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战略的分析与实施

2010-02-15王瑞华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专业化战略专业

王瑞华

(集美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21)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战略的分析与实施

王瑞华

(集美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21)

当前,搞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富有时代内涵的崭新课题,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把专业化建设的美好愿景转化为令人鼓舞的现实,应借鉴 SWOT分析、PEST分析和VPC分析,并在战略选择中制定和实施流程再造战略、岗位设计战略和职业培训战略。

区域;社会工作;专业化;战略

社会工作专业化是指由经验指导下的个人行为集合向由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从业人员群体性共同行为的转化过程。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日益彰显其重要性。当前,建构社会问题的专业解决机制,已成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诚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所指出的那样,“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2]。可见,提高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和加强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摆在区域建设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面对这样的课题,笔者拟以战略途径为分析框架,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展开以下三个层次的分析、论述与阐释。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问题在当前已经成为一项富有时代内涵的崭新议题,要理解其基本内涵应在深入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化”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总体把握。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研究领域和应用性的社会服务职业,美国学者巴克 (Robert L.Barker)指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科学,用来帮助人们获得有效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并促成社会变革以增强所有人的福祉”[3]。专业化是一个逐渐形成和发展服务技巧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无专业到有专业、从低效能服务走向高效能服务的发展过程。社会工作专业化可以理解为,在社会建设进程中,社会工作的从业人员、管理机构、科研团队在完善和共享专业知识和服务技巧的过程中,使社会工作向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从业人员群体性共同行为发展的有序演化过程。

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问题解决机制的建构是密不可分的。当今,社会建设的行动主体正处于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要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建构专业解决机制。美国学者威廉姆·法利 (William Farley)指出,社会工作从诸多专业中脱颖而出是源于社会需要受过培训的人员来执掌人类服务系统,“社会已经申明,助人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工作必须由有专业能力的、服从严格的责任制要求的人来做”[4]。

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调查探索还相对比较薄弱,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及国外的专业化程度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业化建设处于盲目的境地,加强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战略的分析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离不开由洞见所凝聚的战略和由理性所奠定的基础,否则,多元建设者必将成为无法取得预期成效的可怜虫。要解决社会中现有的和潜在的复杂问题,必须培养战略思维,搞好专业化建设的战略分析,在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灵活性、动态性和适应性的复合型社会需求回应模式。战略作为在全局、整体、长远和通盘分析各种复杂问题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整体规划,是一种基于环境研究的综合思维,是对重大问题所作出的宏观运筹。搞好专业化建设的战略管理是解决各种难题的关键之所在,因为战略规划与管理有助于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主流和重点,能够分清复杂问题的轻重缓急和主次先后;有助于从根本上找出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和对策。战略分析有许多种工具,如 SWOT分析、PEST分析、VPC分析、ABC分析、价值链分析、目标成本网络分析、多分支结构分析等,为了便于理解,笔者只对区域社会工作专业化进行前三种分析。

(一)SWOT分析

SWOT分析也叫优势 (Strength)、劣势 (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与威胁 (Threat)分析。这种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现实问题的研判和定位,有助于明确社会工作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为战略制定与战略选择提供前提。从优势的角度看,要想搞好新时期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形成新的专业特色和服务特色。从劣势来看,中国开展专业社会服务才刚刚起步,实际社会工作者的知识文化素质偏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到民政、劳动、人事及社区部门工作的渠道,导致大量的扶弱、济贫、帮困的事情仍由非专业人员开展。在专业化建设中必须明确这些不利因素。从机遇来看,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工程要想取得预期成效,必须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党委和政府对社会建设特别重视的历史机遇,抓住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契机,变消极为积极,变粗放式服务为集约式服务,变各自为战为多元化的专业服务。从威胁来看,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战略实施,必须革除保守和习惯势力的威胁,实现以开放促发展,排除阻碍专业化进程的旧体制的干扰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

(二)PEST分析

PEST分析也叫政治 (Political)、经济 (Economical)、社会 (Social)与技术 (Technique)因素分析。它是综合分析区域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的良好工具。通过 PEST分析,可以获得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工程的较为全面的认识。从政治方面的因素看,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与党的领导、政府的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使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结出应有的果实,必须发挥政治组织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对专业化的建设工程给予经常性的指导。从经济因素看,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程度及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紧密相关;社会福利事业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也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必须大力发展和振兴经济,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加强专业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专业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从社会因素看,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支持和认同程度,对实际服务工作的发育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必须增强社会公众的感情投入和参与积极性,及时实施合法性建设工程。从技术因素看,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工作人员掌握的服务技能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不可能不需要技术、技巧和方法。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最重要之处和最基本的着眼点,就是强化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的锻炼,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

(三)VPC分析

VPC分析也叫价值 (Value)、价格 (Price)与成本(Cost)分析。这种战略分析工具主要起源于商业组织基于市场环境变迁进行的研究,但在进一步引伸的基础上也可以用于公共部门的问题分析。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可以有效运用这种分析工具来进行必要的研判,并以此为基础增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取得预期的收益。从专业价值建构的角度看,价值因素是制约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社会工作部门及社会工作者离不开专业价值信仰与专业理想追求,而且被服务对象的价值诉求也对专业服务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搞好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专业价值建设,使服务人员承担必要的职业责任。从引伸意义上的服务价格看,社会对社会工作的接受、认同和支持程度也对其专业化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现阶段,群众对专业服务的了解、支持和认同程度不高,也直接制约了专业服务的发展进程。如果说经济学中所讲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那么,引申意义上专业服务的价值也离不开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要搞好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必须使专业服务能够被公众所接受,从而使专业助人活动能够达成和实现。从服务成本及社会建设成本看,现阶段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程度需要必要的社会成本,不仅培养专业社会工作者需要增加投入,兴建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增加投入,而且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服务提供者本身也要不断增加专业投入;不仅思想上、感情上、认识上要投入,而且资金、信息、人力等各方面都离不开投入。

三、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战略的实施

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建设的多元行动者要想有效推进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必须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及时选取行之有效的专业化战略,把专业化建设的美好愿景转化为预期现实。当前,中国正迎来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建构社会问题的专业解决机制是不能离开基于环境研究的战略管理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进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诸如实际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难、专业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拓展难、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构建难、社会服务人员的工作待遇低、专业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改善难等问题,都是由于战略理念相对缺失及战略选择不够恰当造成的。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加速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可以多种战略并举,也可以根据具体社区、具体组织和具体部门的客观实际选取某一更具适应性和可行性的有效战略。笔者认为,立足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客观实际,可以采取以下战略来加速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建设进程。

(一)流程再造战略

“流程再造战略”也叫“组织再造战略”,指采取较为激进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改造。按照西方的组织再造理论的理解,要想取得巨大的改革成果,就必须对组织流程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重新创造和重新发明。美国学者琼斯 (Lawrence R. Jones)与汤普森 (Fred Thompson)提出的组织再造的“五 R”战略以及奥斯本 (David Osborne)与普拉斯特里克 (Peter Plastrik)提出的“五 C”战略,对于加速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五 R”和“五 C”战略的提出者并没有直接对社会工作问题进行专门论述,但这些战略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五 R”战略的内容是“重构 (Restructuring)”、“重建 (Reengineering)”、“重塑 (Reinventing)”、“重组 (Realigning)”和“重思 (Rethinking)”[5],“五 C”战略的内容是“核心战略 (Core Strategy)”、“结果战略 (Consequence Strategy)”、“顾客战略 (Customer Strategy)”、“控制战略 (Control Strategy)”和“文化战略 (Culture Strategy)”[6]。通过有效的组织流程再造战略,可以加速中国实际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改造进程。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实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流程再造战略,应在战略制定和战略规划中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突出组织再造战略的剧烈性、彻底性,注重流程性以及重新设计性的基本特征,对传统的行政性、半行政性、非专业性的服务工作进行彻底的变革,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的改变;其二,改革现行的民政及社会福利体制,革除传统社会工作部门的组织惰性,对传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对社会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其三,利用“五 R”战略的合理成分,消除组织过程中不利于提升专业价值的部分,以改进服务质量为焦点,减少社会工作过程的时间循环;其四,利用“五 C”战略来革除不利于实现、发展和维护区域居民根本利益的事情,明确社会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于服务对象的道德责任,采用多种手段与工具来加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改造;其五,合理借鉴“无缝隙组织战略”,搞好纵横两个方向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不同社会工作机构的沟通与联系,用连贯性、合约性、合法性和回应性的专业解决机制来应对全球化时代不确定性的服务环境。

(二)岗位设计战略

“岗位设计战略”也叫“专业转化战略”,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新的专业岗位,并由新岗位来承担原有的和新出现的社会服务工作,在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转化的基础上,逐渐使原有的行政性、半行政性的非专业性的服务退出历史舞台,并由局部逐渐推广到全局。该战略的根本着眼点在于合理设计与创造新岗位,也就是按照特定的要求梯次推进专业转化进程,先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部门,再为专业部门配备专业工作人员。正如现任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王思斌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专业转化是以新岗位的设计为基础的,并对那些欲从事该项工作的人进行专业准入衡量”[7]。该战略不像组织再造战略那样以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为重点,而是对新生的事物与岗位寄予了充分的希望,比如,新的社区服务站、医务辅导室、学校服务部、企业服务处等。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实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岗位设计战略,应在战略制定和战略规划中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明确专业化的新岗位在专业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在宏观思维上注重高标准、严要求和宽领域,实现宏观战略的科学化、有序化和高效化;其二,搞好岗位设计与专业转化的目标管理,根据区域建设实际,建立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使专业岗位更具时效性、针对性和目标选择性;其三,注重实现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刚性和弹性的统一,搞好专业岗位设置的社会环境研究、时代特色研究和历史方位研究,实现党的社会工作机构、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和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其四,根据工作需要和区域社会问题的动态变迁来选取岗位设计战略,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形成最佳的人力资源组合,促使优秀人才在优秀的岗位上从事专业性的工作;其五,把战略管理作为实现区域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有力杠杆,注重思考与行动相关联,使新的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能够有效回应社会的多元需求,并积极把前瞻性构想有效地沿伸到执行领域。

(三)职业培训战略

“职业培训战略”也叫“在职培训战略”,就是通过对现在从事实际社会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实务技能的培训,促使实际工作人员获得专业价值观,有效增强专业能力。专业培训战略认为,实际工作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服务的需求,因而必须通过专业价值、专业方法与专业技巧的传播来充实服务人员的专业人生,促进工作人员运用专业叙事语言来重新谱写工作对象的故事,从而在渐进过渡、积极稳妥、持续改进的基础上有效推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职业培训战略在价值预设上,确信未来区域的社会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士来做,社会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素质与才能,必须能够用专业的心来做专业的事。职业培训战略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特质理论”,认为不具备专业才能的人可以通过专业培训获得专业素质,通过建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实际社会工作者就可以有效增进专业自我和充实专业人生。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实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职业培训战略,应在战略制定和战略规划中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注重发展社会工作的职业培训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管理、办学和投入体制方面的改革,提高专业培训质量;其二,搞好“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建设,使每一位实际社会工作者都能够把学习看做是自己的“第一需要”、“终生任务”、“安身立命的根本”、“提升服务效能的强大手段”;其三,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和社区培训,把社区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优先发展领域,使从事便民利民服务的人员都能得到有效培训;其四,结合社会工作职业认证标准和社会工作师考试制度的建设,把职业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作为搞好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战略制定与选择中突出职业培训的价值和意义;其五,深入贯彻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专业培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做到勇于变革和勇于创新,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效益,在职业培训战略的选择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专业化建设工程能够实现持续有效创新。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8.

[3]RobertL.Barker.The SocialWorkDictionary[M].Washington,DC: NAS W Press,1995.357.

[4][美]威廉姆·法利.社会工作概论[M].隋玉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5]Lawrence R.Jones,Fred Thompson.Public Management Renewal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Stamford,Connecticut:JA I Press, 1999.32.

[6]David Osborne,Peter Plastrik.BanishingBureaucracy:The Five Strategy for Reinventing Government[M].New York:Penguin Group, 1997.39.

[7]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

责任编辑:杨 东

D669

B

1002-0519(2010)04-0110-04

2010-04-26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战略与策略研究”(批准号为:2007B2025)

王瑞华(1971-),男,河南息县人,集美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化战略专业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战略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