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和谐政党关系的独特价值

2010-02-15董树彬石秀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共产党政党

董树彬,石秀杰

(1.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2.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论和谐政党关系的独特价值

董树彬1,石秀杰2

(1.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2.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当代中国政党关系既不同于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那种权力争夺型的政党关系,也不同于一党制那种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而是一种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和谐政党关系。这种和谐政党关系,既保证了监督与制约,又保持了团结与合作;既保证了稳定与秩序,又保持了差异与活力;既保证了集中与效率,又保持了协商与参与。

和谐政党关系;独特价值;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

当代中国政党关系既不同于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那种你上我下的权力争夺型的政党关系,也不同于一党制那种排除异己的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而是一种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崭新的和谐政党关系。这种和谐政党关系,充分借鉴了权力争夺型政党关系与权力垄断型政党关系的优势和长处,同时又摒弃了各自的缺陷和不足。就此,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这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就在这里,同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1]由此可见,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具有独特的价值,既保证了监督与制约,又保持了团结与合作;既保证了稳定与秩序,又保持了差异与活力;既保证了集中与效率,又保持了协商与参与。

一、既保证了监督与制约,又保持了团结与合作

在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的权力争夺型政党关系中,政党通过轮流执政的形式交替掌握政权。因此,选举就成为各政党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通道,通过选举获胜的政党成为执政党,其他政党则成为反对党或在野党。实际上,反对党或在野党具有监督和制约执政党权力的重要作用。倘若执政党存在权力滥用或者贪污腐败行为,反对党或在野党就可以此为契机赢得下次选举,甚至直接取代执政党位置。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政党关系可以充分保证执政党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同时,在西方权力争夺型政党关系中,每个政党都代表着特定群体或阶层的利益并以夺取政权为目的。这些利益群体或阶层之间的矛盾体现为各政党之间以夺取或控制政权为目标的权力斗争,其目的就是搞垮对方,自己上台执政。这就决定了政党之间必然要为争取选民、上台执政而相互争权夺利、彼此排斥倾轧。在这种情况下,各政党之间免不了要明争暗斗、互相攻击,其结果必然是政治动荡、内耗丛生。

与此相比,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既汲取了权力争夺型政党关系所具有的政党之间监督与制约的优点,同时,又有效地克服了政党之间恶性竞争的弊端,从而能够充分地保证政党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一方面,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之间互相监督与制约。这是对西方竞争型政党关系合理之处的有效借鉴。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充分的民主监督。“当然,这种监督不是一般的民主监督。它是民主党派在团结合作的政党关系基础上,通过民主的方式对共产党实行的一种政治监督,是一种非国家权力性质的监督,是以帮助共产党更好地执政为目的的监督。”[2]事实上,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一种党派性的异体监督,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客观性、广泛性以及一定的权威性。在我国整个监督体系中,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对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惩治腐败问题都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种监督是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而进行的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共产党各级党委的工作和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就其监督性质而言,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不是进攻性的,而是非侵略性的柔性监督。这种监督,是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彼此协商与相互促进,这也是政党关系和谐的重要原因之所在。各民主党派通过民主监督的形式来制约共产党权力的滥用与权力腐败,能够有效遏制共产党内部的腐败问题,防范共产党偏离人民轨道,切实做到执政为民。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这也就克服了西方权力争夺型政党关系所固有的恶性竞争顽疾,从而保证了政治稳定,有利于实现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不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而是始终保持政治方向一致、根本利益一致、奋斗目标一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因而形成了和谐的政党关系。这种和谐政党关系,强调以合作与协商代替矛盾与冲突,充分体现合作、参与、协商、和谐的精神。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这种和谐政党关系,既保证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又保证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不动摇。对此,1993年 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就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序言,从宪法的高度肯定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肯定了政党关系和谐。在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中,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认同,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广泛的政治合作,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各政党的共同目标。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和谐政党关系,在世界政党关系中独具特色。在和谐政党关系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保证了监督与制约,又保持了团结与合作。

二、既保证了稳定与秩序,又保持了差异与活力

一党制这种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具有保持政治稳定与社会有序的优势。在这种政党关系之下的执政党,长期控制着国家权力,也牢牢地掌握着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党制下,政党关系具有超强稳定性的优势,这既避免了权力争夺型政党关系中反对党或在野党对执政党地位的冲击和争夺,也避免了军事政变、暴力夺权、社会颠覆的发生,从而保持了政治秩序与社会整合。但是,在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中,由于执政党长期单独执政并且垄断着国家权力,因此,这种政党关系在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秩序的同时,往往会使执政党与政权的关系变得不正常,进而出现政党的功能变形,导致党政不分,最终影响整个政治机制的有效运行。以苏联为例,苏联共产党控制着一切党政机关,党政不分,党就是政府,政府就是党。可以说,苏联共产党控制了国家全部职权,控制了人民生活的大事小情,控制了社会的各个层面。这种垄断型的政党关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政局稳定,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在苏联共产党取得政权初期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政治呆板与僵化、缺乏差异活力和缺少监督制约的弊端,也就自然导致了权力的腐败与滥用。其结果是,苏联共产党最终丧失了国家政权。

与此相比,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汲取了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所具有的保证政治稳定与社会有序的优点,同时,又有效地克服了这种政党关系所固有的呆板僵化的弊端,从而能够充分地保持政党之间的差异与活力。

一方面,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能够充分地保证政治稳定与社会秩序。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具有保证政局稳定与维护社会秩序的优点,所以,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充分借鉴了这种优点。具体而言,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其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早在共产党发出“五一口号”之后,各民主党派就积极响应,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有鉴于此,新中国在成立伊始,就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政党制度上确保了政治稳定与社会秩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各种群体中分化出来的新的社会阶层大量涌现。伴随着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经济地位的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也日益高涨。倘若这股政治参与热情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就会影响到政治稳定。“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在于有一个能够同化现代化过程所产生出来的新兴社会势力的政党制度。”[3]可以说,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为有效地疏导和利用新的社会阶层的这股政治参与热情,从而确保政局稳定和社会秩序提供了有效渠道。基于此,共产党寻求把新的社会阶层吸收到党内,让其同工人阶级一道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这样既解决了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热情高涨问题,又充分体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与生命力,最终维护了政局稳定。在扩展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渠道方面,除了共产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民主党派也是至关重要的。民主党派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了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民主党派既可以通过参政议政来反映和代表新的社会阶层的利益要求,也可以直接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发展到民主党派内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政协等形式直接参与政权,从而消除影响政治稳定的不利因素,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政治局面。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也能够充分地保持政党之间的差异与活力。这就克服了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所固有的政治呆板与僵化的顽疾。在和谐的政党关系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在巩固了共产党领导地位并且确保政治秩序稳定的同时,保证了各民主党派参政地位并且确保了政党制度的张力。进一步说,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见,共产党有着极大的先进性与广泛的社会基础,充分代表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理所当然成为领导党和执政党。而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性质定位,所以,民主党派就要充分发挥其作为参政党应有的作用,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职能的明确定位,既有利于巩固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从而实现政局稳定与社会整合,又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从而保持政党之间的差异与活力。

三、既保证了集中与效率,又保持了协商与参与

当代中国政党关系既不同于权力争夺型的政党关系,也不同于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而是一种和谐的政党关系。在权力争夺型的政党关系下,政党之间保持着充分的权力竞争,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权力制约。但是,这种政党关系缺少必要的合作与团结,容易造成权力争夺与倾轧。在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下,执政党具有绝对权力,政权运行效率极高。但是,这种政党关系缺少了必要的监督与制约,容易滥用权力。相比较而言,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是一种后发型政党关系,所以,能够有效地吸收权力争夺型政党关系与权力垄断型政党关系的各自优点而摒弃各自弊端。在这种和谐政党关系中,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这一基本特征体现了其独特的价值,既保证了集中与效率,又保持了协商与参与。

一方面,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而民主党派处于参政地位,这就充分保证了政权运行效率,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西方权力争夺型的政党关系中,权力分散、效率低下,其民主更多地体现在形式上。与之相比较,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可以有效地集中力量,大大提高了政权的运行效率,从而更好地降低政治成本与规避政治风险。在和谐政党关系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不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国家发展支柱、国家强大精神支柱的共同价值取向。各民主党派作为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干部型政党,结合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围绕经济发展的中心,服务国家的大局,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4]由此可见,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执掌着国家政权,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通过法定程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并变成国家的法律和意志,在把握国家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推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另外,民主党派不是竞争性政党,更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而是参政党,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在参加国家政权中发挥着辅助和参与作用。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形式运行权力,做到执政为民,而各民主党派则参与国家政权,通过协商民主的形式行使权力,做到参政为民。如此一来,共产党就可以充分发挥其执政党优势,能够把各个政党、各个民族、各个宗教、各个阶层、各个地区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具有共同利益的整体,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那种权力倾轧、一盘散沙的状况,可以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保证我国政权的运行效率,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和谐政党关系,“我们既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固的政治权威,满足社会在转型期对公共权威的需求,又避免了由于政治异见相互牵制而造成的内耗”[5]。

另一方面,共产党依法执政而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协商民主的实现并且扩展了政治参与的渠道。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是通过协商民主的形式来实现的,这是由中国阶级、阶层的差异性和它们所面临的根本利益、目标与任务的一致性这两个方面决定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不仅搭建了一个谋求政治认识趋同的平台,而且开辟了一个畅通政治诉求的渠道。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谐政党关系正是建立在协商民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协商民主,可以在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从而有效地化解政党之间的矛盾及避免政治冲突,使政党关系和谐得到根本保障。实际上,协商民主方式包括互通信息、充分研讨、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倘若没有协商民主所起到的桥梁或者中介作用,也就无法实现政党关系和谐了。此外,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与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都在国家政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共产党执政,也就无所谓社会主义国家了;如果没有民主党派参政与监督,共产党权力就会缺乏必要的活力与约束。故此,我们既需要共产党执政,也需要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国家政权。可以说,和谐政党关系为各民主党派提供了政治参与渠道。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确保民主党派发挥其作用,增强其政治参与成效。具体而言,民主党派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参与国家政权:一是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重要机构。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在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中,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和政协领导成员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和委员中、在政协机关中,均占有一定数量。二是人民代表大会也是民主党派成员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机构。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均占有一定数量。三是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各级行政机关也是各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目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共有 3.2万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30个省区市政府有党外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越来越多的党外干部还担任了各级政府部门正职,在各自领导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6]。由此可见,民主党派获得了政治参与的有效渠道,可以充分发挥民主党派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与共产党一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1]江泽民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4.

[2]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1-182.

[3]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350.

[4]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42-343.

[5]王彩玲.论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4).

[6]贾庆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N].人民日报,2009-11-01,(1).

责任编辑:王 珊

D665

A

1002-0519(2010)04-0027-04

2010-04-15

董树彬(1982-),男,河北滦南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政党制度研究;石秀杰(1972-),女,河北乐亭人,河北科技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共产党政党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