈文言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010-02-16曹小娟江苏省常州市丽华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文言原文文言文

曹小娟(江苏省常州市丽华中学)

故事大战摆擂台 文言课堂亮起来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曹小娟(江苏省常州市丽华中学)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文言文素养是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中国的文学大师都接受过良好的古文教育,所以才有高深精湛的作品问世。近几年来,高考满分作文的一个亮点就是频频出现古文。从2001年的《赤兔之死》到 2010年的《绿色生活》,让世人大为叹服。

文言文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的瓶颈,历来的教法就是串讲加翻译,弄懂每个字的意思,还要掌握名词做状语、定语后置、倒装句等知识,老师呆板地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费时费力,两面不讨好。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在于教师的角色意识太强,没有让教学的主体——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入主动思考、学习的境地。

初一学生一进学校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是《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这是两篇寓言,故事情节生动,寓意鲜明。学生在小学已经读过《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了。所以这故事内容的理解对学生来说不是问题,但在字词含义的理解上往往不尽人意。个别学生特别让人头疼,就是记不住或者记错。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想说“爱它不容易”。时间一长,就成为老师和学生心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敢。如何将原本死水一潭的文言文课堂激活起来的问题也就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故事大战”的方法,得到了一些启示,特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古今互改,还原原文

课前,我将有趣的易错的文言文个别语句翻译好,如:“我挖了一口井,家里就多了一个人。”采用选择题或自创型的形式让学生还原原句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时尽管错误百出,但气氛热烈,都想知道正确答案,当他们得知原文竟是“吾穿井得一人”时,觉得趣味无穷,争相问清缘由。终于明白这是文言字词在特定语境下的多义带来的趣味性,同时也明白了正确理解文言字词对学好文言文的重要作用。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再对学生进行古文今译和今文古写的游戏,学生热情高涨。背诵也相对来说十分迅速了。

二、情景再现,课堂问答

老师设置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课文原文来回答。如在教学《郑人买履》时,我问:“郑人是如何买鞋子的?”一生答:“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评价后我再问:“这样买到鞋子了吗?你能尝试用一句话说出来吗?”又一生说:“以度试履。”我再问:“你怎么会想到这句话的?你能分别说一下这四个字的意义吗?”学生得意的讲解换来了全堂的掌声。后面又有其他同学抢着用自己编的文言句式回答,课堂的精彩自然不在话下。精彩的前提是学生主动去思考如何运用文言字词来说话写作了。特别是一些常用实词和虚词,学生也注意到了这些词的积累。

三、故事采编,活学活用

在初一学习了文言短故事的基础之上,我尝试让学生进行文言故事写作,除了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课堂迁移作业我还给了学生诸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寓言故事的译文,让他们进行还原,作出点评和给出相对以鼓励为主的高分数。特别是对虽有别原文但无语法错误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提高其积极性,并把其文章张贴在班级墙报上。至今仍记得我在教《黔之驴》时的收获。学生得知我教完文章后要进行故事创作并演讲比赛,事先对字词作了主动的背诵和理解。课堂教学时我问学生:“大家觉得驴这样窝囊地去死冤不冤哪?”学生众说纷纭。我就趁势布置了一道题目——对黔驴的故事进行改写,自由决定驴和虎的命运。于是学生课余兴趣浓厚,有来问个别语句如何表达的学生,甚至还有拿着古代汉语词典翻看查找的学生。第二堂课,各组学生剑拔弩张,跃跃欲试。特别是部分小组推选出来的作品获得了笑声和掌声。虽个别语句有待商榷,但瑕不掩瑜。

如王园园同学所写的《黔之驴外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驴入山林,无所事事,竟日游荡林中,饮山泉,食嫩草,好不自在。某日,驴外出游荡,见一羚羊如风般飞速而去。驴羡之,便拜其为师。驴天资聪明,且举一反三。三载,驴习得羚羊之健步如飞,且自创凌波微步,驴啸山林,得意洋洋。五载后,驴竟成,行走江湖。一日,驴行路中,见一恶虎夺路而出,作挑衅状。驴不理会,虎步步相逼,驴无奈,遂战。虎驴斗,昏天黑地,不下三百回合,虎败,驴终擒虎。后遂知其乃江湖恶盗——通天恶虎是也。此后,驴名扬黔地,方圆百里,遂不敢小瞧也。

再如吕兴同学所写的《黔驴野史》:

有一日,一人又运驴进黔,放于山下散养。翌日,虎下山寻食,忽闻一物鸣,心曰:“甚是耳熟。”循声而去,见一驴,正值壮年,低头食草,毫无二心。虎望之心中甚喜,计之曰:“今又有物作饵,今夜可饱睡矣。”因跳踉出丛,奔于驴前。驴无惧色,曰:“吾乃三国名马赤兔之后,因与驴杂交变此,汝敢食吾?恐汝无胆。”虎曰:“吾闻赤兔之事,可其有后吾实乃不知,吾吃汝已成定局矣。”因跳踉大,扑驴而去,驴惨叫声起,无缚鸡之力还击。虎饱食之后,兴尽而返。

这堂课,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不断闪现出灵动的智慧,活学活用,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主动地参与,沟通,交流,营造出崭新的师生互动局面。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我认为这句话针对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太合适了。希望文言文的课堂能成为“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课堂。

猜你喜欢

文言原文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