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阅读“归纳和概括”题设题特点及解题思路

2010-02-16王友猛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原文选项命题

王友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整体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力层级属C级。在高考中,这类题是常考题,但考生答题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必须重视这类题型的复习备考工作。

一、命题者常设干扰项

1.曲解词义。指例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语错误地加以解释,从而导致叙述出错。

2.张冠李戴。指命题人故意把发生在甲身上的情况说成发生在乙身上。

3.颠倒事实。指命题人故意颠倒事实,造成选项错误。

4.无中生有。干扰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是命题人臆造出来的。

5.偷梁换柱。命题者通过偷换某个概念来设置陷阱,这在试题中也很常见。

二、考生答题时常出错的几个方面

1.因忽视了对关键词的理解而导致的错误。一般来说,涉及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每个选项都会比较复杂,与原文对照的点也分布较广。因此,有错的选项并不是每一个点的分析概括都出了问题,它可能只在一个关键词的理解上出了偏差。做题时,如果不能抓住这个关键词,就等于失去了击中关键选项穴位的机会。

2.因忽视了对重点句的把握而导致的错误。阅读文言文时,理清全文线索、关系、观点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抓住重点句,牢牢把握它可以达到看清文脉的目的,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分析与概括的正误。实践证明,许多考生忽视了对重点句的把握。

3.因忽视写人叙事的头绪不能理清关系而导致的错误。写人叙事类的文章涉及到人物关系,事情的时间、地点、起因、发展、结局,头绪众多,内容庞杂,因此成为分析与概括类试题“青睐”的对象,如将不同选项发生的事归于同一时间,或者将此时发生的事说成彼时发生的事,提前、推迟、跳跃、乱序是时间错位常用的方法。

三、做好文言文阅读“归纳和概括”题的几点说明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阅读是基础,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考生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文章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力求通过第一次阅读,对文章有比较深入的把握。具体来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认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章。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关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的中心句“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在文末。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也可按时空结合归纳,还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3.回文查对,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比照判断。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的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

猜你喜欢

原文选项命题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