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古诗歌鉴赏七步法浅析

2010-02-16徐业学

中学语文 2010年6期
关键词:意境意象题目

徐业学

高考古诗歌鉴赏七步法浅析

徐业学

要对诗歌文本有很好的把握,可分七步来逐步深入并解读:第一步,读题目,扣题眼;第二步,看作者,晓背景;第三步,瞧注释(小序),知外音;第四步,辨思路,析层次;第五步,抓意象,找特征;第六步,品意境,入诗境;第七步,挖主题,提中心。

诗歌鉴赏 外核意象 内核理念

诗歌鉴赏实际上就是从对诗歌外核意象的把握,进而对诗歌内核理念的领悟并上升到对诗歌文本的审美阅读的过程。高考诗歌鉴赏只要求达到对诗歌内核理念的领悟罢了,并不是很难,却令考生非常之棘手。其原因往往在于学生对诗歌鉴赏过程的误读,没有真正做到从诗歌外核进入其内里达到真正的有所领悟,以致弄得不知所云。要对诗歌文本有很好的把握,可以从如下七步来逐步深入,并解读。

第一步:读题目,扣题眼。识人识面,读诗读题。题目就是诗歌的“首”、“面”,里面可能隐藏着诗歌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一些关键字眼如动词、形容词类,往往就是题眼,表明作者写作的事件、目的或情感等。了解了这些就易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月夜”不仅交代了时间,更让人联想见月思亲思乡,动词“忆”非常明确地流露着思念二字。思谁?“舍弟”,人物分明。通过此题目,就可猜出此诗乃思亲之作。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明白告诉我们作者写作缘由。“王昌龄”是诗人朋友,“左迁”遭贬,诗人寄去的是一颗宽慰、友爱、牵挂的心。杜甫的《春夜喜雨》,诗人盼望“好雨”,喜欢“好雨”,诗中无一“喜”字,但题目早已流露出来。《哀江南》整首诗如泣如诉,凄婉感人,从题眼“哀”即见。读题目是把握诗歌的第一步,读懂了题目就敲开了诗歌鉴赏的第一道门,但许多人对题目漠视无睹,就往往会对诗歌理解不了,甚至会出现误解。

第二步:看作者,晓背景。读完题目,就要了解作者。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联系作者的身世,联系诗歌写作的时代,当时作者的境遇,去鉴赏诗歌。要想对诗歌把握得更准确些,就必须了解作者,尤其是写作时的作者。“诗言志”,诗是某个时代某个背景下不同境遇的诗人的心声心志。诗人不同的社会背景、迥异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文风都会或明或暗地体现在诗作中,因而了解诗也需了解诗外的诸多因素。唐宋时期乃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但二者并非一帆风顺。唐有盛唐,更有安史之乱。此前诗人怀有豪气或安乐之意,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极尽自然之美意,而经历安史之乱的杜甫,却忧国忧民抒尽乱世的“三吏”、“三别”,处于中唐的白居易,眼见民生凋敝,更有《卖炭翁》。宋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南北宋朝分期的诗人真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陆游、辛弃疾抒发豪情壮志,一个以《示儿》入眠,一个大胆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当然,无论哪个朝代的诗人词人,越是名气大,越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自然少不了国愁家恨,后唐李煜便是典例。诗人的不同风格也是要把握的。文如其人,李白豪放不羁才有“黄河之水天上来”,苏轼大气豪迈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他如王维诗的恬淡优美、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等等,也多与作者的个性品质相关联。

第三步:瞧注释(小序),知外音。有些诗词,作者会补充小序或注解,交代诗作的背景、原因或目的等。这些内容犹如画外音使读诗人更清楚诗的潜在内涵。如《孔雀东南飞》前的小序,其实告知了整个事件;白居易《琵琶行》前的小序,就浓缩了故事的起因缘由。这都有利于读者的鉴赏阅读,不可忽略。

第四步:辨思路,析层次。要想洞悉诗人的心灵世界,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就要抓住诗人写诗时的思路变迁。其实诗人写诗的思路很清晰、很有层次。往往诗人都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或咏物言志,我们只要分辨哪些诗句是叙述描写句,哪些是议论抒情句即可。而议论句往往便是卒章显志,明中心之意,更应细细揣摩。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二句写景,后二句议论,“秋思”却思亲思乡,此情推己及人,深沉地表达了对月怀远的情思。范仲淹《苏幕遮·别恨》上片写景,视野阔远,暗透乡思,一句一景,自天而地,自波而烟,层层推进,意象缠绵,而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情深意挚,一写愁思难寐,惟归乡之“好梦”方可慰藉“乡魂”之焦虑,二写独倚高楼之难堪,三写借酒浇愁,极写其乡愁之浓、相思之切。像这样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词非常多,如范仲淹另一首有名的词《渔家傲·秋思》即是,还有如柳永的《少年游》、李清照的《一剪梅》、晏殊的《蝶恋花》等等。辨明了诗词的行文思路,就突破了诗词的外核,已经进入了鉴赏的第一步,接着便是对诗较具体的分析把握了。

第五步:抓意象,找特征。意象指蕴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多指景和物。诗歌中所述的景与物,曾被王国维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论哪一种,无一不带着浓厚的作者的主观情丝。我们可以通过抓这些烙上作者感情的景与物找出其特征,以此开启诗人丰富的情感之门。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词几乎全由意象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共同组成秋色凄凉悲切之景。每一个景象都带着令人心凉衰败悲凄冷清之感,抓住这一特征,就很容易理解“断肠人”的真正内在情感了。其实,古诗词中的一些客观事物早被诗人们赋予了特定意义,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学景象。春色红杏显露着人们逢春的喜悦与激动,如朱熹的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流水落花带着暮春的伤感,如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明月勾起人的思乡情,真正月到中秋分外明,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雁南飞,成了游子们思乡怀亲的寄托;杜鹃啼血,把鸟的悲痛与人的痛苦联系起来。还有折柳,暗示着离别之苦、依依不舍之表,长亭也是如此,而竹松梅菊成了气节高雅、孤傲超逸之品性。诸如此类的意象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经过积淀,约定俗成,形成了固定的内涵。要想真正进入诗中预设的情感世界,把握诗歌潜在的艺术美,就不要漠视这些特殊的意象,它们往往成为你读懂诗的最初触点。

第六步:品意境,入诗境。意境指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洽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往往由意象组合而成,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达到某一特定的境界或氛围,使诗歌所营造的气氛感染读者。如前文马致远的《秋思》,正是通过诸多不同意象构成一个凋敝冷清的秋天。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作者着力描绘出一种清闲自然、静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场景,勾勒出恬淡闲适的意境。诗歌所描写的景色中可分为“冷”、“热”两种,对此把握,可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冷色调的暗示着失意、忧愁、惆怅、寂寞、孤独、伤感、烦闷等,而暖色调的暗示着恬淡、喜悦、仰慕、激愤、旷达、高洁、执著、向往等。如《小重山》,从“寒蛩”、“松竹老”可见作者忧虑国事、内心苦闷的心情。 《摸鱼儿》中,“危栏”、“烟柳”、“斜阳”这些冷色调词语,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思。 《雨霖铃》中,“寒蝉”、“长亭”、“烟波”、“暮霭”、“晓风残月”,这些冷清的词语读来就令人发怵,悲凄之感涌上心头。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快船快意,使人神往,彩云轻舟,衬托出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另外,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常浓缩景物,引人联想,不同的语言特色有不同的意境。诗歌的语言一般有清新、质朴、绮丽、隽永和简练等。清新的特点是用语新颖,生动形象。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如,潭面地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此诗以清新的笔墨,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明丽画面。绮丽的特点是用华丽的词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如雍陶的《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作者用浓墨重彩点出了湖山的秀美,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灵秀形象和谐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意境在诗歌鉴赏中是重要的一环,真正品析了诗的意境,才能进入诗的诗境,达到此步,诗存在的意境美才真正被发掘出来。因而,平时分析诗必须多注重诗句中修辞词语、重点词语以及语言特色,方能快捷步入诗境。

第七步:挖主题,提中心。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艺术美,而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作家的人生理想和健康的思想感情,读了能使人受到教育和启迪,产生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诗歌理当如此。鉴赏诗歌在以上六步的基础上,寻找到“诗眼”、“词眼”以及卒章显志句,这些往往是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特别是动词、形容词。这简单的几个字却把作者要表达的全说了,诗意美也表达了。如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诗中的“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代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钥匙。再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重阳词,情景交融,写出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情态。结尾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形象地概括了全篇词意,画龙点睛,使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古典诗歌的重要主题有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等。这些主题基本概括了诸多诗人词人的写作主旨。平时多积累,在诗歌鉴赏过程中灵活运用,那么对于主题的把握就不难了。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意境意象题目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意象、形神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