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深化研究——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九届年会综述

2010-02-15孙俐俐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民主党派政党

朱 虹,孙俐俐

(1,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2011年8月11日至14日,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九届年会在新疆社会主义学院召开。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肖开提·依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周宁,新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王伟,统战部副部长王宗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袁廷华等出席开幕式。新疆社会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辛培雄主持开幕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执行主编、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仁质作大会总结发言。

周宁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研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研究,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完善的迫切需要;第三,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研究,是应对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挑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需要。他希望在研讨中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坚持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来自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及民主党派中央等多家单位的1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在分组讨论和大会发言中,与会专家阐述了各自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大会共收到论文70篇,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基础问题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与会学者认为,要构建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大厦,必须从最基础的理论问题着手。学者们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范畴、逻辑框架等重要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第一,关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多党合作思想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党理论形成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基础;中国特色人民民主理论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石。

政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形成的。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价值在于,体现了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和合”基本内核,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民主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有学者论述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构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指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是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为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国情的特点,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长期存在的现实合理性,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客观依据;促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不断发展的优势,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政治价值;坚持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完善,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二,关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有学者认为,基本范畴是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切入点,这些范畴与理论体系的不可分割性,表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有自己的逻辑起点,有其独特的概念系统,具有稳定的逻辑结构,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

有学者提出,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路径。有必要依据宪法,制定一部专门的政党法律,并且制定与之相衔接的规章、细则、制度等。这是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三,关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框架。其代表性观点如下:

观点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可以从理论定位、基本架构、实践意义三个层面展开。理论定位确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学科视角,是其逻辑起点。基本架构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中国政党组织系统、规范体系、运行机制三个要素。实践意义旨在强调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对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实践的支撑作用。

观点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框架应由执政党建设理论、执政党主导(领导)理论、参政党建设理论、多党合作共事理论构成。这四大理论中,各包含若干子理论,共同构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使其具有较完备的理论逻辑系统。

观点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即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理论精髓、理论主题、理论品质、理论支撑、理论取向、理论依托、理论基点。

观点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是民主协商理论和民主监督理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怎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论、党际关系和谐论、价值功能论、标准评判论、务实发展论。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价值和功能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价值与功能发挥也适应社会变迁、与时俱进。

关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在加强对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等基本功能研究的基础上,有学者将其概括为整合功能、民主化功能和政治稳定功能,而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民主监督等功能可以纳入到民主化功能中。有学者则认为,这一政治制度所具有的功能表现在:一是协调价值取向,夯实政治认同基础;二是协调利益关系,谋求社会和谐发展;三是协调结构体系,优化党际关系模式;四是协调沟通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五是协调监督机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是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保障,对于后发国家来说是必须认识和处理好的问题。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只有拥有权威性领导核心的优势,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利益整合,保障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扩大,从而保证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

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政治条件下形成的。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原有政治系统的颠覆者,而且还是新的政治系统的构建者。特定的政党和国家关系决定了政治稳定功能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功能;在政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表现为动员、影响和塑造社会的功能,在政党关系上发挥着巩固和完善多党合作的政党关系的功能。

有学者从政党—社会的维度深入探讨参政党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认为中国的参政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政党,它在发挥社会功能方面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和功能特色。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社会稳定功能,其中,社会整合功能又可细分为利益整合功能、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等。参政党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这种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发挥,这主要表现为参政党利益代表功能的模糊和弱化。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和现代政党的社会性向度出发,提升民主党派在利益代表方面的功能无疑是优化民主党派社会功能的重要切入点。

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与我国的国情、党情相适应的,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但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有学者从政治文化层面挖掘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的深层原因,认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正是在中国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在传统与现代、中西合璧的多元政治文化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与多党参政,并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为核心。当前,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必须从文化层面加深民众对多党合作制度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原则的理解和支持,必须不断加强与弘扬和谐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多党合作的各种制度,从而促进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有学者认为,政治共识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人们对制度认同的思想文化基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政治共识维系和决定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革命共识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支配地位,而革命共识依赖对政党制度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带来困扰。在同质信仰弱化、阶级阶层共同利益模糊的“后革命时代”,如何延展革命共识成为政党制度发展的首要问题。

有学者认为,借鉴西方文明成果是我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建设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我们在政党制度建设中,对于西方社会在长期发展中所积累的“积极部分”,如体现人类文明的一般规律和价值东西应当大胆地学习和吸收,使之成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有机成分;对于西方社会的“消极部分”或脱离中国实际的东西,如“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等,则要引以为戒、坚决摒弃,不能照抄照搬。

学者们认为,我国政党制度在很多方面需要优化和改进,如执政党和参政党的互动合作往往出现“上热、中温、下凉”的情况;执政党和参政党各自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存在较大差异,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知情渠道有限,无法得到充分的参政信息;参政党参政议政能力不足,高质量高水平提案较为缺乏,等等。应在改进和完善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各民主党派强化自身能力、政党关系法治化、努力营造现代政治文化氛围等方面持续改进。

四、执政党与参政党建设

执政党与参政党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发挥,是完善政党制度的基础建设。

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关键是要加强执政党建设。有学者认为,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内在地决定了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根本推动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首先必须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执政党自身素质和能力,尤其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真正做到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为民。

也有学者指出,要在引导、支持和帮助参政党能力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使之在政党平等的基础上实行有效的政治领导,全方位地照顾同盟者利益,为多党合作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有学者探讨了执政党的领导干部产生机制,认为中国共产党传统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要为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建构多元化的动力体系,进一步扩大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设”过程中的民主参与,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则必须实现相关的配套体制的“同步变迁”。

学者们更多地从党际关系的角度来阐述自己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思考。有学者认为,执政党要高度重视构筑和坚守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已经验证了构筑和坚守共同政治基础的重要性,而在现有国情下构筑和坚守共同的政治基础对执政党继续执政至关重要。有学者在回顾党际关系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从长期共存到荣辱与共、再到互相促进的党际关系思想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适应当代民主政治时代潮流对党际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建立和谐党际关系的思考和探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驾驭政党格局能力的提高。

加强民主党派建设是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要求。有学者提出,需要正确把握民主党派政治合法性的变迁,为其合法性不断注入新的增长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要从“历史有功”转向“现实有为”,坚持进步性,塑造新的合法性;坚持广泛性,增强代表性,巩固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

有学者聚焦民主党派职能定位与功能开发,认为作为政党组织,现阶段民主党派政党功能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政策咨询、社会服务、政治社会化等。在社会转型、政治发展有序推进的形势下,合理定位参政党职能,拓展和开发其政党功能,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在参政议政中突出政治性参与特色,开发代表功能,使之成为公众有序和有效政治参与的平台,有助于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包容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有学者指出,加强民主党派建设,要建立政治理论体系,强化政党意识;要提高参政党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有学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民主党派思想建设提出了建议:要紧密配合、沟通交流,形成思想工作的协作力;突出重点、加强培训,增强思想工作的感召力;加强研究、丰富内容,增强思想工作的说服力;改进方法、创新形式,增强思想工作的吸引力;与时俱进、主动宣传,增强思想工作的渗透力;着眼长远、健全机制,增强思想工作的保障力。

有学者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民主党派的干部队伍是民主党派极为重要的两项政治资源。这两项政治资源的配置,事关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的发挥,事关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功能的开发,事关我国政党关系的和谐。

五、人民政协及比较政党政治研究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实践的重要载体。有学者指出,作为中国特色政治协商的重要平台,人民政协的制度化水平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而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发展时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制度体系,严格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程序,切实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基本职能。有学者集中论述了我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及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和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对进一步践行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政治文明建设。

关于比较政党政治研究,有学者认为,理念、文化和秩序,结构、功能和制度,政治行为、矛盾及政治变迁,是比较政党政治研究需要着重关注的三组范畴。这些范畴分别构成了政党政治的软件、硬件系统,同时也直接决定了政党政治特定的基本属性,对政党政治的形成、运转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三组范畴中内在的基本线索,是政党政治比较的回归点,也是深入剖析所有政党制度时所必备的逻辑工具。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鉴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丰富的实践,加之理论界的探讨并对一些问题的厘清,科学建构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逻辑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是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西方政党制度挑战、正面回应对我国政党制度质疑的理论之需。与会专家还就政党制度理论研究提出了建议:一是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要有所突破,必须跳出已有的框框,在观念上、方法上予以创新;二是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要有科学性、学术性、规范性;三是理论研究要从现实出发,紧扣现实,分析现实问题,为现实服务;四是要从目前各种观点中梳理出有代表性的观点,集中社院力量进行研究,力争取得理论突破。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民主党派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