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的思维向度初探

2010-02-15樊泓池1赵连章2赵来文3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多元化分层马克思主义

樊泓池1,赵连章2,赵来文3

(1,2,3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的思维向度初探

樊泓池1,赵连章2,赵来文3

(1,2,3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执政资源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元化社会分层是党的建设面临的诸多新课题新考验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执政资源建设的时代背景。探索和确立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执政资源建设的科学思维向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思维向度是为实践所证明的科学思维向度,理应成为我们观察、分析、推进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事业的角度、立场和标准。

多元化;社会分层;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执政资源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元化社会分层是党的建设面临的诸多新课题新考验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执政资源建设的时代背景。探索和确立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执政资源建设的科学思维向度,对于不断推进包括执政资源建设在内的整个党的建设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向度(Dimension)原是物理学概念,是说物理量的递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一个“矢量”。后来,人文社会科学把它引入精神生活的梳理与建构,借用它来揭示思想流变的多向性与当代社会思潮的多元生态及主流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向度是一种视角,是一个判断、评价和确定某一事物的方位、角度或层次的概念。

所谓思维向度就是指主体基于个人或社会需要,认识、把握乃至解决某一关乎自身或社会发展的问题的角度、立场和路径,具有三个“统一”性特征,即政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多元化和一元化的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此外,思维向度依存于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有什么样的利益往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向度,不同思维向度之间存在着冲突和斗争,而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维向度才能最终引导人民走向自由全面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思维向度。

马克思主义思维向度伴随马克思主义一道走进人们的视野。与马克思主义一样,马克思主义思维向度在诞生之初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服务的立场,从此,阶级性(无产阶级立场)和科学性便成为这一思维向度的根本特征。这两大根本特征彼此依存、互为条件,无产阶级立场使这一思维向度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于是它才能成为科学;也正是因为这思维向度的科学性,它才能真正代表和实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阶级性区分了无产阶级思维向度与资产阶级思维向度、社会主义思维向度与资本主义思维向度等;科学性区分了科学社会主义思维向度与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维向度。

就内容而言,马克思主义思维向度包括辩证性思维向度、实践性思维向度、历史性思维向度和国际性思维向度四个方面。辩证性思维向度从发展、联系、矛盾及综合的角度把握和解决各种思维及实践层面的问题。这一内容以辩证法的形式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各大理论版块之中。列宁曾说:“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把唯物主义辩证法运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治和策略——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关注的事情,这就是他们作出最重要、最新贡献的领域,这就是他们在革命思想史上迈出的天才的一步。”[1]实践性思维向度将客观物质活动——人的实践活动作为一切历史的开端,并视之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相统一的基本方式,且在实践中为一切思维或观念问题寻找解释之法和解决之道。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2]。历史性思维向度将一切事物放置于历史的变化发展之中,在过往历史的废墟中敏锐地发现未来社会的走向。如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废墟中绘制了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这源于他们对资本主义乃至其前诸多社会历史形态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国际性思维向度将民族国家历史消亡和“世界历史”兴起看做历史的必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世界历史或全球化的形成在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任何民族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在世界历史过程中,“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3]。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既包括传统社会阶层(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又包括新兴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这个社会基础包含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党的执政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如何整合各阶层之间和阶层内部的关系及利益,使用何种思想理论指导新时期阶层统战工作,对于推进党的执政资源建设有着前提性的意义。

许多研究者基于不同的思维向度提出了对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的理解及对策,并展开了不少有益争论。核心争论之一就是“阶级”和“阶层”之争,从学界主流来看,社会阶层分化的分析正从阶级分析向阶层分析过渡,即从马克思主义传统向韦伯主义传统过渡。毛立言将这一过程概括为在“社会分层问题上的‘从阶级到阶层’的公共语境转换,研究方法上的‘从马克思到韦伯’的替代。”[4]许多研究者认为应完全摒弃“阶级”概念,因为阶级概念的遗留只是历史惯性之下的权宜之计,事实上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透过纷繁的争论,不难发现:阶级与阶层之争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要不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维向度在社会分析问题上的主导地位。事实上,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采用“阶级”概念或阶级分析方法,而在于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思维向度。已为历史所不断证明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维向度也不会因为“阶层”替换了“阶级”而有所逊色,相反会增强自身的向心力,并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遗憾的是,许多研究者虽然在具体观点和主张上有所差异,但都不约而同地在思维向度和方法选择上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阶级分析方法保持了一定距离。如果将这一问题点放置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社会分层的视角之下,放置在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事实之中,就尤为值得深思了。

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席卷全球,诸多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打着“普世性”旗帜以经济、技术、文化为载体,在全球大肆泛滥,企图消解乃至完全解构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领导地位。此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多元化社会分层使得“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进而导致各阶层利益冲突几率不断增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如此复杂的内外情形之下,阶级矛盾和斗争在某些方面仍有激化之可能。而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只要阶级斗争还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我们就不能丢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方法。这种观点与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与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5]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维向度观察、分析、解决日趋严峻的社会阶层问题,准确评估和把握多元化社会分层为党的执政资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扎实有效地推进党的执政资源建设。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思维向度包含辩证性思维向度、实践性思维向度、历史性思维向度和国际性思维向度四个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维向度推进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就是要坚持从上述四个方面审视和把握多元化社会分层及其背景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问题。

坚持辩证性思维向度,把握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在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的执政资源建设中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深刻把握这一背景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执政资源建设的机遇而言,多元化社会分层有利于整合党执政的全部资源,包括基础性资源、运行性资源和保障性资源等[6];有助于扩充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空间,包括思想资源空间、组织资源空间、群众资源空间及合法性资源空间;有益于深化全党对执政资源建设的认识,包括必要性认识、可能性认识及对策性认识。就执政资源面临的挑战而言,其内在机理是由于多元化社会分层所带来的执政基础、执政环境和执政合法性的变化,使得原有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产生新的不适应,具体表现在多元化社会分层对党执政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历史资源和国际资源的挑战。坚持辩证性思维向度,就是要准确把握多元化社会分层所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将二者统一于新时期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坚持实践性思维向度,探寻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着力点。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之一。在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中坚持实践观点,就是要在思想建设、社会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等关乎党执政基础是否牢固的关键问题上下功夫。思想建设方面,必须努力实现一元化指导与多元化要求相统一,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又要反映不同社会阶层对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需求。社会建设方面,必须扎实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社会阶层结构,扩大中产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比重,保护普通民众特别是下层社会的生存条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建设具有超越性的政府[7]。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必须不断提高执政资源利用能力,增强执政资源开发能力,强化执政资源整合能力。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在于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其核心目标在于建立良性互动的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具体方略在于推进民主制度建设,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注重社会利益公正,增强社会创造力,疏通利益诉求渠道,改进党与社会团体的关系机制。

坚持历史性思维向度,夯实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历史基石。将具体事件置于大历史视野中加以审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之义。从大历史的背景来看,多元化社会分层及其背景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既处于人类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中,又处于中华民族经历百年屈辱之后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也处于我们党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并领导人民长期执政的历史时期,还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只有将这一问题置于如此宽大的背景下,才能够真正把它看个清楚。从举措上看,坚持历史性思维向度,就是要充分汲取历史资源。所谓历史资源是指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中形成的组织资源、思想资源、社会资源的集合体,归结为一点就是形成的优良传统(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和坚强精神(爱国精神、奉献精神、自律精神、时代精神、奋斗精神)。汲取历史资源,就是要从这些优良作风和坚强精神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动力,寻求前进的方向。汲取历史资源,就是要不断学习总结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经验,尤其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基于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社会分层状况、扎实有效开展执政资源建设的有益经验。

坚持国际性思维向度,拓展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国际视野。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国际无产阶级之间的合作,并科学预言了人类历史将从民族国家历史向世界历史过渡的历史进程。邓小平也说过:“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8] 在多元化社会分层背景下,党的执政资源建设中坚持国际性思维,应具体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要积极总结国外执政资源建设经验。江泽民同志说:“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认真分析这些政党的兴衰,加以借鉴,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很有意义”。[9]

这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及执政合法性不是一劳永逸所能获得的,如果没有健全的民主监督机制,那么,就难以避免在党内出现特权阶层,难以有效遏制权力滥用,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要广泛利用国际资源。所谓国际资源,是指能为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所用的国际政治、经济及文化资源。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加强国际间文化对话和积累国际政治资源等问题上有所突破。

[1]列宁短篇哲学著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6.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276.

[4]毛立言.从趋向同一到重新分化——我国转型期社会分层的范式转换与类型结构[EB/OL] http://www.xslx.com/htm/jjlc/11jj/2004-12-21—17970.htm.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3.

[6]赵中源.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21.

[7]孙立平.优化社会结构走出断裂社会[EB/OL]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7-01/22/content_7691408.htm.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8.

[9]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72.

责任编辑:王文京

On Dimension of Thinking for the CPC’s Rul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Social Strata

FAN Hong chi, ZHAO Lian zhang & ZHAO Lai we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ruling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PC's construction. The diversified social strata are the key issue among all the new topic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CPC, and also the background for the rul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xplore and identify the dimension of scientific thinking on construction of ruling resources under such background. The Marxist dimension of thinking is the proved scientific dimension of thinking, and it should be taken as the standpoint and standard for us to observe, analyze and accelerate the CPC's construction of ruling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social strata.

diversified; social strata; the CPC; ruling resources

C912

A

1002-0519(2010)04-0087-04

20100530

樊泓池,男,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政治研究;赵连章,男,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法学院政治系主任;赵来文,男,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多元化分层马克思主义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有趣的分层现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