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

2010-02-15孙学立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济宁市济宁资源型

孙学立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山东 济宁 272000)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

孙学立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山东 济宁 272000)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尤为迫切。济宁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煤炭行业一业独大,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高污染企业较多,产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亟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济宁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包括积极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当然,资源型城市也需要通过思想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园区集聚、品牌提升、人才支撑、政策导向等战略举措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济宁市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就济宁市而言,目前正处于由资源型城市向新兴工业城市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

和一般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中二产所占比重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长期依赖资源、发展重工业的结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难度很大。济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亟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煤炭行业一业独大。济宁市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济宁市含煤区域面积3,920平方公里,占济宁市总面积的36%;探明煤炭资源可采储量140亿吨,占山东省的53%。2009年济宁市全年原煤产量8,115万吨,煤炭总产量在全国设区的市中已跃居第三名,实现销售收入666.4亿元、利税173.7亿元、利润100.5亿元,分别占济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9.4%、42%和39.3%。现年开采量达8,000万吨,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计算,仅仅能开采30年。种种数据表明: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一枝独秀”的煤电产业的工业经济结构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资源的不可再生和煤炭开发给环境、生态带来的严峻挑战。目前全国426个资源型城市中,已有54个进入衰退期,许多甚至已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困境。它们由盛到衰的发展轨迹,完全可以论证今天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紧迫性。

其次,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高污染企业较多。济宁是典型的纺织工业大市。纺织行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如如意集团、樱花纺织、圣润纺织等企业,都是地方纳税大户,但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很多产品附加值较低、利润微薄,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同时,造纸业也是支撑济宁市经济发展的一根支柱,很多企业在县市区中属于龙头企业,也是地方财力的重要保障,如兖州太阳纸业、泗水华金集团等。但是,应该看到,造纸业在给济宁市带来税收的同时,也给济宁市的治污、减排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再次,产业规模普遍偏小。济宁与同等经济总量的其他地级市相比,大企业的数量偏少,最明显的代表就是本土上市公司数量较少。截至目前,济宁市上市企业有6家,分别为山推股份、鲁抗医药、兖州煤业、太阳纸业、莲花味精、山东如意。而周边的临沂市上市企业已发展到18家,其中内地上市企业4家,境外上市企业14家。潍坊在内地上市企业就达到11家,接近济宁市的2倍。

最后,产品结构不合理。在企业产品的“微笑价值曲线”中,处于两端的研发、品牌、专利和销售属于高附加值产业,国外很多大企业就是做产品价值的这两端,而济宁市很多产业如纺织、机械加工等都属于低附加值产业。

二、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不符合经济发展方式的传统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进行改革,对资源消耗类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就目前产业发展布局和发展方向而言,济宁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把装备制造业、煤化工产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等四个千亿级产业作为济宁市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2009年,在济宁市工业调整振兴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利用当时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煤化工产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等四个支柱产业,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以更大力度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根本上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济宁市工业经济全面振兴。这也决定了四个千亿级产业将是济宁市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一是装备制造业,包括八大系列整机产品和六大类关键零部件,比如工程机械、汽车、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内河船舶、节能环保设备、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终端产品等。目前已形成以济宁城区(济宁高新区、市中区、任城区)为轴心,辐射带动兖州、曲阜、微山、梁山、汶上5个产业集中区的工业园。二是煤化工产业,包括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及医药、盐化工及新材料、清洁能源产品,以及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等延长产业链生成的烯烃产品。三是食品工业,包括调味品、粮油制品、肉禽制品、渔湖产品、果蔬饮料、酒类等六个产业链。目前已形成高新区国家级生物食品产业区、金乡蔬菜加工区、兖州食品工业区、微山湖产品加工区和菱花食品工业园、金乡大蒜制品工业园、嘉冠油脂工业园、绿源食品工业园、益海嘉里粮油工业园、孔府家食品工业园等十个工业园。四是能源工业,包括煤炭开采和煤炭发电。目前已在肖云、龙祥、杨营、泰西、义能、军城、永胜等矿井推广洁净煤技术,继续搞好煤矸石、煤泥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煤炭企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逐步淘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余热余压综合利用发电。

其次,积极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一是纺织服装业。目前,以如意集团、樱花集团、德源纱厂等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棉纺、毛纺、化纤、印染、服装和床上用品等完整的产业链。如意科技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唯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纺织企业;德源纱厂是世界最大的紧密纺生产基地,紧密纺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济宁高新区是国家级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高档紧密纺纱基地,已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为一体的棉、毛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开发的高档紧密纺及中高档西服、时装、休闲服、家纺用品已形成规模,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二是生物医药业。目前,济宁市生物产业基地拥有200余家生物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4家,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3家,过亿元的企业25家。2009年济宁市生物产业实现产值350亿元,利税40亿元。鲁抗集团、日本明治制果、日本爱利思达、辰欣药业等生物医药企业形成全国三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凯赛生物的长链二元酸和生物材料单体工艺,全球首创,生产规模世界最大。辰欣药业阿德福韦酯项目获国家一类新药。其中,济宁高新区是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有国内外知名生物技术企业入驻。三是造纸业。2009年济宁市规模以上纸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4.4亿元,同比增长22.37%,实现利税23.3亿元,同比增长16.96%,实现利润16.39亿元,同比增长14.77%,在轻纺行业乃至济宁市工业系统均处于较高发展水平。比如:山东太阳纸业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同比增长37.3%。泗水县华金集团全年产量达47.54万吨,销售收入28.38亿元,利税3.54亿元,创汇3,000万美元,在全国综合排名第16位。同时,金升纸业、恒翔纸业、金乡华盛彩印、新海彩印、雅正印刷、菲斯特印务、曲阜造纸厂等企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再次,努力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新能源产业。目前,济宁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产业、LED和电动汽车产业。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微山润峰集团作为全省首家达到兆瓦级的太阳能发电企业,其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包括电池板、单晶硅、多晶硅、组件、薄膜等。还有,台联电的光伏发电和LED照明项目把济宁作为大陆投资的第一站。另外,电动汽车产业也是济宁市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英克莱集团、兖州富平和微山润峰生产的电动风景车、巡逻车、公交车等。二是新材料产业。如意集团、樱花集团等11家纺织新材料企业符合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骨干企业要求,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济宁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这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三是新信息产业。目前,已形成以英特力光通信、正和电子、奥太电器、无界科技、高科光电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群。英特力光通信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军工通信领域的骨干企业。浩珂伟博的矿用化学聚合物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正和电子的高精密电阻等电子元器件以其优异的品质先后被神五、神六、嫦娥一号卫星采用。

三、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也不单单是一个系统一个部门的发展问题,它需要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第一,思想引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思路决定出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经营理念。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首先解放思想,站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前列,发挥表率作用。可以说,思想解放的程度关系到“转方式、调结构”的速度和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领导,领导必须带头,充分发挥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早谋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二,龙头企业带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尤其是在产业层次偏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中,龙头企业的培育是关键。龙头企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排头兵。因此,政府应以产业链为纽带,大力扶持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龙头企业要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上取得突破,潜下心来做精做强优势主营业务,努力抢占产业链的中高端。同时,有条件的企业应该通过内部研发储备和对外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培育壮大具有高度成长性的创新项目,并最终实现对原有产业的替代。对济宁市来说,兖州就应该培育大企业和龙头企业,梁山县应该培育大产业。因为兖州工业基础雄厚,大企业居多,而梁山则有已成型的大产业,比如文化出版业等。

第三,园区集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园区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很好载体。一是产业集聚园区,会形成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产业集聚园区,有利于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为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上游企业的产品可以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大大节约交通运输、管道设施等营运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因此,必须创新园区发展方式、投资方式、招商方式、管理方式和体制机制,以园区的转型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拿济宁市来说,济宁高新区要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产业,打造多个国家级产业生产基地;济宁经济开发区要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物流仓储等产业,争取一个国家级产业生产基地。

第四,品牌提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才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一个成功的品牌在为企业创造高利润并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使企业具有了极强的竞争力。一个地域性的产业,如果没有大品牌的支撑,永远成不了大气候。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四流的企业卖苦力,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济宁市的大多数企业还属于产品溢价性较低的企业。因此,必须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要找对正确的品牌建设方向,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要在已有基础上多创“国字号”品牌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人才支撑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才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才和智力支撑是根本。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好的投资,经济转型升级的真正动力和活力源泉是科技与人才。因此,济宁市要实现资源大市向产业强市的跨越,必须突破人才不足这个瓶颈:一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努力形成各类人才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企业环境;二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建设省级重点创新团队;三要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与积极性,把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六,政策导向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靠政策引导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对处在转型期的企业来说,政府的政策导向尤为关键,积极优越的激励和奖励制度有利于推动企业产品升级、设备更新和研发的深入,是实现产业调整的催化剂。济宁市率先在全省制定新能源产业规划,并拿出5亿元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导向。

〔1〕朱光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刘霞辉,等.改革年代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李玉莲.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中北大学,2007.

〔4〕王 军,商庆元.济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园林梦〔J〕.中国经济周刊,2005,(49).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Resources-Oriented Cities——Taking Shandong Jining as an Example

SUN Xueli
(The CPC Jining Ci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Jining 272000,China)

As a resources-oriented city,Jiningmainly relies on the coal industry and orther labour-intensive and high pollution industries.These industries are small in scal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ir products is irrational.So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city to vigorously push forwar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transform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t isnecessary to be active in develop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make efforts to develop new strategic industries.In doing so,appropriatemeasuresshould be taken.

resources-oriented city;transformation of the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ndustrial restructuring;Jining city

F202

A

1009-1203(2010)06-0050-03

责任编辑 梁华林

2010-10-10

孙学立(1976-),男,山东鄄城人,中共济宁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济宁市济宁资源型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山东济宁卷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活动掠影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