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念与模式的思考

2010-02-16阳白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市场导向市场需求产品

阳白云

(湖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纵观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小企业已逐渐汇集成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尽管中央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方面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中小企业要想在夹缝中维持生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其必然的选择。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念选择、项目选择和模式选择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念宜选择市场导向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理念主要有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两种。技术导向着眼于技术上的飞跃性,强调技术创新的领先性。实施技术导向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庞大的科研队伍和资金做后盾。但一个企业仅有技术的先进并不能保证技术创新一定成功,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投入较大,也只能保证它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发生率。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新技术能否被市场接受,也就是说,技术能否产业化、商业化。单纯追求技术的高精尖,没有与市场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容易犯技术创新“近视症”。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人员,抗风险能力低,不可能在基础技术研究等方面有大的投入,这就限制了它们走技术导向之路。因此,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应寻求市场优势,而非纯技术优势。脱离市场需求的技术最终将被市场所抛弃。

市场导向则是围绕市场的需求,把用户需要作为创新源,强调技术创新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市场导向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佳选择。

1.简便灵活的管理结构为中小企业市场导向技术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

中小企业具有完全的经营决策自主权,没有来自行政上的干预,而且中小企业管理结构比较简单,内部交流壁垒不多,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度低,使得中小企业具有对特定细分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决策,抓住技术创新的最佳时机;而大企业有复杂的管理机构,一般情况下决策层更趋于保守,大企业的官僚机制不利于创新的风险投入。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结构相对简单、组织灵活、领导层比较精干,企业家的创新意识能得到充分贯彻。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和收益直接挂钩,激励作用较强,使他们能主动地深入开展技术创新;相反,大企业的行政等级制度常常窒息研究人员的技术创新激情。

2.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中小企业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

特巴克在197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60%~80%的重要创新是由需求拉动的。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买方市场,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满足用户的需要,其产品才可能有销路。此外,市场需求变化迅速,而技术创新开发周期一般较长,消费者或用户的需要可能在这一时期发生变化,导致创新失败。可见,中小企业要保证技术创新的成功,在创新一开始就应明确市场需求,并对市场需求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对创新项目可能带来的效益有一定的估计,把技术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小企业只有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发产品,才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并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不少企业的实践表明:市场导向的创新策略可以使新产品或改进产品迅速被市场接受,从而以较少的支出和较低的风险获得持续的发展。

3.市场效果是检验中小企业市场导向技术创新成败的惟一准则

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市场,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场效果。这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技术、新成果最终要通过商品化回到市场。技术创新的成果,是从产品上体现出来的,不管这种产品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利润,企业的产品也只有放到市场上,得到消费者认可,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市场青睐的产品要不仅在功能上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要在产品无形的价值上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既要满足现存消费需求,也要满足潜在消费需求。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要求在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整个过程中,必须从多环节、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否则,一旦投入市场,市场“检验”产品“合格”与否的,将不是企业开发、生产和销售创新产品数量的多少和其难易程度,而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宜选择“小生位”战略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诸如缺乏资金、人才、技术设备和应用新技术能力低等问题。另外,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大企业不必承担的风险。例如,在技术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势单力薄,往往只能进行单一技术的开发,很难同时从事多种途径的替代研究,以便相互补充,降低风险。又如,在市场方面,中小企业即使通过技术创新掌握了某项技术,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生产、营销和开发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以致中小企业不得不放弃该技术的研究开发,而被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所取代。中小企业如何加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管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和降低其对技术创新活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为此,中小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项目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小生位”战略。

“小生位”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来的,他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提出:“小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一个小的生态领域中的优先地位”。他还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小生位”的概念。选择“小生位”战略经营领域,实际上是选择垄断市场以外的某一个小领域,使自己免受竞争和挑战,谋求在大企业的边缘地带发挥自己独到的专长,争取在一些特殊产品和技术上成为佼佼者。中小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过程中,应洞察竞争对手强弱,寻找大企业不愿或不能进入的、企业自身又能充分发挥独到专长的市场空当,然后集中技术力量,抢先进行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有效占领市场。

中小企业可针对以下几种“小生位”领域进行技术创新。

一是大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一般采用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这就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留下很多容易涉足的空当。如规模较小的市场;小批量的特殊专用产品;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领域。中小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在这些市场空当上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

二是选择技术水平变动大的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一旦开发成功,大规模的产销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中小企业于此无多少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应选择变动大的领域作为进攻目标,以期寻觅发展机会。

三是进行应用性的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细分市场,采取跨步技术,拦截最终成熟的技术产品,进行边缘和旁击式开发,通过持续渐进的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即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产品和工艺,提高传统产品的附加值;对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新,应以微电子技术、新型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主。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宜选择合作创新

中小企业在渐进的发展过程中,要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基本模式。

自主创新(重大技术创造发明的创新)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完成全部技术创新活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主创新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也可以在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并获得垄断利润。因此,成功的企业大都采取自主创新战略。从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情况看,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但企业的自主创新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主要是应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能够承担创新风险。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现有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使其不具备自主创新的条件。

首先是资金匮乏。企业自主创新需要持续大量的投入,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而我国中小企业大都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由原来的乡镇企业发展而来的,大多数企业在初创阶段的专业技术力量几乎为零,自有资金和资本积累较少。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规模小、资信差、抵押难等弱点,银行向其发放贷款所面临的风险较大,因而常常拒绝贷款,从而使得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其次是缺乏技术人才。企业自主创新离不开具有开拓意识的人才,而这恰恰是中小企业的薄弱环节。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面临如下障碍:企业知名度不够,难以获得高水平人才的认同;薪水较低,工作环境较差,不利于员工的发展;缺乏系统和持续的培训机会,福利、激励等机制不完善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多数中小企业不能给择业者以信心,择业者对其期望值偏低,因此,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严重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开展。

再次是承受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低。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种伴有不确定性的尝试活动,在技术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生产、市场开拓等方面均存在着风险。据美国学者曼斯菲尔德对美国三大公司的调查发现,每100项创新项目中,仅有57项能在技术上获得成功,尚存在43%的技术风险;有31项能够商品化,存在26%的市场风险;12项有经济效益,19%存在经济风险。虽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回报率一般高于大企业,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因而承受风险的能力低。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引进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领先者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虽然技术引进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等优点,是中小企业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现实途径。但从市场上转让技术的案例可以看出,一般大公司转让出去的技术都是一些将近淘汰或低利润的技术,处在成长期或成熟期的高新技术是不会轻而易举地转让给其他企业的。而且很多中小企业在引进技术之后,普遍存在模仿多而创新少,甚至只有模仿而无创新问题,有些中小企业甚至就是依靠纯模仿——“仿冒经济”方式起步的。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依赖于技术引进和技术转让,无法获得自己的核心技术,难以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过大,加大了技术自主创新的难度。

可见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对中小企业来说都是艰难的选择。

但合作创新不同于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是多个合作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同整合资源和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够克服单个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劣势。通过合作创新,中小企业能够对各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降低了技术创新的成本以及由技术创新所引起的风险。

1.解决了资金匮乏问题

中小企业通过合作创新能够增强风险投资者的信心,积极引导风险资金的注入,并吸引社会流动资本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从而解决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匮乏问题。同时通过企业(创新主体)之间的“亲密接触”,以共同出资方式组织研发联合体,资金共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抱团进行技术创新,可以大大降低和减缓资金压力对企业正常运转所带来的剧烈震动。

2.解决了科研人才短缺的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物质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一些企业平时不注重对科研人员的培养,人才机制不灵活,致使企业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投入不足,科研基础薄弱,因此,科研水平始终无法提升。但在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却聚集着大量人才,而且这些人才掌握着最新的科技信息和专业技术,也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如果中小企业与他们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科研人才短缺的问题。

3.分散了技术创新风险

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复杂性、企业创新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延期、中止、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结果。而在合作技术创新中,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则可以分散创新风险,一方面有效及时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可以使各创新主体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把握创新方向,从而降低技术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优势资源的组合也可以增强成员企业抵御风险的整体能力。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还可以发挥企业对市场需求熟悉、开发转化应用能力强等优势。同时企业利用创新主体聚集的优势,还可以减少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的投入,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

[1]蔡新春,曾洋溢. 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营销管理[J].商业研究,2002,(3):43.

[2]沈其强,李饶生,厉敏萍. 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11):82.

[3]李 静. 中小企业的合作技术创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6):86-87.

[4]吴颖婷,陈玉娟. 中小企业通向技术创新的捷径:产学研合作[J].科技创业月刊,2006,(8):23.

[5]苏景军,梁 涛,胡宝民. 合作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07.

猜你喜欢

市场导向市场需求产品
市场导向下的科研监管困境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
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市场导向本质及系统框架
基于市场导向下的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辉门:用品牌拉动市场需求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