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自选太极拳的美学研究

2010-02-15林天孩林小美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太极套路演练

林天孩,林小美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杭州310028)

武术套路的审美价值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变化有赖于和外界不断的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需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吸收新的社会审美价值因素。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进步,促使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们开始用美学的意境去研究和挖掘深刻凝聚着中国哲学智慧、艺术学神韵、文化学精神的太极拳拳理。从此,美学思想开始介入太极拳的研究领域。

随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太极拳不仅作为一个拳种,更被视为一种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这更加促使了一向被忽视的太极拳套路的表演艺术性和太极拳美学进一步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在太极拳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其表演艺术性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太极拳“是古人效法宇宙生成及宇宙演化规律而创编的一个武术拳种[1]”。生命是运动的产物,也是运动的组成。月有圆缺,天有阴晴,四时变幻,自然之道。恒久不变的是变化,变化无常却有常,若隐其中,若出其里,太极就是变化之理。太极拳折射出的古典美是独特的,这种独特的美所传递出的是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和标准,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浸润的结果。阴阳辩证统一的思想是产生太极拳动静、刚柔、虚实、形神等范畴的基础。太极拳对意境、神韵的追求,也可以从天人合一思想中寻找其渊源,太极拳演练超越了对主体自身的认识,形成了对动作精神、节奏风格的追求,使主体融入客体,表现了它的无穷神韵。

1 竞技自选太极拳运动美的产生

美的产生来自于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审美价值的判断,就像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所说:“缺乏价值观念,要理解审美关系是根本不可能,因为审美关系的客体本身就具有价值性”。因此,太极拳美学的评价在本质上也应该是一种价值的关系,它根植于以整个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复杂观念体系中,而规则是反应观念体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使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趋于客观一致性的作用,且它具有阶段性。随着竞技太极拳社会价值功能的变迁,竞技太极拳必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从而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竞技太极拳审美意识是在视觉的基础上通过主体(指欣赏者)的价值标准对客体(指演练者)经过信息感知、联想和思维加工后的价值认可,从而获得悦目的印象。

竞技自选太极拳套路是全运会和全国武术冠军赛等全国最高水平的武术比赛项目,它来源于高水平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规则的要求下对太极动作的精心创作与构思,通过不断的反复推敲和练习将太极拳的结构、造型、姿势、劲力、韵律和意境的表达提高到了人的极限和致高的审美境界。它的演练过程体现了运动员坚强的意志美、充沛的热情美、健康的体魄美、过程的动态美和所追求的意境美。此外,由于规则没有对音乐风格、服装的颜色和必选以外的动作做限制,因此,练习者不但可以将中国的古典美学渗透到自己的动作编排中,而且可以更深层次地将美术书法中的造型美、艺术美、音乐美和节奏韵律美、舞蹈形体艺术和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美学成份渗透之其中,从而更加深刻地将太极拳的美学特征展示给人以优美、清新、悦目的深刻印象,使人得以美的享受和陶冶。

2 竞技自选太极拳套路美学的要素

竞技自选太极拳套路的美贯穿于整个太极演练的过程中,从主客体的角度表现为裁判的客观公正的思想道德情操美和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美、充沛的热情美和健康的体魄美。从套路编排的构思,表现为编排者巧妙创作的智慧美和套路结构的饱满充实美。从太极的风格特征,则表现为动作的高难美、形式的和谐之美、意境美、古典哲学美等等。形式和谐美又包括阴阳虚实、刚柔相济、动中有静和圆匀粘连之美等。意境美包括天人合一、自然美、形神美。从服饰和音乐的风格各异又表现为色彩美和韵律美。

2.1 动作的高难美

最新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规定了在竞技自选太极拳中必须要有难度动作,“腾空飞脚转体180°”、“旋风脚540°”、“外摆莲540°”等此类具有较高要求的难度动作,必须和谐地融入至太极拳演练中,因此竞技自选太极有别于其它太极形式,具有高难度动作美的特点。由于演练上的问题,难度动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太极拳的流畅性与稳定性,从而导致太极风格的缺失。因此,运动员必须经过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和非常刻苦的训练,才有可能使现有的难度动作能与太极拳的行云流水、圆匀粘连的风格特点相融合。

实践证明,要想在此基础上继续加以难度创新是难之又难的。因为难度动作的完成,需要较强的爆发力、协调能力、柔韧作为基础,爆发力是保证完成难度跳跃动作前半部分的前提条件,协调能力和柔韧素质帮助在空中的协调旋转和平稳落地。此外,要想在难度技术动作上有所创新发展,还必须充分运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交叉学科知识对训练进行科学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人体潜能。

2.2 和谐之美

“和谐”的理念是中国外交政策和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具有深刻的意义。《易传》中也高度赞美并提倡和谐的思想如:“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彖传》)。“太和”即至高至上的和谐,是最好的和谐状态。

自选太极拳演练的和谐之美主要通过运动员精湛的技艺所表现出来的圆匀粘连,柔中寓刚,快慢相间,蓄发相交,绵绵不断,它以一种匀和的节律、和谐的姿态以及形与气的和谐美展示出来。首先,匀和的节律美主要表现为不快不慢,动中有静,静而不断,意动身随毫不牵强的动作特点。如手之屈伸,足之进退,身之开合,目之顾盼,皆须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行云流水,始为贯穿。其次,姿态的和谐美主要表现为中正安舒不偏不倚,有过无不及,达到全身姿态动作平衡、协调与匀称。再者是形与气的和谐美主要表现为形开气合、形合气开的和谐美。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和单鞭在外形上是开的形态,但同时必须气聚丹田,因此为形开气合。而十字手、海底针和手挥琵琶则是形合气开了。

2.3 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太极拳套路中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神韵。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景”;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虚的部分,称为“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太极演练者在演练过程中创造的意向和目的,蕴涵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是虚实相生意境的结构原理[2]。如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和白鹤亮翅是摹仿自然艺术美的手段之一,其逼真性创造出了一种富有启示性的美感信号,引起演练者和欣赏者各自的想象,这种以动作原型为主体情感的导向,以外界事物为内容的联想和类推,不仅激活了客体,使它增添了动作概念以外的某种气势和神韵,同时,这种潜在的氛围,也激活了主体,使主体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意境感染与驱动下,更投入地将自己完全融入动作之中,表现了无穷的神韵。

太极拳的意境美凝结着节奏、和谐、统一的众多要素,使主客体的美感产生共鸣,从而使太极拳艺术的本质及价值不仅仅显示在技术的熟练上,而且使身心总是处于一种新鲜的体验之中。竞技自选太极运动员出神人化的演练,可以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趣。不仅自己陶醉其中,达到内外兼修,也使观众魂飞神驰,产生共鸣,悠然于美妙的艺术境界之中,灵魂为之震颤,心灵得到美的陶冶的超现实的意境之美。

2.4 古典哲学之美

太极拳的“太极”二字就来源于我国古老的哲学经典《周易》,它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中提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拳理中的“气”又是来自中国古典哲学,比如庄子提过:“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表明了以气来表示万物本原观点。又如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即由“气”本身运动而产生万物。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等等。

太极拳的拳理中也处处体现中国的古典哲学之美,比如道法自然的“道”是中国哲学所独有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义是路,引申为人或物所必须遵循的轨道。太极拳理中的“天人合一”观是道家本体论的一种表现,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所谓“天人合一”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该顺乎自然,不违自然,方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如庄子所主张的“道是宇宙的根本,人亦以道为本”,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极拳深受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始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 当前竞技自选太极拳的美中不足

3.1 难度衔接不完美

竞技自选太极拳要求有2分的难度动作,相当于有4至5组的难度组合动作的衔接要求。从当前竞技自选太极拳套路的动作结构编排和完成质量上可以看出,部分运动员一味地追求难度,忽视整套演练的完整性,他们把难度和分值等同起来,误以为只要完成难度动作就可获取高分。这种现象也就导致了竞技自选太极拳套路的流畅性、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和整个套路演练意境的破坏和缺失。比如“摆莲+雀地龙”,演练此动作的大部分运动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落地时过于沉重,从而丢失了太极的松静飘逸的自然美;②动作过于舒展,甚至挺胸塌腰身体过于倾斜,从而丢失了进退虚实中枢绕,滚翻圆转还在腰,起步回身似灵猿,上下一体意相连的动作风格特征;③停顿过久,从而丢失了太极拳的行云流水、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圆匀粘连和气沉丹田的风格特征。

克服难度衔接不完美现象,一是难度融入太极拳中的意识要强烈,不要为难度而难度,而是通过加入难度动作为太极拳美学视角添彩;二是要加强难度动作完成的成功率,在确保太极拳固有美学特色的基础上体现高难之美,进行系统的对难度动作及难度稳定性和难度融入动作之中的专门化训练。

3.2 难度的雷同问题

在竞技太极拳比赛中,创新技术动作偏少,在难度动作选择上运动员较多选择那些分值高、易连接、跳跃时较省力的动作,如套路中的部分B级难度动作和C级难度动作,重复率极高,几乎成了规定动作,造成在套路编排的难度动作选择相差不大,内容过于雷同,大大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

针对难度雷同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进一步丰富素材库的动作内容,增加运动员选择动作的余地。此外,还要加强难度动作创新。创新可分为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率先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而进行的创新,创新的成果在这一领域从未出现过,具有独创性;模仿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成果为示范,跟随率先创新者的足迹。充分吸取率先创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成果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和成果,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的创新活动”。同为创新,率先创新更能体现出创新成果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在竞技太极拳比赛中可以发现,率先创新的原创性技术动作更为鲜见。多数创新动作主要以模仿创新为主,纯粹的一味地模仿他人套路,而不是进行改进和加以创新,因而造成自选太极拳比赛套路在技术编排上存在着很严重的“雷同”现象,比赛缺乏“视觉冲击”的强烈效果。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竞技太极拳套路自身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竞技太极拳运动面向市场化运作,只有通过进一步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来改变。

3.3 套路编排格局不合理

为了提高难度动作的成功率,获得较好的难度加分,多数运动员会把难度动作编排在前面两段,体力较为充足的时候来完成以获得较好的难度加分。这样的编排方法破坏了套路动作结构的合理性,导致了整个套路动作布局虎头蛇尾的现象,这样不但降低了美学视觉效果,而且脱离了新规则的初衷,从而降低了整体套路的观赏性。要改变此现状,必须加强专业化套路编排的思考,不要轻易降低标准和要求,并形成自身独有的套路编排风格,在此基础上,完善套路演练,并在体现原有太极拳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真正将难度动作合理分配至各个段落和组合之中,从美学的视觉进行合理布局,和谐结构,真正体现太极拳动作的高难美、和谐之美、意境美和古典哲学之美的美学特色。

4 结束语

太极的审美意识自从太极的产生而产生,它是人对太极的审美感觉的主观反映。太极拳的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运动实践这个特定领域中,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反映客观审美意识的一种运动过程。它始终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学的神韵、文化学的精神。

太极美创造的源泉是太极拳运动实践。作家要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演员要深入体验生活才能创造出美的形象。体验太极之美也必须深入太极拳运动实践,离开太极拳运动实践谈太极美,就像要呼吸没有空气一样。我们要随时洞察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审美价值观,不断吸收新的审美价值因素来提高太极拳审美欣赏能力,使竞技自选太极拳运动走向充满生机盎然的和谐、完美、健康的发展之路。

[1]金元蒲.视觉美学史——从前现代、现代到后现代[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

[2]林小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杨澄甫.太极拳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4]曹志清.行意拳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5]祝大彤,薜秀英.太极内功解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6]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金大陆.体育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杨志华,卫志强,等.2003年规则下竞技太极拳套路技术的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6).

[9]王国志,邱丕相,等.太极拳:一种体认和谐的典型音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1).

[10]张启平.论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太极套路演练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未雨绸缪演练忙
眼下有套路
太极Ⅱ