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2010-02-16李艳章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文言

李艳章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李艳章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重视课本,夯实基础;重视整理,拓展知识;重视朗读,加强背诵;重视翻译,培养习惯。

文言文 兴趣 课本 整理 朗读 翻译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精品,是历史淘洗后的结晶。它是中国古人生活、感情的积淀。但是,这样宝贵的文化传统精髓却被学生称为 “第二外语”,可见,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对文言文的正确认识,缺乏基本的古文修养。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我们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尊敬之心。只有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现代文明。此外,文言文在高考中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在平时教学之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强化文言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教师要想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首先应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自己应发自内心喜爱文言文。人们常说,“言传身教”,教师应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文言文。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呼吸,感受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看到他们的高尚人格。每篇文言文,都可以让我们得到丰富的情感陶冶。《鸿门宴》让人看到了斗智斗勇的智慧,《归去来兮辞》让人感受到了陶渊明超然的情怀,《谏太宗十思疏》让人敬佩于魏徵善谏的风采……这样的文章,怎会不让人衷心地喜欢呢?

其次,教学手段应多样化。在教学中,要改正教师主讲、学生死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多种方法的并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在进行文言文单元教学时,教师可示范讲解一两课,其他的课文则可以大胆交给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我在教“汉魏晋散文”这一单元时,重点讲解了《过秦论》和《鸿门宴》,而《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则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解决。将学生分为小组,给各小组分配任务(或学生抽签),学习小组的同学协作完成。这样,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能力也就提升了。

此外,教师应拓展教材内容。教师不应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该补充更多相关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讲《鸿门宴》前,可补充刘邦、项羽的故事,讲讲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垓下歌》,从中可以看到得意帝王、末路英雄的不同心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讲完课文后,让学生阅读《读本》中的《乌江自刎》。若还有兴趣的话,则可读《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然后,进行诗歌鉴赏,补充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 《夏日绝句》等诗歌。还可介绍高考优秀作文《题乌江亭》,看高考考生如何写出新意。一篇文言文涉及这么多知识,学生知识面拓宽了,学习的兴趣也就增加了。

二、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课本的重视。课本中的文言文是知识的载体,高考文言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基本上来自课文。课本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千古名篇,这些经典的文章,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情感的熏陶。只有掌握了课本知识,才能够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课本是最好的范本,因此,必须让学生树立以课本为主的观念。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要求重视课本,不能因为高考不考课文语段就忽视对课本的学习。而且,高考也并非不考课文,名句名篇的默写往往来自课文,在考察虚词的使用时也有课文原句的出现。

字词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字词的落实。这是所有基础中的基础。

(一)实词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的主要构成部分,熟记并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大,因此必须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用法,对一些容易搞错的多音多义词,不妨熟记。文言实词的积累,靠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实词,才能够较好地理解文言文。积累实词,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含义,乃至有不同的词性,这是古汉语中最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学生一定要具备根据具体文言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平时若注意了这方面的积累,运用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例如“信”字,在“信者效其忠”一句中为形容词,“诚实、诚信”之意;在“愿陛下亲之信之”中为动词,“信任”之意;在“小信未孚,神旨福也”中亦为动词,意思则为“相信”。“信”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和用法是不同的,在积累时一定要注意。

2.古今异义。语言在不断发展,有的词语的意义保留了下来,而有的词语的意义则产生了变化,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词语古今异义的变化。词语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词义缩小,例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今义则指丈夫的配偶。二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三是词义转移,例如“涕”,古义为“泪水”之意,今天则为“鼻涕”,和原来词义没有什么关系了。四是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例如“爪牙”,最初专指爪子和牙齿之意,为中性词,在“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中则是“武士”之意,到了今天,则变为一个贬义词,成为“帮凶、走狗”之意了。在判析词语的古今异义时还要注意在古汉语中,有的词义既会变化,但也有和今义相同的时候。例如“其实”一词,在“不抑耗其实”中为“它的果实”之意,而在“虽日忧之,其实分之”中,则为一个副词,表示讲的是实际情况,含转折之意,后种用法和今天就大致相同了。

3.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这一现象在文言文中很普遍。积累通假字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在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一句中,“蚤”通“早”,若不明白“蚤”为通假字,翻译时难免会闹出笑话。

总之,文言实词的学习,不是靠死记硬背,靠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日积月累。

(二)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与现代汉语略有不同的是代词也是虚词的一种,而在现代汉语中,代词属于实词。虚词与实词相比,数量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学习文言虚词,应重点掌握18个虚词(而、何、手、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之、与)的用法。对这些虚词的掌握,一定要结合句子,看它在具体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对课文中出现的虚词,更应准确掌握其用法。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虚词往往还保留了实词的用法。例如“之”字,就有“到、往”之意,“以”字也有动词“用”、“行”的意思。

落实字词教学后,还应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句式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必需的能力。学生要把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下功夫牢牢记住,并能够归纳出句子的用法特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共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种。其中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此外,固定格式也不能忽略。学生平时一定要牢牢地掌握这些句式的特点。

词类活用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是依靠语法功能临时活用,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活用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在理解词类活用时一定要注意语境,同掌握句式一样,归纳特点和掌握例句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重视整理,拓展知识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这一过程,既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复习,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文言知识体系。文言文知识的整理可按实词、虚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逐一进行,在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附上例句。这样对高三复习文言文也很有帮助。

文言文的学习只局限于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知识面,并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好的范文可来自《读本》,《读本》中选取了大量而又典范的文章,供学生选择性地使用。每篇文言文的注释都很详细,这让学生阅读起来就很方便。若条件允许,不妨将这些文言文的翻译文章印发给学生,学生便可以自主对照阅读了。

此外,也可以选几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读本》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懂得如何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读本》第二册中的《赤壁之战》、《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都是很典范的文章,对学生学习很有帮助。

四、重视朗读,加强背诵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朗读,不仅增强了语感,还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朗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作者的感情。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或教师范读,或听朗读磁带,或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分角色读……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灵活安排,但朗读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落到实处,以读带理解,通过读来明理。

背诵也是文言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通过背诵精彩语段和文章,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高考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些名句名篇大都来自课文,因此,平时必须加强背诵。背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背诵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课堂背诵、小组间竞争背、抽同学背……总之,通过多种背诵形式,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高度重视。

五、重视翻译,培养习惯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翻译所占分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言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句句、字字落实,特别是重点实词的含义必须落到实处,而意译则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在难以直译时,才能意译。例如“金城千里”,“金城”就只能意译为“坚固的城池”全句才通顺。但总的来讲,直译是最主要的方法。

文言翻译的准则是“信、达、雅”,“雅”不一定能够做到,但“信”和“达”是必须做到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好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有效地进行文言学习。勤查工具书,勤积累,勤阅读……通过日积月累,最终才能对文言文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古文修养。

四川省会理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文言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文言常用实词确定的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试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