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提高语文科研质量

2010-02-16张素君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人文

张素君 叶 华

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动因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应用。当我们认定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思维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三维统一时,我们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达到教育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教学“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教材的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育目标的错位严重制约了语文教改的实施过程。实践证明,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语文方式是行不通的,语文学习必须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动因所在。

走向生活是语文教改的一种必然,走向生活的语文教学必然要面对学生的课外生活、校外生活以及他们正在经历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我们以往教学的不足,改变以往教学方式方法上盲目和教条的缺憾。很多鲜活、丰富、极具教育潜值的语文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从狭隘的教学视野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方怡情养性的自由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调节、更新、发展。”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变革教学行为方式,不能眼睛只看着课堂、盯着书本,还要面对课堂以外,面对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课程资源当作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二、校本教研的组织策略及创新设想

教研活动的组织安排要考虑到应对策略和创新意识,改变以往的老教条、老框框,不能停留在所谓的“集体备课”、听示范课公开课、执教者个人交流、听课者广泛评议等落后的教研模式上,而要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为切入口,引导师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充入新内容,开辟新途径,研究新方法,增长新知识,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插上灵动的翅膀。

1.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实施初高中梯级型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

初中语文老师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着重在 “自然资源”方面进行发掘和利用。具有乡土特色的自然环境与学生息息相关,乡村学生自小身处自然,若能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带来的瞬间心灵感受,既可以让他们从自然风光中了解到家乡的美丽多姿,从周围的现实世界中找到包罗万象、至善至美的风景——田间地头、村野阡陌、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四季物候等水乡风光,又能将这些乡土资源变成初中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高中语文老师以所任班级为单位,着重在开发和利用乡土人文资源上做文章。人文资源包括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文化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常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五千年的文明滥觞沿革,文化发达,才俊辈出,孕育着灿烂的文化,交融着古今文明,可谓海纳百川、文开吴会,并演绎出无数动人的故事。作文是一段文化的吸纳和吐露的心灵历程,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能扩大高中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之获得文化的熏陶和启迪,从而促使学生焕发出文化创造的激情,培育良好的意趣、情调、境界等人文素养,使他们的写作扎根沃土,放飞想象,感悟生活的真谛。

2.坚持语文教研的实效性原则,抓好窗口建设

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不能拘泥于形式,关键在于能取得实效,我们的出发点始终放在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上。一方面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上,即要求每位语文老师将新课程资源应用在课堂实践之中,将优秀教案在教研组内部传阅、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抓好窗口建设,激活教研氛围。根据学校教科室和语文教研组的活动步骤,要求初高中学生在语文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参观、游览、民间采风等形式搜集和整理地方自然景观、人文底蕴等相关资料,然后将习得的内容以黑板报、墙报以及学生手抄报为载体进行交流,让全校同学更深层次地了解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人文元素,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学校文学社的辅导、培训力度。组织文学社成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邀请本地著名作家来校讲学,感悟地方文化对学生的熏陶,鼓励和指导学生加强课外练笔,让学生从校本教材资源库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学会观察生活、描写生活、讴歌生活的方式方法,倾情动笔,谱写美丽篇章。

3.秉承创造性思维原则,达到思维方式、语言艺术、优秀历史文化在语文教改中的完美组合

在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科内容的传授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困难的纾解者,学习效率的评价者。针对目前语文学科中写作教学强调个性而忽视共性、强调创新而忽视基础、强调应试而忽视素质的倾向,我们倡导将课程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明确实现教学目标必须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以思维培养为纲来组织阅读与写作,使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东西来提高自己认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认识自己的能力及调适自己与环境间关系的能力。当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就具备了生存能力,换句话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从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得以反映。

4.活动的精心安排和优秀教案的征集为教科研奠定基础

我校是一所老完中,语文教研组是教师人数最多的一个组,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针对中考、高考的新形势,我们对每学期的语文教研活动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具体的日程安排,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将内容分解到每一个班,做到老师人人参与,学生个个投入,加强师生互动,开展校际交流。通过实践、反馈、总结,改进教研工作方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教科室将优秀的语文教案、论文、随笔、心得等整理成册,提供给老师们借鉴、学习和反思。

三、校本科研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紧紧围绕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动向,建构语文学习的好环境,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注重对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程,让学生由课本到社会,从课堂到生活,关注和留心身边的情与景,需要一个逐步积累和适应的过程。广大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意识去努力开发自然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的课程资源,适时、恰当地将这些资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每位语文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广阔的农村生活知识园中去折枝采叶,在广阔的生活海洋中去拾贝采珠,在农村丰饶的文化泥土中汲取地方文化的养分,那么,学生的语文水平将大大提高,学校的语文成绩将得以大面积提升。在今后的语文教改中,我们的教师将进一步引领学生关注社会、感受生活,让他们读懂大自然这部巨著,领会社会的百科全书,探索出更好的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和策略,走上新课改取得成功的光明之路。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人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