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

2010-02-15张献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国际性工作

张献生

(中共中央统战部,北京 100800)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胜利的重要法宝,在长达八十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既不同于历史上的统战谋略,也不同于国外统一战线的许多重要特征,如具有稳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广泛的群众基础、长期的战略方针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共中央在 2006年召开的第 20次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上,又以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丰富的多样性、显著的社会性对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作了新的概括。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正全方位地融入国际社会,统一战线的国际性日益突出,成为一个事关统一战线发展全局、影响统一战线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统一战线国际性的主要表现

统一战线的国际性,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壮大和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工作的资源配置、总体格局的深入推进,与国际合作、交流、斗争的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具体体现在:

第一,统一战线工作中非中国社会成员不断增多。从 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到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我国的统一战线一直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除个别侨胞外,基本没有国际社会的国家成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统一战线发展为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爱国者所组成的联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交流的扩大,这两个范围中具有非中国籍身份的人不断增多。从大陆范围来看,先后有近百万人出国留学,除少数学成归国者外,大部分留在国外,他们有的作为新华侨,奔波于居住国与祖籍国之间,或辗转于世界各国;有的则在国外获得永久居住权,成为新华人。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不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国外经商办企业。还有一些政府官员、市民和农民到国外谋生打工,成为新华侨华人的来源。20世纪 50年代以来在国外谋生及流亡的藏胞,也成为华侨华人的一部分。从大陆范围外来看,长期以来,有许多港澳台同胞在国外居住、留学和经商,是华侨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统一战线成员中,加入外国籍的华人是名副其实的非中国社会成员身份,而这些旅居国外的华侨,虽然仍保留着中国国籍,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国外,奔走于世界各国之间,因此,也具有国际社会成员的性质。

第二,统一战线工作中涉及国际社会的内容不断增加。宗教工作中,我国的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过去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我国的宗教事务基本上纯属国内事务。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佛教界人士开始与世界佛教组织和人员进行交往,国内的穆斯林要到国外去朝觐,国外一些宗教组织也企图在我国建立据点、非法传教,梵蒂冈甚至妄图重新支配我国的天主教。达赖集团则披着宗教的外衣在国外大肆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民族工作中,既有跨国界民族工作问题,也有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问题。我国的政党制度也受到国际社会一些人的误解、曲解和诋毁。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后,统战工作也随之延伸到国际社会。在实行“一国两制、统一祖国”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国际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以上一系列问题都使统一战线工作既面临着促进合作交流、增进团结友谊、推进建立和谐世界的问题,也面临着反渗透、反分裂、反颠覆的国际政治斗争问题。

第三,统一战线工作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更加紧密和直接。改革开放以前,国际社会对我国统战工作的影响是间接的、有限的。改革开放后,国际政治斗争对我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影响更为直接,介入越来越深,冲击越来越大。20世纪 50年代末,达赖集团在国外建立了所谓的“流亡政府”,在一些国家的支持下搞破坏活动,然而,对西藏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现在,由于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达赖集团的怂恿,西藏和我国四省藏区寺庙的一些僧侣不断闹事。国际敌对势力对民族地区的渗透与破坏,对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的支持和利用,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诋毁和攻击,直接影响到民主党派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经济制度的歪曲,极力鼓吹私有化,直接影响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国际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经济事件,也会对我国统一战线带来影响和冲击,甚至产生“蝴蝶效应”。如美国出兵打伊拉克,就导致了我国国内部分穆斯林进行游行和抗议。

第四,统一战线工作可利用的国际资源更加广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就充分利用了华侨和国际友好人士的资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的国际环境,统一战线工作的资源受到很大局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广泛,统一战线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国际事务,为统战工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创造了更多的条件。我国留学生和华侨华人,逐步进入所在国的主流社会,与政界、经济界、教育界、文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成为统一战线促进国际友好交往、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资源。走出国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贸活动的扩展,也成为促进中外经济合作交流的重要资源。在反对国际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分裂和破坏的活动中,国家的外交工作、有关国家的各界友好人士、一些新闻媒介,也可以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资源。

二、统一战线国际性凸显的原因

统一战线国际性的凸显,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也不是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构成统一战线国际性的重要基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不仅使中国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社会,也使统一战线工作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国际社会。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国际社会,构成了统一战线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斗争交织而成的国际环境,成为统一战线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国际舞台;国际社会中有利于中国发展、稳定、安全和统一的友好力量,或有可能成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资源。可以说,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国际社会、国际环境和国际资源,构成了统一战线国际性的基本要素,离开了这些基本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统一战线就无所谓国际性。

第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是构成统一战线国际性的必要条件。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使世界各国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使各种思想、观念、制度、宗教、文化之间的交流、影响、碰撞更加直接,从而把统一战线与国际社会形势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更加便捷,成为连接统一战线工作与国际社会之间的重要桥梁。它打破了统一战线工作国内与国外的界限,使传统的国内统一战线工作具有了国际的含义;它开辟了统战工作与国际社会互相进入的通道,使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成为国内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客观依据;它形成了国际社会与统战工作的互动,使国际事件成为统战工作的相关内容,对国内统战工作产生了国际影响。可以说,信息化是统一战线国际性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三,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是构成统一战线国际性的关键所在。扩大开放是加快我国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抉择。没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我国就不可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就不可能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就不可能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更快地发展自己,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与不同国家的不同意识形态、思想观念、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产生相互影响和激烈碰撞,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与破坏。我国扩大开放带来的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将把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自然而然地带入国际社会,自然而然地使国际社会的形势发展与统一战线产生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大小,决定着统一战线国际性的强弱。

第四,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是构成统一战线国际性的决定因素。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目标、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性质特点。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祖国和平统一成为新时期的两大任务。为此,中共中央书记处于1985年 5月明确指出,统战工作应当开阔视野,走向世界,广交朋友,联络友谊,大胆开展海外统战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共中央在第 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统一战线要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服务”。党的十七大后,中共中央又提出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任务。这些都决定了统一战线工作必须着眼于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努力为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坚决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维护国家稳定、统一和安全服务,从而使统一战线的国际性日益突出和显著。

三、统一战线的国际性对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统一战线的国际性,反映了统战工作面临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它要求我们谋划、开展和推动统战工作,必须具有新的眼光、新的思维和新的举措。

第一,要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相互联系谋划统战工作,进一步思考统战工作的布局。统一战线的国际性体现了国内与国际工作的内在联系。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与国际合作、交流、斗争,客观上形成了国内国际两个相互关联的工作大局。这既是统一战线国际性形成的条件,也是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基础。这就要求统战工作必须具有世界眼光,既要考虑国内工作大局的要求,也要适应国际工作大局的需要,根据党和国家国内国际工作的总体布局确定目标方位,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谋划、配置资源,从国内国际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明确发展战略、突出重点,使统一战线在服务两个大局中发挥作用、彰显优势。

第二,要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环境的相互作用开展统战工作,进一步提升统战工作的境界。统一战线的国际性强化了国内国际工作的联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国际因素具有国内效应,国内工作具有国际影响。这就要求统战工作必须具有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统战艺术,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国内工作与国际环境的互动作用,在未动时先动,未雨绸缪;在变动中主动,抢占先机;在互动时联动,趋利避害。使统战工作收发自如、伸缩有度,得心应手、出神入化。

第三,要着眼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优势互补推进统战工作,进一步增强统战工作的效能。统一战线的国际性为国内国际资源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的发展必须具有相互补充的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统一战线国际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不仅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国内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国际资源。这就要求统战工作必须具有新的、切实的举措,努力创建各种有效载体和平台,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资源。要充分发挥海外联谊会、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留学生联谊会和国内各种国际性商会、同乡会等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通过举办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世界佛教论坛、世界客商会议等,积极利用国际社会中的华文媒体和国外媒体,使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平发展理念、民族宗教政策、优秀中华文化等走出去,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把国外政要、议员、学者、友好人士、新闻媒介等请进来,在扩大合作、推进交流、促进和谐中,在建立合理、公正的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中,在维护国家稳定、安全和统一中,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和作用。

四、统一战线的国际性与国际统一战线

强调统一战线的国际性,并不是要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作为以“大团结、大联合”为宗旨的政治联盟,既包括国内统一战线,也包括国际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建立抗日国际统一战线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又提出了“一边倒”的国际统战思想。到了 20世纪 60年代后,又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国际统一战线战略。改革开放后,也讨论过建立国际统一战线问题。现在提出统一战线的国际性,与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具有本质的不同。

第一,目的不同。从 20世纪 30年代到 80年代,我们党提出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主要是联合国际力量,反对共同的敌人。如建立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是反对日本侵略者,并取得国际人民的援助;提出“三个世界”的国际统一战线战略,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而提出统一战线的国际性,并不是要孤立谁、反对谁、打击谁,而是强调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具有的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的性质,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建立和谐世界、促进和平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构成不同。国际统一战线构成的基本单位是国际社会的不同国家和团体,主体是世界人民。如建立抗日国际统一战线,就要把“这条统一战线推广到包括所有与太平洋地区和平有利害关系的国家”。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要联合起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要联合起来,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要联合起来,所有受到美国侵略、控制、干涉和欺负的国家联合起来”。统一战线的国际性,并不要求国际社会的不同国家和团体参与,也不会改变我国统一战线目前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四者”基本构成,他们仍然是统一战线的主体,而是强调统一战线工作要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特别是要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内容不同。国际统一战线由于是世界不同国家为实现共同政治目标而结成的联盟,而这个目标往往具有暂时性、紧迫性、直接性,各成员国之间还存在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和处理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以协同行动、共同对敌。统一战线国际性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认识其内在联系,全面了解其相互影响,准确把握其互动作用,以实现统一战线工作效应的最大化。

第四,方式不同。国际统一战线主要是协调处理成员国 (或成员党)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发挥外交部门及其人员的作用,通过外交手段和方式解决问题,有时还需要国家最高领导人之间的直接联系和沟通,以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以政党为成员单位的国际统一战线,如第三国际,则涉及世界不同国家社会主义政党之间的交往,主要通过驻共产国际代表来协调推动。统一战线的国际性则要求在协调国内与国际有关工作中,注重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发挥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新闻媒介的作用,通过涉外宣传做相关友好人士的工作,有时也通过外交途径,正本清源、反独促统,有效抵御各种渗透、分裂和颠覆活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猜你喜欢

国际性工作
县级融媒体国际性大会报道创新探索
不工作,爽飞了?
努力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全球变暖形势下相关政策工具运用研究
电子商务企业CEO的形象管理策划
论“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
国际性 历史性 现实性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