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媒介”还是“媒婆”?

2010-02-15刘洪波

浙江经济 2010年14期
关键词:号令媒婆社会性

文/刘洪波

大众媒介投身于媒婆行业,不预示媒婆这样一个传统行业在当代社会具有复兴的趋势,而只意味着媒介对自身的否定

电视是一种媒介,因为相亲节目的火热,现在更像是一个媒婆。

媒婆是私人在进行社会性活动,媒婆是一个个体,而“做媒”意在完成婚配,婚配是私人性的,但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为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而婚配是家庭的前提。

电视相亲则是一种由公共机构进行的私人性活动。电视是公共机构,相亲是私人行为。相亲以婚配为目的,有一定的社会性,但终究而言,仍是个人事务。电视的介入,使相亲这种私人事务变成公共事务,从而制造了一种奇特的“相亲明星”。

媒介与媒婆,共有一个“媒”字,这显示了媒介这个词在语源学上的来历。世界上先有媒婆,后有媒体。准确地说,人们先认识了媒婆,然后才认识了媒体。

保媒拉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类活动,而把信息交流的中介视为媒体、大众媒介,则是观念革命的产物,源自于传播学的兴起。

字面上说,“媒”可以理解为一种以匹配男女为目的的行为,而且匹配对象具有不确定(某)性。“做媒”是在不认识的男女之间架设婚配的桥梁。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媒介也以不特定对象为目标,但其目的在于信息交流。

因此,从媒婆到媒介,是中介性的扩大;而从媒介做回媒婆,不是媒介对其功能的窄化,而是媒介否定自我的一种纯粹语源学的返祖。

从社会学意义上说,媒介与媒婆其实并不搭界。因此,电视热衷于成为媒婆,就连“认祖归宗”都谈不上,只能说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玩乐。

大众媒介投身于媒婆行业,不代表“接近性”、“服务性”的增强,不预示媒婆这样一个传统行业在当代社会具有复兴的趋势,而只意味着媒介对自身的否定。

其实,作为媒婆,电视媒婆是不真诚的。媒介变成媒婆,本身就很怪异,而变成不真诚的媒婆、伪媒婆,以利用媒介的大众性而装媒婆,就更加令人作呕。

相亲貌似一种“功能性”节目,要完成婚配的目的,但实际上是一种恶搞的娱乐秀。相亲节目不是相亲的地方,而是假装相亲。没有相亲是可以保证成功的,相亲的这一特性,为伪装的相亲留下了空间,唯其如此,相亲就可以不断地相下去。

相亲节目成为一种特殊的“造星运动”,显示了高热的人气。

一个嘉宾能够从汲汲无名之辈,通过相亲而成为明星,既有类似于“超级女声”的草根成功因素(嘉宾以普通人身份、相亲这种普通人的行为,获得普通人的关注),也有相亲行为作为婚配许诺与交媾认可的标准使人们产生兴趣的因素,还有电视舞台在相亲节目中变成类似于夜总会“金鱼缸”式的肉体展陈场所的因素。相亲节目的人气中,混杂着好奇与窥私、欲望与猎艳、审美与审丑。

虽然电视相亲中出现的许多观念,作为现象可以说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实况,然而生活的实况与生活的应然不同,真实与否与合理与否是两回事。

广电管理部门终于对相亲节目忍无可忍,先是点名批评,后是出台规定要规范节目。

基于对大众传播的理解,笔者并不觉得有一个行政机构对电视台直接发布各种号令是正常的,或者可喜可贺的事情。然而,电视相亲节目全无传播伦理约束,必得行政机构直接出马,则制造了一种媒体自律无效、社会无法约束媒体、传播伦理无用的假相,使得管理机构的存在及号令行为看上去十分必要。

中国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鸡生蛋,蛋生鸡,纠缠不已,使人很容易模糊是非,不知道到底是过于依靠号令产生了问题,还是国情有别,国人异秉,非得严加号令而不能产生一种过得去的秩序。而笔者始终相信,有责任的媒介,存在于能够自我负责的环境之中。

猜你喜欢

号令媒婆社会性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号令 西安守城(上)
媒婆李
媒婆李
the Walking Dead
降火
咏犬
小螃蟹
本期话题:古代媒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