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2010-02-15樊萍萍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文化产业人才

樊萍萍,周 荣

(1.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2.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

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樊萍萍1,周 荣2

(1.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2.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积极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产业;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市场;文化人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文化市场基本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系,而2009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态势愈加明显,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中发挥的作用在更大范围内获得了认可。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样,文化产业的发展年增长率要达到25%,任务艰巨。〔1〕笔者认为,完成此项任务,至少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积极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必须认清自己的职责,切实转变职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首先,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加强行政指导。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和与国际惯例接轨方向转变的历史转型阶段,因而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既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又带有转型期经济体制的烙印;同时,经济管理体制中的某些弊端,在文化管理体制上也有所反映。因此,应进一步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行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从全国范围来讲,要加强中央部门的协调,防止政出多门;在所有制结构多元化、打破部门和地区垄断、文化产品内容的分类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开展信息服务,构建统一、高效、便捷的文化产业和市场信息网络。从地方政府来讲,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文化行政管理机构,加强政府的综合协调职能;积极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文化领域,努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多方力量兴办文化的格局;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通过“奖优”的政策来鼓励竞争。

其次,加强文化产业法规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文化产业法规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法规是调节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行为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证。早在1993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制定文化市场管理法,以解决当时存在的文化管理跟不上、文化市场立法滞后的问题。但由于部门利益纷争、职能交叉等原因,文化市场管理法至今尚未制定。当前,文化产业法规建设必须从多个层面入手,既要做到有法可依,也要做到有法必依;既要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也要规范经营者的行为;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利益,也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从而最终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所谓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指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文化市场有机整体。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既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由于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充分认识到,这一任务的完成过程将是长期的和艰巨的,需要政府、企业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2〕

首先,着力推进文化产品市场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产品基本上都是国家或国家委托的事业单位提供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步伐加快,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有很大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深受市场欢迎的原创产品供给不足。目前我国文化市场存在的侵权盗版问题,原因是复杂的,但根本原因是向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因此,推进文化产品市场的发展,需要根据群众的需求,结合文化资源,集聚资本、人才和技术,创新文化产品的供给内容和形式。当然,文化产品既要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又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宣传纪律,形式可以多样,但内容一定要健康。〔3〕

其次,规范文化服务市场。文化服务市场通常是指有偿提供与各类精神文化需求相关的信息服务和劳务服务的市场,一般包括:影视传媒市场,如电影市场、广播市场、电视市场、网络市场及影楼市场;演出娱乐市场,如文艺演出市场与娱乐参与市场;设计服务市场,如产品设计服务、平面设计服务、广告设计服务、展示设计服务、建筑设计服务及环境艺术设计服务;文教场馆市场,如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及纪念馆;会展经济市场,如商品贸易促进会(贸促会)、高新技术交流会(高交会)及会展营销;旅游资源市场,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等等。目前,文化服务市场比较成熟,但其运行中暴露的问题比较多,如乱收费、价格欺诈等,应采取措施进行规范。〔4〕如,运用法律手段、政策手段等规范市场,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经营活动,推进文化服务市场在有序中繁荣和发展。

最后,加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文化要素市场既可以指文化要素交换关系,也可以指文化要素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交易的具体场所。文化要素进入市场是文化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文化要素可以完全按照市场需求和交换规律进行组合,实现人、财、物、技术等资源的最佳结合,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闲置和浪费;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可以有效提升文化要素合理流动的速度和最优选择的比例,有利于提高文化生产效能和丰富文化产品。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要着重探索建立适应现代文化市场发展的融资体系,推进有条件的国有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争取直接上市或买壳上市;鼓励大型民营文化企业在政策规定范围内通过共同投资、联合开发、产权交易等途径,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与发展;鼓励创新型文化企业充分吸收风险资本,创造条件为中小文化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三、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文化产业丰富的高智力内涵,决定了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当前,人才缺乏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加强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更需要高层次人才。如,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湖南,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列全国第七,占GDP比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成就,与其在人才培养中注重提升质量是分不开的。湖南在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①人才培养工程,各市州和省直宣传文化单位也组织实施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带头人和领军人物。现在,湖南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了,人才知识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专业人才比重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较多。〔5〕因此,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时,要不惜花大力气提高人才质量,加强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其次,完善文化人才建设体系。在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创意、经营等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要完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在制度上,要把健全人才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论是在公有制文化企业还是在非公有制文化企业,都必须给予同等的重视。当前,文化产业中的非公有制企业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应特别重视其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联系与沟通,改进与完善其人才引进政策,优化其人才发展环境,消除各种政策、体制障碍,一视同仁地对待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人才。

最后,优化现有人才队伍结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门类众多、分工较细、工种之间难以互代的特点,不仅要保证数量,而且要注重人才队伍结构建设。要采取招聘、一线锻炼、重点培训等办法,加快新生代的培养,改变文化队伍老弱病残的状况,解决文化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的老大难问题,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文化人才队伍梯次结构,保证多专业、多行当承上启下,后继有人。要下决心解决文化系统内行政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结构严重失调的问题。一方面,制定激励机制,实行人员分布向技术一线倾斜,减少行政人员,将热爱文化专业,有一定专长的中、青年人才,充实到专业技术岗位;另一方面,严把进人关,凡文化事业、企业单位进人,要优先考虑专业人才,特别是要把急需的短缺人才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以考虑,按照门类、行当的要求,招聘对口人才,缺什么行当,招聘什么人才,实现人才队伍结构的“填平补齐”,优化升级,为积极有效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人才保证。〔6〕

文化产业属于朝阳产业,正如胡锦涛所说,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要实现“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除以上所探讨的几个方面以外,还需在多方面努力: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7〕

〔注 释〕

①“五个一批”是指在省内理论、新闻、出版、文艺以及文化经营管理界,着力培养一批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余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一批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精通经营和管理的文化经营管理专家。

〔1〕王石.“十二五”文化产业年增长率需达25%才能成支柱产业〔EB/OL〕.人民网,2010-11-19.

〔2〕刘玉珠.积极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N〕.文汇报,2006-02-17.

〔3〕蒋朝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弘扬我国先进文化〔J〕.理论探索,2003,(4).

〔4〕郑文静.当代资本主义文化输出战略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

〔5〕本报专题调研组.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根本——湖南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查〔N〕.光明日报,2010-11-18.

〔6〕丁国琰.创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N〕.湖北日报,2010-08-25.

〔7〕孙卫卫.生态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发展〔J〕.理论探索,2004,(3).

Lines of Further Developing the Cultural Industry

FAN Pingping1,ZHOU Rong2
(1.Jincheng Colleg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Jincheng 048026 China;2.The CPC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Taiyuan 030006,China)

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In the period of the“Twelfth Five-Year Plan”,in order tomake the cultural industry a pillar one,we need to change government functions,strengthen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with the industry,vigorously enforce administrative rulesand regulationssoas tomaintain themarketorder,we need also take an active part in cultivating a culturalmarket system invigorating the culturalmarket,and accelerate the training of cultural personnel so as to provide the personnel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culturalmanagementsystem;culturalmarket;culturalpersonnel

G05

A

1009-1203(2010)06-0101-03

责任编辑 澍 林

2010-11-20

樊萍萍(1972-),女,山西阳城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周 荣(1964-),女,山西永济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文化产业人才
人才云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