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2010-02-15马小芳白云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先进性党员干部领导

马小芳,白云伟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马小芳,白云伟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基本原则;提高学习能力、实干能力、创新能力、敢于担当的能力是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建设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向纵深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怪圈,实现长期执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当前必须深入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现阶段党要解决上述重大课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应对复杂局面、实现科学执政的能力,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前提和基础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后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尤其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先进性最根本、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必须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没有坚定崇高的的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方向。在理想信念问题上,最根本的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必须树立宗旨意识。一个政党的执政宗旨如何,即为谁执政、为谁服务,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执政,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最直接检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党才能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品质。一个执政党能否跟上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是其能否发展壮大、长期执政的重要因素。因此,执政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其思想和行动必须紧跟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也就是既要立足于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又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开拓创新。

四是必须改进执政作风。执政党的作风决定着其执政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其生死存亡。优良作风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有力保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为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政作风,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公道正派、诚实守信、清正廉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基本原则

面对新世纪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认真总结55年执政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破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科学执政是前提和基础,民主执政是核心和实质,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基本途径和保障,三者共同构成了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科学执政强调的是执政要合乎规律性,用科学的思想、理论、制度和方法治国理政。民主执政强调的是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就是要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强调执政要符合法治精神、法治原则和法律规范,运用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依法执政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坚持依法治国,领导要带头守法、严格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现实生活当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案例比比皆是,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领导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如有些领导干部急于在任期内出政绩,往往不从本地、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好高骛远,好大喜功,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干部决策时,不经过深入思考、充分调研、集思广益、反复论证,就草草地“拍脑袋”去作决策;有的领导干部则官僚气十足,唯我独尊,无视民主集中制,擅自决策;有的领导干部漠视甚至无视百姓的呼声和诉求,使社会矛盾积少成多,进而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稳定;有的领导干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轻究,有的以情代法、以权代法;等等。这些做法都是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背道而驰的。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想使自己的执政能力得到提高,一是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深化对执政规律的研究,建立科学的制度,坚持按客观规律和制度办事,努力做到科学执政。二是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努力做到民主执政。三是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依法执政。

三、提高学习能力、实干能力、创新能力、敢于担当能力是重要内容

(一)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工作新动力

学习能力是一项基础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不竭动力。这里强调的学习是全面的学习,既包括政治理论的学习,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也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如政治、经济、金融、历史、现代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思想修养和道德品格的学习。

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学习能力,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工夫:一是端正学风。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去学习,这样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二是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学习就是工作,党员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习,要通过学习促进工作,在工作中深化学习;学习就是责任,党员干部要把加强学习作为履行职责的要务,通过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人民;学习就是毕生的任务,要把学习作为一个常抓不懈的任务贯穿终生,努力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领导干部。三是加强学习,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既要掌握科学的理论,开阔视野,又要根据工作需要,有选择地钻研某一领域的知识,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

(二)提高实干能力,取得工作新业绩

实干能力,即不说空话、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干工作的能力。它是衡量党员干部工作态度、作风和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当前实践中,有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飘浮,不深入、不踏实,工作满足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敷衍塞责,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这些都是缺乏实干精神和能力的表现,其后果轻则导致地方、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停滞不前,错失发展机遇,重则导致干部工作作风滑坡,损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领导干部要提高实干能力,必须做到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想干事是前提和基础,敢干事是态度和作风,会干事是方法和能力,干成事是目的和归宿。任何一名合格的、实干的党员干部,都必须具备上述几点,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落实到“干成事”这个目标上。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实干型”干部,不能做“口号型”干部。

(三)提高创新能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创造和发现新东西的能力。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科技素质。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关键,科技素质是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或者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或者躺在已有的“功劳簿”上过日子,或者异想天开,突发奇想,盲目蛮干。这些都是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没有创新能力的表现。这与党的性质和宗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相距甚远。

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创新能力,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努力:一要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使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创造性地向前推进。二要不断加强学习,知识和信息越多,经验越丰富,产生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进行创新,否则就会被不断变化的时代所抛弃。三要尊重客观规律和现实,实现科学发展。创新不是随心所欲、异想天开、为所欲为,必须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愿望和需要出发,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求新求变、开拓创新,否则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四要狠抓工作落实,认真解决好关系到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如征地、拆迁、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虚以应付、懒散拖沓、急躁冒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不良习气,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确保开拓创新取得实效。

(四)提高敢于担当能力,汇聚工作新合力

担当,就是敢于负责任,敢于承担一切后果。勇于担当是一项重要的领导素质,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敢作敢为,应该做的事,迎着困难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负。

值得关注的是,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担当精神、担当能力严重缺乏,碰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或者各种各样的矛盾、困难和挑战,或躲闪或回避或推诿或扯皮,甚至玩失踪;面对上级的批评往往避重就轻,轻描淡写;把权力和荣誉当作篮球,争先恐后,求之不得,把困难和问题当作足球,一马当先,踢之后快。这些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违背的。

领导干部提高敢于担当的能力,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必须有大公无私、敢作敢为、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第三,必须讲究科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切忌盲目蛮干。坊间说得好:“领导做得好,百姓跟着跑,领导是榜样,群众学着像。”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敢于作为、敢于担当,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工作向前推进、生机勃勃,不断开创新局面。

〔1〕杨忠虎,宋 炜.跳出“历史周期率”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4).

〔2〕袁纯清.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J〕.求是,2004,(21).

〔3〕季建业.着力提升领导干部开拓创新能力〔N〕.人民日报,2008-10-10.

责任编辑 冯耀明

D261

A

1009-1203(2010)06-0026-03

2010-09-20

北京联合大学2009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SK200950X)。

马小芳(1968-),女,山西介休人,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法学博士。

白云伟(1966-),男,山西五台人,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经济学博士。

猜你喜欢

先进性党员干部领导
山东省 发挥少工委组织作用 彰显团属青少年宫为党育人先进性
篆刻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